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故事筆記 -《【水世界】的遺民:孔子應該到那一國?》




作為來我國訪問的學者,【德國】貴賓Prof. Dr. Karl-Heinz Hömig先生,在抵台的次日【2012年5月21日,週一】下午,由我導遊前往【台北市大龍峒】的【保安宮】參觀。之前,途經【大龍峒】的【孔廟】入口,我告訴Hömig先生,當日為週一,可惜!【孔廟】依《行事曆》不對外開放;否則,我們可以進去參觀【建築格局】和【建築裝飾】;我們可以瞭解,這位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抑鬱的保守思想家【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在身後如何極受尊崇,被歷史上的【統治者】經過建築景觀的佈局,而被《封王》或《封聖》;目前我國政府封他為【大成至聖先師】(1935年)。我也說,稍後到了附近我們的主要參觀景點【保安宮】後,我們仍可以在那裡見到【大成至聖先師】也被尊奉為神祇,位居諸神明的聖殿之中,供內心困惑而有所祈求的眾人祭拜。

稍後,在我為Hömig先生講述【保安宮】的歷史背景和【建築裝飾】的文化背景元素;以及逐一講述各神殿中所供奉的神祇有關的傳說時;在供奉【至聖先師】的後殿前,Hömig先生向我提問:"Alfred! 【保安宮】就在【孔廟】的附近;為何在後殿中又見到【孔子】的神祇?【孔子】的思想在您們社會中,有多大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和【佛教】,【道教】、【媽祖】信仰如何影響今天的【台灣人民】的生活?"。來賓的這個問題,是出自【一神論】的宗教信仰背景;卻普遍地反映了西方人對於東方多神的異教信仰意象的困惑。

我說:"Hömig先生,您看這座【保安宮】,是否有發現文化的元素非常多元和豐富;不同時期的,歷史的、宗教的和外來的元素,都可以經由廟宇的【建築格局】和【建築裝飾】呈現在一個空間場域裡。這些元素的收容並不在強調何者重要;或有何種強大的神力,因為那是由信仰者去自我認知和肯定。【台灣】是一個仍在型塑中的【移民國家和社會】;【保安宮】的空間場域所要向信仰者或參訪者呈現的是【包容精神】。來這裡的信仰者透過祈願儀式,找到心靈的安定和歸屬。空間場域的【包容精神】讓每一個人安心自由,沒有被排斥和受壓迫的恐懼。【台灣】在《移民化》的過程中,逐漸體現了自己珍惜的和依靠的精神價值。"。

我又說:"【孔子】的思想中心是【愛人】,也是一種【包容精神】,所以在台灣各地寺、廟、宮等主要的宗教空間場域,大都有【儒教】、【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的【媽祖】和許多聖賢神祇。【孔子】的思想中有論及世俗政治的部份;他強調【封建體制】的《穩定秩序》,也輕視【人民】和【女性】;偏向統治階級和官僚。但是他在世的時候,卻沒能實踐他的【保守主義】的價值觀;而在五十五歲時,帶著學生旅遊各國十四年,尋找他心中的【理想國】,也失望了。一生中,他曾經在悲觀時,甚至感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想要遠走海外。至於,剛才我們經過的【孔廟】,那應該是【孔子】的思想,在他死後被政治上的統治者,為了維持【封建體制】的《穩定秩序》,而以尊崇的【建築格局】和【建築裝飾】,作為政權【合法性】和【正當性】的象徵符號。" 。

貴賓突然問我:"Alfred! 【孔子】如果活在今日,他還會想要搭船到海上去嗎?如果是,您認為,他最後會在那裡上岸?"。看著貴賓有些困惑的樣子;我說:"【孔子】強調《穩定秩序》;若他活在現代;他應該會學【德文】,最後在【德國漢堡】上岸!因為,貴國人民最愛說【Ist alles in Ordnung? Ja, Alles ist in Ordnung!】(各就各位了嗎?是的,各就各位了!)" 。貴賓拍拍我的肩膀,苦笑以對;我也回拍他的肩膀,說:"晚餐的美食餐廳,我也預約好了,【Alles ist in Ordnung!】走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