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有缺不爭」》

啥麼鳥現象?竟然是「缺蛋」、「缺肉」!笑死共匪嗎?不!中國自己普遍「缺錢」,於是「缺薪」。說好一點的,是「欠薪」、「欠錢」;就像台灣的「欠蛋」、「欠肉」;稍有耐心等待和對消費內容微調,稍後就會「有實無缺」甚至「供過於求」!

「缺」是「存量」(Stock)問題;「欠」是「流量」(Flow)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面臨泡沫經濟破滅,企業倒閉不少。其中,有一些有歷史的專業精工的中小企業倒閉;員工欠薪或失業等於「流量」和「存量」都出了問題。那幾年,日本社會常有企業負責人過不了經營難關而失蹤於荒郊野外。

通常,企業破產就無信不立,不能再經營下去了。但是,企業的專業技術、員工仍在團結和努力,只是一時的外部景氣蕭條,使企業出現資金和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若只因一時的困難就被宣告破產,實在不甘心!

於是,銀行不宜雨天收傘,能紓困就儘力幫忙,維持創造信用的功能和社會責任;公司法有關破產的條件也可以觀念上的「從善」;使企業仍有「負債」經營下去的空間和時間。

當時,日本社會常有温馨互勉的話:"加油了!大家再忍耐一下!再多努力一些走下去!天就快亮了!"。

國家和社會的有機力量就存在於「打不垮俺者,必使俺更堅強」的意志語境中。近年,台灣社會民心有虛無化的庸俗現象;吵鬧於短期的「流量之欠」:口罩、疫苗、篩檢劑、雞蛋、肉品等,都是一時的「暫欠」而不是「有缺」。

現在,口罩、篩檢劑、疫苗都過剩矣!疫情期的三年內,俺在不忮不求的「守欠待實」中,不爭不搶地打了四劑國產的「高端疫苗」;諮詢醫生讚俺是「輕鬆人」,隱喻「自信無爭」的閒者。

俺,其實是以經濟學的「存量」、「流量」和「蛛網理論」的分析:過著「人棄俺取」,「與人不爭」、「自信存活」,就這樣好好活過來的哲學人生!

總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大多數人爭奪者,「從俗」也!若能自信,可倖免於淪為蛋頭肉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