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筆記 - 《「自由是祖國!」》
總統賴清德在「國家日」的前置活動上,提醒國民:中華民國有一百一十三載高壽。坦白說,國壽太長久,人民多遺忘歷史;自家的父母、祖父、祖母,都可能已難得被問安了。
人的身份,最初是始於「無國籍」的;僅有「自由人」與「奴隸」之分。後來,有國人或國民的歸屬,來自「國家主義」的普及。
人的身份,最初是始於「無國籍」的;僅有「自由人」與「奴隸」之分。後來,有國人或國民的歸屬,來自「國家主義」的普及。
國家是「獵捕機器」;集眾人之志以壯大和自衛;對外經由戰爭擴大領域,抓捕敵方降眾為奴隸;對內以國家之名,統治或壓迫人民。
為了統治和對外抗衡,彰顯國家的強大、偉大;一系列的洗腦工程,讓許多草民腦袋故障,以為沒有國,那有家?想著要有強大的、美好的「國家」。有些國家,成為移民和偷渡的目的地。
以前的道上問候,"何方人氏?",變成了"貴方那一國人?";米國人?日本人?德國人?中國人?各國人在比賽中;自己的父國、母國、祖國,浮世最偉大。世界各國,從此互相較勁角力,互爭領土的主權;甚至戰爭再起。
無奈之言,國家的出現和存在,似乎是當前浮世的「必要之惡」。但是,國人,尤其是「孤兒台灣人」出於國籍身份的被孤立、排擠,仍有可操之在自己的方向,就是追求高遠良善的美好,努力成為浮世良善美好的「理想國」。台灣人應確立,「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不要被惡勢力所刼持而認賊作父。
俄羅斯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1880 ~1921),曾經以「永恆的女性」,禮讚偉大的「祖國俄羅斯」。在探案思考一切苦難的原因後,「勃洛克」對「俄羅斯」的命運感到憂傷沈重,而抒情於偉大感人的名詩《俄羅斯》的詩句中,"…,你那隨風而逝的歌聲,像我初戀的熱淚一樣,…,一切不可能的事,都會成為可能的,…。"。
詩人未曾想到的悲劇,「祖國俄羅斯」的擴張侵略惡性一直不改,目前正陷在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泥沼中,成為浮世的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