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勤政偽人」》

圖片
「出勤」,意指工作的時間態度,勤快是美德。然而,效益可得否?從經濟的效益分析去理解:出勤必須與效益形成績效考評,才有管理上的意義。 常聽「年終考績」發佈前後,公務場域中抱怨的金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是典型的「勞役於人者」的心態,以「作牛作馬」自居;也就是,「工勞乃功勞也!」。 「納粹德國」在波蘭的「奧茲維茨集中營」大門口上,掛著十九世紀德語作家Lorenz Diefenbach的嘲諷文句:「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意指,可透過勞動以表現出,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勤於勞動,以創造勤工者可登「天堂」的美德條件。 「勤工」、「勤政」,於是成為時代精神和社會標榜的正面價值。然而,却讓尚偽的投機之徒羞於論績效而只強調自己比競爭者「趕早出勤」。近期,正好「勤政偽人」趕集湊在一起,淪為時代的經典現象。 話說,總統參選人,柯前市長和候市長互唱「勤政趕早」的「偉大事績」:柯前市長自捧,每天七時半已上班;侯市長提示選民兼自捧,自己每天清早五時多出門,六時已到市府上工出勤到半夜了;這好像「警長」的職業習慣,清早或半夜最適合撂人出勤去抓昏睡中的逃犯。 然而,「民選市長」乃政務公職,自捧「小蜜蜂」的勤工而非都市治理和發展大局的戰略思考作為,這是將市長做小了。郭董,相比之下,終究比財富以做大自己即可,不必與二位「勤工市長」一般比「小傢伙」。 同期,中國有一本「禁書」:「崇禎 :勤政的亡國君」,書面的「題註」:「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以此文句影射中國皇帝習近平而被禁,真乃「習禁評」之國也! 勤政可誤事、可亡國,一言以況之:欲速不達也!猶記得,防疫的期間,台灣的這二位「北國市長」也是「連出昏招」,拖誤全國的防疫作戰。中國皇帝「清零宗」習近平的「清零政策」豈止「昏招」!而是惡搞人民的暴政。 至於,正在連署總統參選資格的郭董,犯了「欲速不達」的「昏君昏招」,放任其「連署站」被爆花錢買連署人的「個資」,招致地檢署偵辦,恐已觸犯「連署行賄罪」。錢多好辦事!但是,錢跑得太勤快去趕工也容易誤了大事。

哲學人生筆記 - 《「浮世霜降」》

圖片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本年的十月二十四日。在此之前的數日;體感是燥熱,外在的天氣現象是「秋老虎」當道,適合郊遊登高望遠。正好,霜降的前日是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秋高氣爽,夜望星空;一切看似寧靜,其實,無知於浮世的激動不已是幸福的!近期,收看新聞報導,戰爭、恐嚇不歇、經濟展望悲觀中又似乎有樂觀的條件。 戰爭也是「實洩」!浮世各地有許多積怨已久的矛盾,相關的各方總覺得權力的意志被壓抑難伸,都在等待對立方先出手,給自己一吐怨氣大展身手的機會。 喜愛戰爭是人類的本性;太平盛世的日子久了,人的慾望彈性系數會疲乏而虛無化,強權者會想冒進投機,追求「偽歷史地位」或虛名。財富太多,就去參選總統蹭聲量;或權力太大,就出兵去侵略鄰國,當個「侵略者」。 總之,吃飽撐著,需要實洩;等到各方都實洩到累了,若能倖存下來,再用餘存的能力補虛。浮世表象看似秋高氣爽;然而,霜降之後是肅殺寒冷的天地時空。那時候,補冬等待暖春。 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20年10月19日 哲學人生筆記 - 《「實洩虛補,井蛙夏蟲」》 浮世現象盛衰更迭,治亂輪替;此項理解,用於觀察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也是如此;盛衰治亂的每一個階段或部份,都是條件的積累而到臨界轉折, 互換時空。這是俺整理多年的現象觀察而有所理解。 再過幾天,節氣即將輪到「霜降」,是「立冬」前的一個重要節氣;意義在於,大地將迎來氣温下降,夜裡到清晨或可見結霜的現象;活躍於夏天的昆蟲即將面臨盛世後的肅殺而難有生機。中國古代的哲人「莊周」的定言:“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莊子. 秋水」》 以上的文句,意指井底之蛙最多只能觀天而不知有海;盛夏之蟲受限於生命短暫而不知有冬冰;鄉曲之士受約束於偏見而不知真實。用於比喻,人的識見短淺,僅拘於一時一地之現象。當霜降於大地,是夏蟲的末世,不能存活於冰寒的天地。 本年,浮世不靖,瘟疫泛濫,各地不安;各國的防疫如打戰;然而經濟受損,社會也因此多了對立和猜疑;危言也多,尤其「偽戰争論」的「投降主義」在台灣被喧嘩;實在是井蛙夏蟲的現象;拘於中國「文攻武嚇」的宣傳,而缺乏理解中國也只是膨脹的水雞而已。 俺在漢醫語境中理解「實洩虛補」此一辯證觀念 ;對照於德國哲人「費爾巴哈」(L. A. v. Feuerbach)的...

哲學人生筆記 -《「關公掉刀」》

圖片
「關公」,應該被正名為「關羽」或以「關雲長」稱之;否則,恐已被誤會其名為「公」。世俗民間,以其乃中國野史上,傳說是重情守義的英雄人物,而被尊位列「公」;稱頌其義薄雲天,能恪守曾締結之義理而受到尊敬,近乎「神格」。 關公和媽祖,在台灣,超越政治國界,成為民間普遍信仰的「人神」;却已被過度政治消費,反而在世俗化中失去尊位的「格」。 正如台灣社會上有些知名人物,尤其企業家、過期政客,長期被神格化而超過「保鮮期」,却賴皮佔位不退場,非要向社會展現「大頭症候群」,蹭聲露影掉草包。 關公,在本次總統大選年,被有些候選人供出來,公開標誌為自己所信仰「人神」,那却是公開屬於個人內心自我感覺良好的神聖義理,更想擡高自己不同於俗世的地位,太虛偽矣! 漢語人「尚偽」,內心貪吃又假客氣,裝神裝鬼,立關公塑身,想將自己比擬關公現世,正義凜然的神格化。太沉重矣!歷史所記,關公乃悲劇人物,敗軍而失首級,讓其義理大哥劉備傷心欲絕。 缺啥就喊啥!缺關公就擡關公像出來;偏就沒那個力氣握住關公的「青龍偃月刀」,竟然漏氣掉刀矣!似乎隱喻,關公已有氣無力,被不肖之徒操死不賠!世間無情無義之輩,常怕人不知其為拜關公的騙子。

詩人之國筆記 - 《「金瓶梅新敘事」》

圖片
終於有那點「意思」了!?/ 王婆子大奶媽,催促!/ 金蓮,西門大戶招手!/ 給個「戶長」嗎?/ 不,西門乃「大戶」也!/ 只能給「副長」;委以「鳥事」!/ 別計較!總比跟著「武大郎」好!/ 別拗了!你撿到的;凡事往「正的」想!/ 別想多了;「副的」不是「負的」!/ 上床後,聽你的!/ 到時候,你不「正的」?也算「正的」!/ 「洩密」給你!西門戶長,那個「慶ㄟ」,洩慾過度!/ 早晚不支倒下;你「副的」!可「補正」!/ 這門「苟合」鳥事;你先「將就」一時吧!/ -《「157 + 87 = 15787」,玩鳥記》-

法哲學筆記 -《「案重初供」》

圖片
話說在前,放鳥出口;收不回來了!在法律上就是「意思表示」(Willen Erklärung)已到。精神分析醫學界的「解夢大師」佛洛伊德醫生曾提及,「潛意識」是存在的,是關鍵的精神分析基礎。 漢語語境中,常論及「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意在於白天腦部思考、說話太多,肢體動作頻繁,到了夜裡,收眼入夢,「潛意識」機制仍未停機,「衝動之能」仍在運作,也在找破口而出;可能夢遊、夢話、喃喃自語,甚至呼天搶地、動手動腳,高喊太想要的"凍蒜!"。精神上釋出殘餘能量;也很像火山和地震,需要偶而釋放被壓抑的能量。 本日,秋風秋雨迎面來,很舒適的氣候,又逢「台灣國家日」的假期;大家放假休息,精神放鬆後也要準備收假收心。接著,回復工作日,大家去上班工作要專心和回神;有時候,會碰上恐慌焦慮的上級長官。 自從進入大選年的進程以來,俺的浮世觀察,就是在野黨諸君將自己的弓弦調得太緊,調子的鍵太高,唱到自己失聲、倒嗓、走調。 戰略上,想「下架民進黨」的主觀意願,除了「權謀配組」之外,還以各種惡言惡語的標籤先貼過去。終於出事矣!首席「唱衰大師」馬前總統,先高舉「反台獨」的大旗呼群保義,綁架同黨的徒眾,看誰敢不跟隨? 理由,必須從「潛意識」出發,才能抒發見骨的恨意,就是將「下架民進黨」的口號,在台上喊成「下賤民進黨」。雖然已有更正,却難抹去「案重初供」的「以賤民視之」的「潛意識」;思想是語言之囚!恨之入骨,才能縱囚出籠,口出缺少教養的「潛意識壞話」。 多年來,恨民進黨既苦大又極深的大仇,表現在寧可「諂媚中國」、「體貼共匪」而唱衰自己曾作為「三軍統帥」,却評定國軍戰力為「首戰即終戰」! 「恨台灣」是如此苦大仇深,寧可流亡到「野雞場」上失言現醜。「溫、良、恭、儉、讓」;「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包裝,世道上,俺識破矣!

哲學人生筆記 -《「祖國」》

圖片
強調「祖國」,以精神醫學的研究,大多屬於「癡人」,有狂熱的潛在性格和易於衝動發作;宗教崇拜、民族崇聖,多屬於「癡人」的偏執。 自由,就是選擇!作為一切價值的基礎,自由可用於認同的領域。國家以獨佔的公權力,在鞏固國家工程的實踐上,誘導或強制塑造出認同而形成「政治正確」。「愛國主義」是變型的一種「民族主義」;在多民族的「法治國家」,不易形成「民族主義」,就以「愛國主義」代替。 米國是多民族的「移民國家」,常見種族、膚色問題,「愛國主義」有替代功能;各色人種大多信仰米國的「愛國主義」。米國人在球賽表演之前,大多會起立唱米國國歌。米國,就是如其國歌所頌:"勇者之家園"!若問及其「祖國」?那是令人傻眼的「虛問」。 中國也是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對外却以虛構的「中華民族主義」吸納認同力量,回歸「中國是祖國」的神學教旨。這是精神病態的擴散,讓許多生活在自由舒適異國的「中國是祖國」的認同者,每逢其認同的「國家日」就精神錯亂;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忘為其祖國效力,對生活立足之地的忠誠不絕對。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仍在持續中;其中有一項精神錯亂的原因,就是在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以及克里米亞半島上,有部份的住民人口視俄羅斯為祖國,給了有帝國主義領土野心的俄羅斯普丁總統出兵併吞的藉口。 祖國,大多是罪惡和迫害之地,才會讓人外逃或移民異邦。不可思議者,逃出牢籠到自由國度後却難忘其祖國,眷戀牢籠裏的美好。這就是人的奴性!

詩人之國筆記 - 《「當面敵情異常」》

圖片
  注意了!有異狀!發現當面有「鳥事」! / 戰機飛來飛去 / 很緊張的「鳥樣子」! / 轟轟然的戰機聲 / 噗!噗!噗噗地起跑,飛上天! / 看見了!當面敵情有異 / 共匪,又來矣! / 台灣人,已見怪不怪矣! / 當面敵人人多,鳥事也多! / 他們老大在「肅軍」,想「一鍋端」 / 忠誠不絕對,絕對不忠誠 / 氣壞老大!嚇死老大矣! / 各路「軍頭」忙著藏錢、藏二奶、小三快跑! / 就是如此「緊急動員」,不同於平常! / 外交「小秦」、火箭「小李」、國防「老李」,都被藏起來了 / 還有那個「身帶弓」的「弓長」大俠,「老張」,皮繃著 / 這,就是「當面敵情異常」! / - 《「對奇怪見怪不怪!台灣笑著!」》 -

法哲學筆記 - 《「故國殘夢」》

圖片
十月十日的「精神錯亂症候群」,已如常發作。好像有兩個國家在為「國家日」的歸屬正名權而交戰。其實,這是「偽題」。 「那一日」,如常的時間和曆法輪迴;無論在台灣或在世界各地,「那一日」是被理解和詮釋其意義的,可紀念、可慶祝、可哀痛;總之,日昇日落,「那一日」如同「每一日」,都有「現象」緣起緣滅的可能,「本質」上,就是時間的「人設意義」。 有一位德國的生技企業老總,告訴俺,出生在一九四五年的五月九日;前一日的五月八日是德國歷史上的「第三帝國」戰敗的投降日。老總朋友說:"自己是「新德國人」;感謝母親讓他的生日始於新德國的生日"。 近代德國歷史和國家法權在公法學的領域中仍有爭論:「投降日」是「國家法權」的失去日,應該是「歸零時」。 俺玩笑稱,這位「老總」是生於「德意志第三帝國」亡國的次日,國土被戰勝國的盟軍分區佔領;自己尚未確立國籍身份的歸屬。其故鄉是「英軍佔領區」,他應該暫列於「英國國王」在歐洲大陸新征服土地上的待編籍人口。 當然,以上是一般無國草民的無奈。俺的父母那一代,生於日本治理下台灣;如同「李登輝前總統」自稱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俺的父親也曾被征去當「台灣人日本兵」。 俺自己曾是被征去當「台灣人中華民國兵」;關鍵在於台灣、澎湖,相關附屬島嶼,在「對日本的舊金山和約」生效時,被日本宣佈放棄,未移交主權給已解體的「清帝國」,和後續的國家法權的繼位者。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政府」繼承「清帝國政府」,代表中國;那時候,台灣仍是日本依「馬關條約」所合法取得的南方領土。中華民國失其國家主體大陸領土時,只餘金門、馬祖和一些小島嶼,仍自稱「代表中國」,却未有國際法上的依據合約取得台灣、澎湖、相關附屬島嶼的法權。 罷已矣!他鄉住久成故鄉!「馬英九前總統」忽然說要找回「中華民國」和「貴國國慶日」,只好向其故國殘夢中尋找;不然,就是到金門、馬祖憶舊發思古之情。 俺曾有寫過「實佔不理」的文章:國家法權必須以合法程序的民主治理鞏固;實踐上輔以武力鞏固實邊。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到台灣」、「在台灣」已七十餘年,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改流歸土」是大勢必然,「本土化」而「台灣化」是歷史進程偶然中的必然。「台灣國家日」,每一天都是!

法哲學筆記 -《「流亡偏安小朝廷」》

圖片
十月十日,據在台灣的流亡中國遺民群的安排,將找地方自辦「國慶」的「活動」和「升旗」,以「慶祝」失去的「中華民國」的「國家日」。 真的是「偏安小朝廷化」,氣數愈來愈短,志氣愈來愈小;場面活動的規模愈來愈成笑話。以前,說要回「首都」南京慶祝「中華民國國家日」;天不從願,只能「武大郎開店」,擺攤子即可;如今,「流動地攤」也可以! 非常自欺的催眠,以為如此,就可以避開滅其「中華民國」的「敵國台灣」和「昏君小英」。然而,擺設「流動地攤」的土地,依然在「敵國台灣」的土地上,不是嗎?除非,再深度自欺催眠下去,以為台灣是中國。 中國遺民群體殘存的「中國結」,隨著歲月徒增而糾結出愚笨的焦慮;七老八十的「政治老人」,很像看不慣家中年輕世代的思想作風,說理不過人,只好負氣又使性子出走;蹲在路旁當流民。路人好心探問,才知道是在等台灣人來給他們「塞奶」。

哲學人生筆記 - 《雙城人說鳥事」》

圖片
中秋夜,俺與高雄的表哥電話中敘舊,他「老人家」說,與台北人聊天好像只能談政治;啥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台北 - 上海雙城論壇」之類的鳥故事。 天啊!高雄人對台北人誤解多矣!以前,南台灣是國民黨的天下,甚至是「礦區」;許多污染的產業多設在高雄地區。 記得,俺預官役下部隊到金門報到;表哥不久前也才隨部隊從金門移防回台灣,不久即退役歸鄉,到台塑集團的南亞公司仁武廠上班。表哥對現實很不滿;對故鄉高雄的前景展望,很無可奈何。當年,還在「戒嚴時期」。 俺離開台北市南下,先夜宿表哥家,問候姑父、姑母。次日,表哥騎機車送俺到壽山的十三號運兵碼頭等待運兵船。 沒想到,多等了三天,俺被接運站長官指派為臨時召集官,視需要召集同梯的預官集合清點人數。 晚上,在壽山上看高雄的夜景;俺想到,若船到,即將離開台灣;多看高雄幾眼吧!再見了!港都。 中秋夜,與表哥的聊天,俺感覺到,他已有對城市高雄的光榮認同感;符合俺多年來的親身真實的感受。改變,就從在地,就從自己的求新又求變的意志起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20年10月3日 哲學人生筆記 - 《「台北紀行」》 說到「台北」,直接的印象,應該是指涉行政區域的「首善之都」,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流亡暫棲台灣的「陪都」,「台北市」。 至於「正室」,首都「南京市」,則是西望茫然,渡海「撥遷」而來的「老人」,若非「天命」已歸西,猶在世者也坐八十幾望九十幾,如今只能「新亭對泣夢金陵」;否則,就是幼兒時隨父母同至,台灣才是生長發展的「立足地」。 這也是俺這位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總為「台北市」的妾身不明抱不平,被「工具化」的「賠都」;「台北市」被閹割了「主體性」。那麼,「新北市」的命名和身份更是莫名其妙地自居「賠都」台北市的「附庸」;中南部的台灣人北「上」,當然所指涉者,先想到「台北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新北市」頂多只能位居中華民國「賠都」台北市的「陪都」。「台北市人」還不想禪讓「首善之都」給「新北市」,除非後者改名,也就是找一個有自己獨特身份的市名,正名之。 這好比,自始為「妾身」,此生和此身非己有,只能淪為「非正室」。俺,也為「新北市」抱屈多年矣。當年,名字多多,却僅能靠「北」挑名字,實在缺創意和設計力。 不過,以上所論乃「台北市」的草民,俺的書生之見;還是說說「台北市」到底有啥麼強勢?近日,俺在黄昏時分漫步「...

哲學人生筆記 -《「台灣國家日」》

圖片
"Taiwan National Day",意指「台灣國家日」;有人看到「台灣」一詞就不自在;看到「台灣國家」一詞就抓狂,「日子」就過得不自在。 換個立場設想;讓渠等看到「中國」,却如見「可舔物」,又親又舔;在「中國國家日」,迫不及待地搶早去佔位舔「那一日」;這是精神偏執的表現。 十月,不是一個可以正常心看待的月份,「非本土政治勢力」過得很敏感又神經質。現實的生活場域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却偏要執念於與台灣有隔空感的「中華民國」名號,彷彿吃了迷幻藥後的夢遊。 其實,不論吃不吃藥;過日子還是在台灣。若沒有台灣可過日子,那來「中華民國」可入夢?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世界小事筆記 - 《「雞蛋與博愛座」》

圖片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鳥事,在無奈的浮世,竟是有相關的想像。 雞蛋,個人少吃幾粒,應該不至於餓到,非必需食品也!多吃無益!何況,蛋白質的來源多樣化矣。然而,群聚犬吠的效應,會擴大成為經濟的供需失衡現象。 在自由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價格,會發揮調節功能,使供需失衡回到均衡;除非市場已失靈,被獨佔或寡佔的勢力挾持操控。 台灣的公共交通載具上,普遍設有「博愛座」;表象上看似立意良善,本質上,却是製造「特權」,鼓動自認有特權者,聲索「獨佔」或「寡佔」,引起讓人嘆氣的「爭議」。出發於善意,却流於「特權」的惡劣。 「博愛座」的英文標示為「Priority Seat」,就是「優先座」;給予一些自認有需求者,自認可以優先「求讓」或「迫讓」,却不免流於情緒上、道德上的公然勒索。 「讓」或「分享」,之所以是珍貴的價值,是在於「主動」和「出讓」,而且「讓之以禮」,而不流於表現出丟棄式的「施捨」。被「禮讓」的一方,本來就應有認知,「受讓」、「承讓」是幸福或福氣而不是權利上的「求讓」。 回到「雞蛋」的:「蛋頭問題」!春、夏的供蛋不足的群吠現象,俺注意到,那是出在供需訊息不流暢和時差;若消費者稍降低需求強度,可免於被哄檯所害。有訊息和得蛋來源者,主動分讓、分享來源給鄰友圈,不需去群聚搶購,以共渡緊需時段。 看吧!本來可以正面調節的心理緊迫和解除惡意操作的「蛋頭問題」,現在又如何了?蛋的供應多出全台灣人口每日一蛋的兩天需求量,還迫使勇於任事和做到流汗被人嫌的「尋蛋者」,農業部長陳吉仲辭去官職。 至於,那位求讓「博愛座」未遂的「女作家」,簡直自取其辱有餘,其公審「拒讓者」的「勒索文」中挾帶著提醒台灣社會,她將有「新書」在法國出版,急於去面會法國的出版商,出版給法國人閲讀。其他不知情的無辜乘客應該讓出「博愛座」。罷矣!想出門就享有特權的心態在作崇!

哲學人生筆記 - 《「政策與官運」》

圖片
大選在前,多路民調密集出現;民調不利那方和支持者普遍焦慮和不甘心;總想找人出幾口鳥氣。俺陸續收到咒罵、嘲諷對方的圖片。 此時,請辭歸於平民的農業部長陳吉仲的下臺鞠躬離去的身影,讓俺想到去年請辭去選台北市長失利的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的身影。 他們的名字,「吉仲」與「時中」,都有可親可敬的寓意,「仲」與「中」,時之中者,中庸而不狂狷,伯仲之間,不居於人先,也不落於人後。 他們,多年來勇於任事,歷經大環境的風險,最後落得「買雞蛋」和「買疫苗」的政策都擋人財路,埋下被既得利益勢力反撲的險惡。 黯然辭官歸故里,何嘗不是幸福的解脱;以「後見之明」的咒罵和所謂的「究責貪污」,只是照見這個浮世是多麼地「黃鐘毀棄,瓦斧雷嗚」而已! 疫苗未備足,謂之「謀財害命」;進口雞蛋未到岸,謂之辦事不力;等到數量已充分供應而有餘裕,又以浪費公帑之咎,責罵主事者。 最近有鮮明的對比如下:中國皇帝習近平心魔作祟,日益焦慮被暗殺而死於任內,於是先以貪腐之名「整黨」,又以貪腐和不忠之名「肅軍」。習皇帝的多疑和焦慮在於精神上自欺已久而著魔:「總有刁民要害联!不想讓朕出兵武吞台灣!朕是千古大帝」。 於是,習皇帝能抓盡抓,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委員六人中,已清除至少四員大將,以及幾乎抓盡火箭軍的指揮系統;近乎被其「團滅」。若還想侵略台灣,將徒有兵而無指揮中樞。 台灣的民主制度,固然政務官的去留,對政策的成敗負責;但是,自由的民風和媒體、網路,形成群吠效應,搶先吠得愈大聲就好像愈有理!非也!未來,若想出任政務官,政策再好,恐將因擋人財路而不敵半路有狂犬群吠欲咬人。 罷矣!上有高堂,田園久疏、歸去來兮!天時不利官運;請辭的「反手招」既出,讓不甘既得利益受阻的勢力措手不及!慢著!留下來!有人還來不及出那口焦慮的鳥氣。

世界小事筆記 - 《「不倫的共犯」》

圖片
在此,俺先以一字「宜」開述;「宜」,解作「適當」;「不宜」就是道德上的「不應該」;法律上的「不合法」;倫理上的「不正當」。 在面對「宜」與「不宜」的判斷時;就是以上三個範疇的研判。一般的人際經驗中,「交友」的抉擇也是在以上的三個範疇中表現自己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台灣的民主政治的實踐,應該在自由、法治的基礎上實踐「宜」與「不宜」的良知、知識、和常識的分辨能力。 當下,新竹市長高虹安在政治領域表現出公、私糾纏不清的無是非和不倫:任由「私關係」的「無公職的男友」約談市長屬下的「公務員」操弄公務活動的安排方向。 民主政治的實踐必須在法律和行政倫理的規範中進行;前述的「以私干政」和「礙公」,彷彿就是皇權時代「宮廷政治」中,皇帝大內的「外戚干政」或「後宮僭越」。 何況,女市長的男友,既無被公務任用的法律指派;「私關係」也非合法的婚姻配偶,正是既不法也不正當的「不宜」;也就是「非禮」。 面對「非禮」的「不宜」情境,被「不倫」所騷擾的「公務員」,竟然也任由「不宜者」蹭了一段日子才對外爆料,沒有自始拒斥,仍然有來有去地相互磨蹭著。這也是非無辜的「共犯」。

世界小事筆記 - 《「貨幣幻覺」》

圖片
財富起落,暴增或驟減,常見於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國家也是如此! 日前,習近平以不明的原因未出席在印度的「二十國集團」(G20)的峰會;這是一場彰顯國力和國家地位的場域,不參加而引來各種揣測。看穿表象,直探本質!中國玩完了!習近平沒戲唱了!其興勃也!其消速也! 「改革開放」,一個使中國自己懷疑走過路線進程的「中國結」;在習近平手上消亡了。浮世守則:無信不立;彰顯財富的「貨幣流」正以各種途徑退出,或逃出中國;存量與流量都從虛幻的富裕進程中逆轉。 人民知道苦日子和狂風暴雨來了,也以各種管道出逃。已知至少有兩件遺棄子女的悲劇:家長帶著子女到香港和韓國「自由行」後,落難於街頭或公園。父母自行離去,想讓當地政府收留處置兒童。 台灣的旅遊業一直逼迫政府開放更多的中國旅客來台灣;類此「遺棄子女」的人倫不幸事件也有可能在台灣出現。政府不得不預籌人道的的應變方案。 以前,習近平常帶著愛人「第一夫人」風光地出國;最近,自棄於「二十國集團峰會」的場域,放在破落的時代背景中觀察即可理解:經濟破敗,心頭的方寸已亂,手上的頭寸吃緊,有可能被政變或暗殺的傳言不斷;就怕引起外界帶著懷疑的關切:"沒事吧"? 習近平,自認是,也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以「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辯證理解,經濟是國家和社會的「下層建築」;底層建築的人民生活淒涼落魄,上層建築豈能安穩好過。 中國的「大外宣」,正造神炒作「學習思想」;人群却聚集於手機賣場上,爭先搶購自產上市的高階「華為手機」;同時官方和國營企業人員被禁用米國蘋果公司的手機,對比場景敘事,是頗有自我安慰的貨幣幻覺。

世界小事筆記 -《「精神上的自卑」》

圖片
財務緊迫的人、選情不被看好的人,都怕被人到訪或查證。的確,繼續掩飾而讓外界不清楚真相,自己可以再麻醉自欺,自我感覺良好。 以上所述,俺就近期的浮世小事觀察和理解,作為精神病理的案情分析,筆記存案。 前者,財務緊迫者,個人、企業和國家,總希望外人不要上門造訪。否則,被外界揭露一點跡像,恐引來其他債主採取收緊債信,降低財務的流動性。終至崩潰! 這種危機,上世紀末,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財務危機而過不去,被迫宣佈破產;負責人有愧於社會和股東而失聯去尋短。 其中,有些是優良又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只是受大環境的經濟蕭條而被迫破產。企業的淨值是負值時,依公司法規定,必須向法院申請破產宣告,由法院指定清算人。 以前,日本有財金投資專家就曾與見識相近者呼籲修法,允許瀕危企業能「負值經營」,可避免破產清算後員工失業和技術流散。非常時期的變通措施,銀行也樂於配合;確實,在懸崖邊救回一些瀕危者。 中國式的應變方案,俺的觀察,竟然是實行「反間諜法」,逼使人民互相舉發可疑者;外國人和企業,有探訪、攝影烙印者,都有間諜的嫌疑,先抓了再說! 一個怯於「自己尋短」,尋找善的解決方案者,而動輒怪咎外部者,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改善和求善的療愈能力。中國正在通貨緊縮,隨之而來的大蕭條;地產大企業相繼資產不抵負債;地方政府及至中央政府普遍缺錢而對員工減薪和欠薪。 可預期的發展,必然趨向軍隊和警察的供應短缺,軍心不穩;已有警察上街抗議和公安抓警察的事件上演。各地,可能出現軍警為自保而割據地盤相抗。 「反間諜法」的時代背景,正是極權體制出現不穩的表象;其源於當權者有精神上的自卑。習近平,可能為此已減少出國外訪會客和出現時的面容緊縮、行動茫然怯步,這都是同一精神病理症候群的外顯。

法哲學筆記 - 《「家暴的受害者和替身」》

圖片
「思想是語言的囚徒」;一句鳥話,籠子關住鳥;鳥是何其不幸的受害替身。當人們聽到:"台灣社會家暴案頻傳,原因在於民眾沒辦法修理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典型的失敗者的牽扯,模糊了「事」的本質。 這句鳥話,從表象的「家暴」來探索敘事的本質;那是既「封建」又「法西斯納粹潛意識」的表述;反映著言說者的無賴特性;詛咒家暴的受害者是為替身受害。 先說「封建」,說此鳥話的人,精神上帶有無力又仇恨的偏執,如同中國皇朝時代對皇帝的求責:所有的「天有異象」都是「代天行道」在譴責皇帝,欲迫使皇帝「下罪己詔」,自責以「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以當代的法律用語,就是由替身來「概括承受」所有的不幸。 再說「法西斯納粹潛意識」的表述;在歐洲歷史上,猶太人受到排斥和壓迫、受害;在「納粹德國」時期,以政權的「反猶意識」,透過立法過程,制定反猶太人的「紐倫堡法案」,正式承認國家、政府、公法機關和政黨、學校、企業、商店必須強制「反猶」和「排猶」,為後來的「大屠殺」開路。當時的一句「替身定言」就是:「猶太人是我們的不幸」! 常言也有:「冤有頭債有主」;現代法治國家的「無罪推定」和「罪刑法定」都要求證據的實體檢定是合於程序取得的,以及可歸責的和合於比例原則的究責。 當論及「原因在於民眾沒辦法修理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以此等任意的智障濫言作為助選語句,恐怕只能幫那個淪為「苦主」的「蛋頭金主」愈幫愈忙到回去「家暴」妻小。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