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拜而必敗》
事在人為,成敗未知;拜有用嗎?拜廟求神以安心。其實,《祈禱》勝過《拜神》;前者,是內心的獨白,後者,是向神的傾訴。
我的宗教經驗,讓我以哲學思考人對未知的恐懼和無奈。有意思地;選舉,是民主社會集合公民意志的表現,應該是每個公民,包括《選舉人》和《被選舉人》,皆以現代公民意識來参與,方能成就進步的公民社會和現代國家。
很遺憾地,社會上對於選舉的認識,表現在語彙上,最常見到的,竟然是《拜票》和《拉票》;換言之,就是《求票》,包括向《在世者》拜票和《不在世者》謁靈獻花。這是《部落社會》的《祖靈意識》,所有的當下後果都和《祖靈》有牽絆。
《拜》,是一種《宗教儀式》,有其莊嚴和承諾,必須源於自我的淨化和坦誠。進步的公民社會,在世俗生活之外,仍然保持精神上的自律和自制,而這是表現在《祈禱》和《告解》後的戒慎恐懼。
《拜而必敗》的原因何在?不反求自己的莊嚴承諾,而淪為抬神遊花街的缺乏自信。選前的各式買票賄選,選後的各類貪污專制;彷彿回到了神權時代。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