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清晨的動物漫步》
人物,通常不是我的畫本中的主角;自然的景物才是。我在繪畫時,會想像自己是一隻生態世界的「動物」;而不是以自居為「萬物之靈」的「人」的認知,來遊走於這個豐富而變幻的風景世界。
人的外在,只是內在的「瞬間定格」而已;因此,畫本中的人物,其實不如植物的感情那麼自然而豐富。因為人的不易描繪,而且容易被「定格」而失去「神韻」;所以,我選擇另以「故事筆記」的手法,來描寫和論述「人的世界」;以理性來包容感性。人的風景,其實就是「故事」;我喜愛讓心靈回到自然;再回頭去看「人的世界」。
一位未婚的女性友人,在她的父親突然辭世後;告訴我,她很難想到父親在世時,有過那些讓家人印象深刻的話語;也就是,父親似乎永遠就是木訥而三言兩語;卻又是對子女慈祥的男人。相反地,她的母親卻是強勢,而經常「碎碎唸不停」,又喜歡挑剔的女人。因此,作為女兒,在父親走後,她反而更加懷念和同情選擇自居弱勢的男人。
我告訴這位貌美溫柔的友人,既然有這樣的感慨;以後,她得避免自己成為母親的「分身」;但是這卻是難以避免的必然。否則,她會在「潛意識」的驅動下,強迫自己和母親漸漸地疏離。在此種兩難的情況下,我認為:婚姻,不應該是她逃避的去處。
從生物的性格來觀察,尤其,人類在婚姻相處的兩性互動中;如果雙方都是「動物性格」,或都是「植物性格」,那麼婚姻生活的景觀,就會變或「動物園」和「植物園」的風景。
從生物的繁衍族譜來觀察,世間最適當的生態景觀,應該是確保生物種類的多樣而豐富,若偏於少數幾類同質而強勢的生物族群,則容易造成「近親繁衍」;最後,因為遺傳疾病而走向自我毀滅。
人類的最小繁殖群體單位是「家庭」;理想的相處性格的組合,應該是由「動物性格」和「植物性格」的兩性共組而成,才會相安無事。兩性的互動,「相戀」容易,「相愛」困難;也就是「相處」的磨合不易,以致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漫漫長夜,苟延殘喘的「雞肋婚姻」。
我告訴友人,人生無法選擇出身的家庭和父母;卻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向。她的父母親的性格組合,應該是相處磨合過程後的無奈,卻也是相安無事的自然妥協的結果。
因此,想要在新年求得美好姻緣的多情男女,不妨先放下人的「高度」;想像一下,自己是「動物」還是「植物」?未來,自己想要擁有的「家庭」是「動物園」還是「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