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戰場EMBA」》
戰爭爆發,侵略者與反抗者互有攻防;戰利或戰損的戰報紛陳,包括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以及人民的反抗意志,複雜而多變。
總之,旁觀者在人道關心之外,可以學到者,呈現在眼前的,如果自己是軍政國防部長、戰場指揮官或軍令總參謀長,如何經營這個複雜的戰場?平日,作為企業負責人、負責決策的主管;此時,若戰場如商場,看圖說故事,該當如何處置?
有過EMBA個案研究學程者,此時,應該可援用商場和市埸的進退原則來研判戰情和戰勢發展下去的結果。俄國以大欺小,却自己洩密,原來實力和戰力只是一般「部落戰爭」的水準,稱不上有集團軍的「部隊戰力」。
陸權國家的俄國,迷信以往在東歐平原大地上的「坦克大決戰」的勝果,無視於數位網路時代個體「反戰車」武器的輕巧和強大殺傷力,自陷於二戰時期的德蘇決戰勝利方法的「鏡面效應」而複製老戰法上場。
戰爭也是一項投資,以最小成本換最大利益,適用於交戰的任何一方。投資盈虧的關鍵在時間;換言之,時間與空間是可互换替代的概念,也是交戰者的選擇權;其存在,隨著時間的到期而價值減少,也是一種折舊的概念。所餘時間愈少,可以選擇的空間愈小。
烏克蘭以小搏大,只要拉長戰爭的時間,俄國的後勤運補空間將愈大,包括調動遠東軍區的資源,或向中國求援以支應戰需,所剩的自信時間愈短。換言之,俄國手上的選擇權,愈壓縮時間就愈貶值。
論及戰爭,不可不重視經濟管理的兩個概念:存量與流量的互換;俄國看似各類可用資源的存量豐富,但是,國土空間遼闊,資源配置的空間距離,使運補的流量緩慢,而增加時間成本。
這種現象,反映在多次的戰情觀察,戰略要地的「黑海明珠」敖德蕯,早已傳出,將面臨俄國自海上強攻登陸佔領。然而,不比陸上的後援補給,海軍陸戰隊的搶灘登陸,必須有較長和較複雜的海上後續援補。
若缺乏有效率的資源流量,必然在時間上拖慢整場戰爭的決勝。當選擇權的時效將盡,徒有豐富的存量錯置,扣減對已知的嚴重戰損的彌補後,存量與流量趨近於零,俄國最後必然吃下敗戰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