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恐龍下蛋》

恐龍,已經滅絕了!但是, 在 《侏羅紀公園》 , 聽說還有恐龍?另外,在英國的《蘇格蘭高地》的《尼斯湖》,也傳出近似恐龍的水怪出沒,引來好奇。 究竟,恐龍怎麼變成化石或神秘的生物?恐龍的消失,是滅絕的?或是被滅絕的?答案就在恐龍下蛋的習性;就是把所有的蛋下在一堆。 當然,恐龍的習性,可能是強調《集體管理》,以求生產效益。當《系統風險》出現時,所有的生存期望值都在一次的災難中消失了。 當前,台灣發生食品安全的重大危機,恐龍的習性可以提供一些啟示。肇禍的企業、受害的人民和管理的政府,在危機中,都表現恐龍習性,就是集體的茫然;想逃、想閃、想推,却都因為堆叠交織而呈現無力感。 肇禍的黑心家族企業,以製油起家,大則大矣!却家族成員集中財團的所有權,而以《頂》記字號為各關係企業的認同標誌,而共同成為負面印記,受到社會大眾的抵制。 同樣地,人民的飲食習性,偏好重油性和熱炒、煎炸,增加了受害程度。政府,擁有法定的管理職權,却集權而忘權,疏於執行管理食品安全。 系統風險的出現,看似隨機,却有自我實現的滿足過程,就像壓垮駱駝,必然是加上最後一根稻草。恐龍的滅絕原因,據説是《慧星撞地球》;但是,却是由下蛋的習性所決定的。 食安危機,是黑心奸商企業的人禍;也是由具有恐龍習性的政府和人民,自己日積月累的習性縱容和過於信任,以致疏於警覺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