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早知道」》

大學時代上課,教授的鄉音太濃,以致有聽没太懂;畢業後在大企業任職,涉及長期資金籌款和還款的資金成本的預設,才回想到教授在課堂上提到流過的「事前」和「事後」的兩個經濟分析的時間概念,恍然大悟。

「利率」與「時間」的辯證關係是一種現在對預支未來的補償。反之,資本金主犧牲現在的自用權利去融資「他者」而得到依時間計算的補償。

在德國求學時,在研討課上討論到「德國聯邦銀行」貨幣政策的核心價值是「維持德國馬克幣值的長期穩定和可信」,利率的決定由貨幣市場的供需決定均衡利率。

前後兩種不同時期的場景和情境,俺理解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央銀行,其功能上的天敵是「政府」,會破壞自己的財政紀律,找各種理由大肆花錢救經濟,或以「振興」之名預支未來的資金。「通膨」是一種「事後」的現象;央行的「抗通膨」更是一種對抗「事後現象」的「事後之明」。

「米國聯準會」下重手升息0.75%聯邦基金放款基準點,號稱二十八年來的最大升幅;股票的現貨和期貨市場已先多日反應,市場參與者對透支未來必須付出較高補償代價的不安。大繁榮的「牛市」回味猶存,大蕭條的「熊市」來矣!這也是「事後」的「早知道」。

因此,事已至此,「米國聯準會」已自證犯錯在「事前」;近年來,在川普和拜登兩屆政府時代,積累的錯誤在於位移妥協於「米國聯邦政府」的需求,尤其FED的理事會淪為總統的掌櫃,配合總統和政府的意志,大肆濫發鈔票的QEX。

通膨的惡果現象,正是「過多的貨幣追逐相對較少的財貨與勞務」,市場上的參與者透支未來;所有固定薪資和退休金支用者都是受害的族群。

記得,老教授的一句銘言:“「米國聯準會主席」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然後不理他們,做出獨立的貨幣政策!”。此言,在大學畢業多年後,應證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不定和波動,「事後之見」,「米國聯準會主席」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實權者;也可能是妥協於提名者總統的另一個「昏君」。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