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修理老公公」》

圖片
「白鹿」輕颱來襲,雖然氣象圖顯示,行進路徑偏南,尤其南台灣的「恆春半島」首當其衝。小心是必要的,尤其是要提防被「颱風尾」掃到和大雨肆虐,全台灣各地都要警戒。  曾經,我因工作而在「恆春半島」的墾丁生活過六年,每年的「落山風」季節,實在不好受。強風是果樹的天敵,有些可以移動的果樹盆栽,趁早躲到庫房避風。  其中,一盆「波姬紅」無花果盆栽,應該有四年了,是以「高壓法」分株的,曾經結果豐盛。然而,去年的結果成績不理想,施了肥料也未見改善。  大致上,憑果樹管理的經驗;問題,可能出在盆栽的根系太密,盆土老化,營養失衡,以致應該風華正茂的四年級無花果果樹,看起來老態龍鍾。   趁著户外風雨,替少年老成的無花果樹修根和換土;也許,在秋季可以另有結果實的新氣象。不試不知成果,就做吧!其實,節氣才剛過「處暑」,代表炎熱的氣勢正消,而秋意正明顯,早晚已有涼意了。書房外掛的風鈴聲,已唤起我對秋季的歡迎和擁抱。 比較憂心的風險,是「秋老虎」在白天出没,恐怕影響被修根的植栽的吸收水份的能力;也可能影響對應根系的枝條的生命力。經驗來自實做,無論成敗都會是我的寶貴經驗。   果然,抽離盆植,根系纏繞多圈,盆土已硬化成塊;東敲西挖,讓根系展開後,竟然與植裁的高度相當,看起來像老公公的長鬍鬚。對不起了!您長老就割愛吧!我拿起剪刀,往粗根部剪去,儘量留下短細的根系,幾乎剪掉一半的根系,看起來輕爽多了,道理有些像處理煩惱青絲的痛快。 整型枝條的部位就留待落葉後的冬季;此時,需要重新配土加「台肥」生產的「通用有機複合硝磷基肥」,摻拌「泥炭土」和稻穀殼。重新覆土固椿,又是一個機會。   這株少年老成的無花果樹,是否就此生機旺盛?或就此掛掉?難說!就看天意吧!多年來,我的園藝生活實踐,就在摸索、查閱和冒險中前進;不在乎成敗,也是實驗的樂趣。

詩人之國筆記 - 《「國政顧問團」》

圖片
出來矣!出來矣!/  咦……!怎麼殘缺不全?/  報……,不是不報到,只是時候未到!/  啥麼鳥事纒身?/  報……!打麻將、酒未醒,女人抱緊緊……/  查!何時可報到?/  報……!這……這,不學無術,羞於見人/  查……!差多少隻鳥?/  就抓到這幾隻??!!/  報……!還有一百隻,正在剉著等/  有啥好怕的?就是個「太監賞鳥團」而已!/  - 《「嘰嘰喳喳,没鳥用!」》-

詩人之國筆記 - 《「批公文」》

圖片
批!批!批不完!/  又來矣!又來矣!/  好吧!想批就來!/  難道,没別的事!/  報……!還真的,沒鳥事!只有公文/  好吧!再批下去!/  查!誰在一直上公文?想害俺?/  嫉妒俺有批公文的權力/  不批也不行!/  報…!「國家機器」/  看來,不如歸去!/  報……!別這樣啦!上酒的公文來矣!/  喝吧!喝了再批下去!/  如擬!好!好…!好酒!/  - 《「因公而掛」》-

哲學人生筆記 - 《「男人、女人,抱女人」》

圖片
本來以為,浮世有“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之嘆,  現在,多了一項,說男人"抱女人"是會成為挨告的理由。  女人多難 ! 被暴、被抱都為難。浮世多虚偽,女人只是客體,由男人決定價值和價格。說來可悲 ! 有些女人也認為,“抱女人“不好,尤其“整天抱女人“是見不得人的壞事。  只要願意,男人女人抱到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化作春泥再護花,很浪漫啊!  _________  相關文章:  名畫的美學筆記 - 《「擁抱的想像!」》  - 2012年1月11日  這是一幅由法國印象派畫家皮耶 - 奧古斯特‧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在1883年所作,現在被收藏於奧塞美術館的世界名畫「鄉村之舞 (Village de la danse,Musée d'Orsay )」。  畫中的男女兩人擁抱共舞,男人的側背影呈現認真,而有些吃力沈重的焦慮現象;但是畫中的女主角雖然體態豐腴,卻面露輕鬆愉悅的表情。男女在擁抱時的心情對比,究竟有什麼隱喻,可供「他者」想像呢?  人類的擁抱是一種「性與權力」的隱喻;也是進化的結果。只是,在許多時候和場合中,擁抱被賦與外交禮儀和親善的外部意義。  其實,擁抱是一種支配和被支配的潛意識,而表現於肢體的動作。在動物界裡,哺乳類動物(Mammals)中的靈長目(Primates in the Mammals) 最擅長於擁抱。  擁抱的原始意義,是用來捕捉獵物和哺乳。哺乳類動物中的靈長目動物是以四肢和乳房的身體構造,去輔助意志的展延和實現。  擁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擇優遺傳下來的高尚動作;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擁抱帶來的是身體和精神的愉悅和鬆懈,然後導致安全感或被收服。  回想一下,作為人類,我們已經有多久的時間,沒有和自己的親人,或戀之伴侶相互擁抱?以示信任和包容,並且展示自己所提供的安全感。  現實上,值得注意的是返祖現象( Atavism ),會出現在一個忌諱或怯於展現擁抱的社會。尤其在禮俗宗教專制的社會裡,保守的意識很容易再喚起原始的記憶;而恢復以拳頭來遂行權力意志。...

詩人之國筆記 - 《「每天抱女人」》

圖片
好幸福!/  女人,真好!/  都不寂寞!/  也不凄涼/  熱度常在!/  這裡摸!那裡抓!/  就是要!/  不急!明白矣!/  就依了/  没辦法!苦不堪言!/  愛與包容/  -- 《「乳娃抱奶媽」》-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圖片
週末假日外出的隨遇,客服小姐的甜言蜜語,接二連三地請我試吃不同的樣品,葡萄乾、蔓越莓乾、小藍莓乾、椰棗乾…,然後,是「無花果乾」。不錯吃!回家前,在賣場一口氣買下十包不同水果的乾果;總覺得,愛吃乾果就要免於遺珠。  乾果,加上堅果、南瓜子和黑芝麻,平常都用於拌上蔬果盤作早餐,口感和營養俱佳。這一次買到的無花果乾,客服小姐強調,是從伊朗進口的,外型較小粒,不同於以往吃過的,來自土耳其的無花果乾,外型較大顆,乾果肉較多,甜度較高,甚至仍然含著蜜汁,可以單獨當作零食吃。  「伊朗」,何以成為我這次採購的印象因素?主要在於,伊朗最近又成為「波斯灣」地區政治、軍事緊張的主角。外界的印象,似乎,伊朗是「伊斯蘭」宗教屬性強烈和軍事實力擴張的區域強權,與米國長期不對盤。 其實,伊朗有悠久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古稱「波斯」。在德國求學時期,有一位伊朗出來攻讀「森林學」博士的朋友,曾經問我對伊朗的客觀印象。  記得當年,我提到「安石榴樹」的花果和「何梅尼」;前者的原產地在伊朗北部「裏海」附近的「高加索山」的南部地區,歷史上,「安石榴樹」經由「絲路」東傳中國,在江南蠶絲產地,花果被用於絲料的染色,再用於織布,仕女的衣裙被染色後鮮豔顯目,引來男人的注目,‘’拜倒石榴裙‘’的誇張形容,可能與此有關。 至於「何梅尼」,是主導「伊斯蘭革命」的「什葉教派」的「神學教授」和「最高精神領袖」,他的支持群眾推翻「巴勒維國王」的王朝,讓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 這位伊朗同學,當年自嘆,在伊朗他是「異議份子」,只能流亡德國申請難民庇護(Asyl)。還提醒我,瞭解伊朗,就不能聚焦在近代史;伊朗有傲人的「波斯文明」;即使宗教,也不宜被誤解為僅有「伊斯蘭教」,較早的古代,有名的「拜火教」起源於伊朗。  果樹,也不是只有「安石榴樹」,還有好吃的「無花果樹」,棗樹、桃樹、蘋果樹……。說著,似乎唤起他的鄉愁…;流亡中無奈啊! 那時候,我的伊朗想像改觀了,物產豐富,不是只有儲量豐富的石油,還有地毯、被歐美奉為美食佳餚的「魚子醬」。 許多年過去了,那位同學已鴻飛無跡,回伊朗的老家了嗎?我已隨機吃到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 《「多尚黑」》

圖片
漢字的「黨」,寫實地拆字和理解,就是「 尚黑」,以「黑」為價值。究竟,‘’黑‘’是啥麼意思?  文字的語意是約定成俗的指涉;以黑解黑,答案就在漢語的語境中。「漢語人」以黑為負面的指涉,對被涉及的人、事、物和現象,多有所貶抑:黑心、黑道、黑夜、黑寡婦、黑蜘蛛。  漢語人的精神本質,是顏色偏好的和偏惡的:「大喜見紅」或「惡紫亂朱」;厭黑、嫌黑、懼黑的偏見;在造字時,以「尚黑」來合成和指涉對「黨」的貶意。「論語」:“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客觀上,‘’物以類聚,人之群分‘’,「結黨」就有特定目的,是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實踐特定人的權力意志。以組織的力量自肅和排外,鞏固「本黨」的利益和價值。  當社會愈開放,價值愈多元,利益也愈分歧,「結黨」愈多,形成「多黨」,也就是「多尚黑」的現象,騙子一群人組黨,成為「金光黨」,黑道中人以霸凌弱小、圍事奪利為業,稱為「黑手黨」,一群人以奪私產而分之,稱為「共產黨」,一群人以找俗民來造神,稱為「民眾黨」。  「多黨」,看似社會上的意見多元,却有存在危機,就是魚目混珠和欺世盗名,黨員出錢出力只成就造神後的信徒失智現象;「白癡」只要有一群「同志」相挺,就可以成為「白癡黨主席」。  「多黨」的結果是「黨主席」像流浪狗,只剩下吠影吠聲的「黨狗」。以上的漢語「說文解字」向浮世草民啟示,‘’群而不黨‘’,努力作自己,好過成為「尚黑員」。  「共和國」的中堅基礎在於精神自由、思想獨立的公民;當今的「多黨」對立和鬥爭,或苟合算計,是時代的流浪狗吠日現象。此起被落,其興也速,其敗也速!問題所在:為利益算計而茍合,終必「始亂終棄」。

詩人之國筆記 - 《「菸酒兄弟」》

圖片
你來一根!我來一杯!/ 唉!如果你没出事,多好!/ 飄飄然,醺醺然,人稱「同樂兄弟」/ 唉!出事!壞在你‘’超買‘’/ 此時,別抽了,以免被疑「走私」進來的/ 看來,我只能獨飲了/ 一杯,再來一杯!/ 兄弟,不能同樂,悶啊! 獨飲悶酒,到幾時?/ 到……到酒後亂性,……性騷擾/ 東摸西摸的……亂摸一通!/ 「毋忘在莒」,還是,……「無望再舉」!……? ??/ 唉!一樣啦!没差啦!還想怎樣?/ 還,……酒駕肇事逃逸!/ 以前,只是「逃税」,說/ 現在,「條子」來抓人,也上報了!/ 終於,兄弟沉淪,難兄難弟……/ 來一根?!來一杯!?俱成往事矣!/ 笑聲已遠,兄弟,各自登山去!/ 別想了!先坐監去吧!/ 珍重了!自求多福!/ -《「於是,‘’清教聖國‘’立兹,兄弟落難!後生不知菸酒」》-

園藝生活筆記 - 《「無花果樹的傷心淚」》

圖片
七月上、中旬採收無花果後,利用月底的週末假日,替無花果樹「醫美整型」。為了增生新果,於是把枝條末端陸續新發出來的青綠「葉芽」擰掉(pinching),有點像採茶那麼厚工。 没多久,手指‘’擰芽‘’的部位沾到枝條分泌出來的乳白色膠質黏液,就是先前摘果的時候,樹體也會分泌的那種「傷心淚」。沾到這種乳膠液,無論是肢體部位或刀具,没多久就會凝固變色;善後清理也得厚工。 想吃果子,總得費工夫,付出代價!究竟,無花果樹的白色「傷心淚」對動物有‘’報復效果‘’嗎?大自然有很多類植物的分泌物或花果是有毒的,尤其野生的花果、蕈菇,這是植物的自衛機制。若辨識植物的能力不足,不可學‘’神農嚐百草‘’,却錯食山野的花果,誤了自己的性命! 無花果樹,既然是吃它的花,成為人類的水果食材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人類就吃它已被證明無害又營養的果子就好。至於,無花果樹的「傷心淚」,也就是白色乳膠,聽從前人的「食忌」,總是多一分安全。 在西亞和南歐的「地中海地區」,在古時候,就已有吃無花果的食忌,建議人們在吃過無花果後,不宜立即喝牛奶,以免在腸胃道內造成凝結,有礙消化排餘。 西班牙人,大概知道這種「凝固」的化學現象,反而把無花果用於製作「起司」,稱為「無花果起司」(Fig Cheese);南歐地區有些飲食文化,例如:餐後的甜食,若有生吃無花果或「無花果乾」,因為甜度很高,就再配上紅酒或咖啡來提味。這是我個人愉悦的「無花果食記」。

詩人之國筆記 - 《「公私分明」》

圖片
「爺爺」,一向公私分明!/ 爺爺說了,就算!/ 兒孫,不可藏私!/ 「走私」,更不可以!/ 爺爺知道了,要「全數充公」!/ 還要「抽皮條」!/ 讓兒孫叫不敢!/ 有夠公私分明吧!/ 爺爺,一生就愛抽/ 兒孫賺的,都要「抽頭」/ 抽菸有害健康,又說,喝酒不開車!/ 爺爺說:“喝酒亂性”/ 有夠公私分明!/ 爺爺是「菸酒商」! -《「爺爺萬歲!孝順,就是兒孫要讓爺爺高興!不得以私礙公。」》

詩人之國筆記 - 《「以前都這樣!」》

圖片
來根菸!/  來杯酒!/  「總統牌」的!/  不!戒掉矣!/  唉!想不開!/  有關係,就沒關係!/  以前,都是這樣的!/  現在,「昏君」好欺!/  「大內」,好混!/  官府,養有「令牌」的賊!/  -《「黨國惡習」》-  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2012年7月3日 詩人之國筆記 -《燈塔》 魚群啊!往又深又廣的海洋游去吧!避開誘餌和魚網! 鳥群啊!飛向廣闊的蒼穹;森林留給狐群和猿猴吧! 鹿群啊!追逐那水澤芳草;離開屬於獅群和鬚狗的莽原吧! 人類建造的燈塔,不是為我們;就讓他們;留給迷航的船,和鳥賊群吧!  - 《「新世界」》- 我喜愛看到燈塔,孤獨地矗立在海角一隅,尤其是那種忘世的境界,我會激動。在台灣國境南疆的「墾丁國家公園」附近的核能電廠,工作和生活的多年歲月裡,我經常獨自跑步或騎車來到鵝鑾鼻燈塔,在附近眺望廣闊的太平洋和巴士海峽;蔚藍色的蒼穹下潔白色的燈塔,特別的顯目滄茫。  那時候,我會找一處地點,面向太平洋坐下來,感受天上白雲偶然飄浮而過的時空意象;或閱讀隨身帶來的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語錄,別有一番超然清新的意境。  有時候,我會在夜晚到此地觀看星空;也望向燈塔的頂端,看著那燈炬在夜裡照向海洋的放射角度。想到幼年時,母親曾經告訴過我的日本諺語:‘’燈塔無法照到底座附近的船!‘’;那是她小時候在公學校求學時,日本老師教她的。記下來了;作了母親後,她又傳給我記在心裡。  這句諺語提醒世人,尤其是作為領導者,以身作則很重要;就像燈塔一樣,為跟隨者指引方向,讓大家有所依循。但是,那還不夠!在領導者的近身區域,是一處光明照不到的禁地。倖進之人會躲在此地;他們通常玩權靠勢,自恃誇大,迷惑外界,也集結靠攏者成為內賊。  這些人,通常是領導者的近衛、親族、愛將、閨密、情婦和親信。他們包覆在領導者的外圍底座,像洋蔥的...

園藝生活筆記 - 《「婚約綁人」》

圖片
「大暑」當前,每天吃一盤五色水果,這是營養師的獻策,用以替代喝冰品汽水。自產的無花果早在七月中已被我自樹上清場,分送鄰居。最近的熱門水果食材是外購的酪梨。 營養文獻記載,酪梨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鄰居的阿桑在我推薦下,也從陌生到愛吃酪梨。  無花果和酪梨,對於台灣,都是外來品種,引進台灣種植成功的水果食材。我分享自家種出來的無花果給隣居阿桑,還介紹果實就是無花果的花,引來不知所云:“蛤?蝦米?說無花果又說有花?”  秀自拍的無花果樹的照片作參考,真的無花有果,一時半刻也說不清,頗有「佛祖」捻花,弟子「伽葉」微笑的禪意。不過,鄰居阿桑自述,以前只吃過無花果乾,太甜了!  我補充,此外,新鮮的無花果可以切片放在薄片麵皮上,烘烤出來,冷却後,撒上冰糖粉或淋上優格,就是一道美味誘人的「無花果薄酥皮派」。  聽起來,實在很厚工,除非熱愛自己烘焙糕點,否則,吃現成的蔬果拼盤最有營養價值。  嚴格說來,無花果的外型有些怪異,果實來自隱頭花長在果皮之內;被誤解為無花。  鄰居,彼此常說些五四三的來開心,阿桑正好傷腦筋,獨子交女友,又不敢結婚;據說,憂心未來有「婆媳問題」,千古難解的心結。獨子寧願「友達以上,婚姻未滿」。  這件事,讓我想到了無花果葉和婚約綁人的故事,於是說給阿桑開心:  那是有關:男女,怪怪的「聖經故事」!  「無花果樹」的樹葉,有重大的功用:「遮體」;它是「亞當」禁不住「夏娃」的誘惑而違戒嚐過「禁果」後;發現「代誌」大條了;怎麼身體怪怪的,會出「人命」的。  想躲起來;於是,「亞當」隨手摘下「伊甸園」裡的「無花果樹葉」遮蔽身體,‘’藏私‘’;自己先落跑,留下「夏娃」一臉茫然;也學「亞當」摘取「無花果樹葉」,“藏私”;然後追出去,一路高喊:“別跑!好漢做事好漢擔!我要你負責”。  從此,男人就是「亞當」的那款「出事落跑」或「避不出面」的「不負責任」的原型。於是,後來的女人想出「結婚綁人」的制度。  但是,男人已改不掉「在外偷吃」的習性。落跑不成,就說:‘’我要對「社會」道歉,家裡的「大內」,已經原諒我了‘’。  以上...

哲學人生筆記 - 《「有夠不要臉」的「死愛面子」》

圖片
「漢語人」的語境中,常有斥人:「不要臉」,和比較級的「很不要臉」,猶有甚者,最高級的:「有夠不要臉」。「漢語人」,有「愛面子」,和比較級的「很愛面子」;當然,至死不改的:「死愛面子」。  如此,正反對稱構成「漢語人」的「臉文明」和「面子文化」;也在久遠的歷史中,發展出「臉刑」,那是古代五種「肉刑」中的兩種刑:對犯罪人的「黥」和「劓」,前者是刺面上墨,後者是割鼻。  如今,依然殘留在語言暴力的是「口誅」。斥人「不要臉」,再跳級到「有夠不要臉」,一定是「死愛面子」的「漢語人」在「潛意識」中出現怨憎交織的「思想無能」,那是「精神變態」和「家教欠缺」後的「併發症」,失去說理論法的文明能力,只有想對人「毁容」的衝動。還好,僅止於語言暴力。  「不要臉」和「愛面子」的口語,正如硬幣的雙面,互為表彰,以成一體。「漢語人」在悠久的歷史上既有「臉刑」的暴力,只想對人「毁容」和「奪臉」以逞自己的「快意」和「恨意」,人際互動也就以「臉文明」為重點,「虛偽」、「逢迎」、「巴結」、「諂媚」,…,乃至「造神」,都是因此衍生出來的「小人動作」。

園藝生活筆記 - 《「使徒果物」》

圖片
英文字的“Mission”,固然可以作為「任務」理解,但是在「基督教」的語境,是更神聖的「使命」。「傳教士」如果只是說教,可能會讓聽眾想要洗洗睡去,以現代「行銷學」的策略,還要誘之以利,以先進的科學和醫學幫助新開發的教區,使教民相信‘’有拜有保庇‘’,生活改善和文明進步。  貿易,在使徒的使命行程中,也促進異域的互通有無。歐洲「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得地緣靠海之利,在十五世紀起的「大航海」時代,向未知的異域探險、佔領和掠奪式的殖民,教會的「傳教士」也向異域帶去「使命」,却也帶回救濟歐洲饑荒的果物。  現在德國人日常主食的「馬鈴薯」來自南美洲秘魯「印第安人」所食用的植物塊莖。法國的釀酒葡葡樹曾經染病嚴重,影響葡萄酒的產業命脈;幸好!以北美洲帶回的葡葡樹種,嫁接到歐洲的葡萄樹種而改善了抗病力。  英國的「皇家園藝學會」(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採集了六十多種「無花果樹」的品種,却好奇於“誰引進「無花果樹」到英國這個曾經以「重商主義」為國策的國家?”。  「考古學」的發掘,得到罐中的「無花果乾」,據信:最早應該是在「羅馬帝國」時代,由義大利的「傳教士」帶到仍被視為野蠻人地區的英國。  至於米國有「無花果樹」,應該感謝西班牙人和「傳教士」在十八世紀中期,加入開發「大西部」的「加州」時引進的。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歷史不該由歐洲的「帝國主義列強」獨佔「話語權」:「無花果樹」原產地在「小亞細亞」的高原,三千年前渡過「愛琴海」傳入希臘,似乎有些按兵不動很長的一段時間。  也許,希臘人愛「哲學」,不重視貿易推廣;直到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崛起,向東也向西擴展勢力,其中一支雜染東北部非洲「衣索匹亞」遊牧民族部落的「摩爾人」(Moro),雄才大略的部落領袖展現強大的企圖心,征服和佔領没落的「羅馬帝國」的西南部地區,才讓「無花果樹」向西推廣找到「新世界」。  包括:北部非洲、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和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被「摩爾人」統治數百年,帶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風格的建築、藝術。西班牙美食料理中常有「無花果」作食材;「無花果樹」應該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傳教士帶...

哲學人生筆記- 《「求不得」與「早知道」》

圖片
佛家,有「人生七苦」之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苦」,在德國哲人「叔本華」的哲學論述中,成為「悲觀論」的原旨。俺的理解,「慾望」,正是「苦」的來源;其中,「求不得」而讓意志難以實踐,苦啊! 有一個浮世的現實案例發生矣,可作為註解:台灣「首富」,「K先生,Terry」,有錢到成為一般人“求不得”的「名人」,平日言行霸氣,好對浮世眾生指點江山的迷律。 ‘’如果照他的「高見」,國家就……!……六歲以下的幼童由國家包養,……‘’。「K先生,Terry」,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首富」決定下海,到政海「初體驗」,競逐「總統」的「大位」。 奈何,「首富」下政海,也有「求不得」之苦,臨選舉泣涕於浮世,似乎參加“初選制度”,有「被做掉」的哀怨和焦慮不安。 證諸「首富」之前的若干‘’反民主‘’和‘’反法治‘’的「言行」,例如:“民主不能當飯吃!”,或者,“當選總統,就對Lxx「查税」”。如今,已有形勢所迫下的收斂,欲「接地氣」而略遲和生疏”。 此一現象,自證民主即使有缺陷,選票仍是民意的展現和公民自衛的武器。俺回憶往昔,民主也曾經讓譏諷民主不能擋子彈的「鎮國大軍頭」,為了競逐「大位」的「副座」而在拜票場合向草民俺握手求票。 在此多年以前,俺在金門前線的軍事演習後的檢閱場域,曾以「預官少尉排長」的軍職向「陸軍總司令」立正行軍禮報告。 民主真好,證諸「香江」夏日的火紅抗爭,在求「真普選」香港的「特首」不可得,而僅能卑微地訴求保住香港的法治「終審權」,也看似危在旦夕。 苦啊!「慾望」驅動生命的意志,却有「求不得」之苦,即使台灣「首富」也無奈地說:“大哥拜託「你」!”。 然而,錯矣!「大位」公器不可私相交換,更不可‘’搓圓仔湯‘’!如果為民服務必須「接地氣」,就去修哲學吧!希臘哲人「柏拉圖」的提示:“讓哲人為王,或者,國王去修哲學!”。「首富」臨選舉而涕泣「求不得」的舉措應證:‘’有錢也難買「早知道」‘’! __________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如果還俗成真,…」》 2016年7月13日 其實,這件事是神職人員心裡的「禁忌」。說來,俺有點「白目」,不該問却問了,也得到可供參考的答案。 應該說,被俺誤問的人,本來苦無機會說出心裡的鳥事,被俺歪打正著問了;於是,俺反而被當成「神父」,‘’正牌‘’的神父向俺這個‘’冒牌‘’的「神父」告解。 聽人說故事,也...

哲學人生筆記 - 《「不忘文學」》

圖片
一位「老中」友人,在他的祖國苦悶不已,在德國求學時向我月夜吐露心聲,抒發內心對選擇文學作為人生志業的偉大意志。  當年,這位被我稱為「老朱同志」的「才子」,也是‘’苦悶老中‘’,視我為「知音」;我們在異國相遇相知的同學故事,多年前,被我寫成「 人生故事筆記 -《詩人之國的遺民》 」。歲月川流,許多年過去了,我已回到台灣;當年,那位“苦悶老中‘’如飛鴻,已不知去向。回中國去了嗎?他曾經活得苦悶、被壓抑的中國,三十年來,除了物質浮華的自我感覺崛起外,在文明普世價值的實踐上,已逆向退回封建時代的歷史皇權專制黑洞。  當年,「老朱同志」專攻德國文學,對於自身語境所在的漢語所承載的漢字文學有隔閡。主要原因,在於出身「北京大學」的菁英自傲,在時代風雨起落中,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所想要追求的西方價值無著落,又歷經「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傳統價值,於是「老朱同志」對自身語境的文學是陌生的,也有些虛無感,而對台灣的文學有距離的美感和嚮往。  在這個彼此認知的基礎上,我們經由對話,對‘’黨國禁錮‘’的文學語境有所批判;那不是出自‘’作為人‘’的情感表現和嚮往自由的呼喊,而是黨國意識型態下的不得不然。算是時代的無奈和悲劇。  文學,非我的本業,卻是我的關懷;從哲學的理解出發,“我思、我寫,我存在!“是內心的呼唤和時代的激動而有共嗚,我寫下去就是了!  同時,有幸受「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主事友人之邀,在數位時代,略獻拙力,網編文學來稿刋出,方知吃力。老眼昏花,看稿編排格式,全是文場。  前些日子,我為青少年「文青」的大作網編;近期又為名家的「古典文學」讀書講義網編;算是實踐當年對「老朱同志」的承諾:“不忘文學“。

園藝生活筆記 - 《「冷門熱活」》

圖片
  節氣流轉已入「小暑」,接下來,一年的熱活日子還有「大暑」、「處暑」兩個熱情的「節氣」等著接待北半球的「眾生」。  就算過了「秋分」、「白露」和「中秋」,夜裡會有涼風吹拂的秋意;可是白天仍有‘’白目‘’的「秋老虎」出來炙人。總之,面對現實,炎炎日頭下,眾生活得熱滋滋的。  在家庭果樹的行事曆上,我雖然樂在自己的園藝生活,畢竟書生本色,仍會多少關心浮世議題,加減瞭解時令的水果市況。記得去年盛夏,台灣的果農為當令水果盛產敗市而叫苦不已。 豐產敗市,農民之苦,我記下來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書生之見:“要多吃蔬果!尤其台灣的水果,行旅許多國家,最難忘情台灣的物產,就是好吃的水果”。  確實如此!台灣是寶島,地緣和風土條件得天獨厚;外來的熱帶和温帶的果樹,來到台灣後都能有不錯的結果,品質風味俱佳。更何況,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外國的水果也在台灣上市競爭,也可以補上季節的供給缺口。  我喜愛吃蘋果和柑橘,生活中的多色水果供應每日不缺,一日不吃水果就怪怪的,好像教徒忘記祈禱就去洗洗睡。多吃蔬果,營養師早已耳提面命,多吃蔬果有益身心健康,也可以鼓勵終年辛苦的農民,精進水果的品質!  「雲端記事」的設定,自動彈出「熱詞」提醒我,家庭果樹所需的施肥、剪枝、嫁接、採收的時程。現在炎熱當頭,讓人熱得發昏刺痛;可是黄昏時分要善待植栽,記得供水提神。  為了避免樹上的果實熱到受傷,行事曆提醒:“採下來吧!愛惜天物,熱壞了就太可惜了!”。於是,炎夏的日子,我的水果多了自產的果物。口感有些酸澀,甜度不如專業果農所賣的水果。於是,我分享給朋友‘’同甘苦‘’,却得到古典的讚美:“不錯吃!有原始的水果滋味!”。  蝦米…?蛤…?“;「孔子」說:‘’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吃得出“原始的水果滋味”,應該算是…?好吧!算是「古意的朋友」,至少讓我傷心不起來。  園藝生活的實踐,我常分享心得筆記,建議同好的朋友,視「家庭果樹」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從種下植栽起,到收成果實,即使有許多挑戰,甚至再三失敗,却可以讓自己的情感平穩和懷抱希望,我視「家庭果樹管理」的嗜好為「冷門熱活」。...

詩人之國筆記 - 《「反熱」》

圖片
先認識問題!「反」或「熱」?/  「日」,先聲明:問題不在「日」!/  「本日」,「反日」改稱「反熱」/  「日本」:讚成!/  「中國」:反對!/  「本日」,中國:已有「節目」/  「日本」:唉!又有事矣!/  問題,偏矣!「反」,成為「主題」/  「熱」,反而,躲到一旁「涼快」/  那兒涼快,就那兒去!/  對矣!哲學殿堂!/  清冷!孤寂!/  冷門!/  聽俺的「拙見」:/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冷靜!冷静!/  俺,前去「冷門」,問候哲人老友!/  -《「小暑」紀行》-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