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強弩之末」》

圖片
浮世自有「力的道理」,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尤其用在奧運競技場上,不得金牌就是輸!無顏回國見其國人。然而,強弩過用,適得其反! 「殺君馬者道旁兒」,只能勝,不能敗,為求勝場,忘了運動精神,得不到尊敬,其實失去更多,旁觀者清,又投以助敗的「漏油」。中國不得人心,可證! 中國在本屆「東京奧運競技場」上,想向世界證明,當權者習近平主觀意志的神學語境:「中國崛起,東升西降」的不可一世和給各路蕃邦補課的「天朝傲慢」。 孰知,客觀形勢的發展方向,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已被迫「內地中國化」進程的「中國香港特區」,竟然出現許多香港人不給中國隊加油灌風,而是漏油洩氣的精神現象;所反映的發展趨勢是中國壓迫力量的「強弩之末」。 一百二十年前的「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清帝國」的草民,包括一些叛逃的「義和團鄉勇」,擠在高地視聯軍的炮轟清軍陣營為精彩的烟花表演,每擊中一個清軍的要塞據點,群起歡呼叫好。「八國聯軍」中的「歐洲蕃軍」愈打愈順手,却對「清帝國」主場的觀眾心理不可思議,反正惠我良多,打吧!牆倒眾人推。 打吧!練活靶!「清帝國」已現「強挐之末」,加油!蕃軍赢了!十年後的一九一一年,「清帝國」垮了!

世界小事筆記 -《「秦語台北」》

圖片
不去說,早忘矣!「大秦帝國」的「始皇帝」有海外「遺民」,住在自稱「秦語台北」(Chinese TPE)。若非「奧林匹克」競技,大概激不起漣漪。 幸有「扶桑人」,NHK主播,「和久田麻由子」小姐喊出:「台湾です」,在其主場地東京代「秦語台北」正名為「台灣」。否則,台灣人又以「大秦帝國」的「遺民」,名不正,言不順地,參加競技矣! 台灣人為「秦語人」加油,總覺得時空感怪怪矣!不如觀賞「俄羅斯奧委會」(ROC)的花式溜冰美女表演,多少可以喚起對「中華民國」的思念。 __________ 相關文章:2017年8月12日 導遊故事筆記 -《「秦語台北人」記事》 德國人,在「威瑪共和」時代,曾經有在帝國首都「柏林」生活和成長過,後來離開而流亡異國或他鄉;出於往日的故都情懷,有些具文采的人,寫出類似「柏林記事」的回憶,大多是童年和求學,或戀愛的美好印象。 確實,我曾經在「柏林」的「舊貨市集」,買過一些追憶過往雲煙的「畫册集」和「名人傳記」。「威瑪共和」(1919 ~ 1933),那是德國歷史上,自由多元而帝國動亂和失序在即,文化上帶有頹廢、虛無的風格。 以現在的觀點回顧歷史,又有復古和古典的流風;好像那個時代的人,生活在帝國首都,自以為是,頹廢也是正派,虛無也是高雅。認真地檢視,却又“鳥事當真”,一派假正經,蓋高尚;好像世界以「柏林」為中心。 頹廢和虛無,以哲學的理解,是精神上的失序和迷失,不知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以現在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在接納外來難民時,說服和鼓勵「反對者」所說的「理想主義」的「經典名言」:“Wir schaffen das!”(我們做得到!)而引來「虛無主義者」的嘲諷。 換言之,那個時代的‘’没意義‘’,也是‘’意義‘’,危機也就不遠了。「希特勒」和「國家社會主義」的「法西斯」信徒,趁虛而入。那時候的感受,也許只是說不上來,自己是不是在等待「彌賽亞」降臨之前,窮極無聊地“殺時間”?終於來了「希特勒」。 每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的尊嚴和光榮感;我出生和成長在台北;人生至今,有一半以上的歲月出外而不在台北。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求學,工作,我都能隨遇而安,很快地融入在地生活,甚至自認是「在地人」,說起「地方典故」,也能唬過一些“老在地人”。 說到認同「柏林」的經典名句,當屬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曾經造訪被分割的「圍城柏林」,所說的“lch bin Berliner,(我是...

世界小事筆記 -《「回到事的實」》

圖片
事有實,也有虛。或者說,表象與本質的辨識常引起困惑。通常,表象佔據支配認知的高點;這也是「宣傳戰」的威力不可輕忽。 謊言是被虛構出來的事;可能要等許多年以後,才被發現錯誤的認知;平常,不要作情緒的俘虜而忘記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就是回歸事的「本質」。 台灣的奧運選手隊,在日本東京奧運競技場上,被地主國的「日本放送公共電視台」,NHK,稱呼和標誌為「台灣」,一舉解開台灣內部自我糾纏的結:活在虛構的「自以為是」,就是拋不開的「中國結」。 即使已被外力解下「中華台北」的枷鎖,仍有特定勢力惶恐不以為然。奴隸作久了,忘了自己有生而自由的權利。也許,這股勢力稱之為「歷史反動」,拒絕一切進步的可能。 「清帝國」結束時,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男人可以不再「剃髮結辮」;女人可以「釋放天足」,不再「三寸金蓮」。時代改制,先從人的啟蒙開始,脱離活在虛構中的蒙昧,有助於作為人的價值。 改制開始,仍有男人和女人視改制為異端,不許人有自己選擇解開身上枷鎖的權利。台灣就是台灣自己,不以台灣稱呼自己而虛構一些不相干的符號來遮住台灣,這是安於不合理的現實和奴性。如今時勢已變,外力為台灣解開虛構的符號枷鎖,有如「撥雲現月」。

世界小事筆記 -《「被洗腦的後果」》

圖片
時代的典型症狀是「洗腦起信」,無所不在;事關利益與控制。猶如宗教的教主,害怕信徒覺醒後離去。「孫中山」生前念玆在玆的關心,交待左右,"莫散了群衆!"。 拆解「控制」的利器是資訊公開與流通。有感於此,在於見識到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大水災,中國的極權政體展現先控制災情資訊,成為「國家機密」,以利後續的扭曲、加工和利用,作為統治機器運轉的燃料。 理解這種荒謬,對於承受洪災肆虐的中國人,同感不忍與不捨;除了受災之外,還必須承受資訊被封鎖和扭曲的焦慮。中國的極權政體以宣傳欺騙操控人民,隨著資訊數位化的工具被掌控,「說好中國故事」和「歲月靜好」的「偉大的民族復興」囗號反覆對人民洗腦,使得整個國族走上「返祖」和「反智」的蒙昧方向,整體的國家形象和品味是咄咄逼人的「戰狼化」不可理論。 總結的後果,是中國愈來愈封閉和呈現集體精神上的「被迫害妄想症焦慮」。與鄰國交惡,遭逢災難,鄰國想關懐和慰問,也可能反受自討沒趣的噬傷,只好罷矣!「歲月靜好」的故事彷彿吸鴉片烟自慰;大洪水淹過口鼻,猶不知是怎麼一回事。 不可思議的,被造神奉為「人民領袖」的當權者習近平,在人民身陷在水深待救時,竟然堅持跑到「世界屋頂」的西藏視察;當人民想問他水災的責任和善後措施時,他躲開人民遠遠的。「天高皇帝遠,帝力何有哉?」;原來,中國人民的「先知」在古時候。

哲學人生筆記 -《「猿聲啼不住」》

圖片
本標題取自李白「下江陵」詩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前句」。讀詩的樂趣或啟智在於理解「隱喻」。在此,俺的敘事分析重心在「後句」。浮世多喧鬧,多為已發生或過時的既成事實交戰;不免陷於虛無的「假議題」之爭,浪費資源和生命矣! 俺取三件近期的「既成事實」,作敘事文本: 一、台灣的「國產疫苗」案:反對勢力為此提起刑法上的「貪污圖利罪」的控告;理由列舉多項,却是告錯對象的「假案」;「法識」上的無能也! 二、唱衰台灣的「國產疫苗」案:還在立案、設計和開發的進程中,即有許多自認先知的專家預告失敗。關於生物技術的產品開發,各家生技企業各有配方技術,盡力去研究出符合預期目的和市場需求的產品,進程漫長,風險極大。 曾經,俺問過一位奧地利生技公司的創辦人,為何有勇氣從一位生物化學的專家踏進風險創新的領域,而且願意承受多年的虧損? 他的答案就是自家企業產品的「神學教旨」:“Harmonie mit der Natur”,也就是「與自然和諧」的善念。浮世,除非自始有邪靈惡念,否則,正常人不會有害人之心,所有的就是將善念和善願的專長能力造福社會,一切的生命現象本於自然而能和諧永續。俺受教而有所啟發矣! 歷史的實踐證明,有追求進步的意志和自由包容的堅定善願在推動台灣走出被壓抑的歲月;如今,在「猿聲啼不住」的歷史反動勢力竭盡手段唱衰中,台灣已有自己製造的「國產疫苗」矣,俺非常期待參加偉大的「台灣進程」。 三、「米國軍機入境」案和「在立陶宛設台灣代表處」案:中國多年來只有假話、大話和空話的恫嚇能力;其實,這只是「一個中國」神學所虛構和膨脹自己的野心想像。 事實上,却是無能力者的猿啼悲哀,自己的發展動能已呈現耗竭枯萎;富人被迫繳貢奉獻,官員被減少津貼或被迫欠薪。正如「納粹德國」窮盡一切手段對外宣傳「德意志復興」和「德國崛起」,却藏不住東部戰線和西部戰線上只能投降或敗退的事實。 中國正走在戰略上的敗退,回到「毛澤東」時代定於「一尊」的「鎖國自戀」的燈枯趨勢上。可惜矣!「改革開放」已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黨國「皇權黑洞」裡。 「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台灣,是符合“Harmonie mit der Natur”的大趨勢。

哲學人生筆記 -《「"Es tut mir sehr leid !"」》

圖片
如果不去讀歐洲的戰爭歷史,僅從在中、西歐的生活經驗而言,位在那個區位的國家和人民,彷彿生活在浮世樂土,不知人間疾苦。現實世界的天災人禍都是遙不可及的痛苦想像。 德語對話中,以前聽到朋友一方抱怨遭逢災情,而另一者在遠方,無能為力去救災時,只能說出一句:"Es tut mir sehr leid !"(很遺憾!)。 這句公關專用的慈悲話,就相當於說英語人的雙手一攤:"I am very sorry to hear your story. Hopefully never happen again!"。天災突降,有時候,真是莫可奈何的遺憾啊! 天災大洪水最近發生在安逸的德國西部 Nordrhein-Westfalen und Rheinland-Pfalz地區,鄰國的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的部份地區。印象中,此地區有許多古典小城,基礎設施完善;然而,炎熱的夏季,疫情又在歐洲惡化之際,加上暴風雨和河水泛濫,房屋倒塌,有些靜美的小城地區竟然淪為重災區,死傷和失蹤的人數仍在搜救中。 以前,俺曾懷疑歲月平安是常態,甚至以為當地的消防救災隊是聊備一格,應該是派不上用場的「建制儀式隊」。如今,大洪災來襲,官民都手忙腳亂,彷如廢墟的區民受驚嚇的表情至今猶在,以後的重建工作千頭萬緒。 關於這一點,東亞地區的台灣和日本,多地震、颱風天災,人民比較能習以為常地逆來順受。浮世平安是祈願,多災多難反而是常態,人類不善待生存的地球,被大自然反噬,也就只能Es tut mir sehr leid ! 災情新聞影片中的「老德大叔」,受訪時看著滿目瘡痍的地區災情,也說:"不敢相信!"(unglaublich!);政黨代表出來呼籲:"團結共濟"。浮世不安,多災多難,如何倖存?這個生存哲學的問題,問向每一個人。

園藝生活筆記 -《「炎夏的花果」》

圖片
「大暑」在前,植物有生存危機;不過,也有花果掛枝頭。紅棗的上市產期在八月份,目前果子正在青黄色,等待採收。 不同品系的無花果樹,分別結出黃金色和紅酒色的果子;意外地,葡萄也成熟了,就摘下作早餐。六月起,也是香花植物展花顏和香氣的季節。 白色茉莉花、菊紅色的石榴花、潤玉色的夜合花,紛紛開出花朶,賞心悦目,也有消暑的效果。黃金檸檬、佛手柑、石榴果和茂谷柑,已在枝頭上,悄然地變大,都是在無意中被發現。炎夏的高温有助於催促花果成熟。 每年這個時候,看到紅棗由青綠色轉金黃色,大致上已可以試吃了。口感甜脆有如小蘋果,好吃又順口;而且有順口溜相傳:“一日三棗,百歲不老”,俺愈吃愈有自信成為人瑞。

哲學人生筆記 -《「血肉長城」》

圖片
被民族主義洗腦的大國小民現象,常見「工具人」的病態。被野心者視為工具的人民,普遍呈現「獻身無門」的精神焦慮,怕自己落單成為國家和民族的棄子或叛徒。以國家和民族之名的國族運動,必然以圖騰和口號凝聚工具人的認同。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表現出已背叛其無民族國界的「國際主義」的本質,大肆鼓吹「民族主義」的中國人意識,其「總書記」習近平,甚至對其鮮血鮮肉的青年強調:‘’「…外來勢力,必將在以十四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可憐的,等著被送死的那麼多中國人鼓掌摇旗叫好。被視為工具,如同被獻祭的羔羊處子,那個被崇隆祭祀的神祇,必然是邪靈。在當下的中國人展現熱血激情中,邪靈就是那個要以人民的血肉築鋼鐵長城的「法西斯共產黨國」。 人民愚昧無知,自甘赴「人海戰場」送死,究竟對民族和文明的永續展有何助益?沒有!「萬古枯榮河邊骨」而已!習近平,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深重的中國當代的「黑索里尼」,在「天安門」城樓上,握拳大肆鼓吹以別人的血肉築鋼鐵長城,正是典型的中國人精神病態:“死亡是別人家的事”。 來自西方「天竺」的「大乘佛法」,在「東土中國」之所以能在漫長歷史上,經多次的被皇權「滅佛法難」,仍然成為被壓迫的草民善男信女賴以茍活下去的精神信仰,在於有普願高貴的同理 心在人間:“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善念需要當代的中國人進行自我的啟蒙。

哲學人生筆記 -《「皇權殘夢」》

圖片
一句頗有「存在主義」式的定言:“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就在「中國共產黨」舉行「百年黨慶」前夕,出自「共產黨國」天皇習近平的昭告,外界一時困惑不解。 這句話是啥麼意思?若配合稍早之前,習天皇召集近侍團伙的再宣誓「不忘初心」和「永不叛黨」的再確認觀之,意思明白矣!「缺啥麼就喊啥麼!」是皇權體制的特色,人生有涯,奴才就喊:‘’吾皇萬歲!‘’;皇上有恙欠安,奴才就喊:“皇上吉祥!”。那麼,“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此言,也可如此反向理解:“江山人民,非朕不可!”。 七月一日,「天朝中國」的皇都北京,上午,天氣陰霾飄雨;「天安門廣場」上,各類共產黨員老少群聚,仰望著天皇登上城樓,昭告皇權脚下的演員群眾,‘’朕來矣!‘’。 被動員組訓的青少年是「皇權黨國」的鮮肉鮮血,容易感動而激動,教以「血肉長城」、「頭破血流」的「鸚鵡句型」,記下矣!也許,有幸在多年後,才會逐漸發現,今日的歌頌是自欺欺人,而決定遠離皇權中國,看穿皇上沒穿衣服的本質。 習近平,所欲永遠掌控的「共產黨中國」,在放棄「改革開放」路線後,回頭向北韓的「金太陽黨國」學習「自以為是」的自力更生。所有的儀式、宣誓和獻祭的步驟都是教團動作,凝聚教徒的奉獻心理。 「百年生日」是高潮,繁華落盡才是「百年之後」的困境;「存在主義」的語境「大行在即」也才能被理解。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已不是教徒群眾,遑論人民!只有四顧茫然。

世界小事筆記 -《「逢中國必衰!」》

圖片
本日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為自己的「百年生日」大肆籌備「百年之後」的死亡進程,如臨大敵,緊張不已。歷史,生與死的辯證;存在是走在死亡的征程上。 「香港之死」,是一個歷史的啟示錄;命運的無奈,從英國「東方明珠」的繁華淪落至中國刀下的魚肉,二十四年前向中國的「死亡回歸」;「港版國安法」,替香港開出了中國官方的「死亡證明」。 ________________ 哲學人生筆記 - 《「皇權國安法」》 2020年7月1日 九十年前,「納粹德國」在歐陸崛起,當時德意志民族普遍振奮,應該保持理性思考的知識人,或音樂家、藝術家也主動投入寄望,遑論一般民衆的狂熱,認為希特勒和納粹黨是帶有讓民族脫離戰敗泥沼的奮進者;連其他的歐洲國家,英國、法國也有不少同情者和欣賞者。歷史證明,納粹黨和希特勒,他們想征服世界。 九十年後,米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來恩」(Robert Charles O'Brien)發表演說,承認米國在九十年前開始誤判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和角色,以為交往中國共產黨和協助中國,必然可以改變中國共產黨的「黨國」。如今,中國的發展事實證明讓米國懊悔,承認自始就錯了。 回顧歷史,影響百年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是米國,其國內的知識界在九十年前,普遍認為和同情中國共產黨是「土地改革者」;相似於歐洲的知識人,米國的知識人和媒體人都曾經對社會主義黨國患了「左傾幼稚病」,對蘇聯共產黨的社會改造和對德國納綷黨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實踐,大都寄予祝福。 殊不知,那些以社會主義之名的權力嗜好者,無論左派、右派,都是奴隸制度的狂熱者;本質上,都是想掌控一切資源,包括無形的思想言論,唯有將一切掌控在手,才能建立奴隸制度供他們驅使。 於是,以國家安全和穏定之名而有繁密的國安特務、秘密警察和集中營的建制。在蘇聯有「克格勃」(KGB),在「納粹德國」有「蓋世太保」(GESTAPO)的「國家秘密警察」建制,專司偵防和抓捕,使國家敵人不知去向。 香港的命運從「東方明珠」的繁華淪落至今的「港版國安法」下的魚肉,只是替二十三年前的「死亡回歸」開出中國官方的「死亡證明」。 「親中必衰」,只是許多人一直誤判,以為中國會改良;然而,皇權幽靈的極權中國總是會摧毀許多幻想者的美夢,連港都残夢都不留。中國,從漫長的皇權歷史觀察,天災人禍之國是難以超脫的黑洞。

世界小事筆記 -《「接吻的義理」》

圖片
「誘惑」,無所不在,也不易抗拒!被醫院通知去越位偷打疫苗者,虚榮感在心中浮現;原來浮世有温清,自己被偷偷摸摸地列在救援名單上。 「特權」是社會不公不義的「瘟神」,不易滅绝。「企業大享」和訓示「無差別心」的「教派師祖」都自認夠份量不同於一般人,可以向「當權者」索求情面。那麼,草民排隊候補「殘劑」也就活該矣!為何讚賞「特權人物」? 防疫戰爭讓世界的社會人心出現「難民心態」和「攘雞心態」;反正,人生無常,就怕「確診」,有特權的虛榮感在招手,就今朝且得意吧! 最近,有兩件世界小事可堪啟示浮世。 第一件是「聖國皇軍」的一位少將軍銜,曾任前線外島「馬防部」防區的「副指揮官」,因接觸共匪軍方特工的旅遊招待和被餽贈「貴州茅台酒」等禮物,被「聖國皇軍」勒令「不名譽退伍」。當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最高行政法院」雖然判決軍方的處分於法適當;然而,論法說法却不知所云,明示案决係審酌台灣與中國的「政治情勢」。天啊!職司衛國的軍人武將受敵資以禮物,豈可决定於「政治情勢」?那豈不是鼓勵軍人要先有政治方向感嗎? 軍人的榮譽是第二生命,忠於人民、土地、國家所賦予的責任。共匪的滲透和「統一戰線」之有機可趁,正是社會上的「法意」混亂,法官任性觀察「政治情勢」,法隨勢轉,豈有法所恆定的正義價值可依? 第二件是英國的「衛生大臣」,在辦公室熱吻曾為「牛津大學」同儕的女幕僚,未遵守‘’在自宅以外禁止與人親密接觸‘’的防疫規定而一起辭職。 這件婚外的不倫事,若發生在非疫情時期,大概只能算是,「相逢有樂町」,舊愛重燃,慾火難耐,不擇場所,稍微浪漫。畢竟,以往類似的「內閣大臣」鬧出的辦公室「超限制級」的性愛趣聞多不可數。 本案,「英國首相」本來想要以防疫戰争當前,不可損失大員而喊適可而止,保其職位。奈何!也是疫災情勢又惡化,難以逆民忿,豈可大臣和不倫的舊愛只顧滿足自己的口慾?民,不平則鳴,浮世之義理也。

哲學人生筆記 -《「打倒愛因斯坦」》

圖片
哲學的「現象分析」,目的是「回到真實」。聽起來很難懂;以當前台北市柯市長,作為疫情戰區的指揮官犯下嚴重失職為例,任由防線的「小破口」惡化擴展成為「大破口」,就是自陷話術陷井,害人害己。 迄今,柯市長依然固執己見,不斷地,以自創的讓人不知所云的「名詞」,玩弄話術於憂心疫情難以抑制的國民公眾。 「話術」是騙子的廉價武器,尤其賣弄玄虛和高深,尤其醫者出身的傲慢,自認聽者都是無知的,只可使由之。出自柯市長的自創名詞「暴力篩檢」,竟然令人想到鄰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第」的名言:“不打疫苗就打進大牢”的「狂人暴力」。 本來可以用簡單易懂的名詞說服公眾合作防疫,却濫用威權語境,正如新北市侯市長的防疫作為,先前濫言「該封城就封城」的危言,先製造人民的恐慌焦慮和搶購囤貨,也埋下人民對政府突襲的預防警戒,而不是合力來防疫。 威權心態所形成的極權政府最常用的統治手段,就是話術行騙和恐嚇,自創新口號,形成宣傳效果;這正是「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名言:“謊言說千遍就是事實”。 最近,中國的河北「燕山大學」的「李子豐」教授,出版一篇「大作」,要以「馬列主義」推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正人類一個多世紀以來被誤導的「宇宙觀」,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慶」的賀禮。 此舉,竟然得到中國官方、媒體和學界的狂賀,認為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也打倒了「愛因斯坦」,揚棄了「相對論」。此種集體理盲反動,頗有「中國特色」;類似「納粹德國」時代所大肆宣傳的「德意志物理學」、「德意志化學」和「德意志數學」;「德意志高於一切!」。 反詐騙,就是善用知識的分析,透視那些以話術包装的無知,讓事物的真實呈現。

世界小事筆記 -《「北韓糧荒的展望」》

圖片
同樣位在「朝鮮半島」,以北緯三十八度線分隔的南韓舆北韓兩國,地理上的風土條件應該是相近的。如今,北韓傳出糧荒,此一事關「極權黨國」顏面和自尊的國家最高機密,經該國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表示關切,可見不是傳言,而是人民生活很艱苦。 金正恩對於糧荒,歸咎於去年的颱風災損嚴重所致,缺糧至少百萬公噸以上;南韓却没有發生類似的天災損害而影響糧食供應的平衡。 問題的答案已出來矣!北韓的「計畫經濟體制」和「先軍政策」才是非改不可的病根,否則,來年即使沒有天災,仍然會一再地重演糧荒。民以食為天,國家的病根無以應對系統風險,始終執迷於計畫經濟供需的「偽均衡」,自欺欺人矣! 共產極權的國家,表面上,看似人民平等,却都自欺於以謊言編織出來,自以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不同制度的競賽顯示,好的制度可以在面對問題時自我調整和改善,民主制度即是不滿意,可以接受的「次佳」解方。 「極權國家」以自欺的神學,迷信於強兵的「先軍政策」,以為那是「最佳」解方,其實那正是自陷泥沼,無法自困境中掙脱。軍人已成為「種姓制度」下的壓迫者。 以前,有蘇聯、東德的糧荒先例,軍武庫裡有許多坦克、大炮和槍彈,軍人經常演出壯盛的閱兵大典。可惜!食品商店外經常大排長龍,買不到牛奶和麵包,人民帶著失望和咒罵離開。政權的崩潰突然而至。 北韓有糧荒的困境,其實道不孤必有隣,「兄弟之邦」的大哥哥,中國的天皇習近平也正在向北韓學習,以後兩國人民有糧荒餓肚子時,至少有伴可以撫肚共鳴。

世界小事筆記 -《「系統自燬」》

圖片
在政治學的領域,對於理解以「極權政體」為基礎的「黨國結構」,將其比喻為「剥洋蔥」;一層又一層地剝下去,呈現的是模糊的中空核心。 換言之,核心被刻意與外圍層,形成很容易被剝離的組織。洋蔥看似層層相依,密不可分的有機組織,却很容易被外力剝落。中國,當今世界尚存的幾個「極權黨國」之一,信仰「極權主義」。 中國,在輸出「武漢肺炎」,禍害世界各國的「全球疫情」後,已成為世界上民主自由國家陣營所意欲孤立和問責處理的對象。「中國天皇」習近平,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寡人」,自閉在「牆國」內已經一年半載,形同已被國際孤立的,不受歡迎的「昏君」。 俺曾經分析此「昏君」的下場,將是義大利「法西斯黨國」元首「墨索里尼」的翻版。眾叛親離,才需要一再確認外圍各層的近衛依然依附於他這個「寡人」;宗教儀式的「宣誓」和「永不叛黨」的再確認,只能算是走在夜路上吹口哨的黑色笑話。 以金融市場或火箭發射作比喻,在系統崩潰前,必然會出現劇烈的「震動」,然後外部附件逐一剝落。操控者反被失控的系統自燬挾持而難以逃脱。這是現實,也是歷史的必然。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大頭症」》 2020年4月10日 近年來,俺觀察「中國天皇」習近平的失措與失政,有些感嘆:“可惜矣!錯失「民願」,找錯「美夢」,一錯再錯!”。 在歷史上,這些現象有「法西斯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作「前輩」;彼輩都患了「大頭症」;以為世界以他們為中心。實際上,權力在手,却讓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陷於「天怒人怨」。 彼輩奉行「極權主義」,幻想權力的「效用」無限大;殊不知,權力也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權力承受不起一錯再錯,每增加錯誤一次,就遞減權威一次,離「民願」愈來愈遠,「民怨」愈來愈多。可以預期地,「寡人有疾」,愈來愈没有自信。 加上,欺騙是「極權統治」的手段,擴大對外宣傳的「大外宣」,也只是遂行歷史上的「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的話術策略:‘’謊言愈說愈多‘’。 獨裁者的興起出於偽裝,却自敗於本質上的無能和知識貧乏。這也是權貴後代不可被委以治國大任的原因。彼輩都患有「大頭症」:嗜權而無能。

世界小事筆記 -《「虛擬代理」》

圖片
有效領域、有效治理,才能有效的「實境代理」!近來,台灣政府委任兩家有意捐贈疫苗的企業作代理人,去與德國生技疫苗製造企業BNT談判議購疫苗。 先前,有中國的代理商主張有「大中華區」,包括台灣在內的「市場代理權」,要求在台灣的議購疫苗案中佔有「代理仲介」的角色。目的,不言而喻,以「同屬一中」的市場操作,體現中國政府所欲的「一個中國原則」。 本案的荒謬,在於中方、德方和台方,三方都陷在「假議題」的語境中。中方的主張,如同中國所虛構的,台灣是其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包括台灣的市場在內。 實則,台灣市場上的法定流通貨幣是「新台幣」,也是獨立國家的主權象徵元素。然而,台灣包括政府和人民,對於「大中華」此一不知其確義的概念符號,含混默許其語境在台灣社會的滲透。 究竟「大中華」所指涵義為何,政治的?文化的?還是人群的?也許,受到「中華民族」此一虛構概念所害,以為語言相通,所以「市場法權」也可以含混互通。現實的情況,台灣的法律未准許中國的疫苗賣到台灣;中方代理商的主張在市場實境上是窒礙不行的虛構。 那麼,德方的疫苗原廠授予中方的代理商,包括虚構的可代理台灣市場,可說缺乏國際現實政治的常識,也高估中方的市場行銷能力。 在國際商務的談判中,尤其「市場代理權」的爭取和授予,常見雙方吹牛瞎唬,結果常見白做工。代理商常自吹有通天又通大海的通道;原廠,尤其藥廠,常自誇可以生產「仙丹」功能的產品。 台方,在德國BNT疫苗的購案中吃了「啞巴虧」,為一個「假議題」勞動總統和企業家出面,實在不必要!作為買方的台灣,也可以藉著本案的錯誤示範正本清源,就是以後不要再陷在「大中華」此一虚構的符號語境中,反而被外國的賣方玩弄。

世界小事筆記 -《「台灣、日本、米國、中國」》

圖片
六月四日,日本送台灣「AZ疫苗」,稍微紓解了台灣人奇怪的疫苗不足的焦慮;台灣人感激日本不盡;中國是輸家。六月二十日,米國送台灣「莫德納疫苗」;台灣人也感謝米國不止;中國又是輸家。 奇怪矣!中國也說了多次,甚至有些不耐了,氣噗噗到口不擇言,強迫台灣要接受中國疫苗;台灣人却有說不盡的推辭和抗拒。六月,這個月,台灣人上半月先說日本好;下半月又說米國好。中國,這個月,在台灣被冷落矣!寂寞的「戰狼 」。 問題何在?台灣人普遍知道,也引以為比喻的寓言就是「北風與太陽的較量」;其實,中國在台灣的形象失敗,在於自始想以力壓人,出自於「唯物史觀」的「鬥爭心態」,表現在赤裸的語言暴力上,令台灣人反感。 台灣人的長輩曾有過「日治時期」的歷史經驗,日本人的多禮自肅,重視交往對方的感受,台灣人是吃這一套温柔的。米國,「西部拓荒」時期的「牛仔」拔槍,或拳頭比大的硬風格,畢竟只是電影中呈現的特殊米國形象。 米國是民主法治的先進大國,也是基督教文明普及教化的新大陸。米國人依然有受到紳仕和淑女的禮儀教化的影響,容易交遊作朋友。台灣人是吃這一套的。 台灣人的草民生活經驗,重視體貼別人,尤其在困難時,總有盡力伸出援手的待人如己;這種待人態度,讓許多外國人感受台灣人的友善和熱情,也因此喜愛在台灣的生活。國際商務人士對台灣的印象和感受的調查,也證明他們是吃台灣人這一套的。 文明價值,才是決定人際和國家交往關係遠近的關鍵。中國先哲早有先見之明:“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中國對台灣政策的失敗,在於不能理解和貼近台灣的土地和台灣人的普遍歷史經驗,只想以「統一戰線」的話術包裝鬥爭的本質,不失敗才怪!

哲學人生筆記 -《「盼,秋高氣爽」》

圖片
後天,六月二十一日,星期一,才是「夏至」!天啊!痛苦的赤夏高温還在前方等待。 望向窗外的天空,看著浮雲飄移,有些無力,莫非高空已被炎陽支配,幾朵小雲花只夠點綴天空的寬大,對於驕陽是起不了作用的。 「端午」已過,「夏至」在前,應該「南風」漸至,熱帶低氣壓北移似乎仍不明顯。不過,昨日下午已初見端倪,伴著環境的高温,讓人體猶如站在熱火爐旁的不舒服。 對夏天有這麼多的排斥;幸好!四季流轉,夏天是秋天的「暴君」,壓迫至極,就會被秋天「革命」掉,取而代之。俺,出生在革命的季節十一月,秋天;「革命」總是浪漫的!個性也果真如此! 確實,秋天是收成的黄金歲月,在革命的激情過後,個性偏向安逸懶散,不知「秋後算帳」將至。 唉!俺才在嘲笑,“夏蟲不可語於冰”時,再為自己慶幸生於革命歲月的自以為幸運和進步。殊不知,俺出生的前後,已有「霜降」,又有「立冬」,又接著下起「小雪」。 秋天的尾巴,好日子不多矣!另一個「酷君」冬天,已出手收拾高調的「秋蟬」。俺,生不逢時也!誠然。

哲學人生筆記 - 《「端午,指標二、三事」》

圖片
本日,端午;逢「防疫戰爭」,官民一致力求「自肅」,儘量「軟禁」在家,觀疫戰的趨勢發展。 俺,曾讀「史記」作者「司馬遷」受「宮刑」大辱後,在「報任安書」中自述,作「史記」的心願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其中,寓理在於「人的心理」、「人的行為」;二者都在經濟的實證科學中發展,自成學派。 以哲學的「現象學」透視浮世的「表象」,俺更進一步窮究「本質」。多年來,用於趨勢發展之研判,或有說有笑,却也不中也近。 台灣本土的防疫戰線爆發嚴重「破口」,進入「三級警戒」至今滿一個月:人民、國家與社會的運作動能受限,經濟的活力萎縮;何有止期? 僅以若干現象之浮現,先不涉「公共衛生學」的專業學理,俺已看出疫情的發展趨勢,自「負向擴張」反轉為「正向緊縮」。誠然,不宜鬆弛防疫警戒,最黑暗的時點已過,黎明曙光已初現,大家再忍耐非常時期的短暫不便、委屈或忿怒,再努力多走幾步吧! 俺以「孫文」所說的名言:“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國家與社會如渡航之船,遇大風大浪時,共渡的國人中,或有「恐懼」至極,甚至絕望而痛責領航的船長和協力的船員,私下搶佔救生艇。 船員中,也有職司督導要責者,向船長告狀,要船長“管一管底下的人”;或對「特權」循私搶佔「安全座位」的現象,歸之於「人性」而不思自己的管理無能而失職。 以上,二、三事,都是研判疫情趨勢發展的「另類反指標」。當然,另有「公共論壇」上大多是恐懼黑暗而詛咒蠟燭太少的各路「鸚鵡專家」的人云亦云,跟著抒發恐懼的情緒囈語。可視為「反指標」! 金融市場有句名言:“市場的行情,總在恐懼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一片樂觀中破滅”。浮世現象,人心的悲喜忿怒交集所在;通古今之變,人對不可知有恐懼的心理,使其儘快泄出,是正面的現象。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