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導遊故事筆記 -《到台灣,行為就像台灣人!》

圖片
作為導遊,我曾經向來自汽車工業強國,強調《秩序感》和《系統整合》的德語系國家的來賓,解釋他們的疑問:"即使台灣的道路上,有許多進口汽車在奔馳:也發展了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和高鐵;為何卻依然有許多機車在路上,或大街小巷中疾駛;而且還任意停放,阻礙弱勢行人的用路權"。 真是很有感覺的異國文化初次體驗!我不能困窘,也不會困窘。 因為《知台灣者,莫若台灣人》;我以在地人的觀點告訴外賓,台灣人社會的移民性格,形塑了台灣社會的務實、便捷和功用的國民性格。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就是文化和土地的聯結。 正如同我們的宗教觀,也具有強烈的移民社會的國民性格。凡是能庇佑眾生平安吉祥,和大吉大利的諸神明們,必然有信眾香火鼎盛,《山不高,有仙則靈》。聖山名寺所在,朝山香客不辭辛勞,絡驛於途。宗教是社會的現象!這就是宗教和土地的聯結。 因此,在台灣的寺、廟、宮所在的眾神住所,諸佛和各方神明被供奉於各殿堂上;社會上多元的宗教和諧共存。所有的務實、便捷活動的外溢社會成本、生態負擔和景觀美學,都是《他者》的詮釋觀。但是,台灣的社會可以理解和包容。這就是可愛的台灣! 我曾經告知德語系國家的來賓,自己曾經在德國求學多年的生活經驗。我作為外國人,也會像德國人一樣地,入境問俗地尊重在地的《秩序感》和文化傳統。我也嚴守不批評的作客之禮。但是,來賓們有時在餐桌上,會有興趣聽取我在他們國家作客時的印象。 我坦誠地表示,強調《秩序感》;並且作為文化核心價值的社會,其實是限制了整個社會,和文化的自由與活力;也限制了務實和創意的空間。因此,以多如牛毛的法令來規範社會和個人,以成就《秩序感》的文化風貌,容易形成《自戀》與《排外》的情結;也不是一個我理想中的《自由社會》。  我說,台灣雖然在空間景觀上失序,在美的意象上錯置;甚至有些畸型變異。我還是認為,台灣是我生活上、事業上,情感認同上,讓我感到最舒適自在的國家。不是因為我生於此;而是,因為這裡有不同於彼處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台灣的獨特價值基礎,只有在台灣長居,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台灣在自由的基礎上,開放性地包容一切原生的,和外來的文化;在歷史時光的沈積中,形成多元並存的務實風貌。台灣,就是她自己;正如同,我就是我,作為我,就是目的。 以前,古羅馬帝國幅員廣大,民族文化多元,從帝國各地到羅馬的旅人,傳遞過一句諺語,《到羅馬,行為就像羅馬人!...

詩人之國筆記 -《否認》

圖片
急促的話語,高亢的語調/ 否認,又否認/ 那不是事實!/ 真相,就是說出口的否認/ 不要否認那個否認/ 否認,是不能說出來的真相!/ 高聲疾呼,不要相信真相/ 那不是事實/ 已經有否認!/ 事實,就是未說出口的真相/ 否認已經存在的事實/ 堅持否認!/ 否認,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事實/ 憤怒的情緒,誇張的表情/ 真相在否認中/ 事實在虛無中 !/ 讓否 認 橫行/ 讓虛無主宰!/ 承認 , 就是事實真相。/ 否認一切否認 !/ 面對事實與真相/ 真理 , 讓人自由!/ - 《 寫給相 信 「 否認 」 就是 「 事實與真相 」 的 「 虛無主義者 」》  –

園藝生活筆記 -《不要怕!等我為你留影》

圖片
         我喜愛生態和風景攝影,其中較困難的項目是野地的鳥類攝影;除了季節、天候、運氣和設備不夠齊全之外,主要還是因為鳥類對人類的恐懼,而易受驚嚇。但是,主動送上門來,和我親近的都市野鳥;我都以友善的態度,為它們營造出接近自然的生態環境。除了提供來訪的鳥類們,易於獵食昆蟲和花果之外;更是儘量不去庭園內驚擾它們的活動。雖然是家庭花園,但是庭園的生態保持愈原始自然愈好。一段時間的人跡罕至之後,偶然的探險之旅,進到庭園內,常有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就在近期的一個晴朗的黃昏,我聽到庭院裡樹林中的烏言鳥語,我知道那是一大群經常來我家庭院探訪的《綠繡眼》(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台語的俗稱"青啼仔";體長約11公分) 。我取出隨身的照相機,想要藉著攝影,和它們這一個鳥類族群對話,留下《綠繡眼》和花草樹木的共生姿態。因為《綠繡眼》小巧靈活,跳動和飛行的速度極快;於是我採用任意地掃瞄式攝影。事後,在眾多照片中,看到這一家《綠繡眼》的親子互動圖像。我很意外地發現,多年來第一次有《綠繡眼》在我家庭園的密林中築巢和撫育下一代幼鳥。 本來,每年的暮春初夏季節,習性強勢的 《白頭翁》 ( 學名 :Pycnonotus sinensis;體長約19公分)延續多年的念舊習性,都飛到我家的庭院,在樹叢中繁衍下一代。現在到了秋冬的季節,《白頭翁》族群可能已經暫時遷居到別處去過冬了。這段空檔的季節就改由《綠繡眼》安心地築巢繁衍後代。顯然地,生命的繁衍任務;只要人類不要自作聰明地去干擾和操作,大自然自己有一套均衡的調節機制在運作,讓生命生生不息。

哲學人生筆記 -《獨白與對話》

圖片
— 在鵝鑾鼻燈塔眺望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和太平洋交匯之水域! 《獨白》與《對話》,一直是我多年來珍惜的智慧價值;它們都是非常正面的心智活動。《獨白》,讓我自得其樂,體會《我思故我在》的存在意義。 許多年以前,我閱讀德國精神醫學出身的哲學家卡爾‧雅思培 (Karl Theodor Jaspers;* 1883年2月23日 ~ † 1969年2月26日) 的著作;他認為獨自一人在自然荒野,山川草木靜默不語,讓人有孤獨之感;人唯有回到人類的社會,才能實踐《存在的意義》。但是,這一個領悟同類對話意義的思想歷程,必須是先有《獨白》的基礎,才能夠出現的。 《對話》,讓我與愛智的朋友們,分享知識和情感的樂趣,實踐《眾樂》的理想。不可否認地,每一個人的人生是有可能面對很多的問題和感觸,甚至是困境。《對話》可以讓參與者,在遭遇思想或感情,或是現實處境的問題時;有能力也有勇氣,去《面對它》、《理解它》、《接受它》和《放下它》。宗教的活動和多元的興趣,都是面對和療癒精神孤寂的途徑。 人真正的焦慮,在於找到《意義》;如同蜘蛛編織它認為生存所需要的蛛網。若有出現破損,蜘蛛會焦慮地,前去努力地去填補破網。一片經由自己的努力而編織完成的網,就是蜘蛛存在的意義。人也是如此,終其一生,在找尋和編織自己所認同的《意義之網》。 找到《幸福》,一直是我生活中渴望的目標;但是,對於《幸福》的定義,卻是非常分歧的。不論是東方陶淵明(約西元365年 ~ 西元427年),詩作中的《桃花源記》,或是西方湯瑪斯‧摩爾爵士(Sir Thomas More,*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所描敘的《烏托邦》(1516年);都不存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而只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裡。生活中,讓我微笑寄託或珍惜思念,找到意義的人事、時間和地物,就是我的《桃花源》和《烏托邦》;我的幸福也在那裡! 現實上,現在的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益的分歧而日益分化。價值偏好的不同,社會的分化有增無減;個人的憂慮和無奈,甚至是孤獨無力感,在社會多元化的情境下也必然發生,也更不容易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意義。我們雖然都活在同一個時代,但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都不會是同一個世界。 古代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 (Platon,生於西元前 428 / 427 年; 卒於西元前348 / 347 年) 就曾經說過:《世界對於你,就是你看...

詩人之國筆記 -《恰似流星》

圖片
靜寂的夜空,/  你是你;/  我依然是我。 / 我看不見你;/ 你不知我在那裡。 / 這是星辰的夜空; / 我們的家。 / 誰關心我們? / 不連續的句子,/  破碎的語言, / 無法理解的意義; / 思想的波動; / 卻是現象的整體呈現。 / 這是語言的故鄉;/  詩的土地。 / 誰理解我們? / 將夜空關進犖籠,/  捕捉所有的星辰;/  禁錮所有的話語, / 讓思想成為語言的囚犯! / 可支配的,想誇大的, / 是權力的誘惑; / 抽象的,感受的, / 是意志的滿足。 / 從何處來? / 往那裡去? / 恰似流星。 / 話語的停止,消失; / 剩下的,/  是思想的寂靜!/  夜空如昔,星辰暗淡。 / 文明消失;恰似流星! / -  《 再不滿意聽到的言論,也不要去禁錮!-寫給權力者。 》 -

人生故事筆記 -《我愛台北,登高必自卑!》

圖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因此《欲登高,必自卑》;古人的智慧之言,是生活經驗的總結。無論是遠方或高處,必有誘人或迷人的神秘感,否則為何要行遠登高? 台北101金融大樓(TAIPEI 101,高度為509.2公尺),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目前它的高度已被中東的杜拜哈里發塔(Burj Khalifa,高度為828公尺)超越,落居世界第二高。這裡曾經是台灣人民的驕傲,和想要昭告世界的地標建築,呼喚世界,看到台灣有世界之塔。 台北101是外國客人到台北時,經常被導遊參觀的景點。在國外的大都會中,高聳入雲端的摩天大樓非常普遍;只是台北101曾經是第一,現在居次。 因此,作為導遊,我在帶領外國客人參訪台北101時,內心其實有些矛盾和掙扎。我要向來賓介紹大樓建築本身的造型設計特點,和工程技術嗎?還是,帶領外國客人登高望遠?眺望台北盆地周邊的地形地物和都市景觀嗎? 我的內心掙扎的原因,是來自一位德國客人。在一次導遊台北101時,登高環視市景後,這位客人當著其他客人面前,對我說,"台北市的建築景觀很無序的;鐵窗很有特色,很像一座大的集中營,應該很安全"(Eine Stadt,wie eine große KZ,ihre Landschaft sehr chaotisch ist;und die Häuser mit den komischen Eisenfenster, sollte es sicher sein!)。 這是傲慢地嘲諷?還是羨慕地恭維?我當然知道是前者;這位客人不過說出了長久以來,許多人內心的認知。我們的住宅市景,其實只是一個大型的動物園或監獄,居民將自己關在自建的牢籠裡。唯一的差別是,前者防止外逃;而後者防止入侵。隱喻此地空間裡的所有生命,都是沒有安全感的生物。 對於德國客人的感想;我也當然知道,德國人是發明大型集中營;並且以工業工程方式加以管理的始祖。他們理解防止脫逃和防止入侵的系統管理。我只是不解,台灣人民以建成世界上數一數二高的摩天大樓為傲;參訪它的用意,如果不是登高望遠,看見很亂的建築景觀;難道是向外國客人展示炫耀,裡面的名牌精品專賣店的奢侈。 我們的國土景觀普遍地缺乏公共空間的美學;靈異、風水、磁場、電塔和鐵窗,都是空間秩序的必要元素和固定配置。也許這種矛盾的發展現象是台灣的宿命! 我無意認為台北101是...

哲學人生筆記 -《人畜共生的風景 - 狗與豬的待人之道》

圖片
接近午夜時分,摸黑回家,走到巷角;突然從停在路旁的車輛後面,跑出一隻流浪狗,對我狂吠,暗巷裡回聲響亮,別處的家犬跟進附合,此起彼落,吠聲不停。真是 「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 。莫非我今晚走運,午夜遇煞星。今夕何夕 ? 難道狗族已佔領和統治住家社區?此情此景,喚醒了我的人畜共生記憶。 因為工作的需要,多年來 , 經常有機會到畜產養殖農場探訪客戶。農場裡有豬舍雞舍,也有貓和狗。我的探訪經驗,讓我對這四類家畜和家禽留下了不同的接觸印象。雖然, 「 眾生平等 」 是 「 大乘佛教 」 所揭示的崇高價值;也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信念。但是,這四類在農場最常見的動物,卻表現了不同的待人處事風格和態度。其中,我對狗和豬有特別不同的印象和評價。 記憶中,剛到農場門口,迎接我的是狗吠,接著好幾隻不同種的狗奔到車門前,既警戒又迎客。農場主人隨後出現,呼喚一聲,眾狗就不敢妄動,不甘不願地搖著尾巴回到主人身旁。顯然這些狗有被訓練過。有一回,一位同事在拜訪別的農場,打招呼時,抱過一隻母狗後;來到另一家農場後,竟然被當家的一頭大公狗 「 熱情伺候 」 ,近乎 「 霸王硬上弓 」 。其他同行者,這才見識了何謂 「 狗急跳牆 」 的樣子。我的這位同事自此之後,被封作 「 色犬情聖 」 ;不知從何訴說無辜。 以前,我對狗的立場是保持中立和戒心的;因為它們只效忠給予好處的主人,算是忠心 。 但是,它們缺少普世的平等觀念。記得有一回,我在德國的郵局,見到一個德國人帶著一隻黑亮的德國大狼狗。因為主人不耐煩排隊,而和前一位不停詢問客服的客人發生爭執;我就在三步之外,看見那隻忠狗立即作勢要攻擊主人的對手。最後,還是靠附近巡邏的警察,拔槍對著大狼狗,才遏止了主人的野蠻行徑。從此,我也見識了何謂 「 狗仗人勢,欺人太甚,在旁嗆聲,搖尾乞憐 」 的 「 狗之道 」 。 當我進到農場的豬舍後,看到眾多不同體型的大豬小豬,捲著豬尾巴,此起彼落低聲地 「 嗯‧‧ 」 叫不停。偶而,傳來一聲較長的聲音,原來是在後槽的小豬玩興正高,彼此追撞成一堆。想到眾豬們,過些日子之後的命運;它們想開了嗎?為何如此坦然自若,是認命了嗎?當我和客戶靠近眾豬們,聽取主人向我反映食物的營養效果時,眾豬們只是平視前方,既不抬頭看我,也不低頭對著我。似乎它們一點也不感謝我正在關心它們的營養問題呢! 但是,我欣賞它們的平等待人態度,它們...

哲學人生筆記 -《來世之戀? - 誰是我?我是誰?》

圖片
世間眾生的 「 戀與愛 」 是一個很重要的必修課題。 「 戀與愛 」 ,對人生的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意義和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已走到人生壯年,往前看去;老年在望。也許,我平日熱愛涉獵探索哲學和美學的領域;我也深愛親炙自然的山川植物,感受一切有情眾生的脈動韻律。因此,我對於生命歷程中,所觀察到的和親身體驗的 「 戀與愛 」 的眾生情緣現象,會有一些自己的美學詮釋和感想。我認為,執著於緣是生命中一切苦樂的根源。 人生的困惑和苦惱,不外乎想要超越 「 諸法實相 」 和 「 唯心緣起 」 的 「 法相 」 和 「 心緣 」 的辯證。我沒有皈依任何宗教,旅驛道中卻隨緣參訪不同宗教的名山宗寺或教堂聖殿。 生命中有各種不同的緣,親緣、情緣、友緣、財緣、敵緣,. . . 等 「 眾緣 」 ,也因此而生 「 諸法 」 ;此生難免,否則無我。因此,我常自我提示,坦然面對,事實真相。此生迷失,那是因緣而戀;以致無從圓滿。期待來世輪迴?只是,若執著轉世之念,則 “ 生我之前,誰是我? “ ;又 “ 生我之後,我是誰? “ 。  “ 世世輪迴,法輪常轉,誰在其中?我在那裡? “ 。是以,大乘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開示眾生, “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 ;大乘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也開示眾生,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因此,我對於世間眾生的 「 戀與愛 」 的現象,惕勵自己能以美學的思考和實踐,來詮釋其中的本質和珍惜所開悟的意義。也因此,生活中我感到心安幸福!  我再引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的另一首道詩;這位有著悲慘身世和命運結局的法王,他藉著道詩開示眾生,理解和放下執著於緣的困惑:若能將人生的苦惱心事,化作佳人的絕代容顏;想到自然天象的落日升月,將會感受到美的意境。這也是 「 放下 」 和 「 超越 」 的意義。我的理解,轉世輪迴就是如此!  - “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 -  - 羅桑瑞普‧倉央嘉措 –

哲學人生筆記 -《「時間烙印」與「轉世輪迴」》

圖片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 六世「達賴喇嘛」 羅桑瑞普‧倉央嘉措 –  每當我看到樹叢中,不同的樹葉,在季節流轉時,有的漸枯葉頑強地殘掛枝頭;也有的已枯葉飄然飛落大地;尚有一些青綠樹葉依然緊附枝條,望向藍天,我都會想到這首充滿生命離情不捨的情詩。 對於被迫捨棄俗世情緣的藏傳佛教六世法王倉央嘉措而言,應該說,這是一首道詩。多情難捨又依依,卻又坦然接受生命的緣起緣滅,又期待來世相會聚合。 記得我小時候,母親曾為我講述一個日本戀與愛的童話故事,「楓と樺の浪花戀」;青楓樹和白樺樹,因緣相鄰而生長在北國的山林;它們的樹枝相近而交錯。春綠秋黃的樹葉,舖陳了季節的顏色。秋天的時候,一對春梅竹馬的年少戀人,來到樹下,撿拾了一對互相堆疊的美麗的黃葉,許下心願。 男生取的是楓葉;女生取的是樺葉。當山的一方秋風吹起,兩人順著風放出手中的黃葉,看著葉片懸空飛舞,然後飄落大地。看哪!可以想像,那是多浪漫童心的一幕情景。兩人追上前去,想再拾起分別許過心願的那一片黃葉,卻發現它們已相距甚遠。兩人的心情有些悵然的失落感。 於是,戀人互相依偎傾訴所許下的心願;原來,他們許的心願都是,期望自己從此永遠和對方在一起。黃葉乘風放手,隨風飄落,是希望上天能見證和安置他們的永世同林;即使黃葉落地,也希望能生生世世相依相伴。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讓他們以後,如果有來世,也有些距離了。如果隨風飄落的黃葉,依然互相靠近;表示他們的來世仍會聚合,成為戀人伴侶。 在秋天的落葉季節,我不禁想到童年時候,母親曾為我講述的這一個帶些許悲劇浪漫的童話故事。相戀的人以悲情分離收場,似乎是世間「戀與愛」的宿命。 戀是迷失的,愛是理性的;讓「戀與愛」發生質變的關鍵,就是時間的烙印。一世的戀,無從蛻化成愛;於是期待來世的聚合,盼能羽化成蝶,變身為美麗的飛影。 如同我家的栗子樹,春天長出的綠葉,帶給我賞心悅目的青碧風姿。秋風來了,看著黃葉漸枯,它向我顯示時間的烙印,似乎有意向我告別今年的「秋之戀」。再過幾天,它終會隨風飄落大地;它將先化為泥土轉世輪迴,約我明年春天再聚合,共續「春之戀」。

哲學人生筆記 -《「悲劇的誕生」-希臘神話故事隱喻的現實感》

圖片
最近,我重新閱讀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 ~ +1900年8月25日),所作的 《悲劇的誕生》 (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這部手稿。 其中,尼采論及古希臘人的偉大創見,是藉由劇場表演悲劇,以呈現人的命運觀,和宗教在《死亡和復活》裡的救贖意義。德國詩人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年8月28日 ~ +1832年3月22日),曾說,世間的《喜劇接近悲劇》。 從這裡,我想到現實意義上的希臘,這個國債信用破產的國家和人民,和最近的一些表現。基本上,歌德沒說錯;只是,這個時候的希臘,卻是《悲劇接近鬧劇》! 歐羅巴(Europa),歐洲大陸以她為名。在希臘神話中,歐羅巴(Europa)是北非腓尼基人的一位美麗的公主,被天神宙斯誘拐綁架到希臘的 克里特島 上。神話中,天神宙斯看上了歐羅巴(Europa) 公主的美色;結果以粗暴的方法,誘拐強娶她為妻。 這一幅由 義大利 文藝復興 後期 畫家 維伽略 (Tiziano Vecellio,* 1490年 ~ + 1576年 8月27日 ) , 所作的世界名畫《強暴歐羅巴》(The Rape of Europa, 1562年 ),對照當前的希臘國家債信危機,極具現實性的隱喻(Metaphor) 和嘲諷。  希臘文明曾經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更何況,希臘在地緣戰略上,位在歐洲大陸東南方半爾幹(Balkan)半島的前端;也是基督教文明對抗上千年的宿敵伊斯蘭文明的戰略前線。也因為這一種文明臍帶的情結作祟;歐盟創始的六國,在早期歐洲經濟共同市場,向東進行戰略擴張時,即將希臘納入為第二梯次的加盟成員國。 當年(2001年),歐盟在進行歐元區貨幣聯盟成員國資格評鑑時,以希臘的經濟和財政表現,被政治運作勉強地成為歐元區的成員國。如今,德國和法國人民,以及他們的政治家們,正在為當年那些自稱有遠見的前輩的政策,付出極高的政治和經濟的代價。 當年主導歐洲邁向經濟和政治統合的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家們,因為懷抱文化上的理想主義,想要藉著同源文化、共同市場和政治統合的階段性進程,最終消除歐洲內部各個民族國家之間的衝突,以達到永久...

人生故事筆記 -《百年滄桑不言老!》

圖片
記得我在德國求學的多年歲月中,歷經北國四季鮮明的流轉;從深秋過寒冬到次年的初春,大地進入晝短夜長的季節。冰寒的氣候裡,金黃色或紅色的落葉樹,逐漸飄落枯葉,大地一片蕭瑟;白天的陽光變得非常珍貴。 天氣陰暗多日後,有一天上午,久未露面的太陽,突然現身向大家打招呼;蔚藍的天空對照著落葉已盡的路樹,顯得有些迴光返照的詭異氣氛。 太陽既然現身了,而且熱情洋溢;我決定先放下書本,走出大學的圖書館;去外面喝杯香淳咖啡吧!在路過公園空地時,見到當天出門的老人家特別多;分散坐在長椅或輪椅上,靜靜地享受太陽阿伯的溫情撫慰。 走過之處,逢長者 ,我 必定點頭招呼問候。其中有一位面容慈祥、氣質高雅的老夫人,竟然招呼我 , 坐到她身旁的空位。  德國的 「 基本法 」 規定,國家的體制為 「 民主國 」 、 「 法治國 」 和 「 社會國 」 的三 項 基本原則。國家制定相關的社會保險制度,為老人家提供安養送終的服務。年輕一輩的子女,成年後,被鼓勵離開家庭,到各地去追尋自己的世界。 我知道 , 老人家寂寞 ; 因此,我也很樂意地坐下,陪這位老夫人談天說地。我當時很訝異,老夫人說的,是一口標準優雅的 「 高地德語 」 ,偶而有些法語辭彙出現;但是話語依然清晰明白。我猜想,她必定是出身有教養的名門之後;於是請教她 , 如何尊稱 ? 不出所料,她的姓氏中有貴族的餘蔭;只是,我沒想到,老夫人告知,她的祖先是法國舊王朝的貴族。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她的先祖為了逃避法國境內革命黨秘密警察的追殺,於是越過德法邊界的萊茵河前來避難;從此 , 她的家族在德國落地生根,兩百年來,後代的家族子孫也都和 「 日耳曼人 」 通婚,成為德國人。我稱讚老夫人,她的身體和氣色保養得很好;並祝福她有長壽百歲的展望。 沒想到,老夫人突然靠近,很認真地告訴我:"我親愛的孩子!您知道嗎?我已經八十八歲了;您希望我活到一百歲,太遙遠了 ! 也太久了!我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是人老了 , 就是無奈。我現在的日子只剩下等待陽光了"!老夫人的告白,讓我驚訝也不知如何回答她。  從此,一百年的時間意義,常浮現在我的心頭上。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位老夫人有極大的可能性,已經不在人世了;因為,從她出生到現在也早已超過一百年了。德國哲學家 「 馬丁‧海德格爾 」 (Mart...

園藝生活筆記 –《生命中的偶然》

圖片
    生命的造化常有讓人想不到的喜悅。在秋天的季節裡,庭園角落一隅,有一株看似樹蘭的植物,悄悄地成長著;它竟然在晴朗的秋天清晨,開出芬芳的小白花。之前,我一直以為是庭園中原有的黃金樹蘭,隨風散播種子繁衍後代;因此,我也就沒有特別去注意它的存在。如此誤認它和放任它成長,歷時三年,一直不曾發現自己的失誤。 日前,芬芳的小白花,散發出像柑橘花朵的香甜氣息;我知道了,自己沒有盡到作園丁的本分。天公伯已經送我一份驚喜;不知來自何處的種子,可能是風的飄送;也可能是鳥兒扮演送子觀音,為我的庭園增色添香。天公伯,我真的很感恩啦! 月橘,學名:Murraya paniculata,又稱作七里香、九里香或萬里香等別名;它是芸香科 Rutaceae,九里香屬植物。通常,月橘是作為庭園造景的高貴植物,開花時,香氣四逸,非常討喜。前些時候,凡是豪宅都強調擁有庭園景觀。景觀設計師就是種植七里香,以提高毫宅的身價。當我看到這一株天公伯送我的恩典樹,又在綠葉中開出美麗誘人的出色花朵,我也悟到了生命中的偶然也是一種美。

哲學人生筆記- 《咫尺天涯》

圖片
- 《千里眼,順風耳,二者兼俱,凡事預籌!》; 《看見風車,最好也能聽見風聲。》 - 生命的造化,讓我們位在同一棟大樓的上層。你在前面,我在側面;我們各有兩戶。當時,也是命運的造化;說;人生意外多;應該同時備置兩戶,才可以互相支援;必要時,至少還有一戶可以單獨使用。又是生命的造化,我們的門牌英文編號,都是大寫字母"E"作為字首。 說來神奇,每天一早醒來;我們必須兩戶一齊開門使用;否則,生活上會有些不便。平日,我們各自透過影音的收訊,認識、理解外在的世界。看得清楚,也聽得清楚。然而,我們彼此之間,卻不相往來,前面的看不見側面的;側面的聽不見前面的。當我們的房子有問題時,我們分別找人修理。 直到有一天,氣候變涼了,應該是秋天了吧!我們的房子同時出了問題,收訊不佳;我們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和感受,都變成不一樣了。實在受不了,分別找了專家診斷。他們說,這一棟大樓因為使用多年,難免有些毛病;還要我們平時要多保養,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尤其要少開電視,因為那是很沒營養的東西,接觸越久就越會傷害我們的房子。 專家說明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彼此都位在同一棟大樓的上層。收訊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有時曾經協同合作過。怪不得,當時我們感覺很愉悅。在互相請教對方的尊姓大名後;前面的說,名字是"Eyes";側面的說,名字是"Ears"。這麼多年了,原來我們是看不見,和聽不見對方的鄰居,這也是命運的造化。 現在,我們知道了,房子的共同問題是,對秋天的氣候產生過敏性反應。雖然我們咫尺天涯,卻是命運一體。以後,要祝福和關心對方。前面的說,我照鏡子就可以看見側面的;側面的說,我還是沒辦法聽見前面的。造化對我們是不公平的! 附註:- 現代溝通理論強調,多聽和多看,有助於思想的多元化。事實上,出生位置和起點的不平等,造成以後社會發展的落差,已經成為普世的政治問題。本文的隱喻,是我對於數位時代的結構性發展的問題,所提出的見解。-

園藝生活筆記 -《綠葉叢中盤龍吐珠》

圖片
      《龍吐珠》,想像中,好尊貴的稱呼啊!直到我看它長在庭園偏僻的一角;綠葉白花吐紅心,好尊貴的美!雖然季節的時序已流轉至秋天,但是冷熱之間的變化,讓這株《龍吐珠》,把握時機展現今年最後一次的尊貴之美。 我想到古人解《易經》的《乾卦》,乾者:元、亨、利、貞。萬物趁時而生,以成空間之一切。所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如今,我見《龍吐珠》長在庭園一隅,我找到卦象的詮釋是,《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我以為,這正符合古人的智慧見解,《見龍者,言乾生生不已之氣,見於地上,其德施於萬物而普遍也》。我終於理解,上天有好生之德的道理了。天公伯,請您疼惜庇護我們的國家、土地和人民啊!我對《龍吐珠》的花語是,《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園藝生活筆記 -《深秋清晨的金黃色浪漫》

圖片
生長在北國的日本友人告訴我,秋天是金色的季節。生長在亞熱帶台灣的我,只能憑著旅遊的印象和想像,滿山的金黃色的白樺樹、銀杏樹和楓樹。隨著秋風而起,滿天金黃落葉飛舞飄落,落地後即將化作來年的春泥佑護大地眾生。那真是浪漫的美! 近日,天涼好個秋,清晨時分,我趁著朝陽初至,來到我自己的心靈告白的庭園,呼吸清新的空氣和氛芳的花香。樹梢穿透的金色陽光,照進愛玉果樹。啊!好美的金黃淡綠樹葉;原來,我盼望和印象中的北國金秋美景,竟然由太陽阿伯,在大清早為我宅即便送到家了。 愛玉果樹應該長在台灣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深山,它本來就可以享受屬於它們族群的金秋季節的山景;我一直讓它屈就都市的灰色。還好,深秋清晨的金黃色浪漫,紓解了我對它的虧欠;我自己也迎來了充滿幸福感恩的曰子呢!

園藝生活筆記 -《幸福的果樹!》

圖片
       歲月川流不止,季節靜悄悄地來到了深秋;每下過一陣雨後,就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中秋的柚子還沒吃完,柳丁在樹上也表現出即將成熟的姿態了;彷彿在提醒我:“你終年忙於工作,疏於照顧我;但是我的生命力依然很強,時間到了,還是會交出成果”。 其實,台灣真是富貴寶地,在地球上的北迴歸線所經過的國家地區中,其他地帶大多數是沙漠地區和天災、戰亂、宗教衡突不斷的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普遍落後。唯有台灣的氣候和風土條件是最適合生產各種高品質的水果,農業物產豐饒。 台灣的科學教育普及化,兒童的生命期待是北回歸線上,所有國家中最佳的;這代表這個國家是重視子女教育的,不吝於為兒童的照顧和養護投入不符合效益的成本 ; 但是絕大多數台灣兒童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這一點在英國BBC的北回歸 線 之旅的專輯節目中,也高度地肯定。 想到這裡;我自己,作為業餘的農夫,確實有一段日子,沒有用心地照料庭院中的植物了,當然不乏有各種藉口。但是,我在今年立春之前,確實有付出愛心呢!我將公司進口的,德國開發出來的動物用的生技飼料天然添加物,每公斤至少市價180歐元的補品,轉用於為柳丁施肥,和進行土壤改良。 然而,近年來,台灣柳丁的行口市場價經常跌到一台斤新台幣10元以下;路旁還常可見到小貨車在叫賣。如果就單位產出作比較,則我的每一顆柳丁比黃金還貴呢!打死!我也不賣了。 這棵柳丁樹是實生苗栽長成的,因為沒有嫁接過,算一下年齡有三十年了,可說是一株老欉果樹。它開始結果實的年齡,大概在二十歲的階段,至今已大約十年了。因為它是原身樹樸結果,所以果實的風味較原始和香淳,而與眾不同,深受老人家讚賞。 往年,烏兒善心地留下給我的果仔,我主要是送給親家母,她老人家慈祥,今年已九十歲了,每日禮佛恭誠,會將我贈送的圓美的果實敬獻佛祖。另外,友人胡教授娶奧地利籍賢妻,指定採用我的果仔製作她家鄉的糕點,再回贈給我,算是水果外交吧!一棵果樹,我用愛心照顧它,而它的果實也惠及蒼生,厚德載物。我佛慈悲!善哉!

園藝生活筆記 -《枇杷的時光》

圖片
十年前,我將一把枇杷種子播在花盆中。原先的想法,以為這是一盒友人贈送的枇杷,果粒碩大又甜美多汁,品嚐後回味無窮,不妨播種作紀念。但是,考慮到居家環境的風土條件,應該沒有長大和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然而,凡事先不要有否定的想法;於是隨手拋進花盆土中,讓生命去自我開展吧!不久,花盆土中長出幾棵枇杷小樹苗;我驚訝於枇杷樹生命力的堅強。但是,仍然沒有寄望會開花結果,因為那將是漫長歲月以後的事了。 歲月川流,四季移轉,只見小樹苗日益茁壯;我開始施予有機肥料和換大盆土,並定期修剪枝條。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研究果樹栽培的知識,和請教農家友人。去年開始,枇杷樹開花後,結出金黃色的果實,好長的時間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枇杷樹的成長歲月和過程,是一段可貴的對比呢! 回首這段漫長的歲月,始於無心無意的播種,卻在成長過程中,順勢扶持果樹,終於看到結果;當時的不可能如今成為可能了。而我,也增進了果樹栽種的知識和技術。如果是十年前出生的孩子,現在應該是小三了吧!孩子們應該也是似懂非懂的童稚年紀了。果樹已結果,而人要成才,尚有漫長艱辛的歲月呢!但是絕對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園藝生活筆記 -《生と死俱是壯麗的轉化!》

圖片
      我的母親在世的時候,她喜歡櫻花的《花見》和楓葉的《楓狩》那種季節氣氛;因為,那是她童年時代的美學感受的來源。 十四年前,我在自家盆植一株大島櫻樹,大約只有到腰部那般高;農家朋友勸我不要期望太多,因為平地和都市的風土條件不適合種植櫻樹;但是為了讓母親也能在家〝花見〞;我把這件事當作軍事任務,請教日本友人,細心研究栽培。 我知道櫻樹雖然是薔薇科,但是不適宜強剪枝條;而且,要注意每年冬天和春天的低溫量變化。大致上,春季日均溫來到18°C ,櫻樹就會陸續開花。日本國土氣象廳每年春天所發佈的櫻花最前線的分佈,應該也是以這一項春季日均溫條件作為預測基礎。 我家的大島櫻在種植8年後,也就是2005年開始,在每年三月初到清明都會開出粉紅色滲染潔白色的花朵。因為緯度和海拔較低,所以〝花見〞比日本早一個月開始。 今年的花見正逢日本地震海嘯天災,睹物思人,想念我的母親;也關心位在秋田和名古屋教授我種植櫻花樹知識的日本友人,希望他們能順利渡過艱困的國難,重新站起來。無限的祝福伴隨著櫻樹的花語,生と死俱是壯麗的轉化!多難興邦!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