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人生的窗景;書房外的世界!》
現在回想起來,社會上,至少有兩代人的心靈是受到「戒嚴時期」的壓抑而被扭曲的。因此,「解嚴」後,多年來,我在公餘時間也經營自己的「雜樹林」,和安居於書房,找尋自己的心靈世界。
我的理由,其實是很單純的;那就是,我想要為自己,在青少年階段,那應該是一段追求人生「真、善、美」的歲月;卻在謊言虛假的外在世界中,讓心靈和思想蒙塵了,完成自我的「救贖」?我的內心裡,究竟還有多少「威權」的思想行為,是受到「戒嚴時期」的影響和塑造,而不能自知和覺悟?甚至於已經內化成了「偏見」和「成見」?
「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我既然無奈於,曾經在那個不堪的時代生活成長過。那麼,我會認為,我是完好無瑕的"環境的產物"嗎?
我常回想起,在德國求學的歲月,望著大學主講堂,或圖書館建築的外牆上,鐫刻著「拉丁文」的銘文:"真理使你們自由!",而這正是我鼓勵自己堅守的價值信仰,從「奴性」的世界中解放自己,回到「人性」的世界裡。
「基督教」的教義,強調人生而有「原罪」;想到這裡,我難道不會有「無奈」和「無辜」嗎?我受自於我摯愛的父母;他們,曾經走過比我更艱辛的時代;也有「失語」的苦痛!我,至少還能說、也能寫,來表達自我的意志;而這一切的可能性,卻是不斷地自我掙扎而爬上岸的。
現在,我對於出生在解嚴後年輕的「新生代」,我總是充滿了「祝福」與「期待」;每次看到他們,笑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也學得好。總覺得,這才是應該的;文明的進化程序,本來就應該「下一代」比「上一代」好。否則,那必然是我們這一代的「無能」。
所以,在面對「新世代」時,我一定經常提醒自己,不可以有「威權思想」作祟,而是要鼓勵「新世代」能夠有「自由而充裕地」學習的機會。至於,不論「得或失」,都將會是人生的資產。
現在的季節,應該是已進入炎熱的六月初夏了;之前,兩天的梅雨,滋潤了我的「雜樹林」;假日,坐在書桌旁的窗戶前,望著外面的窗景;一片鮮綠的意象,好像人生有了新意。
只是,想到書房外的世界;人間世上仍然有許多的擾嚷不安;我真誠地希望,年輕的新世代,能夠勇敢地,面對我們這一代人所造成的時代挫折和失敗,而找到自己所嚮往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