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人妻」,「夫人」與「逃妻」- 身分被專屬的不自由!》


「人妻」一詞,被泛用於日文的語境中;是源於日文的演歌或小說文學中,一個充滿規範隱喻的代名詞;「日文維基百科」如此解釋:"人妻(ひとづま)とは、結婚している女性である。通常,夫以外の者から呼ばれる呼稱である"。

意指丈夫的專屬女人,而被丈夫以外的人所稱謂的女人。在日本文學中,通常被型塑為如同被和服緊縛的女性潛意識,想要找空隙,偷跑出來呼吸喘氣;這種現象,具有美學的詮釋空間。

「人妻」,這個代名詞,充滿了束縛的想像;類同漢文語境中的「夫人」。世間的「人妻」或「夫人」,因為是被她的男人專屬了;所以情慾的表達空間和「出口」,被她的丈夫和律法限制住了。

作為「人妻」或「夫人」的女人,從此有了身份被丈夫專屬的不自由。從性別的立場來看,相反地,「人夫」,不是也相似嗎?不!其實,這是一種男性沙文主義社會,故意設計出來的錯覺!甚至,漢文語境中的「夫人」,被視為女人的尊榮;尤其,丈夫為官,以致"妻以夫為貴"。「人妻」或「夫人」,自由嗎?

偉大的精神醫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Schlomo Freud),認為人的潛意識才是身體的主人,一定會找身體的空隙流露出來。人未能說出口的潛意識,會藉著眼神跑出來;若閉上雙眼,就會藉著雙手的動作表現出來;若強迫壓制雙手,就要藉著雙腳出走。

「人妻」或「夫人」,這個代名詞,其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時代精神」(Der Zeitgeist)。壓抑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的社會,表面上聽不到,或故意忽視女性的聲音和權利;在看不到的黑暗角落,必然會播下反抗或逃走的種籽,等待有一天陽光和水的來到。

記得我在學生時期,就喜愛閱讀書籍和報紙,以瞭解時代思潮和國內外的時事。當時,台灣還處在嚴酷的戒嚴令統治下。長輩常叮嚀孩子們有耳無嘴,以免招來莫名禍端。但是,閱讀成了我無言的抗議;也是在那個不自由的年代,我理解客觀世界的現象,找到內在世界《自我》的管道。

戒嚴時期的報紙,非常枯燥無味,大部分是歌功頌德和政令宣傳的報導;但是,我常在廣告版裡,找尋蛛絲馬跡;因為那裡另有天地。我最常見到的小格廣告,就是有名有姓和年齡的「警告逃妻」啟事。

婚姻,是男女共同生活意願的法律承諾;女人既然成為「人妻」或「夫人」;為何又變為「逃妻」?夫妻的世界和家庭,莫非是監獄,在裡面有何難言之隱?;或無從說出口的苦悶?

「人夫」莫非對「人妻」或「夫人」實施戒嚴?回到「時代精神」(Der Zeitgeist) 的背景,疑惑就可以解開了。文明的進化,促使社會向男女平權前進;身分被專屬的不自由,使個人的意志被壓抑,價值被扭曲。那真是苦悶!

日文語境中的「人妻」稱謂,如同漢文語境中的「夫人」,都是一種以「丈夫」為主,被專屬的身分;也是封建時代意識的殘留。在封建的文化意識中,一切照規矩秩序運作;想要「不倫」或「外食」,還得先找「出口」。當然不自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