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過河棄卒」》

 一九七八年,牆國決定戰略轉向,實施經濟的「改革開放」;以「特區試點」引入「資本主義」的「外資」來投資設廠,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牆國,自建國以來沉溺於「馬列主義」和「計劃經濟」,包括人口政策的「計劃生育」。這套理論的實踐,必然以走入死角自證行不得。 

「蘇聯」和「東歐國家」,撑不過一九八九年,經濟崩潰,引發政治崩潰;印證「馬克思」所預示的定言:經濟作為「下層建築」,政治是「上層建築」。樓下已崩塌,樓上豈能不塌下來?典型的「自我預期」的實現。

牆國,走不出自己歷史的「宿命」;在「天朝自滿」的心態下,沉溺於「閉關自守」的國家神學。「長城」的歷史存在,正是此一民族保守心態的象徵。


歷史上的任何改革,總是難脱「祖宗家法不可改」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守舊與反動。在這般歷史背景中,牆國從來没有真正的「改革開放」的堅定意志和意義;「改革開放」的動能與時間耗盡,也必然是趨勢的反轉,回到歷史的「皇權黑洞」。

米國對牆國發動的「戰略反制」,必須從米國建國以來積極進取的國家精神去理解:信神的「資本主義」,以自由精神為基礎,捍衛「保守主義」的高貴價值;不信任代表世俗權力的政府而信仰神。
以國家之名,米國皈依於神,表現在“In God We Trust”的國家神學宣言,也以國會立法的方式實踐此一謙卑的精神,呈現在米元的貨幣上。

國家,可以因為有高貴的價值信仰而偉大;不堪的國家品位,在於既是「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又想涉足非自身精神領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缺乏政治的改革和精神自由,以致只能流於虛浮的聚歛財物和掠奪資源。没有自由精神的國家,必然缺乏自身獨到的創新科技,只能淪於攔刼、盗取或援用別人的創新。 

在米國和牆國的「戰略對抗」形勢發展中,牆國,最終還是在被米國與盟邦的圍堵中回到「土法煉鋼」的自以為是。浮世的規律:“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轉移”。

牆國,正在返回「皇權黑洞」,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還是回到「過河棄卒」的歷史軌道。牆國終於自證,是不可被期待的,也不能被信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暗夜盡頭」》

2016年2月13日

世道擾嚷不安,天災頻傳,身在無常的時代,難以期待一帆風順,安然無事。寒冬春暖交替,在似乎凍僵的世界裡,又連續多日的暖陽晴空。坦然面對世道的悲歡離合,在刼波倖存之後,祈願餘生的人群,能更堅毅謙卑。

春節長假期間,少了出遊的人擠人、車塞車的困惱;傳統的拜年禮尚往來,不如靜下心多讀書,讓自己的心情沉澱,思想運動。

雖然國內如此地休長假,國外的世界依然如常轉動;歐洲的不安、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動盪新聞,依然不絕於耳。身處國內的年節氣息中,還是無可自絕於激動的世界。

多日螯伏於書房,順手閱讀《世界文明圖庫-西歐大觀》與《極簡歐洲史 - 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麽深》這兩本老中同學友人送我的好書。

老友在學界,在來信中說道:"中國歷史上的啟蒙運動,總是難得又短暫,不敵封建專制的傳統,改革開放曾带來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的千古變局契機,却流於經濟逐利的浮面,又終於淪為權力鬥爭的整粛,最後,根本的文明再進化,思想深化的探究,終究不敵黨國的禁言令"七不講",...不勝唏噓。...改革開放的列車,還是開進蒙昧的權力黑洞裡。"

旁觀者清,老中同學的感慨,讓我回憶起多年前在德國相知問學的歲月,我曾經以《玄奘西學》共勉,期許日後各自回歸故國,能不忘慨然澄清天下之志。

看來,我倆知交已分別來到自己身處場域的翻山越嶺的進程;台灣已經越過時代精神的難關,以人民的意志改朝換代,此後,時代精神所彰顯的,是哲學征服神學的蒙昧。

展讀友情的贈書,我也不免同情老中同學,在哲學道上仍須努力,掙脫《黨國神學》的壓制,即使漫漫長夜,終有迎來黎明曙光的契機。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國家的敵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