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來世之戀? - 誰是我?我是誰?》
世間眾生的「戀與愛」是一個很重要的必修課題。「戀與愛」,對人生的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意義和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已走到人生壯年,往前看去;老年在望。也許,我平日熱愛涉獵探索哲學和美學的領域;我也深愛親炙自然的山川植物,感受一切有情眾生的脈動韻律。因此,我對於生命歷程中,所觀察到的和親身體驗的「戀與愛」的眾生情緣現象,會有一些自己的美學詮釋和感想。我認為,執著於緣是生命中一切苦樂的根源。
我已走到人生壯年,往前看去;老年在望。也許,我平日熱愛涉獵探索哲學和美學的領域;我也深愛親炙自然的山川植物,感受一切有情眾生的脈動韻律。因此,我對於生命歷程中,所觀察到的和親身體驗的「戀與愛」的眾生情緣現象,會有一些自己的美學詮釋和感想。我認為,執著於緣是生命中一切苦樂的根源。
人生的困惑和苦惱,不外乎想要超越「諸法實相」和「唯心緣起」的「法相」和「心緣」的辯證。我沒有皈依任何宗教,旅驛道中卻隨緣參訪不同宗教的名山宗寺或教堂聖殿。
生命中有各種不同的緣,親緣、情緣、友緣、財緣、敵緣,. . . 等「眾緣」,也因此而生「諸法」;此生難免,否則無我。因此,我常自我提示,坦然面對,事實真相。此生迷失,那是因緣而戀;以致無從圓滿。期待來世輪迴?只是,若執著轉世之念,則“生我之前,誰是我?“;又“生我之後,我是誰?“。
“世世輪迴,法輪常轉,誰在其中?我在那裡?“。是以,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示眾生,“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開示眾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我對於世間眾生的「戀與愛」的現象,惕勵自己能以美學的思考和實踐,來詮釋其中的本質和珍惜所開悟的意義。也因此,生活中我感到心安幸福!
我再引藏傳佛教六世達賴喇嘛的另一首道詩;這位有著悲慘身世和命運結局的法王,他藉著道詩開示眾生,理解和放下執著於緣的困惑:若能將人生的苦惱心事,化作佳人的絕代容顏;想到自然天象的落日升月,將會感受到美的意境。這也是「放下」和「超越」的意義。我的理解,轉世輪迴就是如此!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 羅桑瑞普‧倉央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