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6的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人家不來了!》

圖片
「春閨夢裡人」,終究不來了!就從這段話語出發,我先引用知名的愛爾蘭法文劇作家「山繆‧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荒謬劇作品「等待果陀」(En attendant Godo) 的隱喻: 人生中,被人告知要等待的情境,應該常有此般經驗,也帶有荒謬和探尋存在意義的無能為力,等待又等待,那個名為「果陀」的陌生人,實際上是任何一種謊言的美好承諾,就只是一再地告知,「果陀」快要來了,再等吧!然而,卻一再未現身,讓等待的人始終抱著期望又失望,自陷焦慮的情境。 「存在哲學」,正是在反省社會人群密集交往的依賴和支配所帶來的「不確定」和「猜疑」,和找出屬於自我主體的積極意義,以對抗茫然。現實生活中,新的時代或美好的世界的承諾,究竟有無可能到來?還是又淪為另一場「等待果陀」的荒謬? "浪漫的等待,只是美麗的誤會嗎?" "「人家」不來了!",這是一句兩情相悅,在春閨裡打情罵俏的話語;隱喻的羞怯語境,惹來一方無限地遐想和憐愛。就以此話語,我承接上述的「等待果陀」的情境,用於描述當下,台灣政治的新局面出現後;中國的反應,是等待台灣回到其所期望的「舊軌道」上。 迄今,中國就像坐在枯樹下「等待果陀」的兩名無聊男人:被人告知有一位「小英女孩」會帶來解除其焦慮的美麗承諾。 有意思地,枯等是會引來焦慮的言行舉止失措!幾年來,有中國來客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中國旅客成為台灣「旅遊產業」中最多的遊客群。隨著台灣的政權變局;中國欲語還休地間接放出:「人家」不來了!"的告白,中國旅客於是明顯地開始減少;中國不再「等待果陀」了嗎?客觀形勢使然,只能自己走離枯樹;於台彎未必不利。 「旅遊產業」屬於國民經濟的服務業部門;兩年前開始,中國自知過度投資擴張的總體經濟無以為繼,先爆發金融業的壞帳危機、資金短缺和資本外逃的危機,再引爆貨幣貶值危機、資本市場價格連續重挫,製造業產能過剩,普遍對外低價搶傾銷去庫存,又裁減企業員工,這一切現象,實屬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失業、減薪,貨幣貶值,國民可支配所得減少,減少支出的效果,最後必然泛濫至「旅遊產業」的出遊消費能力。「人家」不來了!";證明「中國夢」的「春閨夢裡人」不是「小英女孩」,而是「自己人不能來了」。過些時間,「一帶一路」不上路了,也不必意外。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詩人之國筆記 -《「國」姓父子》

圖片
爸爸,姓「國」,外人稱他國父/ 爺爺,據說也姓「國」?外人稱他「國姓爺」/ 外人,認為爺爺比爸爸「成功」/ 只是,不知道「成功」在那裡?/ 有人說:" 「成功」在台中!"/ 台中,有「成功嶺」!/ 有人說:" 「成功」在台南!"/ 台南,有「成功大學」!/ 有人說:" 「成功」在台東!"/ 台東,有「成功漁港」!/ 有人說:" 「成功」在台北!"/ 台北,有「成功中學」!/ 爸爸問爺爺:"您老人家,真地成功嗎?"/ 爺爺說:"人家說你「笨伯樂」,一點不假!十次考試,九次失敗!"/ "剩下一次,缺考,好運遇到老夫子辭職退位!學生免試"/ 爺爺又說:"老子做人唯一不成功,就是生下你這「笨小子」!啍.. 啍.. "/ 爸爸問爺爺:"應該是媽媽成功懷胎!" / "成功算媽媽的!您老人家確定是我爹?"/ 爺爺又說:"這,…這…「笨小子」似乎不笨!?/ 嗯…嗯…這…那幾年,我正渡海東逃,「成功」上岸…?…"/ 爸爸問爺爺:"媽媽,姓蝦米?" 爺爺:"那一個?"/ 爸爸:"?…?…?有這個姓?" 爺爺:"反正,外人都稱我的女人"國母"!/" - "老母最大!" -

世界小事筆記 -《國母從缺》

圖片
圖騰崇拜是人類返祖現象中丢不掉的奶嘴,活到老,吸到老,始終捨不得丢棄,也不可奪取。這也難怪,人生無常,好歹抓著奶嘴,可以安心一些,證明有所依靠,可以不必像孤兒一樣無父無母。 圖騰,來自對神話想像的具體化,常見於宗教儀式,信徒賦予神聖或邪惡。因此,人的內心對於圖騰有敬與畏,愛與恨。 政治團體,大至國家,有國旗、國父、國歌、國花和國徽一系列的神學造論,目的在於尊崇國家的神格。然而,這種現象,與現代神權國家和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一神教"的極端性格無甚差別。伊斯蘭國聖戰士所到之地,摧毁異教的文化遺址上的不相容的各種圖騰,手段粗暴;只留下自己的圖騰。 保存人類的文化資產和推進文明進程,重要者在辨明高貴偉大的價值,去蕪存菁,走向世俗化的公民世界。歷史證明,宗教和圖騰敬畏是歷史仇恨的主要原因;文明的社會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深化民主制度,以永久和平為文明的共識。 堅持任何的圖騰和符咒,只是自我蒙眛心靈,却缺乏理性的論述對話,於是社會必然有進步與反動的辯證;反動以蒙味為本質,必然被時代精神所淘汰。 世界上没有不可改掉的反動圖騰和符咒;在父權意識深重的社會,男人沒有哺奶的身體功能,却總想以奶嘴支配他人;其他人也因為敬與畏而養成依賴。 父權男人習於立遺曯指定後人或畫路線地圖指定方向;殊不知,一息之不存,後人反目爭權奪產,醜態盡出;宣示自己才是父權神主牌的正統;這都是公民社會的惡劣示範。人的存在,敬天地以表現人的謙卑與虔誠;但是執著於神主牌和符咒是反智的圖騰崇拜。 偉人,本身就是有極大的爭議,被奉為國父,只是以神話欺騙後世,後世人民也沒有真誠的情感聯結;更何況,成王敗寇的史觀而成為國父,也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歷史偶然。 國家有國父而無國母,更是不正常的男女不平等,有何進步意識可言?所不能言説於大眾者,乃是國父的女人有數人,國父博愛而移情別戀,棄糟糠元配於先,另覓得力牽手;在封建時代,妾身兩難,只能任由男人和後人予奪身分;這又豈是天下為公而能自圓其説? 歷史有鬧劇的現象;有時候,男人的賭徒性格,歪打正著,成了國父,才發現世道的難處,在於如何擺平幾個女人?她們知道太多國父的隱私和不良習性;是以各父權傳統的返袓國家,國母從缺是無奈的必然。世道多癡愚,人對於自己的父袓身世未必清楚,却聽到國父的大頭相片將不見了而惶惶不可終日,焦慮

哲學人生筆記 -《歷史與意志》

圖片
德國哲學家、法學家在理念論述中,常提到「意志」;有個人意志、國民意志,國家意志,…;似乎,意志無所不在! 的確,意志是生命實踐存在的慾望;從生殖開始,生命就是先求生存,再求發展;有內在的主觀和動能去完成生命的延續;甚至死而不後已,還要透過「遺囑」和「路線地圖」,交待後人堅守執行。 個人意志的不可行,常見事與願違,人生不如意事,總在十常八九;個人只能堅持,卻常被取笑一廂情願,癡人說夢。 意志,既然是生命主觀上的生存發展的軌跡,就只能依循謙卑的原則,自律自制,如同植物服從客觀的季節規律,春天發芽,夏天成長,秋天收成,冬天休眠;意志依然保存;在過程中展現風華,讓觀賞者動心懷念。櫻樹的春花和楓樹的秋色正是典型。 寒冷的冬天將去,生命的意志又逐漸浮現;再過些日子,天氣溫暖,又可見到春天的花姿。生命的各式生存發展軌跡,總結成為歷史;這正是德國史學家視意志為歷史的核心意義,而終於發展為歷史哲學;所涉及的時空領域博大精深。 最經典的代表人物是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歷史是生命的「絕對精神」的展現;精神是生存意志在掙扎後的最後結果。生命的臨終痛苦與掙扎,最後生存意志服從死亡的遷引,留在世界上的僅有成為歷史的精神,成為世人的好壞典型。 現實的世界上,帶給世人苦惱與困惑最多者是「國家意志」;尤其,在獨裁專制的國家,以獨裁者個人追求歷史地位的個人意志為出發點,引來區域衝突、緊張或戰爭,讓人民受苦而不顧。其次是「宗教意志」,以「神學士」的蒙昧,清除異教信仰,迫害異端。再者是貪婪的意志,造成集體的瘋狂,形成金融風暴、經濟蕭條,民生痛苦。 歷史不是宿命,而是客觀,照見主觀意志的無能為力;這正是,歷史的發展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有鏡子的功能。強人、狂人、富豪、強國、大國急欲展視權力的個人意志;最終,無以為繼,成為歷史的「木乃伊」,精神成為幽靈。 歷史以「絕對精神」戰勝意志;新的生命再次萌生發展;大樹枯亡,旁邊長出小樹,仰望歷史的天空。

世界小事筆記 -《「麵包」與「啤酒」》

圖片
  德國人日常食用的麵包,種類繁多。一般所稱的「黑麵包」,稱為Das Graubrot,其實不黑,只是外表顏色較濃棕色,內在顏色較淡灰色。 另有一種真的黑色麵包,有酸味,口感較軟,很營養健康的主食,稱為Das Sauerteigbrot;我特別偏好,可能是因為,口感很像台灣春節過年的「米發糕」,只是「米發糕」是甜的。 「黑啤酒」稱為Der Stout;味道較一般常見的啤酒濃烈;我也偏好暢飲。據說,啤酒像麵包一樣營養;啤酒被稱為「液體麵包」。 德式麵包,我的經驗是硬,沒有「大鋼牙」的人,莫輕易嚐試。「無齒之人」,只好改喝啤酒,得到相同的營養。但是小心「痛風症」上身;這是「貴族症」,過渡營養,貴族吃喝太過精緻營養,常見「痛風症」。 據說,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名滿天下,交遊貴族、文人、名媛、淑女;應酬太多,想必常享用不尋常的美食美酒,以致有「痛風症」的苦惱;至於他是否常喝啤酒?反而無從考證。

哲學人生筆記 -《麵包的告白》

圖片
「除夕」當日,高雄的友人來訪,送我一份購自「吳寶村師傅」麵包坊的年禮:「酒釀桂圓麵包」;這是「吳寶村師傅」在「麵包王國」法國的「世界麵包大賽」中獲頒「冠軍獎」的同款經典作品,友人的心意,温馨感人。 品嚐大師的傑出創意麵包後,我以自家的「麵包機」自製一份「機器制式」的「陽春麵包」,想體驗不同的口感滋味;用意,當然不在分高下,也不敢攀比,而是思考在當前「工業4.0」,生產由「機器人」普遍代勞,「膠囊咖啡機」和「膠囊麵包機」成為家電用品的時代,"吃麵包"的人,今後該向誰買麵包?機器人還有多大的進化空間? 跳躍式的思考,一步到位:若將機器人進化成「吳寶村師傅」的「複製人」,應該是最完備的通向山寨麵包的捷徑。然而,除了「吳寶村師傅」可能反對外,又有何意義?「為創意而活」是人的自由與尊嚴;無聊的胡思狂想只是書生草民之淺見而已。 生產完成後,我泡杯香氣四溢的咖啡,配上自給自足的麵包;看著有模有樣的自家麵包,無以為名;就還是以漢語「胖」的讀音稱呼;此發音源自台灣的「日本時代」,「稻米文化」地區的日語,稱麵包為"パン",是日文以「外來語」表述法語麵包"le pain"的借音。 法國以歐陸的時尚創意文化引領世界的時尚風潮;日本「明治維新」開國後「脫亞入歐」的帝國戰略,透過「外來語」的名詞,表述生活中的歐化意志;在自身的文明開化進程中,外溢至台灣,而成為庶民對麵包的其中一項稱謂用語。 如同台灣在歷史上的各個不同時期的外來移民,都各自帶來故土的文化風俗,包括地方庶民小吃的各類美食,豐富了台灣的多元飲食,進而融合為新時代的多元本土美食文化,也是人民互相珍惜的情感資產。 麵包,是民生的主食之一,却也可能是革命的主要原因。「民以食為天」,「人,就是他所吃的食物」。在封建專制的時代,人民吃不飽,或吃得沒有尊嚴;革命就名正言順了。「法國大革命」的名言:「自由、平等、博愛」,固然是高貴的理想,但是關鍵在於群眾也高呼「麵包!麵包!」。 "沒有「麵包」,…沒有自由、沒有平等、沒有博愛,就沒有國家!";當然,也就沒有那個在深宮裡,不知民生疾苦,喝紅酒, 抱情婦的法國國王 。 相關文章: 美學史話筆記 -《“等一下,先生‧‧‧!”》

人生故事筆記 -《暗夜盡頭》

圖片
世道擾嚷不安,天災頻傳,身在無常的時代,難以期待一帆風順,安然無事。寒冬春暖交替,在似乎凍僵的世界裡,又連續多日的暖陽晴空。坦然面對世道的悲歡離合,在刼波倖存之後,祈願餘生的人群,能更堅毅謙卑。 春節長假期間,少了出遊的人擠人、車塞車的困惱;傳統的拜年禮尚往來,不如靜下心多讀書,讓自己的心情沉澱,思想運動。 雖然國內如此地休長假,國外的世界依然如常轉動;歐洲的不安、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動盪新聞,依然不絕於耳。身處國內的年節氣息中,還是無可自絕於激動的世界。 多日螯伏於書房,順手閱讀《世界文明圖庫-西歐大觀》與《極簡歐洲史 - 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麽深》這兩本老中同學友人送我的好書。 老友在學界,在來信中說道:"中國歷史上的啟蒙運動,總是難得又短暫,不敵封建專制的傳統,改革開放曾带來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的千古變局契機,却流於經濟逐利的浮面,又終於淪為權力鬥爭的整粛,最後,根本的文明再進化,思想深化的探究,終究不敵黨國的禁言令"七不講",...不勝唏噓。...改革開放的列車,還是開進蒙昧的權力黑洞裡。" 旁觀者清,老中同學的感慨,讓我回憶起多年前在德國相知問學的歲月,我曾經以《玄奘西學》共勉,期許日後各自回歸故國,能不忘慨然澄清天下之志。 看來,我倆知交已分別來到自己身處場域的翻山越嶺的進程;台灣已經越過時代精神的難關,以人民的意志改朝換代,此後,時代精神所彰顯的,是哲學征服神學的蒙昧。 展讀友情的贈書,我也不免同情老中同學,在哲學道上仍須努力,掙脫《黨國神學》的壓制,即使漫漫長夜,終有迎來黎明曙光的契機。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國家的敵人!》

旅人故事筆記 -《「渡鳥」》

圖片
理想的居住空間,因人而異;「孔子」的學生「顏回」,居陋巷而不改其志;顯然地,他的志,在學問德行,不在意居住的環境。 人類是群居的生物,不堪孤獨;若有老人獨居,乏人照顧,似乎社會集體犯罪。德國人的家庭,鼓勵子女成年後,離家自行奮鬥;父母在法律上的養育責任,於子女屆成年當日即結束;一家「三代同堂」是人間怪事;不過,「婆媳心結」或過年「回娘家」或「住婆家」操持的苦惱,就可以免了。 說來,似乎沒有這些問題,就少了人味;這就是文化差異的認知問題了。住得自由自在,各有居住空間;有空,互相探訪,當作旅行的愉悅,而不是上教堂似的義務;日子就很幸福了。 這張相片是德國北方一個我老是記不住名字的「鳥地方」;我應「老德友人」邀請,東張西望才到達。「德國老友」夫妻,已在門口東張西望等我:"歡迎光臨鳥地方!"。 老友說;"子女成年後,早就離家到其他「鳥地方」求學或就業;這個「鳥地方」太偏遠了;對他們而言,到這裡不是「回家」,而是像您一樣,飛到「鳥地方」旅行而已"。 人,不回家,就像流浪的「渡鳥」;不是嗎?

哲學人生筆記 -《仰望枝頭》

圖片
立春後,大地似乎活過來了;主要來自天空的晴朗蔚藍,一連多日的好天氣。 適逢春節長假前,南台灣發生大地震,有住在台南重災區的國人同胞受難,至今仍有失踪者尚待緊急救援;這是讓倖存的國人難以釋懷的"心絆"。 天地無情,眾生有情;生命始終在無常的"當下"追求倖存。不幸的受難同胞國人,在無情突發的天災中,為所有餘生倖存的國人同胞受難;這正是"我們都是台南人"的《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實踐。 "不在現場",是每一位倖存者可以深思的哲學語境;我的這般有感而發,是來自於正月初三,在依然晴空萬里的春寒淸晨,探訪多日不見的雜樹林;陽光下的草木植栽都有活過來的倖存風貌。 就在過去半個月來的大寒低温,台灣各地有許多農漁作物普遍地受到寒氣凍傷而凋零;大寒之後有受創的餘生,是生存的意志在支撑,是無奈,也是幸運。 歲寒而後凋的枝頭上有殘梅;看得出來,在天寒地凍的日子裡,白梅樹"曾經"風華白雪滿枝頭。還好,花謝之後發新綠,來年開花仍可期待;只是"曾經",我為了避天地的風寒而"不在現場"。 如今,仰望枝頭殘梅而有感於每一個生命在世,都有過"曾經";所餘而可期待的,正是"活在當下"的幸運與感恩。

哲學人生筆記 -《自由獨》

圖片
時代的精神以新換舊,真實取代虛幻;這是新年新希望,特色是年輕世代的自決,為自己的未來而選擇理想的國家。 太好了!從《戒嚴時代》走來,我曾經有過苦悶的歲月而遠赴德國求學多年,身歷其境地感受歐陸自啓蒙時代以來的,一直引領世界時代思潮的自由、民主與進步的精神。 哲學的理念為我點亮理性之光,抗拒神學的蒙昧;就是反對世道上一切人造的恐懼、無知和壓迫;本質就是虛妄和欺騙。 如今,年輕世代的呼喚,何以能引領變革的大局?關键在於,愈來愈多的《後解嚴世代》加入時代的改革洪流,他們的人生起步經驗,是在自由的基礎上開展出來的。對於台灣土地和國家的認同,自始就是自由的認知獨立生成的真實狀態。 台灣有愈來愈多加入的新世代,是在自由的環境中生而為自由人和獨立人的;台灣就是我們所認同的自由、民主和獨立的國家;也拒絕了背離真實土地聯結和生活經驗的神學的迷感和欺妄;因為那是違背自由的精神和認同。 台灣人國家,就是自由獨立的國家;實實在在地自然生成,以自由的意志浮現於浩瀚的西太平洋。

園藝生活筆記 -《立春》

圖片
立春了!清晨有亮眼的陽光,也有大寒以來難得一見的蔚藍天空,對時序的感受,也有春節將至的氣氛了。 小寒節氣後,氣温頻频走低又多雨,大寒之後,台灣的天空更降下霜雪。嚴酷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入夜後,大地的低溫,對於植物是殘暴的傷害,無所逃避於天地。 在立春日清晨的陽光下,我走進花園裡,在一片蕭瑟中,發現去年的立春日分植的覆盆子和黑莓樹,以及桑椹樹,正生逢時節,樂活在寒冬裡,長出新的葉芽和嫩葉。 大寒低温未必無利於有些植物,有些吃葉維生的蟲害也被低温暫時遏止了,新葉得以更新,進行光合作用,茁壯植物的生命。 天地之間,生物的利害相生,形成供需鍊;有時候,人為的過度供給或需求,造成供需失衡;此時,氣候遽變的突襲介入,固然加重了災害損失;但是,系統風險也有浴火重生的功能;生命只要保有生存的意志,終會找到再生的出口。 立春,是一年節氣的起點,也是生機萌生或復甦的出口;看到春綠的色彩,即使陽光短暫,天地仍在寒氣中,可以確定的是,春天已開始了!我期待人和年豐的四季風情。

園藝生活筆記 -《春色》

圖片
季節是有顏色的!藍天綠地是基色;時空是畫筆和畫布。 從這個認知的起點出發,時空的色彩是多樣的,也是多變的;可以看成由豐富多彩漸進,轉化成滄茫蕭瑟;或以相反的方向更迭變色。 自然的美學意境川流不息,是緣於時間的循環和空間的球體狀;以更準確地語言描述時空運動的方向,是以曲線前進回到原點的。 如此的認知,可以說,生命是往生,也是出生;世間有的宗教是信仰輪廻的和轉世的教義。宗教起源於人類的蒙昧恐懼;也可以認知為,宗教起源於對未知的覺悟。 在冬末大寒的年關,寒風陣雨連日來,時空畫布中,台灣山樱花開出了稀疏的艷紅色花朵,正是季節色彩即將變換的見證。我就此理解了季節的顏色變化,運動的方向也是曲線前進的。

哲學人生筆記 -《不正確的正確》

圖片
個人風格太突兀,有些人被視為與眾不同;但是用在公共事務上,沉溺在享受光彩,而更強調自己的不俗,堅持一意孤行;這是照鏡自戀式的病態。 自以為是的幻覺,是庸俗的高貴;這種症狀常見於自戀式的政客。騎自行車上班,熱愛慢跑,夫妻故意晒恩愛,強調顧家愛寵物,都在突出自己的高貴的庸俗。 還有一個更要不得的突兀,就是標示自己有醫生的專業背景,是理性的和冷靜的,有非民粹的思想特質。從哲學的批判角度審視這些高貴的庸俗,就是披上唯物主義外衣的唯心主義;也就是,傲慢而不知世道的艱苦。 自豪於是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出現嚴重的交通阻塞,主要原因,在於正在構築三橫三縱的自行車專用車道;似乎想營造台北市成為友善自行車的城市。據説,騎自行車可以節能又有益健康?而且歐洲的先進城市的市民生活風格,正是如此。 對浪漫的城市風情有憧憬而橫加移植進來;結果,常是橘越淮而枳,成為突兀而不自然的病態。城市的首長有高貴的庸俗偏好,不幸地,這個城市就有庸俗的高貴災難。 交通阻塞正是典型:世道上塞滿有產階級的大車.小車,外加乘車人不絕於口的訐譙;很高貴!也很庸俗!但是,乞丐出門行乞,靠雙脚走路,不是更節能健康嗎?難道不也是高貴而省時的不正確的正確嗎?

哲學人生筆記 -《政治家》

圖片
字面上,政治家是被賦與為公從政,以政治為志業的權力者。 在台灣,政治家在以往是一個反諷的頭銜。上一次在公開的場合,我聽見這個稱呼,是在一個突兀的場面;當時國會的議事衝突激烈;國會議長對着議場上打成一片的各黨的國會議員,苦口呼籲:"各位偉大的政治家,請保持風度..."。 這位國會議長,日後自己也涉及詐欺、背信和銀行掏空的犯罪而潛逃外國,至今尚未歸案。從彼時起,對我而言,政治家成為沉重而模糊的頭銜。 政治家的名稱,來自日文的語境;源自脱亞入歐後的政治新局;社會上出現從事服務公眾事務的仕事人而有了政治家的新銜。 政治家,以清新和理想為志業;但是在現實的權力競逐運作場域,權力意志難以貫徹,必須妥協而或為民主政治多數合意而可行的特色。 妥協是對理想的挑戦,隨著頻繁的妥協,沉淪和墮落伴隨而生;政治淪為黑暗的世界。 政治新局,如今終於在台灣開展了;真正的民主政治的深化改革,來自人民的改革意志而促成代表人民普遍民意的國會,實現政黨的輪替;進步超越反動成為事實。 政治家成為正面意義的頭銜,而且有偉大的可能,在於無私而正直的權力。權力者,在新政新局的首日,欣悦地走上國會大門前的紅地毯;權力者莫忘從政的理想初衷,莫辜負多數人民改革求新的託付。始終堅持正直的權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