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4的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霜降採果樂」》

圖片
10月23日,「霜降」節氣;台灣的大地涼意中,本日(10月22日)偶有陽光來送暖。昨日收看「德國之聲」(DW)的新聞報導,行人的穿衣都添加大衣外套了。十月的台灣,還有「秋老虎」出來炙烤行人;中歐已有明顯的「秋冷似冬」。 俺的記憶中,回想到歐陸的霜降時序,歐洲栗子和銀杏的樹景,在十月份已換成「黃金海景」,也陸續飄落枯葉。當年客居的「天主教聖方濟」修道院,有一棵古老巨大的栗子樹,打開窗戶,黃金樹景就在幾公尺之外;右方毗鄰地還有櫻桃樹。也許,俺對自然流景之愛和落葉樹情緣,就是在異國求學的獨歲月中烙下的。 台灣,美麗寶島,有高山大洋的近域地緣,也有地震、颱風常來訪的宿命;從空照地圖上看下去,台灣有孤獨存在的圖象,也有韌性求生存的意志。俺常在思緒中浮現自己與台灣的「同在此在」的場域聯結;在流景中執愛於台灣的自然意象,「草木花實」都能吸引自己駐足近看或遠觀。 「同在此在」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馬堡大學」哲學新星時期的成名著作「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中難懂的關鍵詞。俺也是在後來讀到這位大師的另一個說法:"人生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才有了理解(sich verstehen)。 相對於人自己的主觀上存在,「草木花實」從何而來?從時間的流去中長出來的,是客觀上存在的「他者」;但是,我們有互相欣賞「彼此都很認真活著」的「同在」。 終於,俺在「霜降日」前日的清晨,摘下一盤「小櫻果」;如今,「此在」(Dasein)的關心與欣賞,化為「同在」(Daseins);俺準備澆上蜂蜜當作營養的早餐。

園藝生活筆記 -《「小櫻果」》

圖片
「霜降」在前,本來週末的大晴天,入夜後傳來落雨聲。有「秋雨涼意關節痠」的身體無奈,也有「夏蟲不待冬寒時」的自然調理。 「霜降」是天機;預示生命意志的考驗來了!風濕症關節炎的不適,好發於入秋後的氣溫明顯變化,如同「草木花實」難耐秋風秋雨折損,何況「冬季」的酷寒。 昆蟲,已不知何處去了,可能難耐日夜溫差的變化而殞損了。「霜降」是天時的第一道自然考驗;「夏蟲不可語於冰」,正是生命短促的最好註解。「霜降」的考驗未過,夏蟲豈能見到冬天的冰雪。 台灣的地理位置,登上高山才有機會見到降雪;平地上,是熱帶果樹的天堂,普遍能存活結果;鳳梨、芒果都成為台灣的好吃水果。 然而,俺比較偏愛「薔薔科」的果樹!包括桃、李、梅、梨、蘋果、海棠、山楂、杏、櫻、枇杷等落葉或半落葉的温帶果樹。原因之一,是可以藉著觀察果樹的落葉而感受節氣的循環,以及人在時序中的存在感。 可惜!「薔薔科」果樹的存活成績不好!尤其櫻桃樹中的「中國櫻桃」和「加拿大櫻桃」已多次熱損枯萎了;至於「歐洲櫻桃樹」仍在期待結果中,希望天佑傻人! 每年秋天,接近「霜降」節氣,有一株勇健的「熱帶櫻桃樹」是針葉櫻桃(學名:Malpighia emarginata)屬於「金虎尾科」,俗稱「熱帶櫻桃」,俺簡稱果實為「小櫻果」,成為「天然維生素補品」。 然而,口感實在酸澀難以多吃下嚥;大多以鮮紅色外表吸引「渡鳥」來啄食。凡事不氣餒!天生萬物,必有自然的安排。

世界小事筆記 -《「口誅戰」》

圖片
中國,日前的「聯合利劍-2024B」軍武表演,突然開始,不到一天,就潦草收場,收工打包回家去了;殺敵喊得震天響;火炮已玩不下去矣!。就改用口誅筆伐的「罵人戰」。目標,當然是台灣的總統「賴桑」。 中國經常氣噗噗地痛罵台灣的總統。罵真的?罵假的?就其「國家神學」的論述,俺看穿中國對台灣的「沒辦法」,當然只能罵假的!表演虛構的自我感覺強大,其實,是在洩自己積累的怨氣。深層精神病理上「怨憎交織」(Ressentiments)的自卑感。 俺也常見台灣的議會,中央國會、地方議會的「民意代表」,在議事殿堂上,以厲聲或拍桌斥喝被質詢的官員。無論民意代表的意見有理或無理,所有的監督政務的正當性都被自己的失態罵人折損了。 議會是以討論和表決議案代替場外的暴力對抗,議事殿堂就是文明場域的象徵,也是民主政治文化的發展。台灣的議員喜愛穿戴短袖背心、牛仔褲和步鞋上議場;怪異的「打仔形象」,背心上有所屬政黨和自己的姓名標誌;彷彿一群噪動的鬥狗,正在準備上場戰鬥嘶咬對方。這種情景,是台灣版的「聯合利劍議會武演」,有損台灣的民主形象。 當中國的共匪痛斥台灣的總統賴清德時,正顯示自身的缺乏民意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也是精神上的虛無,如同幾年前的「ISIS 恐怖組織」,以殘虐異教徒和異民族來攻城掠地。 無論恐怖集團以神學上「反對異見」的教旨來自欺欺人;台灣完善自己的防衛意志和實力,可無視對方的吠叫。同樣地,「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台灣的議會文化亟待自我提昇文明的程度;議事論理可以保持「理直氣溫」,莫淪為好戰的的鬥犬。

世界小事筆記 -《「月光應急」》

圖片
事到臨頭,需要應急;生活中有突發的需求;常言道:"有錢難買「早知道」!"。此言,在「貨幣經濟學」中已有討論:貨幣的功用之一是「儲存購買力」;就是支付的流動能力。 經驗上,遇到問題,「有錢人」的反應,大多是花錢解決!;浮世經驗,只要花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政府治理的懲罰工具之一,常用「罰款」來對受罰的人民剝皮,比起其他的刑罰手段,是一種比較有經濟效益的考量:既可增加國庫的收入,又可減化獄政管理的成本;又可以說是「微罪輕罰」的國家德政。 但是,「缺錢的人」怎麼辦?在這裡,所指涉的人,不是固定資產貧乏的「窮人」;而是「流動性不足」;也就是可支配所得不足的人。急需付款,却帳戶見底了,流動力不足,急壞矣! 當前許多領月薪所得的人,被「通貨膨脹」的高物價壓力剝削,以致月薪不足以支付當月的花用,成為「月光族」。「通貨膨脹」是普遍的經濟問題,會逐漸讓人貧窮化。 歐洲有些「社會國家」,許多依賴退休金和固定收益生活的老人,生活的支付力,被「通貨膨脹」的高物價壓迫,被迫上街集會抗議。近期,米國也有一則訊息,「世界排名第九富裕」的米國,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在急需四百米元的應急時,是無力支付的。急破大頭矣! 另有一哭笑皆可的貨幣現象,政策上,日圓貶值的趨勢現象,讓許多外國人湧到日本旅遊和大購買,普遍的理由是,外幣兑換日圓後,外國人在日本購物,感覺上日本的當地物價相對地很便宜。 這是一種外國人在日本的「貨幣幻覺」;感覺上,支付力寬裕了。反之,日本人的切身之痛,是日圓走貶,使進口商品的物價變貴了,出國旅遊的成本也增加了。

人生故事筆記 -《「漫步散記」》

圖片
重陽過後,秋高氣爽!本日陽光普照,天空偶有浮雲似流浪狗閃過。這是郊遊漫步的好時光! 俺觀察浮世國運,不分在國內、國外,有兩個時間點,以世道景氣的變化,可以看出國運和國力的大勢趨向。一個是「重陽」,一個是「大寒」;國運轉盛時市況呈現「人和年豐」的和諧客氣。如此,自成一家的研判,大可不必再受無良媒體造論、造神和帶風向的愚弄。 秋風中,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東門町」享用簡餐;數十年來,此區早已蛻變成台北市的餐飲熱區。美食、小吃吸引各方來客;俺却少來了。站在信路上,遠望台北地標「101金融大樓」;既熟悉又有些生疏了。 憶舊,必然涉及那個時空中的相遇,如今又相逢的場域緣分。小學時代,俺從新生南路上,鄰近台灣大學的龍安國民小學,轉學到東門國民小學,一旁有景福門,國民黨中央黨部、外交部、台北賓館、總統府、台灣大學醫學院和醫院。 這個地區為首都的政經文教區;許多舊時代的黨國政要、學術大師和演藝名人,在此居住過;他們的子女也大多在此同校就學;俺的同學中,不乏有些「看上不看下!的官宦子女。罷矣! 至於對「台北101金融大樓」的回憶,俺的心中常浮現母親的晚年足跡,至少有五年之久,常被扶伴著去美食區共享晩餐。隨後,上到人跡稀疏的精品區樓層;曾見過名媛、貴婦出入名牌精品旗艦店。 感覺上,名媛、貴婦多遮掩快閃,不想被曝光,好像「忍者」來訪。那幾年,俺也常為母親講評各個歐洲名牌精品的起源背景和精品的特色,以及美學上有品味的搭配。當然,母子相伴而行,也不忘說那些豪門名媛、貴婦的八卦新聞,增加老母親的趣聞。有些精品店的店長、保安會如接待熟客,前來門外問候。 母親已化為千風十五年了,昔日的景物依舊在秋風來去中。如今,坐在童年的遊跡「國際學舍」舊址,今日已是樹林茂密的「大安森林公園」大樹下,抬頭望過樹景中的天窗,一朵浮雲快閃掠過;俺捉到留影了!人生的回憶似浮雲!誠然。

法哲學筆記 -《「燈塔」》

圖片
在「國家日」前,賴清德總統拋出,「祖國」的造論,引來「說漢語人」的熱議。不說,許多人恐怕尚不知道:原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人民」和鄰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各有不同的祖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先祖,是歐洲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虚無主義者」和「職業革命家」的勢力東傳,吸引受歐洲和日本的社會主義思想影響的無良書生,以及底層庶民的流氓、無癩、痞子所建立的,受「蘇聯」指揮的「中華蘇維埃國」。 「中華民國」的起源,是漢族幫派的勢力同盟,想驅逐滿族人的排外組織。雙方,曾為了權力的茍合,互相交流學習歐洲「法西斯主義」的極權手段。 或有人會說:"不都是同一塊地上長出來的人嗎?"。俺所言,"常言道:一款米養出百款人;更何況,人是時代環境的產物;人的自覺,是啟蒙和認知的結果;先自覺是人,客觀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各自走上分立和對立"。 這種情形,正是當前的群組、派系、黨派林立,互相競爭或持續鬥爭不止的原因。大多數人都是後知後覺,人云亦云,跟著「領頭羊」走的茫然羊群。這也正是,人必須學「哲學」的原因;「哲學」的古典意義就是愛思想,才能分清表象和本質。 總統賴清德說出的,是一項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常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在心裡却無力爭駁的原因在於,常識現象是可以用邏輯檢驗的;若硬要否定,就是無智到反智了。 在「國家日」的慶典大會上,賴總統應該會再深化「中華民國」的價值願景,俺建議總統,可以「如是爾言」: "「中華民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先立足世界上三十八載;歷經艱辛和努力,才在台灣實踐自由、民主、進步,以人權普世的願景,讓人民分享幸福;足為後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援為典範。國家不比老少,而在比自由、進步和幸福!讓人民有選擇國家前途的權利,就是「天下為公」"。 以上,俺代賴總統擬文!理直氣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習近平主席應該讀後,會想來「中華民國」進行一趟「國是訪問」。

哲學人生筆記 - 《「故國遺民」》

圖片
總統賴清德,在「國家日」的提前慶祝晚會上,提及中華民國留在大陸的七十五歲以上的「故國遺民」;他們出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建國之前;也就是中國大陸的「民國時期」。 「遺民」面臨時代轉折;尤其在政權更迭、治權紛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陷入許多的不確定;可說前景茫然。中華民國留在大陸的「遺民」如此;在日本治理台灣的時代結束後,台灣人和在台灣的日本人,同樣有時代轉折的茫茫然。 台灣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自述在22歲以前,是法律上的日本人;俺的父母,生於日治大正時代11年和12年;與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年紀相近;他們都屬於能說流利日本語的台灣人。 中華民國遷佔到法權歸屬未定的台灣土地;俺的父母輩在公開場域被禁說、禁讀日語,不得已重新學「官語」。小學時代,俺在家中讀「國語」,母親很辛苦地,也在一旁跟著學習。中年時代學新的語文,辛苦矣! 在國民小學校,俺曾經公開回答老師的提問,偶然帶有母親教的若干日語單詞或說台語,而被老師處罰。真是不堪回首的苦澀歲月。在德國求學的歲月,正逢「德國統一」;許多「東德」的人民轉換身份成為「新的德國人」,以前的「專業資格」必須被再認證,也是有許多的苦澀和屈辱。 最近幾年,台灣有新增加的「香港來的新移民」;其中,有以前的「香港大律師」,移民到台灣後,不能再執以前的專業,只能轉行改業。人生中年時代的生涯轉折換軌,必然有不堪回首和無奈。 幾年前,俺聽到喜愛的日本演歌手「大川榮策」先生的唱曲;他的臉上表情,似乎總是留著時代的滄桑和化不開的辛苦糾結。俺回味他演唱的「昭和浪漫」:帶著「大川先生」特有的感傷嗓音,似乎在唱出一個當美好時代的遺緒。過去的時代已結束!所剩的美好已不多了。 賴清德總統說的75歲以上的中華民國在大陸的「遺民」;還存有多少人?在2023年的「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上,指出中國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 在統計學的意義上,中華民國遷佔台灣時,在大陸仍在世的「遺民」,當時的年齡大約才3~4歲;應該說是「童稚遺孤」;應該不會存有對中華民國的記憶。何況,中華民國, 後來還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人民支持的「叛亂勢力」。

法哲學筆記 - 《「自由是祖國!」》

圖片
總統賴清德在「國家日」的前置活動上,提醒國民:中華民國有一百一十三載高壽。坦白說,國壽太長久,人民多遺忘歷史;自家的父母、祖父、祖母,都可能已難得被問安了。 人的身份,最初是始於「無國籍」的;僅有「自由人」與「奴隸」之分。後來,有國人或國民的歸屬,來自「國家主義」的普及。 國家是「獵捕機器」;集眾人之志以壯大和自衛;對外經由戰爭擴大領域,抓捕敵方降眾為奴隸;對內以國家之名,統治或壓迫人民。 為了統治和對外抗衡,彰顯國家的強大、偉大;一系列的洗腦工程,讓許多草民腦袋故障,以為沒有國,那有家?想著要有強大的、美好的「國家」。有些國家,成為移民和偷渡的目的地。 以前的道上問候,"何方人氏?",變成了"貴方那一國人?";米國人?日本人?德國人?中國人?各國人在比賽中;自己的父國、母國、祖國,浮世最偉大。世界各國,從此互相較勁角力,互爭領土的主權;甚至戰爭再起。 無奈之言,國家的出現和存在,似乎是當前浮世的「必要之惡」。但是,國人,尤其是「孤兒台灣人」出於國籍身份的被孤立、排擠,仍有可操之在自己的方向,就是追求高遠良善的美好,努力成為浮世良善美好的「理想國」。台灣人應確立,「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不要被惡勢力所刼持而認賊作父。 俄羅斯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1880 ~1921),曾經以「永恆的女性」,禮讚偉大的「祖國俄羅斯」。在探案思考一切苦難的原因後,「勃洛克」對「俄羅斯」的命運感到憂傷沈重,而抒情於偉大感人的名詩《俄羅斯》的詩句中,"…,你那隨風而逝的歌聲,像我初戀的熱淚一樣,…,一切不可能的事,都會成為可能的,…。"。 詩人未曾想到的悲劇,「祖國俄羅斯」的擴張侵略惡性一直不改,目前正陷在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泥沼中,成為浮世的惡國。

園藝生活筆記 -《「秋之搶食」》

圖片
「山陀兒颱風」說要來,却引來疑問;真的有颱風嗎?「氣象預報」的各路「氣象專家」,搶著放大自己的「氣象亂報」,然後修正又修正路徑;與股市的分析師相似:都是「看圖說故事」。 10月2日,惦惦的上午,還出了大太陽,陽光普照;沒有颱風天的樣子。俺關心植栽待採收的「虎頭柑」和「紅蜜柚」掛果的安危,趁著好時光去巡視植栽。 天氣預測,有時候,動物表現的行為也有參考的效果。俺的一棵茱萸樹,已六年未開花了;今年很意外地,先冒出小米大的花苞,再開放糖粉狀的花團;空氣中散放著蜜香氣。 秋天是採收的季節;却只有一隻孤單的蜜蜂,朝著花粉團撲蹭上去;急著搶食。也許蜜蜂預知,颱風前的美好時光短暫;颱風雨快要來了。果然,下午風帶著雨來了!

哲學人生筆記 - 《「生於憂患」》

圖片
「山陀兒颱風」,入侵台灣的路徑詭異;不同於以往的侵略者;那些颱風,大多碰撞到台灣的脊樑「中央山脈」;先被阻擋,再被破壞結構。 本次的「山陀兒颱風」,生成於台灣東方的太平洋近域,未循舊途直衝高大的台灣「中央山脈」,反而遶經台灣南方的菲律賓「呂宋島」北方的「巴士海峽」水域,再回攻台灣。緩慢的入侵速度,讓台灣人至少多了兩天防颱避災的觀望假期。 多颱風和多地震,是台灣地緣上的天災宿命,却也賦予台灣人逆來順受的生存意志。台灣人的庶民語言中,對於耐受風險的意志,可以一句話為代表:"打斷手骨顛倒勇",很像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勵志銘言:"打不垮我者使我更強大!"。 面對災險的內憂外患,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銘言相傳;中國的古聖「孟軻」也有警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及,「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俺常以辯證思考,直探人生的存在本質,生命是為脫困避險而生;就像人的能夠站立、行走和奔跑的基礎,在於謹慎在前,避免踉踉蹌蹌跌倒,從其中學會以身體和心理的條件,達到能夠站立和行走的平衡。 人的生命智慧,來自於經常的環境挑戰而能習於困境和克服挑戰。俺喜愛「薔薇科」的梅樹和櫻樹;前者,在苦寒的酷冬時盛開梅花,啟示自己不逃避困境。後者,在春寒未退時搶著怒放櫻花,又短促如吹雪飄落;以此啟示,生命良緣的可貴,應珍惜善待。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