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選前的公民學」》
不容易啊!民主和選票如陽光和空氣,看似自然而然,却需要抗爭而來;那是作人的意義,作為人本身就是目的;自己就是主體,不是他者的工具。人的尊嚴不可被侵犯,人的價值不可被貶抑和被仇恨。
經歷過外來黨國的戒嚴時代;俺在學生時代只能暗中購讀禁書;那個時候,若有人說自己以後也要「當蔣總統」,那是會出事的!彼豈可被取而代之?!
歲月川流,終於在台灣人的抗爭下,末代的「蔣總統二世」只能接受時代潮流的民主趨勢,人民盼來解除戒嚴惡法,主權在民;說到底,就是自由矣,也是有選擇了;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有自由才有選擇。
選前之夜,所有的期待或焦慮都將如海浪湧向最高潮;可預知者,投票結束,必然大多數候選人要躺在床上喘好幾天,接受落選的事實。
每一次選舉,俺都帶著平常心看待選前和選後的諸現象,日月星辰依舊運行;俺心裡有譜,知道選前的謾罵和仇恨沒用,只會顯示謾罵者、仇恨者自己缺乏正面論述的能力。民主的積極功能就是「選賢舉能」,汰換「無良庸人」。
每有候選人電話或當面拜託求票,俺都樂於鼓勵自己所支持的優秀市議員參選人加油和至少能"掛車尾"當選;先求當選就好;"掛車尾",表示自己仍有努力加油的空間。
至於單一席次的市長選舉,俺期待支持的候選人高票當選,除了避免些微勝選不能服眾反對者的猜疑外,更可以有做實事的民意基礎。
台灣就是台灣自己,經過每次的選舉粹煉,讓台灣的民主更深化和鞏固,作為台灣公民、台北市的資深市民、選民,俺樂在民主旅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