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 《「低級鼓勵」》
近期,過世的前英國女王,有記錄下的影片顯示,女王生前愛馬也自己騎馬。但是,以貴族和君王之尊貴,自己不必負責顧馬和馴馬;外界不能得知者,女王與馬的互動細節。
女王的愛馬也參加賽馬競跑,女王曾經雀躍於愛馬奪標。優秀的馬能奪勝,應該不是鞭策出來的,而是血統、資質和騎師的駕馭技術和互動的默契培養出來的。
嚴師出高徒,關鍵在於「嚴」字如何定義?打、駡、責、罰是「低級鼓勵」;經驗上,那只是「調教」出可欲的競逐者,不可能「培養」出長期可敬、可佩的優秀者。
近日,台灣的選舉一再爆出候選人論文抄襲的弊端;衍生出受檢驗者自辯,以標榜學霸和歧視特定對像的負面用語和造詞辯解,甚至以自我標高豐功資歷來防衛。
其實,這些社會公衆人物的精神現象正在突出自身的精神病理。外界可探究者,在於其人學養過程中,家庭和學校,以及就業的企業上級選才用人的價值偏見。
學養,應該出自於以平常心和平等心為基礎的有教無類的理想。人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培養和教育的學習過程。對於學習者,教者可以愛之,不宜溺愛之或偏愛之。
常見,有些父母喜愛逢人即提示自己的子女優秀,醫科的、留美的博士、名校畢業的、醫生。"對了!告訴你:從小就是「學霸」;老師無不讚譽不已。"
天啊!有父母和師長若此,其實是為國家和社會製造公害,投到社會上不是冷漠、自私、無情、無義,就是歧視或壓迫弱勢群體。
以論馬開始,再論到「人物」的精神現象,最後以馬的不堪再用作結;俺想到寓言:"殺君馬者道旁兒",馬的悲劇下場不是橫空而出的,必有道旁的「低級鼓勵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