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筆記 -《兩種價值的茫然!?》
民主,本質上,是一種「人民主權」實踐的生活價值;表面上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任何公權力的執行,包括各項公共政策的選擇,都不能背離民主的價值優位,否則就是背叛「人民主權」。前述價值觀相異的人群,不可能形成一個共同體;我所說的,是指成為一個民族的可能;這也正是,民族是虛構和虛妄的想像。
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更堅定了我的上述民主信仰。就以世人所稱讚的,位在中歐「阿爾卑斯山」中的永久中立國「瑞士聯邦」(Confœderatio Helvetica)而論,境內有德語區、法語區、意大利語區,和羅曼(Rätoromanisch)語區;若依照民族主義者的理想;不同語言的族群,應該分別和德國、法國、意大利的鄰國回歸整合。
但是,在近世歐洲民族主義最盛的時代,「瑞士聯邦」依然沒有裂解,反而穩定地實施多民族的民主政治。同樣是多民族組成國家的「南斯拉夫聯邦」,在上世紀末期,卻分崩離析,發生民族內戰,而解體了。
那個時期,也是經歷中國的「六四民運」,被獨裁者,血腥地鎮壓了;有許多中國的知識菁英,因為曾參與「民運」,而被迫淪落天涯;其中有不少人,被西歐的民主國家收留了;以學生或客座研究的身分,過著流亡生活。我在德國大學指導教授的鼓勵和支持下,也對多位有緣的「老中」,伸出了友誼之手和人道援助。
民主,是讓人嚮往的價值,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實踐,才能體現作為人的尊嚴。當我與「老中」談到,當時的「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內戰,而解體的現實案例時;有些人更茫然了。他們想到作為自身過往歷史的,參與「六四民運」的熱情和悲情;而不免擔心自己的祖國中國,若因為實施民主,而會走上「蘇聯」和「南斯拉夫聯邦」分崩離析的窘境;因此,也懷疑自己的歷史足跡,甚至於有些流亡菁英,為中國的獨裁者,施加於他們的血腥的鎮壓,進行辯解;這實在很反諷!
我曾問過其中的一些流亡的「老中」;他們的「民運」實質為何?追求「民主實踐」,還是「民族強大」的運動?所求為何?有的人期望:自己的祖國,是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包括併吞台灣;因此武力解決是必要的。
以上這些論述,指出了一項信仰的盲點,所求為何,「大國家,小個人」,或」民族,優先於民主」?有些「老中」持著這種見解,在歐洲流亡。只是,自身的落難處境,和置身在歐洲的民主社會,卻對民族或國家的統一抱持幻想;未免,虛妄而迷失了。
當時,我只能安慰這些茫然的「老中」,追求民主,卻幻想民族,恐怕:「若問歸期未有期」。至今,許多年過去了,中國「好像」強大了;我的那些「老中」朋友;還有人在流亡嗎?還是已經向獨裁者妥協,回到他們的祖國,加入了「中國一定強」的行列?這個世界,歷史上一直是恃強凌弱的壓迫;只是,民族的意義何在?
《圖片說明:德國「猶太裔」出身的浪漫派詩人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 ~ 1856年2月17日),熱愛德國,視德國為祖國;期待強大,歌頌祖國的美好浪漫。他沒有想到,1933年之後,他的祖國強大了,卻迫害包括猶太人在內的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