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從愛玉子到無花果」》

圖片
  炎熱難受,冰飲消暑!其中,「愛玉冰」最難忘;數十年前的學生時代,放學後在路旁冰品攤,來一碗‘’五塊錢‘’價格的「愛玉冰」,清涼痛快。現在很難想像,那種便宜的價格。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那時候,看到冰攤上放著晒乾作樣品的「愛玉子」,也不曾去想到,現在種植在自家的「無花果」。它們是‘’同科的親屬‘’!都是「桑科榕屬」植物;「桑科」是一個大家族。 「愛玉」是「台灣特有亞種」,上世紀初的1904年,在「嘉義縣梅山鄉」被採集到樣本,最初被認為是‘’新品種‘’。後來被更正為較早發現的「薜荔」變種。「愛玉子」的學名被定下來,是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成年後,遊歷過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見識多元的文化風貌,對於「水果文化史」很有興趣,也從收看日本NHK的「趣味の園芸」節目和閱讀月刊,對「果樹植物學」更感興趣。 此後,在自己的園藝生活實踐中,我對「舊約聖經」中所提到的幾種果樹的產地和散播的「果樹文化史」進行考證。「無花果」是其中之一的「經典果樹」,成為自家花園的果樹植裁也二十多年了。 「無花果」,現在遍植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早已遠離「小亞細亞」和「喜馬拉雅山區」的原產地;當然是「外來的」(exotic)‘’原生種‘’。現在的許多「無花果」品種都是園藝培育(cultivated)出來的。 人類對「無花果」的人工培育,上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希臘人,對「無花果樹」的馴化;正如同,人類馴化動物成為家畜和竉物,都是經濟效益的考量。在德文字義中,經濟(Wirtschaft)的原意起源之一是「家計管理」(Haushalt)。 「無花果」既然已經成為人類的家庭園藝果樹之一,甚至是「人氣果樹」;常見困惑愛好者的問題之一是“熟度拿捏”不易;掌握不宜,會影響口感。其實,「無花果」不是“無花”,而是,花向內長在果體內,花形很小,必須切開來看,就可以一清二楚,原來如此!大家吃「無花果」,都在“吃花”。  「無花果」容易繁殖;每年暮春的三、四月,我都以剪枝扦插在「多肉植物」生長的介質裡,成活率約八成;其他時候,用「高壓法繁殖」,大約一個半月可知成敗。經驗上,許多果樹或香花植物的繁殖,「高壓法」和「靠接法」的成活率較高。園藝生活的樂趣之一在於‘’試著做,做中學‘’。

園藝生活筆記 - 《「破口效應」》

圖片
「破口」,很難與「出頭鳥」聯想吧!再回想一下,童年時代讀過的,「低地國」荷蘭的男童,以手指堵住堤防滲漏口,以免後續擴大‘’決堤‘’的既天真又勇敢的故事。 再聯想一下,「破窗效應」,如果房屋管裡不善,破窗未及時處理,蚊蟲、宵小都有機可趁侵入;甚至其他未破的玻璃窗也有可能引來其他人故意的砸窗宣洩,久之,房屋成了「破落户」。 以上的故事,都指向「及時管理」,或者被比喻為醫療上的急救事件,莫輕忽小傷口,未及時消毒處理和敷藥,可能引起「破傷風」或「急性敗血休克」。 在園藝生活的過往經驗中,我的雙手都留下不少刀傷疤痕,那是在嫁接果樹時,失手自傷而引來發炎的戰跡。或者,夏秋季節裡,曾多次被「虎頭蜂」螯過,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腫痛難過不已,只好求醫打解毒針。園藝生活是愉悦的,却也有天災人禍的風險,至少是刀傷或蟲傷免不了。 夏天,才近六月底,已經感受悶熱難過,天際才亮,已聽到許多鳥客「白頭翁」的啼唱,我有如守崗的哨兵,感到不妙,「出頭鳥」會試著啄誘眼的果實:我的「蜜雪梨」和「黃金無花果」,可能會被啄傷;那是大哥預約下注,我吃不到的「禁果」。 大哥不相信我,掛網袋的防鳥客效果,他認為,我太低估鳥客的攻堅能力和智力,僅掛上網袋,遲早會被被達陣。果然被大哥言中了,上午炎陽的天空下,果實秀出誘人的意象;待我趕緊上前去查看,蜜雪梨已有破口,黃金無花果還守住全身。  想到後續,「出頭鳥」將帶動「破口效應」,其他同伴或昆蟲會接著侵蝕。於是,當機立斷動刀剪下蜜雪梨,中午認賠邀請大哥出去吃一餐日式料理,還繳出他的戰利品,與鳥客分享那顆禁果。 辛苦幾個月照顧果樹,竟然種出自己吃不到的禁果。黄金無花果尚未成熟,大哥趁勝追擊下注,認為我還是一樣,看得到吃不到。我只能以平常心接受「天意」:老天啊!世道不平!

園藝生活筆記 - 《「花果的傷痕」》

圖片
「拿捏」是一種「手段」,文雅一些,說是「藝術」也可以!在這個時代,自然而然,不必「拿揑」人情世故而過活,不好嗎?浮世如網,無從逃避;就「拿捏」過活吧!「拿捏」不當,所涉及的人、物,或事會走味、失態、拮据,留下傷痕。在台灣社會的人情世事的語境中,常用到的一個較相近的字,就是「喬」;還有另一個詞,就是「整型」。 拍照的時,喬一下人物的秩序、位置、方向或表情,反正,被喬過,或被整過,就多少有些不自然。那種差別,就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不同。 浮世應對,能收藏好「馬脚」或「狐狸尾」,這是“喬”的特異功夫。當代用語,稱之為「公關」,也可以說,要‘’讓人好看‘’!接近高明的騙術;流行於選舉季節。 在園藝生活的實踐中,花草樹木的生長被人工喬過或被整過,就多少有些不自在,這是我對園藝的美學觀點。於是,英國和日本的「雜樹林」,自然放任的風格,是我的園藝偏好;強調多元植栽,在放任中,由花草樹木自己承受自然風險,包括寒害、雨害、熱害、光害、蟲害、鳥害,這些都是常見的災情。 看著烙在花果上的傷痕,那也是「自然美」,烙影保存下來,似乎有些病態!無花果先以青綠堅硬的果實出現,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看得到却吃不到;表面常見熱害或鳥啄。 或者,先欣喜於藍莓美麗的鐘型小花,却在結果時受到寒害凍傷,成了果乾。槭樹葉的變色,來自明顯的溫差,却可能受不了強烈的氣温變化而凋萎。最喜愛的「波斯菊」,多色群芳,却有些花朶生不逢時受到雨害。 花果的傷痕,都被烙影保存;在園藝生活的實踐中,拋開成果豐碩或傷痕累累的得失心,一切走過的烙印,都是我愛的「自然美」。

園藝生活筆記 - 《「熱邪」舆「熟損」》

圖片
  六月二十一日是北半球的「夏至」,當日太陽直射「北廻歸線」,接下來,夏天的氣溫,會隨著太陽的赤焰愈來愈高;「熱」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失水和曬傷,甚至‘’熱昏‘’的「中暑」災害,有可能奪命。  這兩天,氣溫走高,陽光的輻射很邪,皮膚已有刺痛感。幸好,花園裡有蘆薈,割下一片來取出膠質狀的軟體,先冰過後,敷在曬傷的部位,效果不錯。  以前,嫌棄蘆薈刺人,是很不友善的植物;如今,蘆薈可以將功贖罪以制「熱邪」。彼一時,此一時,事緩則圓,幸好,以前没有因一時的偏見而移除帶刺的多肉植物。  「熱邪」傷人,有些果實也深受其害,一星期前還是青綠的無花果和蜜雪梨,只不過一個星期不見,就已經受到「熱邪」的災害,果實局部過熟破損或落果,實在可惜! 幸好,有些果子被見好就收,在本日炎陽天的大清早,搶救先前預約“必吃”的「碩果」,雖然果子的熟度較高,外型的尺寸大和品質多汁又蜜甜,口感滿意;總算能免於搥心肝。  「熱」讓人難受,相近的字「熟」,固然讓人放心,却也不能大意而‘’過熟吃鍋巴‘’。

法哲學筆記 - 《「終審權」》

圖片
  司法的「終審權」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在香港發生的對「逃犯條例」立法所引起的「反送中」抗争,所爭執的焦點,就是司法的「終審權」能否被留在香港?  雖然,依據「香港基本法」,香港可以在「一國兩制」的中國承諾下保有司法的「終審權」;那麼,如果中國信守承锘,則當前根本不應該為此而發生巨大的抗爭。 可見,中國的帝國主義領域野心和對「大一統」史觀的歷史意志,加上言而無信的政治愚笨手段,給自己製造愚蠢的問題。這也反映著「極權國家」自身所信仰的「國家神學」已經自證是歷史的虛無主義,以不可思議的愚蠢議題自我走向自毁。 中國自己推出「一國兩制」,本質上,是對自身建國以來所奉行的「極權專制」和「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没有信心和自卑;於是以欺罔的「一國兩制」自欺欺人。 中國與香港,既然「一國」,何必「兩制」?反之,既然「兩制」,何來「一國」?水與火本不相容,遲早必有強權壓倒弱者;而弱者為求呼吸空間,也只能拚死反抗。 從歷史的辯證規律去理解,中國虛無的「國家神學」將無以為繼,「皇權帝國」的崩潰是可以期待的。「皇權中國」已出現「末代天皇」矣! 香港司法的「終審權」若最後被中國剝奪,意義上,代表「英治時期」的法治遺產,包括法的「恆定價值」和秩序將被中國的「皇權法」所破壞,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價值「私有財產權」也將陷於不保。 中國既然已回到「皇權黑洞」裡,黨大於法,等於「無法」的黑暗,一切的價值秩序都是不可確定的。「英治時期」行之於香港的「普通法系」,承續「羅馬法」文明的核心價值,在於「無罪推定」;以「拉丁文」強調的法義,“Nemo praesumitur malus nisi probetur”,除非有證據,否則不得被推定有罪。  與此相反,「皇權法」的中國,既然形同「無法」,則「靠關係,想辦法」的卑微和奴性盛行,而且必須自證自己無罪,還未必能無事。 「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拉丁文」的“O dulce nomen libertatis !”,即是歌頌:‘’啊!自由,多麼甜美的話語!‘’;只有捍衛自由,才能守住自己的一切選擇。 「自由」,必須以「法治」來鞏固;司法的「終審權」正是最後的防線;這也是許多香港人必須勇敢走上街頭抵抗不義強權的原因。

哲學人生筆記 - 《「管教權」》

圖片
僅聽聞“管教”一詞,就令人不舒服;言下之意,有人在前、在上,作為言行的標準,對在後、在下的“對象”,施以調理以符合自己可欲的標準作為。 「國家」與「國民」,「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長官」與「部屬」,都是「對照組」。總結一詞,就是「馴化」,輔以懲戒或壓制,以成就規範,目的是有“秩序”的文明。 問題是,「威權」、「霸權」如此伴生而出的人,若未經自我掙扎和啟蒙,就只能是“跟著走”的聽話動物。 「母親節」剛過,「父親節」在前;香港的「女特首」才向世界展現「媽媽權」,對想要捍衛少得可憐的「自治權」和爭取自由的年輕世代,以「暴警」管教懲戒。 香港的「女特首」濫用「媽媽」一詞, 儼然無能的「女暴君」,顛覆「媽媽」的慈母意象,人有了「公權力」,若無更高貴的可欲文明價值,就是如此濫權的醜陋。 權力讓場域中人墮落,屢見不少;其實嗜權戀棧是人性,想要實踐「權力意志」,面對阻力却懶於對話和說服或妥協,而却想到有「制式暴力」的「懲戒權」,即使現在是「特首」、「總統」、「市長」或「天皇」,下場會不堪想像的。更何況,歷史上將被留名「無能暴君」。 未來,屬於年輕世代,僅這款想像,就讓目前在位的「老賊昏君」坐立不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除之而後快。威脅來自「權勢」的賞味期,「選擇權」的時效緊迫。“Yes, I Do!...”,於是不擇手段,濫招盡出。 歷史是「現在進行式」,濫用「管教權」,本質上,不是為了更高貴的價值實踐,而是「權力意志」不順遂而積在心裡的那口怨恨鳥氣。 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權力的「末世代」》 2017年6月16日 曾經,「文明衝突論」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杭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讚譽台灣的「民主改革」,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將會留傳下去。 同時,他也評論「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雖然,強調「亞洲價值」的「李光耀」先生有遠見和政府治理的績效,極有國際聲望。但是,「新加坡」是「人治」國家,在「李光耀」之後,個人的意志和理念,將無法永續,也就是,「李光耀」的意志,將「人去政息」。「杭廷領」教授的遠見,在近日被證實了:隨著「李光耀」的子女鬧內哄而向全世界分享家醜、國醜。 「李光耀」的「政治傳人」,他...

園藝生活筆記 -《「燕子啟示錄」》

圖片
不知何時起,花園附近多了燕群飛來飛去;起初,俺的老眼昏花,以為是蝙蝠,擔心樹上的掛果被蝙蝠摸黑打刼。多慮矣! 本週多下雨,窗外的電線上停駐一隻小燕子,看似孤單淋雨,有些不捨。待相機鏡頭拉近,好帥!原來小燕子在雨中作樂,燕嘴正在噴水槍。看來,自得其樂不已;俺濫施同情心矣!  上午,又下起雨,臨去送秋波,梅雨應該是要告別了!畢竟已六月中!炎炎夏日等著上場,快來不及矣!小燕子迎夏戲水,猶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動物有預告天時變化的本能,關於這點,俺不能否認。 果樹上的掛果,究竟何時採摘?關於這一點,俺的經驗較不足,過與不及,以致家人對俺種植的水果佳評很少,多半是太澀、太酸或太熟,有酒味。看來是白做工矣!不過,俺成為果樹的「業餘達人」即可,雖然家人不滿意,自己原諒自己即可,就像小燕子雨中噴水槍,業餘嘛! 本日,俺又摘下幾粒無花果,原因不外乎,看起來可以摘矣!否則,鳥客不留情。俺先下手為強,好吃或不好吃?不重要!又不是要外賣。

哲學人生筆記 - 《「會敗事的墨索里尼」》

圖片
曾經在英國治理下享有法治保障的香港,在「主權移交」牆國後,被承諾和保障的「一國兩制」下的「自治權」正逐一地流失;或者說,被牆國逐一地收繳。 牆國的‘’言而無信‘’,不可期望,已經是罄竹難書;漢語語境中有「君子重然諾」的強調,隱喻「漢語人」中多言而無信的「小人」;以話術和語障先欺騙過手再揚長而去。 德國友人到牆國行商訂約,俺的送行祝福語必然有“漢語人多欺,自欺也欺人”;那是「漢民族」的民族精神病態,不欺無以過活;擅於說大話、謊話、虛話、廢話,假話以志得意滿,對方才轉身,被背後開槍捅刀是家常便飯。俺的「祝語」變「警語」,老德友人事後相逢,頗有同感,已是不堪回首。 目前的香港,正受「一國兩制」破滅之苦;台灣人貪財、怕死又好名,偏又「鸚鵡學舌」,學說捲舌音的漢語,被自欺欺人也是必然的。「南國打狗城」和「北國天龍城」的「特首」,正打算一事無成就“落跑”,是城民「現世報」的「自欺欺人」最佳話術案例。 俺,在年初接待來訪的牆國友人,杯酒交談牆國鳥事,「老中友人」對俺暢言不止,看得出來,悶壞矣!在牆國「七不講」又被監控,言論不自由,見到俺如見「自由女神」;友人笑說牆國出不了「希特勒」,却出了「墨索里尼」。俺聽完鳥話,理解矣!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義大利」的元首,想獨裁集權,也想學「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被拘失勢;還有勞「希特勒」派出特種部隊營救出來。同樣是獨裁暴君却敗事,「希特勒」在言談中流露出不屑與鄙視。 「牆國天皇」想超越「牆國太祖」集大權於一身,意圖爭強於域外,對囊中物香港的「一國兩制」更是視為獨裁路上的障礙而逐步侵蝕收權。同時,對內的整黨、肅軍以清敵更是必然,以求皇權永固。 歷史昭彰,能力不足的庸人,遇強則弱,在對米國的貿易談判中屢戰屢敗,終至大勢已去,俺與「老中友人」都不意外。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香江紅火》 2014年9月30日 香港人民,在主權回歸中國後,流失權利的危機感日益嚴重;有中國學者友人表示困惑:"香港人,所享有的自治權利和自由,已好過中國內地各省和自治區的人民了,直選「特首」,頂多也只能有一人當選,又不是每個香港人都成為「特首」 ;「中央」讓權給香港是輸血吶!"。 另一位香港女性友人,在同一個商務場合,用「港音」感謝我的關懷和鼓勵:"真想不懂,北京讓香...

園藝生活筆記 - 《「網裡網外」》

圖片
節氣趨近「端午」,天氣日漸炎熱;果子結在樹上,固然看了欣慰,却也熟成更快;稍不注意,已裂果落地,既可惜又懊惱!要嘛,鳥客來吃,也可算分享,就婉惜於人與鳥都看得到却吃不到。 其實,俺也曾經以「套袋」保存果子,却因為袋內悶熱,果子熟成更快而壞損一部份。 平常在「超市」購蔬果,常有「網袋」,棄之可惜而被拿來再利用。本來以為網孔太大,只能防鳥不防蟲,自我安慰罷了;試用一星期以來,暗中觀察,竞然效果很理想,即可外視熟成進度,又可透氣和納光;對於蟲客鳥客都有「神盾級」的心理恫嚇效果。用在快熟的無花果和蜜雪梨,都保住了碩果,實在有意思!資源再利用,省料又省時! 於是,俺想到「網」這項工具,在人類的神話隱喻和文明史上有重大的功用和價值。據傳,在「伊甸園」裡,夏娃誘拐亞當來偷吃「禁果」而被「主人」逐出,當時,用來遮住赤身裸體的「工具」,可能是「無花果樹葉」。  夏娃怕亞當怪咎,棄她於不顧,就以結婚相許,網住亞當。這是人類有「結婚」這種制度的神話典故。當然,為了滿足生活所需,「結繩為網」的發明動機,初始是為捕捉漁獲,再來就是套住獵物。 網,確實有失去自由的威脅效果,蟲客鳥客都怕上當;若被‘’收網套住‘’,就此成為任人宰割的獵物。人類,善於對工具變相利用,網的可怕變形,俺的觀察,就是人類的「結婚」;讓據說很相愛的人「網在一堆」,打包帶走;所以,「被套」這個詞,不是只有「股票投資人」,還有許多因戀而生,為愛而活的「昏人」。 失去自由,才知自由的可貴,可是眾生‘’昏而想婚‘’,也只能歡喜做,甘願受了。悔不當初又奈何?網裡網外,各有不同的感受,得與失都是財富;或者,再回頭已是天地互換矣!  沒想到,為果子套網,俺也悟得另一種人生的“祝福“:“結婚是愛之網”!

哲學人生筆記 - 《「過河棄卒」》

圖片
  一九七八年,牆國決定戰略轉向,實施經濟的「改革開放」;以「特區試點」引入「資本主義」的「外資」來投資設廠,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牆國,自建國以來沉溺於「馬列主義」和「計劃經濟」,包括人口政策的「計劃生育」。這套理論的實踐,必然以走入死角自證行不得。  「蘇聯」和「東歐國家」,撑不過一九八九年,經濟崩潰,引發政治崩潰;印證「馬克思」所預示的定言:經濟作為「下層建築」,政治是「上層建築」。樓下已崩塌,樓上豈能不塌下來?典型的「自我預期」的實現。 牆國,走不出自己歷史的「宿命」;在「天朝自滿」的心態下,沉溺於「閉關自守」的國家神學。「長城」的歷史存在,正是此一民族保守心態的象徵。 歷史上的任何改革,總是難脱「祖宗家法不可改」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守舊與反動。在這般歷史背景中,牆國從來没有真正的「改革開放」的堅定意志和意義;「改革開放」的動能與時間耗盡,也必然是趨勢的反轉,回到歷史的「皇權黑洞」。 米國對牆國發動的「戰略反制」,必須從米國建國以來積極進取的國家精神去理解:信神的「資本主義」,以自由精神為基礎,捍衛「保守主義」的高貴價值;不信任代表世俗權力的政府而信仰神。 以國家之名,米國皈依於神,表現在“In God We Trust”的國家神學宣言,也以國會立法的方式實踐此一謙卑的精神,呈現在米元的貨幣上。 國家,可以因為有高貴的價值信仰而偉大;不堪的國家品位,在於既是「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又想涉足非自身精神領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缺乏政治的改革和精神自由,以致只能流於虛浮的聚歛財物和掠奪資源。没有自由精神的國家,必然缺乏自身獨到的創新科技,只能淪於攔刼、盗取或援用別人的創新。  在米國和牆國的「戰略對抗」形勢發展中,牆國,最終還是在被米國與盟邦的圍堵中回到「土法煉鋼」的自以為是。浮世的規律:“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轉移”。 牆國,正在返回「皇權黑洞」,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還是回到「過河棄卒」的歷史軌道。牆國終於自證,是不可被期待的,也不能被信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暗夜盡頭」》 2016年2月13日 世道擾嚷不安,天災頻傳,身在無常的時代,難以期待一帆風順,安然無事。寒冬春暖交替,在似乎凍僵的世界裡,又連...

園藝生活筆記- 《「一生二熟」》

圖片
「生」,也可以說,‘’緣份‘’不足夠或不到位。戀愛「陌生人」的浪漫是太誇張的事;即使一見鍾情,也需要SOP的「一生二熟」;静待成熟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在以前,不知道有對方的存在;不知怎的,現在出現在眼前,左看對,右看對,前打量,後思量,有點意思;然後,有意思極了!彼此有印象了,看上矣!「緣份」到矣!這是「熟」嗎? 抱歉!浮世許多的‘’刼難‘’,來自那個「熟」,放不下牽掛而讓人坐立不安,食不下嚥。佛教有「因緣」的說法;於是,“萬般苦業俱由念生,萬千遭遇皆是因緣”。浮世諸現象,遭遇而不生念,印象就如過眼煙雲。以上,是俺對「因緣」與浮世激動的理解。  五月也是“報税”的月份, 很熟的事!割肉餵虎;大老虎吃‘’生肉‘’嗎?不!每個「好國民」在‘’大老虎‘’眼中都是好吃的“熟人”,肥肉瘦肉都被大老虎掌握著。熟不熟?在小學生時代,‘’老師說‘’:“好國民要誠實納税,請小朋友回家轉告爸媽知道!”。小學生大概不知道,阿爹阿娘割肉餵虎的痛,實在不好玩。  俺,不得不報税,太熟的痛!感時而抒發五月的心情,就是‘’勉強‘’與‘’無奈‘’。看著報税試算的結果,只能安慰自己:“有耕耘過就好!”。人生的結果,是多樣的得與失加減乘除出來的,酸甜苦辣都嚐過,才不虛此生。  換個地方去玩玩,無奈的‘’報税心情‘’,向花園去紓解;梅雨的五月鮮綠了花草,真的!「無花果」有漸熟的現象,「蜜雪梨」也有少數果實由青綠轉金黄、「青梅」也轉淡黃。月初時還生硬的果子;竟然可以‘’報税‘’矣!成熟,也是耕耘的結果;摘果也算是果樹的報税;人若不摘果,誘人的果子也會向鳥客報税。

園藝生活筆記 - 《「不知足的結果」》

圖片
追求「最佳」是可以期待的,却可能有‘’悔不當初‘’的風險。生活經驗中,不乏有‘’非「最佳」不可‘’的強求;然而,可能‘’錯失機會‘’。說來殘酷,有錢也難買‘’早知道”。  ‘’錯失機會‘’而扼腕和懊惱,俺的前科累累!投資或投機’,却常事與願違。最後,只能自我安慰:“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 這個星期,本來有一粒飽滿豐潤的「波姬紅」無花果,事後想來,應該在三天前就可以採收,却因為自己的‘’不知足‘’,想要再長大一些;終於,在本日上午回去檢視果實現況時,扼腕不已:“完矣!去了!看得到吃不到‘’!  也許,在昨日,果子的發育已達到最大收益的「臨界點」,終於撑不住自身的重量而落果在地上,果實破碎一地,蜜汁溢出;看似氣溫走高而過熟,俺已失去口腹之慾”矣。 花朵怕凋謝,最美在初綻放時,果實怕過熟,最誘人在八分熟。由花果看人生的選擇,追求「次佳」,可能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而且是“事後”才知道。 ‘’不知足‘’是人性的弱點,隨著年紀增長,人生能知足是幸福的!重要的意義,在於耕耘的過程;能得到‘’不知足‘’的教訓,其實也是財富。  看著果子落地而破損,俺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下次,要見好就收”!

法哲學筆記 - 《「流亡的總統」》

圖片
「人治」心態的政治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將總統的「微服出巡」在外鬼混,引以為傳奇和親民。其實,「個人」不重要,「法治」和「制度」能被依循而有序,才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 現代的「法治國家」,以建制的「法人」來超越「自然人」的弱點,和實踐「自然人」所缺乏的「永續」與「恆定」。 「總統」不是「個人」,所以不能淪為「遊民」。「總統」是憲法上所定的「憲政機關」;就是有「法人」性格和「機關」屬性,也是國家和「政權」的代表,更與「治權」的政府結為「國家法權」的一致性。 「總統」是唯一的,不能與政府切割。否則,在「委内瑞拉」所發生的「雙胞總統」的鬧劇,已讓政府的運作失能,國家分裂而陷於動亂。 如此,正說明,在「法治」基礎上實踐「民主制度」,以超越個人造神愚民的不義,是可欲的和值得捍衛的選項。 「個人」,選擇成為「遊民」,是自由的;但是,若視「總統」為「個人」,為所欲為,則「總統」是獨裁的無賴。

詩人之國筆記 - 《「總統官邸,打狗」》

圖片
即將崛起,南國新城/  終於,脱老去窮/  據傳,「總統」將來此“辦公”!/  「首都」,新貌,「月亮」出來也!/  流浪狗,日夜出没!/  南京、北 平 ,重慶、台北,「廢都」矣!/  「總統」,不在「舊都」/  不在「酒店」,就是‘’流亡‘’去矣!/  有‘’鳥事‘’,去「打狗」/  - 《「流亡政權首都」》-

園藝生活筆記 - 《「浮世繪,無花和有花」》

圖片
  愛人傳情,心心相印,你不說的,俺想也知道;俺不說的,你是懂的!「襌宗」有‘’拈花微笑‘’,以心傳法的「公案」。於是,俺想到,花與果在不同的宗教,各有隱喻和啟示,就看各自的理解。  那麼,「植物界」中,有花的植物佔有優勢,各有姿色花香,招蜂引蝶,繁衍後代。「無花果樹」,豈不是自甘寂寥;然而,生殖繁衍不也是代代相傳?  其實,「無花果樹」,學名(Ficus carica),不是無花,而是花發育於果內;雄花長在洞口,雌花長在頂部。俺的理解,「無花果樹」只能說,是不夠風趣也不懂情調的植物。  人家,那些媚姿倩影的開花植物,每到花時,好不熱鬧!人類還自作多情,代辦「花季」。花謝矣!太匆匆,還附贈「花祭」,明年望君再來,謝謝收看!  「無花果樹」,以「進化論」的理解,會有「現狀」的‘’果‘’,必有「進化」的‘’因‘’。俺的浮世人生,與「果樹植物學」有“情絆”,熱愛花果樹木而親炙植物的生命過程,實踐眾生有情的意義,也就是‘’一花一世界‘’。  但是,俺也要替「無花果樹」抱不平:“不是無花,只是惦惦而不「招摇」;畢竟,浮世多以貌取人!何況,有花植物,花招盡出,還噴香氣,誰能不多看幾眼,欲一親芳澤?”。  罷矣!「無花果樹」自甘寂寥,却重實用,多產又豐果,成熟前,外表和色澤生硬,人看了都知道,還不能吃,何況鳥客,豈會自殘覓食工具的鳥喙?  有花稙物,其實也未必都吸引人,也有嚇人的花和果。俺,本日為「無花果」解套袋透氣,順便檢視和記錄果實發育的進度。忽然,自己嚇自己,好長的‘’毛毛蟲‘’,比手指細長!  再看仔細,原來是旁植的鄰樹「殼斗科」(Fagales)的「栗樹」(Castanea),開花矣!只是開花來嚇人的!?  幸好,俺愛蝴蝶,早已視「毛毛蟲」為眾生之一,無「差別心」看待,就看自己的命運造化,能否躲過鳥客?羽化成蝶。  本日檢視的「無花果」,還要經歷「梅雨期」的後續考驗,如果,…風調雨順?!?「端午節」過後,再來驗收。目前,就先欣賞「波斯菊」的風姿倩影來養眼。

哲學人生筆記 -《「破功」》

圖片
俺,曾經學過「少林武術」;當年,曾有同學問:“是否有學「點穴功」?“;這... 「武俠小說」,看多矣!君子坦蕩蕩,知道人體的經脈穴位和血氣循環的原理,用於健身自衛而不宜暗施手腳害人,這是習武的基本自律。 近年,米國與牆國有戰略衝突,在經濟、軍事,...各領域互施手腳;基本上,這是文明價值信仰的衝突,在國家的層次,為意志強弱和利益大小的計較。 牆國天皇,在上位之初,曾經宣示:“打鐵還得自身底子硬!“,以及:“敢於亮劍!“,這般強硬的話語和爭強的語境,鼓動蒙昧的民族主義冒進。牆國天皇,被喻為「小熊維尼」,卻不能見容於專制的語境管控。 歷史如鏡,「法西斯」政權的前輩,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外強中乾的功夫已悄然複製到牆國天皇的身體和意志。敢於向米國亮劍的結果,是被米國皇帝以「關稅戰」點穴而破功。 「墨索里尼」的下場很慘!已被載於歷史。牆國天皇,最好不知道!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泡沫戰」與「點穴戰」》 2017年1月18日 中國欲侵略台灣,是野心、意志和能力的「三合一」問題。先前,中國有「末將」之流,對外誇口,可在一百小時內收拾台灣;台灣也有失意新政權官場的「末流」退官,向中國的「末流」官方媒體"打折優惠時效",促銷「點穴戰」侵略台灣;只要不到七十二小時,即可收拾台灣。 這些「話語」和「語境」,經過台灣內部的「末路」中國媒體的宣染報導,中國的圖像出來了:"原來,中國一定強!不是夢;已經是事實!中國正進入盛世,可享三百年榮景;八方夷人臣服或望塵莫及"。 當代,中國的領土,受自「清帝國」盛世時代的征伐、侵略、佔領的版圖遺留;「清帝國」的國祚,也不過二百六十八年而崩潰,傳給「中華民國」,也只有三十八年而短命亡國。 回想二十世紀的元年,「清帝國」走到「末代」;「義和團」舞大刀的莽眾群氓,也是自己壯膽:"俺大刀既出,叫洋鬼子抱頭回家哭叫爹娘"。歷史的記載:「八國聯軍」既出,迅速地攻陷「清帝國」的「京城」;「太后」、「皇帝」和「奴才」,狼狽不堪地向內陸倉皇出逃。 中國,很早就有歷史,也是有古老文明的國家;但是,中國的歷史,一直缺少「歷史學」和「科學化」的歷史;是後代修前代的歷史,「成王敗寇」的史觀,多屬「神學造論」和「神鬼交雜」,反動與蒙昧兼俱。 膨脹自己,假話、大話、空話、虛話和廢話,成為「龍族神話」的語境;以血...

園藝生活筆記 -《「衣裳的哲學」》

圖片
「節氣」,在五月六日已經過了「立夏」;本日上午,梅雨稍歇,看到無花果樹上已有幾顆果子的發育較突出;擇優處理,為果䆬套袋,以保存局部戰果。套袋,俺想到 “衣裳“;經驗上,未過「端午」不收冬衣。  然而,身體,也有需要順應天時;究竟,要"穿得少"?還是,要"脫得多"?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夏天,也是許多人的煩惱和幸福的季節。為無花果套袋,俺想到,形同對來訪的鳥客“藏私“,似乎有「差別心」,以未套袋的果子招待鳥客,實在有些... “那個“,不夠意思?! 隨後,俺又回想起,以前在德國求學時期所發生的一則「衣裳故事」,那時候,...: 在德國,女生的「年紀」,已滿十八歲;也是法律上的「成年人」;在德語的稱呼用語,不再是「中性名詞」的「少女」(Das Mädchen) ,而是「陰性名詞」的「女人」(Die Frau) 。 「脫少女化」(Die Entmädchenierung)的「女人」(Die Frau) ,明顯的外在改變,除非「懷孕」,否則,在於「衣裳」和「妝容」;那是女人個人的「美學啟蒙」。 來自義大利南部的「港都」,「那不勒斯」(Napoli)的Rosa小姐,在多年的追隨業師,同窗求學的歲月裡,也曾經是俺的「紅粉知己」;曾提供,她的"自覺":",有一種「女人的自己」在內心呼喚;於是,穿著衣裳和打扮自己,就以「女人的自己」表現出來"。 Rosa小姐,當時問俺:"男人,有感覺到作為女人的她,情境正在變化嗎?"。那時候,俺所認知歐洲的「女性自覺」,對於Rosa小姐,同樣以「哲學家」自許,她以「女人的自己」對俺的提問,一項相對於東方文化的「男女有別」的保守語境中,是可貴的、開放的分享,也是哲學的議題。  六月的有一天,大約是「夏至」前後;Rosa小姐和俺,參加一位神學教授的「研討課」:題目很有趣:《穿衣的人,脫衣的神》。主題的背景說明是: 「宗教故事」的傳說,「夏娃」和「亞當」,本來是裸體的;「上帝」創造的「人」,是以「素人」出現,既未化妝,也未配上衣裳;就是「裸體入世」。歐洲的時尚設計,尤其法國和義大利的時尚設計的美學家,為女人開展的「美學」,是建立在一項假設上:"上帝創造女人;女人想要創造另一個自己"。 Rosa小姐,邀請俺去參加「研討課」,...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