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賴清德總統的觀點中,涉及中國為何不敢向俄羅斯聲索於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清帝國」於「愛琿條約」(1858年)被「沙皇俄羅斯帝國」吞佔的黑龍江以北;以及「北京條約」(1860年)中,被吞佔的烏蘇里江以東,二者共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
極諷刺地,俄羅斯外交部的發言人「札哈諾娃」先出面,反擊台灣賴清德總統的觀點。至於,宣稱「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領土一部份」的中國,却惦惦著不敢發言;過去對不屬於自己土地的主權聲索口號,一直是「自古以來」,中國的領土「一點不能少」;「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笑話矣!
俺的長期觀察,中國對無能為力的事,總是自欺欺人地愛說大話,變成愛說假話、愛說笑話;不可認真對待。自欺欺人而已!
如今,中國遇上吞佔所宣稱「自古以來」大片土地的俄羅斯強盗,竟然是堅持與俄羅斯的「合作無上限」,除了不敢聲索歷史上的「失土」,還協力於俄羅斯的侵略戰爭,鞏固正在侵佔的烏克蘭東部、南部和克里米亞的大片侵佔土地。
「博奕論」的辯證顯示,俄羅斯外盗與中國內賊,合作則互利;互鬥則互損,此正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強盗和內賊,最怕被對方先出賣。最大的輸家,是被欺騙,還幫忙圍事,或喊讚的大多數中國人民。野蠻的「牆國」、無奈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