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筆記 - 《「惡犬衝出,翻牆管事」》
經驗上,常見有惡犬竄出家門,見路人就咬,或狂吠作勢攻擊路人;俺就曾經遭逢「狗刼」。惡犬就怕當面棒遏和迎頭痛擊,附贈「香肉鍋」的祝福。
回想當年的「狗刼」;幸好,少年歲月,俺曾追隨「義和團」的「末將」之後人,從中國隨軍來台灣的「山東武師」,學得矯健的「南拳北腿」,好幾種拳腿功夫:「鶴形拳」、「螳螂拳」、「鷹爪功」和「齊眉棍法」、「剌槍術」,以及「點穴法」。
師父有身教,弟子勤練步法和手形,健身又防身。在金門服「預官役」時,俺曾受「指揮官」的指派,示範「剌槍術」,反覆多次,示範教眾「混兵」,累壞俺矣!
俺覺得奇怪,有槍在手不射擊,「剌槍」有啥鳥用?師父的爺爺就是「剌槍術」了得,却敗給「洋鬼子」的子彈。後來,俺帶兵的心得就是:“兵不能閒,要多操勞,否則閒來喝酒、賭博和打架鬧事”。
當年,武家底子的功夫本能反應,給衝上來的惡犬迎頭一點一踹,俺的「少年腿」才倖免於成為惡犬的「小鮮肉」。
事後,說給師父知道,弟子倖未忝辱師門。師父大喜:“好徒弟,功夫了得!換作俺,那隻狗,肯定會成為俺下高梁酒的香肉”。師徒自得其樂,好像天下無敵的武林高手。
師父說:“俺的爺爺,就是狗肉吃多了,跑不快,躲不過「洋鬼子」的子彈;才能掩護「老佛爺」帶著「光緒皇上」落跑到俺老家的鄰省「山西」……”。???歷史是醬汁亂噴麼?不過,師父交待俺:“徒弟,有空要多練「快跑」,打不過狗,就要快跑!”。
師父有教誨,俺,後來不再有機會謹守「師訓」;「快脚功夫」却用到足球場上;曾經射斷「門柱」。唉!好漢不提當年勇,又没參加「世界杯足球賽」,俱往矣!
許多年,過去矣!俺的武家底子還在,只是棄武從文,不點穴而改點平板電腦的觸控螢幕和鍵盤,發些五四三的鳥文。
俺,觀今思昔而有所感,乃一則新聞,「輔仁大學」為了「生意來源」,中國來台灣的學生不被中國方面删減,竟然自甘放棄大學的珍貴價值:「思想自由」,包括言論、學術、研究、講學……各種文明價值的基礎:「自由」,屈從於接受「中國國台辦」的來函威脅:“教師勿在課堂上灌輸、宣揚個人意識型態”。
僅以‘’該句‘’自以為「上國」的「聖旨」,就可看出中國沒希望了!「智障牆國」而已!
「意識型態」的本義,就是「言說理想」,源於古希臘的思想多元的語境典故。在俺的武家師父的山東,是「孔孟故國」,孔子在春遊時,還問弟子:“盍各言爾志?”,就是‘’何不說說你們每個人的理想?‘’。
有弟子之一,「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就是「分享」,也是「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早期理想;在今日,也是網路世界的「分享」概念;俺竭誠歡迎各路草民自由分享俺的拙文,即是此理想的實踐;這正是「意識型態」。
若論理不如人,就動輒要別人:“不要有意識形型態”,除了心虛的自卑感作祟,也是意圖愚民的「虛無主義」。
回想當年的「狗刼」;幸好,少年歲月,俺曾追隨「義和團」的「末將」之後人,從中國隨軍來台灣的「山東武師」,學得矯健的「南拳北腿」,好幾種拳腿功夫:「鶴形拳」、「螳螂拳」、「鷹爪功」和「齊眉棍法」、「剌槍術」,以及「點穴法」。
師父有身教,弟子勤練步法和手形,健身又防身。在金門服「預官役」時,俺曾受「指揮官」的指派,示範「剌槍術」,反覆多次,示範教眾「混兵」,累壞俺矣!
俺覺得奇怪,有槍在手不射擊,「剌槍」有啥鳥用?師父的爺爺就是「剌槍術」了得,却敗給「洋鬼子」的子彈。後來,俺帶兵的心得就是:“兵不能閒,要多操勞,否則閒來喝酒、賭博和打架鬧事”。
當年,武家底子的功夫本能反應,給衝上來的惡犬迎頭一點一踹,俺的「少年腿」才倖免於成為惡犬的「小鮮肉」。
事後,說給師父知道,弟子倖未忝辱師門。師父大喜:“好徒弟,功夫了得!換作俺,那隻狗,肯定會成為俺下高梁酒的香肉”。師徒自得其樂,好像天下無敵的武林高手。
師父說:“俺的爺爺,就是狗肉吃多了,跑不快,躲不過「洋鬼子」的子彈;才能掩護「老佛爺」帶著「光緒皇上」落跑到俺老家的鄰省「山西」……”。???歷史是醬汁亂噴麼?不過,師父交待俺:“徒弟,有空要多練「快跑」,打不過狗,就要快跑!”。
師父有教誨,俺,後來不再有機會謹守「師訓」;「快脚功夫」却用到足球場上;曾經射斷「門柱」。唉!好漢不提當年勇,又没參加「世界杯足球賽」,俱往矣!
許多年,過去矣!俺的武家底子還在,只是棄武從文,不點穴而改點平板電腦的觸控螢幕和鍵盤,發些五四三的鳥文。
俺,觀今思昔而有所感,乃一則新聞,「輔仁大學」為了「生意來源」,中國來台灣的學生不被中國方面删減,竟然自甘放棄大學的珍貴價值:「思想自由」,包括言論、學術、研究、講學……各種文明價值的基礎:「自由」,屈從於接受「中國國台辦」的來函威脅:“教師勿在課堂上灌輸、宣揚個人意識型態”。
僅以‘’該句‘’自以為「上國」的「聖旨」,就可看出中國沒希望了!「智障牆國」而已!
「意識型態」的本義,就是「言說理想」,源於古希臘的思想多元的語境典故。在俺的武家師父的山東,是「孔孟故國」,孔子在春遊時,還問弟子:“盍各言爾志?”,就是‘’何不說說你們每個人的理想?‘’。
有弟子之一,「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就是「分享」,也是「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早期理想;在今日,也是網路世界的「分享」概念;俺竭誠歡迎各路草民自由分享俺的拙文,即是此理想的實踐;這正是「意識型態」。
若論理不如人,就動輒要別人:“不要有意識形型態”,除了心虛的自卑感作祟,也是意圖愚民的「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