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硬來是走不通的!》
書名的隱意,在於作者人生的頑強奮鬥,而被極權者視作生存的神學教旨。「軟了就要挨打!」、「軟了就沒用!」;國家的硬體建置都又大又硬。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甚至以舉國之力推進「全民大鍊鋼」的運動;至今,習近平,有過那個時代的生活經歷,思想中仍殘餘「打鐵要身子硬!」的「體用」觀念。
時代精神的烙印,在身體上和思想上,會顯示著,人是環境造成的;出身成長的教養和育化會造就人格和視野的特質。
近期,台灣社會浮現有參選總統的競逐者,強調自己是「硬漢」、「老虎」;另外有特異精神變態者,多次被指控有「仇女」、「厭女」、「貶女」的惡劣「賤嘴」前科。
這些「熱詞」的出現,之於男性參選人,標誌著人格價值選擇的「以硬為實」的偏執;而且,「以男人為主」的家庭教養的偏頗。一個文明的社會,應有敬愛母性,守護女性、尊重異性的啟蒙和風度,這個社會才能更文明高尚。
台灣與中國為鄰;不幸地,七十多年來常遭受中國「硬話語」的「文攻武嚇」霸凌;戰術上,共匪操作「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事實上,「軟硬兩手」都是迷惑台灣人的統戰騙術。
硬的方面,中國和其在台灣的協力媒體勢力,操作自欺欺人的「偽戰爭論」;另外,輔以在外交上執行濫言虛構的「一個中國原則」,騙一些「中國認同者」。
米國,最近有一項「皮優研究中心」對移居到米國的亞裔人口所作的母國認同的調查;其中,竟然只有百分之十六的中國裔願意返回母國中國;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對中國有正面觀感。
對民主自由的生存環境感到安心,即使在移民的住在國平常不免有許多抱怨,仍然可以讓人活得自在!日久異鄉成故鄉,,子女在此出生成長;有許多軟性又暖心的制度,讓人免於恐懼而能安心活下去。
如此,大致上,可以理解:當前中國外交官的名字中有硬度的王「毅」、趙立「堅」、秦「剛」、謝「鋒」,名字中都帶有強硬銳利的漢字寓意;反映了生長的時代背景和精神;外硬內虚,不敢揣測或敘實。
他們竟然都對外難言:中國才上任不久的外交部長「秦剛」,生死不明,突然消失不見了?究竟出了啥麼鳥事?厲害了!「牆國」不是一向很強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