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 《「烈日倖存記」》
每年到「白露」節氣,我會比較放心,有些春季分植的小果樹苗,是否安然活過炎陽夏天,不必淘汰?到了「白露」就可揭曉「倖存名單」。今年的觀察名單是五株在春末扦插的「黃金無花果樹」,至今看來安然無恙。預計「立冬」後,檢查根系的發育,再換大一號尺寸的空間來盆植。
秋天,近日來訪的日本友人感性地告訴我,是幸福的季節!咦...? 有沒有說錯?颱風不是最常在秋天侵襲「日本列島」,還三不五時地,有火山、地震、海嘯來威脅嚇人。何幸福之有?
日本友人,自有一套「大和美女」的人生哲學:〝日本的生存空間是不安全的,自古以來,生民逆來順受,為生命的短促無常而民族同絆。春天的櫻花來去太匆匆,櫻吹雪滿地殘跡,淒美感傷伴著餘年;還要渡過燠熱的夏天。到了秋天,自北向南迎來楓紅遍野,能坐收成熟的秋實品味,豈不幸福?〞。
說得也是!我的生日在深秋,情感上,秋天應該是我的季節。想到這本命,我豈能也不幸福?
友人來台灣旅遊,受我接待,也與我交換「家庭果樹」同好的種植和管理經驗。我偏愛「桑科」的「無花果樹」和「芸香科」的「柑仔」;她偏愛的「藍莓」,名列日本的「人氣果樹」之一;家庭採收的美果可作烘培糕點的水果食材。
交換對果樹的偏好之後,心得摘要如下:家庭果樹無可避免受制於地理的風土條件,必須因地適種。「無花果樹」是「亞熱帶」的果樹,偏好乾燥、少風和陽光,「柑仔」偏好的生長條件也是相似的。
「藍莓樹」偏好「温帶」的涼爽氣候,日本比較適合種植。「無花果樹」大約在四百年前自中國東渡到日本;多雨又多颱風,冬天和春天的雪季低溫,不利於生長。有研究顯示:家庭種植的「無花果樹」,壽命大約十到十五年;一生總結的果實約一百粒上下;平均年結果實數約八粒。說起來,也有「少子化」的現象。
清晨,巡視「無花果樹」的小苗栽;我有些欣悅,真好!能烈日倖存至今,盼望長大後,能多子多孫。德國哲人「叔本華」,自己一生獨身,却提示別人:「生命的意義,是在完成生殖任務後就可以再見了」。真是會氣死一堆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