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蜜柑很圓」》

圖片
"方圓十公里",這是對空閰大小的描述。十公里是半徑。照「幾何學」的概念,以「中心」和「半徑」可以成就「圓」;這裡為何又多出一個「方」字?這應該是漢語中的贅字,有可能,約定成俗的「慣用語」;前人對於空間的「形」,不知是「方」或「圓」乾脆合在一起,以「方圓」敍述。 以「幾何學」的推論,「方」的空間受「長」、「寬」、「高」的「三維向度」相互制約,空間被限制;「圓」的空間決定於「半徑」的長短。以此推論,「圓」的空間可以從「無限小」到「無限大」。 俺,常在夜裡仰望星空,相信宇宙是圓的。這一點,「愛因斯坦」已經證明,光是「曲線」前進的。另外,星體為何是近似圓的?俺曾經想像,宇宙天體是正在向外膨脹的「泡沫」,類似吹大的「氣球」;從「大爆炸」的「原點」開始,迄今,仍在爆炸的膨脹進程中。 宇宙的「膨脹論」,推論上,空間應該是趨向「無限大」。「大爆炸」的「熱動能」造成「熱脹」,直到動能衰退反轉,呈現「冷縮」現象;終於回到出發的「原點」。 本日清晨,又是亮麗的晴空,俺很想摘下樹上的「蜜柑」,卻又剪刀下留柑;實在是太圓了,真美! 人生追求「圓滿」,「蜜柑」何嘗不也是如此?為何愈來愈圓?為何是圓的,不是方的?這是生命成長的意志使然嗎?這個哲學問題有意思,待俺想通了,再來採柑。就先烙影存證。

園藝生活筆記 -《「渡鳥與碩果」》

圖片
再過幾天,十二月七日,是「大雪」節氣;在台灣的平地,難得遇到下雪,更何況是大雪紛飛,積雪深及膝部。俺的大雪中行走的經驗是在「歐陸」;剛開始,有浪漫的空寂美感;但是見識和體驗多次之後,也有生活上的障礙。 大雪中行走,俺曾想到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那般空靈意境,主角在於「雪」的“冰封”能力;這是北國山川的專有風景。 曾經,俺到日本東北的「秋田」訪友,在那一年底,十二月下旬,也是白茫茫的雪景當前,來到日本友人家,看見門前庭園的柿子樹,早已落葉殆盡,應該在秋天採收完成的「次郎」品種的「柿子」(Diospyros kaki)却還有幾顆餘果掛在樹上。 友人見俺有些疑惑,告知原委:原來是女兒「真紀小姐」要求留給「渡鳥」果腹。善心為懷的女兒,大慈同舟,為雪中無蟲可啄的可憐「渡鳥」提供迫切的充饑救援。 此情此景,俺在冬季的「歐陸紀行」,也常在「大學城」的「主教堂」前,遇到教會神職和慈善團體正在烹煮熱食為「無殼遊民」提供解饑去寒。不遠的地方,有「基督教救世軍」正在為慈善勸募。 在求學時期,俺只要仍有餘裕,身上總會多準備幾張大學食堂的餐券,贊助路上遇到索取,有些後援空乏的貧困學生,在寒冬能有熱食填腹。這大概就是「碩果保存」的哲學意義。 浮世人生,總有困頓低潮之恃,也有志得意滿的高峰;能夠保留餘裕的空間助人轉機,正是「渡鳥與碩果」的幸福。 「大雪」節氣將至,晴空萬里的清晨,俺來到多日未曾造訪的「雜樹林」;幾隻「白頭翁」和「麻雀」竟然與俺相敬如賓,也不胆怯飛走,而是各佔一方互唱鳥歌,有些類似「山歌對唱」。 奇怪矣!俺在多日前特意留在樹上,不套袋的無花果和蜜柑,本意是給「渡鳥」過冬作準備;鳥兒反而客氣和自律替俺看守著,不敢逾越。看來,人與鳥類是可以以「共和」與「共治」的。 俺也想到,日文語境中的わがし是指「和菓子」,是「日式點心」的概稱;那個「和」字是「大和民族」的專稱;點心是用於口福和提供品嚐的愉悦。這樣的民族美食語境放到園藝生活的情境比擬,幾近「渡鳥與碩果」的共存關係,也是「餘裕與備用」的心願。 ――――――――――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浮世的冬景」》 2017年11月26日 又到寒冬,我想到人情的即景;多次在冬季的「歐陸」行走,漫步在蕭瑟的路街上;有時候,看到「行乞客」坐在路旁。也回想到,以前在德國求學...

哲學人生筆記 -《「愛文世代」》

圖片
以往,俺寫筆記文章,概以自己的哲學人生為範疇,自得其樂。多年以來,文章數量積存可觀;幸好,科技造福而有「雲端儲存」的管理功能,自己編製有效的「索引」,對文獻的檢索回顧甚為便捷。 近月以來,俺受資深教師友人之託,為她所負責的文教界「人民團體」建置網站,將會員歷年來的優秀文章整裡上網。這件事,實在是盛情難却;凡有助於數位典藏和普及文風的事,作為讀書人和獨立公民的俺,應該給予支持和助力。 自己多年來寫網路文章,俺以一己之力論述客觀世界,以實踐主觀意志,詮釋表象世界和直探本質,有得心應手的順暢。如今,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每日依進度,審閱莘莘學子的散文陳案。初步的心得是:‘’少年老成‘’。幸或不幸? 這個時代的青少年,生理早熟,筆下的世界已見成年人的浮世繁複。原因,不外來自家庭裡對成年人互動的印象,還有學校同儕之間的相互感染。更多的,是來自媒體對浮世表象的渲染。 青少年所寫的文章,尤其是散文,究竟應該要呈現何種風格?文以載道嗎?記得俺在青少年時代,身歷「黨國戒嚴」,文章能寫的面向不多,大多是愛國又没營養的氣息,有害人心的風花雪月文章也被禁止。 那個智障的時代已遠去;在這個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願意寫散文投稿的青少年是難能可貴的;雖然,文章的筆法和文意多了些早熟的文風和氣息,也略帶學自成人的矯情句法,終究是文藝愛好的世代。比起網路上,許多「網軍」錯、別、白字連串,文句不通的存在感,已算可幸! 「知世代」的青少年而未淪落為網路上的「智障世代」。俺為他們的父母和師長慶幸;也要鼓勵「愛文世代」,得空多閱讀經典和古典的文庫;以及世界文學名著;先不求筆法和句法的成熟,而重在建立自己有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論述抒情能力。

詩人之國筆記 - 《「求敗」》

圖片
      敗的感覺,不是苦酒/  不錯的!是喜酒/  從此,可以恩愛/  也可以爭吵不休/  都是你害的!/  感謝老天!/  敗得不夠!/  這款好事,多來幾次/  讓更多人被責怪!/  像喝喜酒,怪怪的!/  還有誰?没被怪到?/  就像,喜宴未到/  可惜矣!/  敗的感覺,生的喜悦/  站立,是不想跌倒!/  從此,學會走路/  在虚假中,嚮往真實/  不問勝敗,自己過日子/  走上自己的路/  -《「敗者精神史」》-

人生故事筆記 - 《「俺也是高雄人」》

圖片
「選前之夜」,競争各方的戰略高地争奪戰以高雄為先。對於高雄,俺有很深的感情和「絆」;出生於台北市; 但是老家在二二八之前,位在高雄的「六合夜市」附近。 祖父創立的家業是營造業,日治時代,承包營建工程,也在今日的「愛河」附件,靠近「國賓飯店」的地區置產。 父親在戰後餘生歸來,承接家業,却想要有更大的作為,於是帶著家母和俺的兄姐來到台北市,落脚在今日的金華街,靠近新生南路,也就是越過「瑠公圳」,就是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附近。 家父發揚光大祖傳的家業,曾經南北奔波承包各地的營建工程,迄今有多處知名建築物是由俺家的營造業承建,包括蔣介石總統初到台灣的「士林官邸」早期房舍,以及「圓山飯店」早期的建築。 俺是在台北市「金華街」的老家出生的;至今,童年的家景印象猶存,附近的瑠公圳、清真寺、市立女中、青田街、昭和市場、周祖庴;兄姐說,俺是台北人;他們的童年印象是港都高雄。 看到「選前之夜」的南北大拚場,展現台灣人民實踐民主生活和價值,非常有活力和特色,既有激情也有自制,放眼世界上的民主國家的選舉,台灣的選舉風景正在向世界展示,偉大的台灣人國家是事實存在的。 即使各方有不同的觀點或黄鐘毁棄,瓦斧雷嗚,虛無用心地唱衰台灣,以取媚中國。面對台灣的艱難,俺始終以德國哲人尼采的哲語堅定自己的信仰:“打不垮我者使我更强大”(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 從台北看高雄,俺心中已有定見,尼采的這句哲語同樣地適用。高雄的選情激烈,意義在於,高雄市民正在為故鄉的光榮和自尊,對虛無的法西斯勢力進行一場保衛戰。 俺深知高雄人的‘’氣口‘’,雖然是第二故鄉,但是,借用「米國」已故前總統「甘廼迪」造訪「圍城柏林」時的鼓勵話:“Ich bin Berliner”(俺是柏林人)。 觀戰高雄的「選前之夜」,俺聽到台灣的女兒,歌手「詹雅雯」呼唤市民鄉親,仰望故鄉美麗的星空月娘,深信老天會疼惜台灣人真誠實在的心願。 當下的語境,正是尼采這句哲語的力量在鼓勵台灣人的浴火重生,那是光榮保衛戰的參與和承擔:深感驕傲:“俺也是高雄人”!

人生故事筆記- 《「權力與生殖意志」》

圖片
權力,有保護作用,保護享有權力的人。可是,很奇怪!有競逐權力的人說;要“推倒…高牆”;而且自己又是現在享有權力的人;自己正躲在權力的高牆,而且是在厚牆之內,對著牆外說:“…,聽我的!”。 「牆」的作用,在區分「彼此」而有對立,除非放下「彼此」之別,站在同一邊,但是,為何有牆?這項論述,在佛教的理想是“無差別心”;可是,眾生平等,却偏有「教主」與「眾生」之別。 於是,“是以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關鍵在於「無為法」;相對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的俗解,已接近「機關算盡」,「紅樓夢」裡的下一句是:“誤了卿卿的小命”,當然成就不了聖賢。 如此說來,「權力高牆」之內不容易出聖賢,大多是機關算盡之人,就是要與眾不同,俗義就是要赢。等赢了之後,再把牆加高砌厚些,讓另一邊的俗眾難以「達陣」。這是權力的世俗和可憎。 曾經,俺在德國求學時,有一位印度來讀醫學博士的同學,苦惱於學成後不打算回印度,想要留在德國行醫。俺疑惑,印度不是更需要他回去貢獻醫學專長嗎? 然而,同學告知,他的「種姓出身」和菁英家庭的背景是不可接觸印度社會的底層。他從青少年時期到德國求學,已經十四年,自己的生活和觀念已改變許多,回不去了。 又說,在他的祖國,有許多「聖人」到處遊走,披頭散髮,赤裸的全身沾塗上不同色彩的泥漿,向著「恆河」苦行前進,沿途在後面跟隨許多「賤民」大眾。 意義,主要是,讓貧苦大眾認為,生命雖苦却有所追隨,是有希望的,一心求聖的「無為法」,是與眾人同在一邊的。聽起來,印度歷史與文化中曾經長期存在的「種姓意識」和社會的分歧是複雜的,使印度是不易治理的。各階級之間有不易推倒的牆。 當年,俺正在閱讀德國哲人「尼采」的著作文獻,有關於「權力的意志」;還有「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那時候,印度同學所敘述的故事,有助於理解:尼采強調「超人」,‘’受苦難的人没有悲觀的權利‘’。 「叔本華」的哲學,則是‘’悲觀到底‘’,帶有佛教所揭示的,「人生是苦」的教義。「叔本華」認為,生命的目的,在於完成「生殖任務」即可結束;「鮭魚」的生命歷程正是如此。 俺看到牆在那裡,或聽到有人要「推倒高牆」,總覺得那個人將會是為自己「砌牆的人」。人生浮世,為何要有牆?從權力的角度看出去,民主的選舉是拆牆重建,也是權力的生殖意志的實踐。既然是生殖,就會有偽裝、求愛與陣痛。也有政治生命的結束。 ――――...

詩人之國筆記 - 《「豬的智慧」》

圖片
奇怪?又沒惹到人/  常被拿來駡人/  人類,實在要學豬/  不要老想著拿豬來駡人/  比豬吃得好,却要吃又要駡/  豬,平等待人/  不看上,也不看下/  平視,就是智慧/  -《「高下有別」》-

哲學人生筆記 -《「小雪聖品」》

圖片
再過三天,就到「小雪」節氣,很浪漫的意境。 深夜,被屋外滴落的雨聲喚起關窗;當下有感受到初冬的涼意。 本日,「臉書」提醒:在五年前的「小雪」節氣,曾經煲「紅豆桂圓湯」小補,有相片為證。 一下子,被可口的補品喚起食慾,決定過兩日要再次回補聖品搞賞自己::辛苦了! 要多保重!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小雪》 2013年11月19日 《細雪 / 五木ひろし》 [詞: 吉岡 治  曲: 市川昭介] 泣いてあなたの 背中に投げた 憎みきれない 雪の玉 今もこの手が やつれた胸が 男のうそを 恋しがる 抱いて下さい もう一度 ああ 外は 細 雪 不幸つづきの おんなに似合う つかむそばから 消える雪 背中合わせの ぬくもりだって あなたがいれば 生きられる 夢のかけらが 散るような ああ 外は 細 雪 酔ってあなたが 私にくれた 紅が悲しい 水 中 花 春になったら 出直したいと 心にきめて みれん酒 お酒下さい もう少し ああ 外は 細 雪 初冬,節氣《小雪》將至;氣溫也明顯地下降了,歲月川流,已經告別深秋;想到北國白雪初降的那份蕭瑟美景;心情在這個時刻,多少也有年終打烊的浮動。 聽到日本演歌名星「五木ひろし」,以滄桑的男人音色,唱出這首名曲 《細雪》 ;他,為一位被男人的謊言欺騙,而運氣背極了的女人,唱出了癡心與無奈;即使有美夢,也會似窗外散落的細雪,化為碎片;只好再來杯酒,期待來年春天,一切重來。此刻,窗外飄著細雪。 這首歌,由男人來唱,有同情的感受;若由女人來唱,則多了些感情被騙,又不甘心的憂傷。初冬,聽到這首名曲,想像《細雪》飄落;又是女人失戀的氣氛,確實應該啜飲傷心酒。 但是,喝悶酒終究會傷身;還好,此時,我為自己來一碗熱騰騰的《紅豆桂圓煲湯》;《小雪》節氣當前,最能小補養身。

哲學人生筆記 - 《「造神」與「神話」》

圖片
  「話」從口出,當然,都是人說的。人群有「羊群效應」,一人造論,讓其他人附和跟隨,宗教的「起信」就是如此;「神話」在其中流傳。 當社會在一定的時期內,愈多人流傳神話,集體的激情掩蓋集體旳理性,這個社會陷入自欺欺人的情境。宗教,看似清修雲淡,超越世俗;然而,社會上冒出「人造神」,代表這個社會即將面臨「虛無」的到來。 原因是,「人造神」不是無所不能,而是「自欺」終難面對「真實」;心理從「高潮」到「反高潮」,症狀是意義的迷失和挫敗,只能走入絕望。 社會出現虛無現象,有跡象可察,就是許多人在流傳相似的神話。歷史上的神話現象,「起信」於「造論」,幻滅於真實之前。當多數人在流傳相似的神話和神跡,「潮」的趨勢,可預期地,已趨近「反轉」;時間與動能的投入已到極限了。 以上的現象解釋,正是「經濟分析」的功用。總收益(TR)最大的條件,在於「邊際收益」(MR)=「邊際成本」(MC)。 當不問世俗的「神學士」或「未成年人」也争相加入神話的語境,就「經濟分析」的理解,就是資源競相投入於「造神」,以換取“大家錯就是對!”的虛無結果。宗教是不理性的經驗,選舉也是相似的經驗。

園藝生活筆記- 《「立冬探柑」》

圖片
      「立冬」,竟然這麼快就到了;而且,氣温還偏高,好像夏天。節氣流轉,「立冬」清晨,曙光漸亮,終於陽光普照,俺來到果實被套袋的柑樹前,彷彿即將開獎。 記得「立夏」剛到時,還不知柑樹的幼果能否掛到「立冬」,為了試驗套袋的效果,俺接受老農友人的好意贈袋和建議,以套袋保護幼果。 本來,俺採取自然放任的原則,任憑果實被風吹雨淋或日曬;若採取套袋,就未免太寵果實了,而且少了直接日曬,對喜愛陽光的「芸香科」柑樹的光合作用似有反效果。 不過,鑑於往年,柑果易受「果蠅」的侵略,那就不妨試一下吧! 經過「立秋」到「立冬」的本日,終於帶著期待解袋,看著逐漸露出渾圓飽滿的柑果;只是顏色稍不如預期的「金黃色」,雖不滿意仍可接受的結果。 此種情形,是符合經濟決策的實證:“「次佳」就是「最佳」”。看過之後,俺決定再套袋續掛樹上一週,讓甜度提高再來採果。根據經驗,「立冬」過後,日夜溫差較大,有利「果醣」的轉化合成,口感風味也會更理想。

哲學人生筆記 - 《「部落戰爭」》

圖片
人以群分,血統、語言和神學意識是主要的人群聚集關鍵;兔子不會和狐狸合群;野雞會躲黃鼠狼。選舉的前現代文化意識,在不擇手段為求勝選的考量下,各類族群分別歸群。 是非、理想和進步的價值都被拋棄了,只為了自己的血緣部落想要勝利,不可輸!否則,自己的部落前景堪慮。 選舉是民主共和的實踐;在落後的氏族部落社會,共和或聯邦都不容易;主要在於血緣和神學的幽暗意識在作祟。民主的實踐?這條路的初階非常艱辛,走過坎坷,再困難也要走下去,那是深化和鞏固。 俺注意到,咱台灣的民主選舉為啥麼有「返祖現象」?有不少候選人成長於「黨國戒嚴」的時代,「反動」是特徵,思想,尤其自己作為主人的意識未經文明開化啟蒙;得意忘形時就洩底了。 為何敢出來選?這是「部落戰争」,候選人是痞子、騙子都不重要。只要敢痞和敢騙;「牆國」老大作靠山。 有意思地,「牆國」仇視「資產階級民主」;早就定義痞子、騙子是異化的「革命隊伍」同志,有階段的利用價值。更何况,血緣的神學意識高於一切。只是痞子和騙子正高興獲得青睞。

哲學人生筆記 - 《「粉鳥法西斯」》

圖片
「狂熱」是「盲目」的影子,二者互為身影,是一種人格上的精神病態。成因有來自「性心理」的「癡迷」,也有來自「宗教」的「專制」。 探究原因,在於人的「奴性」,自己拋棄自己,將自己的人格‘’嫁接‘’(grafting)到「異物」上而形成人格的「異形」(Entfremdung);思想上是虛無的,却又好發無物之言。 以往,媒體以「無冕王」自居,以為有許多讀眾和視眾、聽眾受其牽引。如今,網路表象上互聯一體,實則形成分立的「單元」,最小單元就是「留言欄」。 於是如同「鴿舍」裡的「鴿盆」;每對「鴿夫妻」堅守自己的「盆格」,不會有「外遇」或「偷吃小三」的「不倫」。鴿子夫妻的情感堅定,至死不渝,人類恐怕會自嘆不如。 鴿子為何死纒自己的「配偶」?理由當然是“自己的那一半最好”。如此說來,人類社會的瘋狂、癡迷於偶象或教主, 當然是因為他或她比別的阿貓或阿狗好。 選舉期間,這種「粉迷」(Crazy Fans )的現象最明顯了;不過,人類社會的「粉迷」不如被台灣人暱稱「粉鳥」的鴿子讓人感到溫馨,而是「排外」的惡劣言行讓人反感而覺得不可理喻。 「粉迷」對於「異見」容不下而必然瘋狂壓制;這種言行正是「法西斯」心態的表現,專制而專注於監視阿貓或阿狗誇讚別的「粉鳥」。 社會中人,缺少哲學,而且視哲學為無用空談之學,而只計較於現實的經濟利益的多寡,必然會出現許言之無物的虛無現象,充斥焦慮不已的「粉鳥」,看似可愛熱情,却都是「法西斯種子」;這是未曾經歷過「黨國戒嚴」之惡的新世代的危機。 網路時代的「留言」內容,反映時代的精神現象,想說自己的「鳥話」却又無從成篇章,既不成詩情却又留下仇恨的遺跡,「句點」畫在「虛無」之後。總結而言,「虛無主義」而己。

哲學人生筆記 - 《「霜降祈願」》

圖片
歲月匆匆,又過一年的「霜降」節氣;又是秋雨涼風的夜。 浮世多變,人生無常,天災意外發生在命運艱困的台灣,任誰也難料。多難興邦,祈願我們的土地、人民和國家,在歷經苦難與悲情而能更堅強,成就台灣人的偉大國家。 五年前的「霜降」夜,俺舆友人夜飲「裏町酒埸」,微醉中不甘不願地分手走上秋雨涼風中的歸途。 當時的興緻,幾近「今夜有酒今夜醉」。 如今,俺知道,要生活在健康平安的情境中才是幸福。 往事,「裏町居酒屋」的時光,看似花天酒地,然而心懷家事、國事,在啜飲愉悦中互勉友誼,也是另一種幸福。 再回味一次: 【裏町酒場】 島津亜矢 小姐 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學人生筆記 -《霜降夜的男女》 2013年10月24日 不知不覺地,氣候有了明顯的涼意,原來是節氣已來到「霜降」了;下著細雨的夜晚,我應一位大學時期的老同學邀約,到「台北市林森北路」上,「大正町」(たいしょうちょう)時代的「九條通」內的「居酒屋」,與老友加上他的三位熟女朋友,在「和室」內暢飲「生啤酒」和品嚐各式精緻的日本料理。 平日,友人與我,各有事業行程;老友事業有成又善待朋友,經常念舊地邀我與他的異性友人相聚暢飲,話人生故事,真是溫馨!大學同窗的歲月已遙遠了,人生已到熟年,有緣歡聚「裹町酒場」,類似此種日劇情節中的異性友人歡聚暢飲,賓主盡歡的場景,在有過人生閱歷後,能夠因緣同聚,重溫我等父祖輩時代的「裹町人生」,實在是既古典又貼心的遭遇! 在「居酒屋」內,彼此不敢下豪語「不醉不歸」;只求啜飲自在又盡興,卻有一番日式的酒場風情。話興未了,卻已接近午夜末班車的時刻,彼此互道珍重再見,走出靜寂蕭瑟的「裹町」,我和老友,不禁誇讚同聚的三位熟女友人,真是能飲又暢快。老友提醒我,女人尚未發揮潛能! 看得出來,熟女友人的酒興與談興,都放手到位了;印象中,深閨淑女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說來,人生到了熟年,自有此階段的意境感受,在不同的話題中流露各自的性情。在苦悶的時代,我和老友,已晉級為「怪叔叔」了;但是,用心對話,裡子和面子都能為女士們做足了。 男人在「裹町酒場」,除了自己善盡歡聚暢飲的義務,還應有紳士的風度,不可冷落女人;務必引出女人真心笑開懷的場所話題。記得在日本商旅時,曾應客戶招待到「居酒屋」歡聚,那兒的日本「媽媽桑」以經驗告訴我:"暢飲的氣氛和男人的引導,是可以引...

哲學人生筆記 - 《「桑梓青山」》

圖片
      「青山」,何僅「桑梓」有?‘’心有所絆‘’之地,都是「桑梓青山」。「詩經」的「小雅 .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確實,出生的「桑梓」,童年所存的記憶烙印,最初也最深的地方,就是「桑梓」。 突然,台灣出現一個從中國傳來的新詞「北漂」,被有心政治操作的勢力,引為「選舉」題材。對台灣草民而言,「北漂」這個詞的語境是虚無的,甚至是無病呻吟的;既不浪漫,也無凄美感,與台灣本土是完全水土不服的「不知所云」。 在哲學的理解,之所以直指「北漂」的虛無呻吟,是因為與台灣的實境不符。在現實的「國家競争力評比」的報告中:台灣,被瑞士的WEF評為「超級創新國家」;自從「高鐵」開通疾馳之後,早已經成為「一日生活圈」,南來北往,環島行旅才是許多人的真實生活經驗。 台灣的國土空間不大,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待,國境內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台灣人的「桑梓青山」;想要往返駐地與本家,只要沒有嚴重天災的阻礙,而自己有心走動,都能如願往返。 「北漂」,那是中國那個「南拳北腿」,地理廣闊的國土空間,跨省後的生活,可能就像出國後一樣的陌生。曾有「老中友人」自嘆,對中國地理和文化的理解,還得請俺指教。 人生,東西南北跑,比較像「渡鳥」,指涉的情境是自由,也是自己有選擇去留空間的「命運」;實在已經没啥麼無可奈何,非在特定地方不可。自己,若真地想回「桑梓青山」,或有心探望家中「親老」,買了車票就可以很快地到家。 為一時的選舉而背離實境,虛構無奈的悲情,在台灣強說外來語境的「北漂」,實在是既不衛生也没營養。

哲學人生筆記 - 《「反動者」》

圖片
      歷史自有進程的辯證規律,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畫上句點,逆向倒車回到「皇權專制」的「黑洞」。 中國的歷史反動不孤單,在台灣也有歷史舞台上的「丑角」,表演盡興而得意忘形,露出無知的言行;一言慨之:「反動」,也彰顯事實:“自由從來不乏敵人”,以各種話術包裝: 對於「不義的痛苦過去」,以所謂的“現在好好的,……管他過去做啥麼?”,或者:“如果當選「市長」,……,街頭政治的抗議、意識型態的請願,全部不准,都不准,……”。 無情無義又反動之輩,沒有過去前輩在「戒嚴時期」抗争和犧牲,追求政治自由,人民作主人;包括言論自由、人權和各種參政權,豈有渠等現在有機會參選,不顧自己的淺陋而說出反動心態。這是在向中國表態看齊嗎? 歷史有晦暗面,那些對「反動者」看似唱和給纘者,没有歷史的進步意識,可以說,都是奴隸心態;只在乎虛無的假議題:“拚經濟”;這與豬群爭吃槽食的只顧飽腹,有何不同? 對改革現實的憤怨不滿,失去權力而對奪回權力的饑渴,不以正途和進步力量,反而有反動者的醜陋現形,那才是台灣最不堪的風景。

詩人之國筆記 -《「哈佛」》

圖片
「衆生平等」,我佛慈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法空相,自由自在」/  「佛」,「無神論」,「悟空」即是!/  哈!哈!蛤?……哈啥?「哈佛」上瘾/  WHY?Ha+Buddha?/  眾生,想去「大學」"哈佛"!/  「亞裔」,入學的門檻較高!/  為了讓更多‘’非「亞裔」‘’,也能來"哈佛"/  蛤……?有這款「法刼」?  OMG!/  - 《「平等」的精義:本質上是「平等」的事,就不能以「不平等」對待!换言之,本質上是「不平等」的事,也不能以「平等」對待!》-

詩人之國筆記 - 《「空軍」vs.「陸軍」》

圖片
     「掃射」、「轟炸」,…密集地/  打得「陸軍」先躲起來,哀爸叫母/  真過隱!唯我獨尊/  「空軍」有「空優」,好棒!/  怪不得!「飛機」好貴/  「高射炮」、「飛彈」,…密集地/  射得「空軍」,不敢來,躲得遠遠地/  好膽,「飛機」別下來!/  「空中加油」?油庫在地上/  想佔領,還得靠「陸軍」/  扣住「飛機」,想上天,別想!/  「飛機」,只能飛過天空/  「坦克」,霸住機場/  「陸軍」,守住陸地/  「空優」,不好意思耶!只能“賞鳥用”/  - 《選舉,靠「打空戰」只是「放煙火」,即看即忘》-

哲學人生筆記 - 《「去」學「化」學》

圖片
      「化」,是一種趨勢和傾向;可以視為「移轉」,值得注意的概念,是去舊的「典範」和創新的「典範」。 日本的「明治維新」,「幕府將軍」奉還大政於「天皇」,就是國政制度和統治權的去舊和創新的「典範移轉」。另有「慶應大學」的創立者,思想家「福澤諭吉」的「脱亞論」,指出日本的文明開化的戰略方向,應該是以歐洲文明為典範。 「去」與「化」,是完成趨勢的必要力量,是「時間」的推移;在語言使用上,是"定格"「動詞」(verb)的語境,移轉成「名詞」的語境。 在不同的外語使用上,簡單地概括,英語中有「動名詞」,或"Verb + ing"。在德語中,類似地,"Verb +ierung"。顯然地,在不同語文的語境中都有相似的「化」的語意,以表述趨勢的方向。 有意思地,英語語境中的"Make"和"Making"的語境差異就有所不同,讓人自己去想像;前者泛指動作和意願,或者意指狀態和能力。 在德語語境中的動詞,"sanieren",指出一種「恢復」的「動作」和「意志」;若使這個「動作」付諸實現,可以用「化」中的名詞,"Sanierung",詞性是「陰性名詞」;指的是“復原中或整治中,使除舊迎新”。;通常用在法律的語境,企業在破產後的重整,使「法人再生」。 為何 "Verb +ierung"是「陰性名詞」?俺的想像和淺見,除了約定成俗之外,有可能隱喻母體的‘’孕育再生‘’的能力。 俺,觀賞「非洲獅群」的社會生態記錄片,一個獅群的「獅王」被外來的雄獅打敗驅逐後,「新獅王」對接管的獅群展開「整治」(Sanierung)。 一方面,「新獅王」先咬死「舊獅王」的「小雄獅」,只留下「母獅系」的母女,一方面使性成熟的「母獅」孕育再生「新獅王」的子嗣;這是(Sanierung)的兩面意義,「整治」與「復育」兼具的「化」學。 至於先「殺小雄獅」的殘酷,也可以解釋為「去勢」,先下手鏟除潛敵的奪位威脅。這是「化」的‘’反向‘’指涉,有「解鎖」的語意,英語用的字首,常見的是"de-",例如:「解碼」"decoding"。 德語用的字首,常見的是"ent-",例如:「反身動詞」...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