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祖國」》
自由,就是選擇!作為一切價值的基礎,自由可用於認同的領域。國家以獨佔的公權力,在鞏固國家工程的實踐上,誘導或強制塑造出認同而形成「政治正確」。「愛國主義」是變型的一種「民族主義」;在多民族的「法治國家」,不易形成「民族主義」,就以「愛國主義」代替。
米國是多民族的「移民國家」,常見種族、膚色問題,「愛國主義」有替代功能;各色人種大多信仰米國的「愛國主義」。米國人在球賽表演之前,大多會起立唱米國國歌。米國,就是如其國歌所頌:"勇者之家園"!若問及其「祖國」?那是令人傻眼的「虛問」。
中國也是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對外却以虛構的「中華民族主義」吸納認同力量,回歸「中國是祖國」的神學教旨。這是精神病態的擴散,讓許多生活在自由舒適異國的「中國是祖國」的認同者,每逢其認同的「國家日」就精神錯亂;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忘為其祖國效力,對生活立足之地的忠誠不絕對。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仍在持續中;其中有一項精神錯亂的原因,就是在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以及克里米亞半島上,有部份的住民人口視俄羅斯為祖國,給了有帝國主義領土野心的俄羅斯普丁總統出兵併吞的藉口。
祖國,大多是罪惡和迫害之地,才會讓人外逃或移民異邦。不可思議者,逃出牢籠到自由國度後却難忘其祖國,眷戀牢籠裏的美好。這就是人的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