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詩人之國筆記 -《夜到天明》

圖片
夜,就是回家; 夜,就是休息; 夜,就是孤寂; 夜,就是擁抱; 夜,就是沉思,...! 夜,就是,...? 何時天明? 又得回到, 另一個等待的夜。 -《難言的夜》-

園藝生活筆記 -《含羞開苞》

圖片
《避開》,是因為主觀上不想看到;或客觀上被看到;所以,遮遮掩掩是不得已的! 究竟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光天化日之下,分享給大家看見,不好嗎?其實,也不是什麼事!就是還沒有準備好公開示眾;所以,只好《避開》和《閉開》;暫時"半閉半開",慢慢來! 《漢字》,用以表達情境,有"心裡明白"的《會意》功能。"捻花微笑"的禪境;花與笑互為充分必要的條件,才能成就"心悟"的意境。 《德文》的《反身動詞》"sich verstehen",是《心裡明白》的字義;究竟明白了什麼事?就是只有自己明白。這個字義的哲學註解,就是"直觀"的理解。 佛曰:"不可説!"。所以,"捻花"或"賞花",都不是必要條件,而是"時到花顏現";意境自在,等待有緣的尋芳客。 在此之前,含羞開苞"的那般情境,大概只有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可形容。 "萬般造化都是緣"?!由不得人的!...等待,...再等待!

哲學人生筆記 -《K世界》

圖片
「K」,是「千」的單位代號;表述可以衡量的距離、重量和數量。當初,「K」被引介到「漢文語境」,作為外來語符號時,僅限於科學、工程知交通的計量單位;有客觀準確的「縮語」意義。 社會的時代精神,向下沉 淪 的趨向,最先表現在語言的被濫用和越界。人類歷史上,有些社會,語言表現出暴力和惡質;隨後將呈現集體的專制壓迫;德國的「納粹語言」,中國的「文革語言」和台灣的「反共語言」。 那個時代的語言,充斥著「反對」、「去除」、「解放」、「打倒」、「消滅」等動作意志。在使用這些惡質語言時,必然是先有謊言欺騙的劇本;配合文宣機器喉舌的動員。社會的溝通,存猜疑的氣氛,而少了溫馨、真誠、敦厚的氣質。 當然,語言的使用惡質之後,似乎社會上的朗朗上口者,大都心甘情願地相信,以為自己是在捍衛國家和消滅各路的敵人。既然如此,必然有人被迫害了,成了時代的受難者;社會上潛藏對立、歷史傷痕,文化粗俗,再也不容易復元了。 近年,「K」字被濫用和越界;成為能力和幸福的測量單位;重在表述價格,卻否定了價值和成就。似乎,社會大眾以「K」的多寡來代表意義。「無價」的自我肯定和幸福,也要被「K」來「K」去評比高下;談情說愛也要以「K」的多少,來決定可能危在旦夕或或許長相依偎。 「K」太少,有人被「K」;「K」太多,有人可以去「K」人;「大成就」和「小確幸」,竟然無關生命的意義,而是「K」的多寡。難怪受不了「K」來「K」去;有些人會想「K他命」。官吏「K」自肥;小民「K」油水;如此下去,這注定是沒有希望的時代。

園藝生活筆記- 《端午花香》

圖片
《端午》在即,節氣應景供品非粽子莫屬! 民以食為天,實想空想,還是以滿足口腹之慾為先。《端午》蒸粽,香氣飄飄,《好鼻師》聞香前來,不免食髓知味,過量染指,引來《三高貴氣》上身,無益餘生。 人生初老,現有的《富貴氣息》苦惱,通常是《前半生》和《下半身》的積累,疏於節制口腹之慾所致。 研究節氣與營養的辯證;我發現,《春節》、《端午》,《中秋》和《冬至》是一年之中,甚至於往後餘生,使身體出狀況的關键時刻。 《以農為生》者,或《詩人墨客》,是在這些時刻,觀四時之盛衰以憂喜;或感時花濺涙,而有文采佳作。唯《慾望眾生》,大啖美食佳餚;以致文明分流,殊途不同歸。此乃人類文明,之所以有精神與物質之分野。 其實,克制食慾,《端午》節氣正逢《梅雨》將去,夏天即到;植物含水充沛,花葉都是水水的飽滿姿態。尤其,祭祀供品的香花,更是香氣漫溢在《雜樹林》中,清晨綻開的花香,讓我呼吸《端午》前的清香氣息,隨手烙印《留香》,以為《甲午年》之《端午》誌。

詩人之國筆記- 《端午粽子》

圖片
固守的原則,/ 在那久遠的遺忘中;/ 聽不進的忠言,/ 漲價的粽子,划不動的龍舟;/ 終於,以喧曄收場,/ 只留下茫然,/ 嘆息,又一年!/ 不值得啊!/ 換來幾顆粽子,/ 魚都不吃,/ 包不起的粽子,想就好;/ 多吃無益,划不來的落水者,/ 惦惦,有誰知?/ 在久遠之後!/ -《愛惜生命,少吃粽子!》-

哲學人生筆記 - 《隨身財富》

圖片
五月底,是申報《國税》的末日;對於必須補繳《綜合所得税》的國民,可能心有感觸;好像是要剝皮的世界末日。有這麼嚴重嗎? 雖然,納税是國民的義務之一;繳納所得税,是《量能徵收》。補税,好像是國家對納税義務人的能力,予以肯定;總是有些怪異的感覺,仿佛這是《黄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尤其,各國政府的本性,就是浪費人民的血汗貢獻。不浪費,就不是政府! 富人的生存之道,如果不是隐藏財富,就是大方行善,分享財富。反正,財富之於人,在世的時候,享用得到,才是真的。富人,只有在世的時候,才有富裕的意義! 我們的社會,依然重男輕女;父母總認為有兒子,財富才有好的著落。我見識過一些富裕長者的晚景,實在不堪。其實,只有在盼望呼喊時,能在身旁扶持照顧的,才是真的兒子;否則,多子多孫,不如没有,只是像一群等著分財富的秃鷹而已。想來,總是不勝唏噓! 為父母送終,是兒子的責任;照顧姐妹,是兄弟的義務。這個信念,是我曾經作為兒子,也是兄弟的承擔和決心。 人生在世,心存善念,勇於承擔,就會感受到富裕;現實的生活,温飽知足,求知分享;就足以成為精神貴族了。 繳税之後,只希望國家善用善良國民的能力貢獻,照顧到弱勢的同胞,實踐同舟共濟的互信價值。如此,申報納税,也會是幸福的義務。

哲學人生筆記 -《乾爺濕婆》

圖片
遠古先民,缺乏完整正確的《性知識》,都是《知難行易》的傑出人物;如同現代《青春期》的少年男女,莫名其妙地忍不住,就《玩出人命》來了。 少女懷孕了,兩小無猜,却不知如何善後,所在多有。對性的好奇和探索,在遠古先民時代,早就如此了,也是動物的繁衍本能。 在人類,則是以《熱在當下,失守防線》,強加註解。不過,男人有一項要不得的《悪性》,敢做却不敢當,就是《落跑不認賬》。當然,女人只好自嘆,"終於知道了,男人會落跑!"。 遠古先民,女子懷孕時,則是較有想像力,會牽拖各種自然現象或動物,甚至電光火石,使其懷孕。所以,有些人是《龍之子》,《兔之子》,乃是女人懷孕前夢見《龍》或《兔》;以此類比,正說明了,何以人類對圖騰崇拜了。 《印度教》的《濕婆》,是讓女人受孕的生命之神,迄今深刻地影響這個位在南亜的古老人口大國。 至於,另一個位在東亜的古老人口大國,中國,視皇帝為《天子》,是《龍》的轉世,更是圖騰統治了。 那麼,庶民又是如何被生出來的?在民智未開化時,女人生產時,正巧有親朋好友鄰居的男人,前來串門子,逢著新生命的出世,此後將被小孩尊為《乾爺》。 中國與印度,是相鄰的文明古國;人口繁衍總量約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是《乾爺濕婆》的功勞。 真正的幕後功臣,《老爹》算《老幾》?不算《老大》,當然不想負責!

詩人之國筆記 -《台中一中》

圖片
好無聊的老狗,/ 相約在五月的梅雨天,/ 酸痛的老骨頭,/ 發作,是 興 奮,還是不甘?/ 就是那般無奈的感覺。/ 酸痛?/ 誇大?太嚇人!/ 不說大,誰知道?/ 以前,就愛啃骨頭,/ 不知道的報應,/ 豈只是,梅雨天裡的又酸又痛!/ 還有,老而無趣;/ 只能不甘寂寞。/ 讓大家知道,/ 趕不走的老狗,... 是不想走!/ 老狗相見,/ 原來,彼此彼此!/ 只能互相摸骨;/ 嗯... ,還是,那根老骨領。/ -《晚景不堪》-

哲學人生筆記 -《歡喜冤家》

圖片
姓,源自依母而有血統之別;作為限制婚姻之依據。氏,源自依父而有土地之分;以表分支。繁衍壯大的《氏族》,其後續的發展為: 同一祖演成多姓;原因在於《同父異母》所出的多子,為區別所出,而以母之姓為子之標誌,所以形成多姓的現象。 同一姓演出多氏;原因在於《同母同父》所出的多子,就對同一土地之再分封,而依土地之位置為各個兒子之標誌。 從以上的原則出發,《姓氏》和《部族》的壯大,是讓《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取代的主要原因嗎? 社會上的《男婚女嫁》,也不是自古如此。早期,男子是嫁出去的,嫁妝是分封的土地。後來演變成為《男娶女嫁》,女子是嫁出去的,還被要求《冠以夫姓》,有可能是為了化解女子《異姓同處》而生成的《婆媳心結》吧!? 天地有陰陽,既分又合;這也是為何男女結成配偶,是歡喜冤家的原因吧?!

哲學人生筆記 -《手足無措》

圖片
人,站立是本能嗎?説是,也不是。説是本能,正因為這是進化的結果;説不是本能,因為人有可能跌倒。 人生有很多事情,被視為理所當然時,理所不然也隱藏其中了。世事禍福相倚,在太平歲月過久了,有突發的意外,常會讓人措手不及而手足無措。 專業的應對方向和程序,稱為《危機管理》。問題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時機很重要,可是世人總是《事後諸葛亮》,有錢難買早知道。 自求多福而坦然面對一切的突發變故,讓自己不會驚慌失措,就像站立,成為本能,是因為自己不願意跌倒,所以必須站好。 實際上,人生没有《免戰牌》,天有不測風雲,不立正站好,還是有可能跌倒。更何況,站得婷婷玉立如《林黛玉》,還是有可能,因為看到帥哥而突然暈倒了,那又該如何處置? 劇本,寫得再多再好,總是不夠悲劇使用。唉!吉人自有天相,却得有好命盤。幸福的人生,究竞是什麼?跑得巧,來得好,足夠吃,睡得飽;子彈身旁過,出門正好下黄金雨,偏又金價重挫,原來是粽子跌價了。大家都乖乖地聽政府的話,改吃茄子了。

詩人之國筆記 -《大不了》

圖片
從「小」,就讀「小」人書;/ 上「小」學,有「小」學老師;/ 以後,上「大」學,當「大」官、做「大」事,賺「大 」 錢!/ 當「大丈夫」,作「大老婆」!/ 有病,先看「小」兒科;/ 醫生好「大」;尤其「大」支針筒;/ 還好,只打「大」人。/ 「大」人管「小」孩;不是嗎?/ 「小」孩怕「大」人;不然,怎樣??!!/ 「大」欺「小」; 天經地義??!!/ 「大」家都說,不好啦!/ 「大」魚吃「小」魚!/ 「大」口,吃下去!/ 有什麼「大」不了?/ 「小」,就安份點!/ 「大」哥給你靠!/ 「小」姐,... 真美! 怎麼說 ?/ 不許稱呼「大」姐、「大」嬸、「大」娘、「大」媽,... 就是了! 「大」不了,「大」姑娘、大「小」姐?!!/ 嗯... ,還可以?/ 「大」官壓小吏;/ 「 小 」 吏,狐假虎威;/ 「 小 」 民,... 真衰! 怎麼說 ?!/ 認了!Let the dog see the rabbits!/ Give you a Big Bird! I'm all right, Jack./ ☆▲◇▽◎.... ,「大」不了,「大」了,再說!/ -《小紅帽見「大」野狼,則藐之!從「小」,立志反攻「大」陸!》-

哲學人生筆記 -《大同與童話》

圖片
童話,顧名思義,是大人唬弄兒童的話;不然,就是兒童之間的童言童語式的對話故事。童話,有助於兒童的心智發展;大人以真誠編寫童話故事,善意地唬弄兒童,使童稚的心靈相信,世間真有其人其事。 童話的「成人」版本,應該是神話;除了能騙倒望治心切的草民外,還讓不少達官權貴成為信仰;舉國自欺欺人。童話,有可能是為了安撫兒童身體的不安定,而從心靈下手,施以催眠;在床前聽完大人的童話故事,希望不吵不鬧,一夜好眠到天明;讓大人專心地去完成「成人故事」。 神話,從古至今,伴隨圖騰,成於信仰,而用於統治,以穩定統治的秩序。在權力的世界,掌權者的神話,就是其信以為真的意識形態;或者是,其自己不相信,卻硬要將神話當作童話,說給成人聽;以為人民都還是三尺之童。 不論童話或神話,都是虛擬情景,必然禁不起現實的檢驗。古代的「大同」世界,既是童話,也是神話;但是至今都沒有實現,反而是各式各樣的「多元」世界出現了;對立、矛盾、緊張、衝突、不安、猜疑,都成為世界的普遍現象。 童話中的情境和人物,不是只有大小或強弱的對比;終究那只是童年時代的幻境,有些童稚的可愛。人的成長過程中,思想的啓蒙和生命的現實遭遇,會讓人形成自我的質疑和認同;而走出童話和拒絕神話。 古代的「大同」,是源於卜筮,以作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天命」依據。也就是,統治者對國政大事有大疑,就和心腹、卿士、庶人和卜筮相謀,各方皆從,就是「大同」;其中包括卜筮所取用的龜甲獸骨上的火痕示意。「大同」,可得身體健康,福澤子孫。 世事難測,而「大同」其實不可得。統治者及其卿士謀客,在神話破滅時,其實不妨視為「天意」,就莫再意圖染指童話了。畢竟,在現實的世界裡,世事再難料難行;成人還是有責任,要為兒童保留童稚純真的童話世界。

哲學人生筆記 -《何日再有夢?》

圖片
「歐盟」形成的目的,在於建立自由的、法治的和社會的歐洲;期許歐洲大陸上的各國家,能超越以往的「民族國家歐洲」,那是一個各國互相爭強好勝的歐洲。理想的歐洲,必須是多元包容的「文化大陸」;有超越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機構設計;也是一 項 艱鉅漫長的整合工程。其中,經濟的波動和文明的衝突,是對歐洲政治和經濟整合進程的重大考驗。 「理想主義」的歐洲,是愈自由愈好;但是在自由化的進程中,必然流失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決的主權」,這是「歐盟」內部的困惑。「歐盟」,作為歐洲整合工程的總意志機器,在實踐理想的進程中,浮現愈來愈多的問題。「歐元」的存在意義,是其一;多元民族的意志決策距離,是其二。 「歐元」,作為「歐盟」內部,非全部成員國家的「共同貨幣」;只能視為被創建的「歐元區」的流通貨幣;在「國債危機」時,幾乎崩 潰 ,這是「歐元」成立以來,初次的生存危機考驗。然而,「歐盟」所存在的「歐元區」和「非歐元區」的「雙軌」現象,對於作為「歐盟」基礎的「單一市場」和「單一貨幣」的理想,無疑地,是「信任危機」。 同屬「歐盟」的成員國,「歐元區」的國家,必須遵守「共同貨幣公約」的財政紀律,有為其他發生「國債危機」的成員國紓困的義務;相對於「非歐元區」的成員國,顯然地不公允。 英國,堅持保存「英鎊」而末加入「歐元區」;在「歐元區」發生「國債危機」時,得以隔岸觀火避開了「系統風險」;還對「歐元區」贈送幸災樂禍的嘲諷,氣壞了伸手紓困的主要「金主」國家「德國」和「法國」。 「歐盟」的政治決策執行機關「歐盟理事會」,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民意監督機關「歐盟議會」,設在法國的「史特拉斯堡」。對於「歐盟」廣土上的眾民,其實,彼此是距離遙遠,以致事不關己。更何況,「歐盟」的擴展尚在進行中,未來,仍有申請加入的新成員國;當初結盟的效益將遞減,「系統風險」可能將遞增。 雖然「歐盟理事會」採「共識決」,但是對於「小國)而言,似乎,自己是無足輕重的,而是,強權德國仿佛有「否決權」;德國總理一言九鼎,典型的!實力決定存在」論。「歐盟」,因此像「聯合國」,成了「寡頭」強權的舞台;窮國叫苦,弱國抱怨,強國不甘。 一個人多口雜而缺乏效率的「超民族國家」的「歐盟」,必然在內部形成貌合神離的「疏離感」。此時,民主機制若喚不起「參與感」,必然在低投票率的惰況下,保守的「右派」民族利益者...

哲學人生筆記 -《貴姓那裡?》

圖片
《漢字》文化中的《姓氏》二字,人習而不察,久而不解其義,却形成僅有血統的認同,而徘徊於土地的認同;其實有礙現代公民意識的發展。 在《國際私法》領域,《身分歸屬》管轄之認定,有《屬人》與《屬地》之分。有學子問我,可否以近身之例作解? 我説,美國的國籍,採《屬地》主義;而我國採《屬人》立義。學子依然《鴨子聽雷》,不知所云。《後生》不解《先生》之意,乃《先生》之過也。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於是,我再問《後生》學子,《貴姓那裡?》;學子告以其《姓》,而不知《那裡》?依然一頭霧水。知《姓》,而不知《氏》,就是此般情景。 日前,越南發生《反中暴動》,《台商》遭殃,我國政府急印《我是台灣人》貼紙分送《台商》應急。效果暫且存而不論;此一貼紙正是《屬地》主義之證明,就是《氏》之本義。 人之《姓》,是來自同一血統;己身從母而出,故以《女》與《生》二字合成,以彰血統之事實,也可證成古代《先民社會》是《母系社會》。 而《氏》字,表示居於同一土地。古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前者可傳可變,後者傳而不變。故此一原則,可證,男人善走擇居於不同之土地,人之血統存於母系。 在現存之《母系社會》的婚姻,仍可見《走婚》,男子夜宿《女房》,天明離宿。《日文漢字》以《女房》表述《妻子》,都有古意。 台灣,自《民主化》和《本土化》後,《台灣意識》彰顯,有許多堅持《血統論》者,不解其原理,而以《姓》責怪《氏》,實在是知姓不知氏。 《我是台灣人》,此一表述,認同台灣,因生於此地,長於此地,正是合理之《屬地》表述。我,姓張,台灣人氏。《屬人》與《屬地》,合而為《姓氏》。

哲學人生筆記 -《上帝也落跑!》

圖片
世界,依然在轉動,只是有氣無力的! 當前的世局,似乎只剩下《天主教》的《教宗》,還在努力調和各方的歧見。《諾貝爾和平獎》,似乎應該頒給目前在位的教宗。 以往,世界上各主要的正信宗教,受限於對本位教義的信仰和對精神世界的認知各不相同,以致宗教之間的誤解多於理解;不同宗教的信徒之間的偏見和成見林立,而讓世界的精神發展方向是分歧的和對立的。 在位的《天主教教宗》,是我所理解,最具熱情活力的《上帝使徒》。來自《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就位後絡驛於歧區的世道,致力於親近貧窮無力的各國人民,有別於以往出身《歐洲教區》的教宗;突破了以往《歐洲中心主義》而形成的宗教世界觀。 現實的世界是窮苦的人類佔了絕大部份;飽受強權政治對立而承受苦難的無辜人民,亟需教宗以《天主》在人間的大使身分去關懷和撫慰。 教宗,帶著《天主》之愛,來到了聖城《伯利恆》,《耶路撒冷》,路途迢迢,世界的水久和平依然遥不可及。似乎,人間是一個《上帝》也没輒的世界;看來,只好讓《衪》的《全權大使》孤獨地任重道遠了! 辛苦了!教宗。

哲學人生筆記- 《系统安全》

圖片
幾年前,德國的《城際高鐡系統 - ICE》,有一班高速行駛的列車,發生了重大的意外傷亡事故;讓平常自豪和信任國鐡交通系統安全的德國人震驚不已。 德國的系統設計和建造,代表民族準確實在的精神,怎麽會如此呢? 確實,我在德國求學時期和後來前去商旅,《ICE》列車準確快速又友善便利,嘉惠了無數的乘客。很難想像,《ICE》失去了乘客的信任時,影響所及的範圍將既廣又深。 對那次事故的調查報告顯示,該列車有一節車廂的底部有一支鋼板條在高速行駛中脱落,再反彈回撞車厢的底座;巨大的撞擊力,造成車廂出軌,再牽扯其他後接車廂的衝撞,然後整列車的大災難就發生了。更不幸地,還包括出軌現埸波及路旁的民宅和居民。 德國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系統,不僅服務德國境內的使用者,還是歐陸交通系統的環節之一,也影響到海空系統的轉乘,其他鄰國的運輸系統也會受到波及。 現代國家的國土安全,其實就是系統安全,也是國民信心的基礎。現代的文明生活依賴系統安全極深,就如同電網的稳定可靠度,是深入地影響使用者的權益和便捷。 "We are the world!",這首歌提醒世人,人類不論親疏遠近,彼此都是相互牽絆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命無常;任何不幸的事故,都是世界的傷痛。系統安全和信任互助,是世人無可取代的價值。

園藝生活筆記 -《放晴的心情》

圖片
平日早起,晨曦未到,就學鳥兒到《雜樹林》找驚喜;五月的《梅雨》密集地下著;鳥兒少現踪跡了。清晨,我也只能駐守書房,望著窗外的雨中濛濛光景,胡思亂想。 心思的慣性作用,想著《梅雨》何日是止期?竟然,本日一大早,放晴了;氣温也上升了,這太好了;有風有雨也放晴,各種光景都有,這才是天氣。大自然的萬物生命,都在順應天氣的變化。 好天氣時光,心情也開朗了;一些有疑惑的問題,此時,在陽光下都豁然開朗了。本來,還在觀望的購買慾,也決定進場拼了,請《孫中山》出面了。 想到植物花草的四季風情,順應節氣和天候,讓我留下了美的印記,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有辛勤的付出關心,生命必然有所回應。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絶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 《六世達賴喇嘛,羅桑瑞普.倉央嘉措》的這首道詩,在放晴的時光,讀到其中戀的意境,也說出了我這些時日的心情。

園藝生活筆記 -《蓮霧花》

圖片
夏天的知名水果蓮霧很爽口;若只看蓮霧的果實形狀,似《掛鐘》狀,又像《風鈴》狀,可説有些古怪抱歉。然而,《外表安全》不是其咎,内在高尚,本質高潔才是可取的。 這個時代對人對物的取捨,普遍地重視外貌;結果,總會《撿了又撿,撿到賣龍眼的》。然而,這種説法,對《賣龍眼》的人不公允;難道賣龍眼的《西施》,長相也很《抱歉》嗎? 《西施》的兄弟或老父或兒子賣龍眼,他們應該長得也不會很《安全》吧?大致不差吧?! 其貌不揚,以貌取人,是社會的膚淺和不長進。外表美否?其實是觀賞者自己的主觀認知;有偏見也有成見。 美人暮遲,人間不許紅顏見青絲,更是對歲月增長的違逆和無知。人皆會老,心智也應該會成熟;究竟,什麼《樣貌》和《風格》才是美? 我的淺見是《温柔》,《貼心》和《自信》;這是主觀上,自己可以修持做到的。當然,多讀書,多愛樂和多賞美,日久,氣質芳華在身,溫文有禮,就是安全的人了! 人心浮動,時代激動,今後,莫再取笑《外表安全》的人了。每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其實,當下《安全》就是美!突然莫名其妙地亮刀,就太恐怖了。 《蓮霧》,取《蓮》花之美姿,而《霧》裡看花,此二字的合成。若看其花,豈能不以怪異形容,而且看不懂。 美學,是高深的學問,絕對不是《化妝術》。社會,若多些美學的啟蒙和涵養,有助於形成安全好禮的大環境,人心也會祥和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