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故事筆記 -《分享一餐,也許... ?》


以前,德國同學告訴我,雖然高等教育都是免費的,由國家負擔;德國大學生,即使有富裕的父母,成年離家求學後,大致上必須自謀生計,算是貧窮階級,能省則省。但是仍有許多學生,必須為生活費打工奔忙,以完成學業。

父母為鼓勵子女獨立,較殘酷的態度,是以法律義務已履行了,兒女必須離家,為自己負責;家庭關係,似乎只剩下出自於血緣、親情的鼓勵和宗教信仰的支持。生活拮据時,有些同學,就在超市買折價品;我有些同學,用餐時就是兩支細胡蘿蔔,三片德國黑麥麵包,一瓶礦泉水,就交待一餐了。

在大學食堂前,我經常遇到不認識的德國學生,或「龐克族」成員的學生,請我分享餐劵,以解決當下的飢餓。有時候,「龐克族」還向我拉關係,要求多分享幾張餐劵,給族人解餓。當時,我想到學生在人生的求學時期,先體會到饑饉困境,日後有發展的機會,一展所長時;還是否有同理心?記得自己曾經有過的困知勉行歲月。

「經濟倫理學」上有一項關懷,就是饑餓可能讓人自願放棄自由,說來是悲劇;所以,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求富,也要求均。不久前,我到歐洲商旅,就近重遊「俾斯麥」的母校,也曾經是我修課的大學之一,創立於中世紀的「哥廷根大學」。當日,正逢午休時間;大學食堂坐無虛席;户外氣温極低;能夠和年輕學子擠在餐桌,也來一餐熱食,重温當年的貧窮階級的生活;心中頗感温馨。

「卡爾‧馬克思」的名言:"當有人在享受時,有更多的人,正在為享受被奴役!",也觸景生情地浮現在心頭。歐洲有些古老的大學,在主講堂建築的外牆上,以「拉丁文」鐫刻銘文:"真理使你們自由!"。看到同桌用餐的學生,吃得很滿足;看來「追求真理」是遙遠的理想,「填飽食慾」却是當下的現實!怪不得,哲學乏人問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