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疫苗癮」》
「注射」,一種害怕的經驗;許多人到現在,仍然在聽到必須打針或注射時,就有些被刺身和被置入異物到體內的不適感。
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系統;「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L. A. von Feuerbach)指出:“人就是,他所吃的!”(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
這句話,若再加上被注射進體內的液體,有時候,俺會浮現一種想像:料理美食加上醬、醋、酒;大致上,浮世若仍有「食人族」,那麼,被注射過的人體,應該是百味雜陳可食的「小鮮肉」?
在這個可以公開談情說愛,調情放出氣氛的時代,「調情用語」如「調味」,不乏恐怖的「食用主義」:“俺想吃掉你!”;「性學家」指出:男女都有食人的「潛意識」,只是被花言巧語包裝成為技術的性愛行動。這很像有一種「母蜘蛛」在交配後吃掉「雄蜘蛛」補充耗費的體力和營養的啟示錄。
施打疫苗後,就百分之百安全了嗎?門都没有!當前,保護成效最高的疫苗也只能達到九成多,仍然有「萬一」,何況,「武漢肺炎」的病毒已經出現變種型號,除了產地的「中國原種系列」,還有「英國變種系列」、「南非變種系列」……,仍在傳播再進化中。
畢竟,疫苗只能成為解憂的「安定劑」,在「非常時期」的「來一針吧!」已成為各路代理和協力者正在造神的運動。看到台灣有愛用「中國疫苗」的鼓吹者,其功效被發佈,如同「擲硬幣」,大約一半的機率,有没有「來一針吧!」其實等於没有效果。
看到鼓吹者使勁地再三催促政府不要拒絕中國提供的疫苗,俺想到「白蛇傳」的文學場景,先放毒然後送解藥者,竟是同一隻「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