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筆記-《「太監的寶貝盒」》

中國歷史上的太監,扮演著皇權和大內的重要角色。可以說,中國是一個太監當道,權傾朝野的「太監國」。 

中國,在皇權當道的時代,想要讓兒子成龍的人家;若兒子是讀書的材料,就大多想要投舉入仕;不然者,家道貧弱,父母給兒子找的另一條路,就是去給皇上當奴才,若能有所發展,說不定在皇權的當下,得寵後能權傾一時,壓過科舉出身的朝官。 

說來悲哀,不論走那一條路出身,文臣或太監,本質上,都是皇上的奴才。想當太監,必須先「去勢淨身」,男兒身的寶貝被閹割,有的皇權稍有暖心,讓「新鮮太監」以寶貝盒收藏自己的「小王子」,也就是LP啦! 

理由,可能是出自儒家教祖孔子的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是,皇上的大內「需才」恐急,不可一日無奴才,於是有違孝訓,先割勢矣! 

「寶貝蛋」加工處理後,仍歸原主收藏作紀念。有些太監成為「公公」後,難免睹物思親,喃喃自語:“爹啊!娘啊!兒子終於來給皇上當奴才矣,老人家請放心!”。 

以上的背景說明,乃是當代的中國一直單方朝思暮想,台灣是其「寶貝蛋」,一點都不能少,文統、武統都無力沒輒,又想出「智統」,實在「反智」至極矣!中國的時代精神是,缺少寶貝就喊寶貝,也就是「缺啥喊啥」;得不到台灣就喊「統一台灣」。 

眼見愈喊愈疲弱,台灣與米國關係更親密,就想學米國的「台灣關係法」(TRA),也來立中國自己的「台灣關係法」。就立法的性質而言,該法將是中國的「國內法」,只能規範中國政府和自己的人民,對台灣毫無法的效力。 

不過,立下「台灣關係法」後,對中國的意義,該法可作為「太監的寶貝盒」,有自我慰安的作用。實際上,「台灣關係法」等於承認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矣。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