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第一件「衣裳」》

圖片
      本日,六月二十一日,是「夏至」;「北半球」正式進入夏天;身體,也有需要順應天時;究竟,要"穿得少"?還是,要"脫得多"?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夏天,也是許多人的煩惱和幸福的季節。 在德國,女生的「年紀」,已滿十八歲;也是法律上的「成年人」;在德語的稱呼用語,不再是「中性名詞」的「少女」(Das Mädchen) ,而是「陰性名詞」的「女人」(Die Frau) 。 「脫少女化」(Die Entmädchenierung)的「女人」(Die Frau) ,明顯的外在改變,除非「懷孕」,否則,在於「衣裳」和「妝容」;那是女人個人的「美學啟蒙」。我的生活經驗,源於在德國的一則「人生故事」: 來自義大利南部的「港部」,「那不勒斯」(Napoli)的Rosa小姐,在多年同窗求學的歲月裡,是我的「紅粉知己」;曾告訴我,她自己的"自覺":"有一種「女人的自己」在內心呼喚;於是,穿著衣裳和打扮自己,就以「女人的自己」表現出來"。 Rosa小姐,當時問我:"男人,有感覺到作為女人的她,情境正在變化嗎?"。那時候,我所認知歐洲的「女性自覺」,對於Rosa小姐,與我同樣以「哲學家」自許,她以「女人的自己」,對我的提問,是一項相對於我在東方文化的「男女有別」的保守語境中,是可貴的、開放的分享,也是哲學的議題。 六月的有一天,大約是「夏至」前後;Rosa小姐和我,參加一位「神學教授」的「研討課」:題目很有趣:《穿衣的人,脫衣的神》。背景說明是: 「宗教故事」的傳說,「夏娃」和「亞當」,本來是裸體的;「上帝」創造「人」,是「素人」,既未化妝,也未配上衣裳;就是「裸體入世」。歐洲的時尚設計,尤其法國和義大利的時尚設計的美學家,為女人開展的「美學」,是建立在一項假設上:"上帝創造女人;女人想要創造另一個自己"。 Rosa小姐,邀請我去參加「研討課」,理解她的祖國,義大利的美學和時代精神與藝術的流變。對於"女仕的邀請,男仕不應拒絕!";這是歐洲自「中世紀」以來,傳統上可貴的「騎士精神」的表現。我,義不容辭! 當時,上課時間還早,教授和我們,都很早就進入教室,其...

哲學人生筆記 -《「曾經愛過」》

圖片
      歐洲幾個國家,在近年,先後因為「多元社會」整合困難而發生「恐怖攻擊」,濫殺無辜的不幸事件。最近的苦主國家是英國。願天佑苦難的人群。 宗教、族群和文化的不同;經濟的、社會階級的不同,欲形成多元文化價值的「共同體」,是艱難的社會工程。宗教上的陳義:“愛你的敵人!”,是強人所難,也太矯情了。因此,「愛」不容易,就容易滋生「恨」。 人群的悲哀,在於有不幸的人,自始不知「愛」是什麼?就以疏離、猜疑和陌生而排斥「異己」。哲學的理解,「曾經愛過」的境界,是會讓人幸福的,也會讓人懷念的,更會讓人有自信,生活在「現在的愛」的境界。 人群的生活,需要「意義」;從中得到「幸福」;那麼,「意義」的大部份,是來自「愛」,有些部份,來自「成就感」;有些部份是來自「價值感」。曾經,我對於「愛」,有想到「危險」;在世俗的社會,常見「由愛生恨」的悲劇。然而,悲劇的起源,不是「愛」而是「佔有」、「失去」和「焦慮」而牽引出「失控」;悲劇因此而生。 經過這道哲學的辯證和理解;我對於「愛」有了「超越」的期許。在人生中,「曾經愛過」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在不同的場域中,因為偶然的遭遇而「曾經愛過」;或者,不理性的「戀」,曾經讓自己和讓對方感到愉悦、期待,都是值得珍惜的,也是日後可以回憶的故事;對現在所愛的人,更是無價的資產。 「曾經愛過」,所以珍惜「現在」與你牽手的「愛人」;幸福是共同的命運。哲學的理解,我對「曾經愛過」,是持自信的和開放的態度,豐富的情史,有助於珍惜擁抱現在的和未來的「愛」,直到長眠不起。 英國,已故的哲學家「羅素」,人生在世九十八年;他活到九十二歲時,仍然想要「談戀愛」。勇氣可佩?也是「老當益壯」?也許都有。我的理解,從哲學出發,「老先生」是熱愛哲學人生的勇者;想要珍惜有愛的生命歲月:「曾經愛過」,愈多愈好!

人生故事筆記 -《「教父」走了!》

圖片
      前德國聯邦總理,實現近代「德國再統一」(Die Wiedervereinigung Deutschlands)的總理,「柯爾」(Dr. Helmut Kohl),日前,以八十七歲,走完人生。歷史,曾經給他,比之前幾位德國聯邦總理,更不可思議的機會;「柯爾」進行一場「豪賭」:「德國統一」;也成就「柯爾」個人的「歷史地位」。 他實在很幸運!遇到一位「好好先生」的「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正在進行國內的「轉制」和「重建」;對於德國統一的問題,說了一句「關鍵語」:"德國問題的決策中心在「波恩」(Bonn)和「柏林」(Berlin)"。 言下之意:作為二戰的「勝利國」和「佔領國」之一的「蘇聯」,決定放行過關;也等於,替德國阻擋來自美國、英國和法圃的疑慮和可能的杯葛;畢竟,這幾個國家,還是西方民主陣營的盟邦,只能跟進。 後來,「柯爾」視「戈巴契夫」為「德國再統一」的「恩主公」。然而,「戈巴契夫」在國內的處境,是很狠狽不堪的。一個巨大的「社會主義帝國」和「社會主義兄弟國」結盟的「華沙公約」,在他的手中解體了。 「恩主公」,「戈巴契夫」在國內,還被「莫斯科」街上的「歐巴桑」突襲,K頭,發洩怒氣。有可能是,「戈巴契夫」的「轉制」和「重建」政策太激烈和失當,惹火了買不到民生物品的「歐巴桑」。「親近小孩!別惹火女人!」,這是政客的「魔戒」;切記!在國外,「戈巴契夫」是「英雄」;在國內是「狗熊」。 「柯爾」的好運氣,後來也用盡了!「德國再統一」後的幾年,他依然是聯邦總理,不知見好即收,應學櫻花盛開後即凋落,留給花客讚賞。「柯爾」,竟然成了德國在位最久的聯邦總理。我在德國漫長的求學歲月,聯邦總理老是「柯爾」;「老人家」在位十六年。 那一代的德國同學,被我稱作「柯爾世代」;不過,「柯爾」在位,有民主制度的合法的和正當的任命。 終於,「柯爾」被天敵媒體挖出,有政治獻金來路不明。「柯爾」,不是"說不清楚又講不明白";而是,不願背棄支持他從政的「金主」;算是有情有義的政客。 當然,「柯爾」對得起「金主」,卻得罪執政的「基督教民主黨」(CDU)的「同志」,急切地想切割「柯爾」,走出「政治獻金」來路不明的醜聞和泥沼。「同志」,其中,有「柯爾」提拔和栽培的「政治傳人」,現任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至今,她的任期之長,再走下去,...

園藝生活筆記 -《躲雨的「壁虎」》

圖片
          書房裡的主角,應該是書;除非,被我青睞取出來閱讀,否則,只能靜待主人我,下次有關愛的眼神。體力、記憶,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閱讀傷眼力;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望向窗外樹林的綠意,養眼和尋找驚喜。 書桌旁,備有長鏡頭的相機、望遠鏡和放大鏡;許多年來,白天來訪的蜂、蝶、蟲、鳥、蟬;夜空的星辰和「月娘」,都被我隨機地留下影像。書房裡,另有主角;就是久居的「壁虎」家庭;已經繁衍好幾代了;經常在書房內的壁上到處遊走,成為吸引我去注意,和舉頭活動頸部肌肉的「動物」。 有時候,「壁虎」的家庭成員,大小結伴出遊,也許是去逛「花果園」,覓食新鮮的野味。最近的「時雨」密集;不知是否正逢「求偶季節」,「小可愛」的「壁虎」,忘記像「灰姑娘」,在我熄燈前及時地返家。 為了預防午夜的「時雨」狂大;難得地,我竟然完全地關上書房的玻璃窗。清晨,重新開窗前,發現晚歸的「壁虎」,貼在「毛玻璃」的窗面上。也許,真地沒有足夠的窗縫可以進書房。 夜裡,我曾經多次聽到較大的落雨聲;清晨,雨水仍然持續落下來:「西印度櫻桃」和「空心菜」的苗鋪,喝足一夜雨水;一片青綠。「壁虎」,可能也受了一夜的苦,被「時雨」嚇壞了! 「諾亞的方舟」,上面不知有沒有躲「大洪水」的「壁虎」?

園藝生活筆記 -《「書中的」花果園》

圖片
          多日的密集「時雨」,我放下戶外的「農事」;改成書房裡的「秀才用兵」,研究「兵書」。當然是「果樹學」和「果樹園藝」的相關「專書」。 窗外雨聲滴滴落,時大時小,氣溫也降到涼爽;少了戶外的勞力農事;研究和複習「兵書」,是幸福的時光。以當代虛浮的「術語」,就是「在職進修」;或者,「理論」與「實務」的辯證。 「在職進修」,以熱鬥學科為主;MBA或EMBA學程,過去幾年,是各大學謀財的門道;有一段時間,各路企業在職老闆帶頭,奴才跟進,絡繹於途,拿「公款」去孝敬各大學;六月份「畢業季」還有「謝師宴」。 「書生草民」俺,也曾誤人老闆和奴才而被謝過;喝了幾回「花酒」和品嚐佳餚,吃得肥滋滋的。 「孔子」的時代,弟子問「至聖先師」於「農事」;「孔子」回答弟子:"吾不如老農"。弟子,聽起來,似乎「問道於盲」;孔子一生的困厄,正是在於"道不行"而不得志,想"乘桴浮於海"。這何嘗不是讀書人的「知識的傲慢」,只想居廟堂之上,為君王的國師。 對於弟子問「農事」;「孔子」的回答,是有些懊惱的,口氣有些責怪「白目」的弟子:"小子無知,竟然拿此等「鳥事」問俺;不知俺所知乃「國事」;去!去!去問那些比俺懂「鳥事」的「老農」"。 「至聖先師」,都想「離土」而去「下海」,流亡海外。「老師」吃「老農」的醋,「士」的酸氣十足,是有違自許的「有教無類」的至高原則。當然,「前提」是"自行束脩以上";也就是現在的「敬師金」和「謝師禮」。「讀書人」,自稱「士」;也是要學「愛因斯坦」,先當「打鐵匠」,才能當「哲學家」("To be Smith then to be Philosophy"),後來才想出「相對論」。 當然,想多了,以上的"臆測對話",是我草民書生的虛擬獨白。不過,"君王習哲學",或"哲人為君王";何者福國利民?「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應該是將哲學視為求知和愛智慧,而提出領導國家的領導人,在智識上和價值信仰上的資格條件。 書房窗外的多日「風雨聲」,書房內,聽到一首有情境的「日本演歌」; 已故多年的「村上幸子」小姐和現在已是資深歌手的「鳥羽一郎」先生,合唱的情歌《「みちのくしぐれ」》(陸...

世界小事筆記 -《權力的「末世代」》

圖片
            曾經,「文明衝突論」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杭廷領」(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讚譽台灣的「民主改革」,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將會留傳下去。 同時,他也評論「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雖然,強調「亞洲價值」的「李光耀」先生有遠見和政府治理的績效,極有國際聲望。但是,「新加坡」是「人治」國家,在「李光耀」之後,個人的意志和理念,將無法永續,也就是,「李光耀」的意志,將「人去政息」。「杭廷領」教授的遠見,在近日被證實了:隨著「李光耀」的子女鬧內哄而向全世界分享家醜、國醜。 「李光耀」的「政治傳人」,他的長子「李顯龍」,顯然地,在「李氏家族」內,未能有「大哥」的「一言九鼎」;甚至,不能得到自己弟、妹的支持,還被"唱反調"。 弟、妹,向外界控訴,大哥「李顯龍」和大嫂,有政治上的私心,想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李三世」,為此而不擇手段,濫用國家權力,對弟、妹進行偵防監控。弟弟,甚至因為「李顯龍」而想離開新加坡。 此事,對比北韓的統治者,「金氏家族」的三世,「金正恩」,年少而繼承大位,為鞏固權力,而處決輔政的姑丈「張成澤」,和暗殺流亡海外的同父異母的「嫡長兄」,「金正男」。 更早之前,「蔣介石」傳位給二世,「蔣經國」,也是先透過掌控「特務治國」,排除異己,過程中,手段黑暗殘酷;坊間早已知悉;來自權威的小道消息;證明:"雞蛋再密也有縫"。 「小蔣」,出外巡視抱小孩,滿臉笑容親民,唯知道內情的我等「草民」,知道「蔣氏王朝」的「宫廷內鬥」正在進行。所以,外表看似笑盈盈,也許心裡正慌;或者,手下已分憂,已做掉了其中一個白目的異己。 中國的「習近平」,對外風光,盛大排場;以「反腐打貪」整肅權力的敵人;且欲對台灣趕盡殺絕,以遂中國「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事實上,看得出:「外強中乾」的「空包子」,權力不穩而焦慮、躁進不已。 歷史的實踐證明:「亞洲價值」,是建立在「血統論」基礎上的「人治」和「走私」的家族政治;是黑暗、殘酷和醜陋的人性一面的表現。 有意思地,德國「公共電視」的專題報導:「普廷世代」;就「俄羅斯」在日前大肆逮捕集會抗議政府高官貪污的群衆,被捕的人數多達上千人。 抗議者,...

園藝生活筆記 -《「色誘」》

圖片
      滂沱而下的大雨中,「針葉櫻桃」(Malpighia glabra) 的果實,不到一星期,就從青綠色到泛黃色,再轉鮮紅色。成熟的「櫻桃」,很誘人。多虧近日的大雨密集,蟲、鳥、蜂、蝶,迫於天時不利採食而停工;我也就有機會,記下果子的成熟過程。 「針葉櫻桃」,還有另一個較普遍的「名稱」,就是「西印度櫻桃」。原產地,在熱帶美洲的「西印度群島」,而得此名稱。果實鮮艷的顏色,下場是引來包括人類的採食;不然,就是仍難逃大雨的襲擊,被打落樹下。 清晨下大雨,正好鳥兒不來,於是,艷紅的落地「櫻桃」,被我拾來,成為早餐的水果。原以為應該香甜多汁;咬下第一口;哇!未經嫁接改良的「實生果樹」;果實容易變異;口感風味地較酸澀;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過,「西印度櫻桃」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植生營養素(Phytogenic Neutrition) ;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想到營養的價值豐富,口感稍遜,也不在意了。良藥苦口;更何況,飲食是最佳的藥方;水果,又是最天然的食材,不必烹煮就可即採即食。 有時候,在茂密的綠葉叢中,成熟的果實浮現鮮艷的顏色,視覺的效果很引誘「異性動物」;動情激素開始分泌,發生激情的作用。尤其,果實和花朵的顏色愈鮮艷,愈性感誘人。這也是女人上口紅,不可說的"心機";而且,還噴了香水;出動色香味的武器,就是要為悅己者容,讓悅己者好看和靠過來。 有時候,習以為常色的花朵,突然開出不同以往的顏色;本來以為,開出來的,是白色茉莉花,竟然同一株樹上,有少數的茉莉花,變異成斑白的桃紅色,實在是意外和驚喜。 出現突變的現象,有喜有憂;平常的心理,以為突變會出現奇蹟,就像買彩券,中了"特大的頭彩"。期待奇蹟出現,也得提防,天上掉下更大的「頭彩」,被「雷公」打到。聽說,機會更大。

法哲學筆記 -《「燈塔」》

圖片
台灣,不必在意現有「邦交國」的「庫存」;中國自認崛起,想要收購和認養「邦交國」,以彰顯大國實力。在國家戰略上,台灣人以「平常心」看待「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被"逐一",或"整批"的收購,乃是大勢的必然。 換個角度,也許,仍有少數被中國窮盡能力,而買不走的,可貴的「邦交國」留下來。對自認「大國崛起」的中國,是「玻璃心」的嚴重受損。 台灣人民,出自對土地的認同,重新定位台灣,浮現國家已經事實存在的戰略價值;輕鬆地看待「零庫存邦交國」的可能出現。同時,將台灣人民國家發展的戰略,轉向更寬廣的、浩瀚的創新和價值的空間。 現有的「邦交國」待價而沽,終於離去,就給予祝福;投靠中國;對「番邦」和中國,只會出現「邊際效用遞減」,成為不可承受的沉重和承諾。 另一方面,都對台灣有戰略上的長遠利益。日後,願意與拋棄虛幻的,邁向正常化的「台灣國家」,不拘形式地交往的「番邦」,也將逐一地,或成群地浮現出來。只要台灣宣示意志:台灣就是「她自己」;稱呼中國,就是中國,以示睦鄰和尊重。 台灣已有事實獨立的「客觀存在」基礎;在「後獨立」事實的時代,就由幾代的台灣人,分工合作來落實「正常國家」的偉大工程。 台灣意識、教育、軍事、修法、釋憲,都是在為「正常國家」立下基礎 。 捍衛自由、鞏固民主,形成「正常國家」;台灣,立志成為世界上引領高貴價值的文明燈塔;不應再虛擲善意於期待中國,玩弄「語障」於虛幻的神學語境。中國,對於台灣,就是一個在「國際法」上,不具有「主權聲索」權利資格的「外國」。 對中國的關係,不應該成為台灣內部無意義的爭議。對中國的認知和好惡,就由台灣人民自由地去探索。 台灣,以平等對待任何外國,即是善意。「零邦交國庫存」的出現,對台灣,值得期待;有如「櫻花飄落」、「鮭魚返鄉」的壯麗轉化;舊時代「國家神學」的幻滅,是新時代「國家哲學」的開始。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釋憲」的「台灣人國家」》

詩人之國筆記 -《「半」團結》

圖片
      快醒過來!/ 一定要醒過來!/ 在等待中!/ …,沒醒過來?/ 再等會兒!…/ 還來得及!/ 不急!…/ 醒過來!…再說/ 反正,等待團結中,不急!…/ 現在,只來「一半」不到/ 服從多數!/ 昏死過去!/ 團結「另一半」!/ 直到長眠不起/ 終於「團結」!/ 要感謝誰?/ -《半睡半醒,要死不活;為了「團結」,靠那「一半」?》-

哲學人生筆記 -《字詞辨正》

圖片
  又一個現實的"番邦",棄“貴國”而去;意外嗎?完全在預料中。"貴國"的總統,想“維持現狀”;結果,事與願違。“貴國”的外交困境,問題在“現狀”的本質,就是「虛幻」。以此,建構出自欺欺人的催眠。 “貴國”的總統,曾經是醒的;為了選上總統,自己進入催眠狀態;對中國的稱呼,以“中國大陸”,此一矯情的夢囈語言稱呼「中國」。於是,部屬,也跟著入夢。長期以來,「中國」不見了;在“貴國”的夢幻語境中,只聽到“中國大陸”,此一不倫不類的稱呼;那是「誰」?"貴國",自己又是誰? “貴國”,自己陷在「虛幻」的夢境;“番邦”不再奉陪“貴國”作夢,自己找利益去,完全正常,也是正當的自求其利。“貴國”,面對外交困境,生氣也好,想要報復也好;至少,先醒過來,說話、用語,要「字詞辨正」。 從此,稱呼“中國”,就說「中國」;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就明顯地出現正常的可能;自己就是與「中國」沒有「國家法權」關係的「正常國家」。其他的困境,就有希望,可以逐步地破解。 自己是醒著,說話就不是夢話囈語;自己是正常的,“番邦”也會知道,他們自己"算老幾"?“值多少”?“貴國”,仍有不正常的人群,活在神學的語境裡;以夢話囈語自欺,那是矯情;欺人,則是傲慢。這樣子"不正常"的"貴國",被阿貓、阿狗的"番邦"詐財後,棄之而去;最後,不再有"邦交國",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貴國",自稱「台灣」,見不得人嗎?那麼不甘不願嗎?那麼,為何要存在於「台灣」?為何自己要陷溺在精神錯亂的泥沼裡,「自欺欺人」而不願自拔?"貴國",患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精神夢遊症」。 "貴國"不醒著,讓自己正常;"番邦"正偷笑,以為遇到作夢的瘋子。

園藝生活筆記 -《「熱刑侍候」》

圖片
      「熱脹冷縮」所指涉的,是材料的物理特性。人的感情,也有相似的特性:感情熱絡,人氣熱爆,或冷冷清清,指涉的現象,都是溫度的效應。 「冷」與「熱」,都是「價值中立」的客觀現象。溫度,太過極端,有「逆反」的作用;「熱爆」與「冷裂」都是證明。對各類生命而言,「熱死」與「冷死」,都是溫度肆虐的受害現象。 不同溫度的「示意圖」,在「氣象科學」的應用上,以不同的顏色,示意不同氣溫的分佈地區,可以一目了然。對於我,在園藝生活的實踐,是以花果、樹葉的顏色,判斷植物對氣溫的反應。 熱帶的「常綠樹」,以果實的顏色,或以開花的速度,反應植物對外部氣溫變化的生理調適。溫帶的「落葉樹」,最常見的,是楓樹、槭樹、櫸樹、樺樹、栗樹、銀杏樹,在氣溫變化明顯的季節,樹葉會變色;終於,隨風落下枯葉。 至於溫帶的櫻樹,花期決定於「日本列島」的「等溫線」的移動時間;當氣溫回升至攝氏十八度的日子,櫻樹就會由南向北逐漸地開花。 在「立春」後,我會注意 NHK新聞的「氣象預報」 和「 日本氣象協會JWA 」的「 桜の開花予想 」,用來作參考,判斷我家「大島櫻樹」的花期。經驗上,花期比日本的「 櫻花季 」早一個月;誤差的範圍是"一星期"。 今年的「夏至」,在六月二十一日,雖然有午後的「對流雨」,或降下「梅雨」的滋潤。但是,氣溫的回升趨勢明顯,也就是,「等溫線」的移動方向是上揚的。 氣象數據是科學判斷的參考。在此之外,我從「針葉櫻桃」(Malpighia glabra) 的果實變色迅速,和「黃波斯菊」(Cosmos sulphureus Cav.) 的花朵,過熟的顏色;甚至「雙瓣茉莉」(Jasminum sambac) 的怒放花朵,也迅速地泛黃;開始為植栽憂慮,炎熱的酷刑侍候,在劫難逃。

哲學人生筆記 -《「圓滿」的逃亡記事》

圖片
      六月九日,星期五;那個夜裡,我從書房的窗戶望出去,夏夜的蟲鳴中,夜空浮著一輪明月,而且是「滿月圓形」。走出書房,我烙下「圓滿」的印記,那一天,也是農曆的五月十五日。 漢文的文言語境中,有「朔望」一詞;「朔」是農曆的初一;「望」是農曆的十五。過了「望」,月形漸失去「圓滿」;農曆的十六,也稱「失望」。 日有陰晴,月有圓缺,是生命存在場域的客觀現象;人在其中,不因主觀意志而改變。凡事期望「圓滿」,多以「失望」作結。以哲學的理解,理性提醒我,主觀上的「最佳」,也就是「圓滿」,在客觀上是不可得的。理性也提醒我,若能有「次佳」,反而是「最佳」的「圓滿」。 那一個午夜,望月出東山上;好久不曾「有緣」正逢「滿月圓形」,就在窗外多直觀一陣子。再過幾個小時,大陽就要出來「接班」了。奇怪地,不只夜空有「滿月圓」;花園裡一株今年分株的「 夜合花 」,竟然「午夜不合」,早於旭日,搶先撐開「花苞莢」,露出圓潤如玉的花形,與夜空圓月呼應。難道,月有圓缺,除了影響潮汐高低外,也會影響植物的開花慾望? 夜已漸深了,戶外待久了,附近的「野犬」也有感受;希望不是嗅到"我的人氣",開始此起彼落的「犬吠」。英國的荒郊野外,有「狼人」出沒的傳說;在「滿月圓」的深夜,曾被「狼吻」的人,會變身「狼人」出來咬人。 愈想;愈不可思議。記得,「戒嚴時期」,我在外島金門服「 預官役 」,也曾在「滿月圓」的深夜, 獨自巡視「第一線」的哨兵據點 。那時候,手上有槍壯膽;這時候,手上沒槍,實在受不了;蚊子先來叮我了;只能落荒而逃;有夠「失望」。 相關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夜合花,那是庇佑我的母愛!》 人生故事筆記 - 《趙子龍燉黑土雞》 人生故事筆記 -《身在敗軍的浮草!》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