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大師」》

小心,大師來了! 

浮世行走,有「頭銜」最好;聽過「媽媽桑」嗎?手腕高於「小姐」;俺曾經去日本商旅,與日籍友人離開酒店時,小姐輕聲温柔地說:〝客人,請稍等,媽媽桑要來送您們出去〞!真是禮數週到。看似小事,却做出身段以示尊重客人。「頭銜」不同,角色就不同。其實,媽媽桑還年輕貌美,卻難掩一絲風霜感;換個說法,「資深小姐」可也。 

浮世需要神學,由大小不同的角色在其中演出;人們的虛浮在於沉迷於被托大;「小沙彌」唸經,會被認為有口無心;換個「老和尚」唸經,會肅然起敬。大德高僧唸經,果然有口有心,安心不少。 

「佛典史」上有一重要的文獻「大乘起信論」,被託名是由「天竺」的高僧、詩人「馬嗚菩蕯」造論。目的在為浮世眾生「說法」與「明義」;總結於統攝「心」的作用,依於「信心」而一心皈敬佛法。「馬嗚」也因此在佛教發展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被尊為「菩薩」。 

在此,「造論」而使人生「信心」,如此重要的任務,當然、必須由「大師級」的人物來承擔,一般未啟蒙的渾噩眾生,只能等著被深度洗腦。以上,如此的分析,目的在於警示,「造論」是無中生有的;浮世諸現象,就是諸法都起於意識和感知。 

以上的引證,用於指陳台灣面對一個「外患現象」:中國為一個虛幻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併吞台灣」,而千思萬想,手法盡出地「造論」,合理化自己的「帝國主義」野心。如今,在窮途末路之際,也虛構「大師」出來造「虛論」,誘騙浮世眾生。 

見證台灣社會,「大師」多如螞蟻,究竟眾生能在何處依於「信心」?許多案例顯示:「大師」被供養而騙財騙色,受害者到頭來人財兩失。有大師被供養的浮世,必然有白癡化的危險現象。 

指陳問題表象的虛幻,呈現問題的本質,是哲學家的任務。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