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不放棄武力論」》

 
 
 
「武裝鬥爭」,一直是中國自誇的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寶」之一。另外的兩項,分別是「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

「武裝鬥爭」的替代話語,就是「不放棄武力」。「歷史唯物主義者」自信:歷史的發展,存在客觀的規律。因此,「武裝鬥爭」作為革命的工具,「不放棄武力」的原則,只是在等待歷史上的革命對象。

歷史的問題,是「時不待人」和「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同樣地,這兩則「定句」,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的自信。

許多年以來,中國對台灣有不合法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找不到「國際法」上的法權基礎,只能流於虛幻不存的中國應該「統一」台灣的「神學造論」。虛幻的「神學語境」,如同「希特勒」和德國「納粹黨」迷信「第三帝國」有歷史生存與享國千年的發展空間。「不放棄武力」地東征西討,只讓「第三帝國」存在十二年(1933 ~ 1945)。

於是,在「時不待人」和「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使中國的主觀上所彰顯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無能為力。戰艦巡航、戰機遶飛、密集閱兵、恫嚇威脅,都在強調手上的工具:「不放棄武力」。有用嗎?

台灣有居高臨下的「定位戰略」的優勢:不必陷入中國的虛幻的國族神學語境,不必回應中國的國家統一的「造論」;那些都是中國的國內語境,與台灣自視為「主權在民」的國家無關。

一場位在「中印邊界」,「喜馬拉雅」山上。兩國軍人的互相拉扯,對唱山歌而曠日的對峙緊張;雙方都以「不放棄武力」為基礎的武嚇,結果依然不敢輕啟戰禍。這項事實,說明了「不放棄武力」的「工具論」只有"會叫的狗不敢咬人"的逗笑效果。「不放棄武力」在「選擇權」上的「時間價值」,從對峙之日起,即逐日遞減;也就是「兵貴神速,逞一時之快」,最忌諱「師老兵疲」。

軍事對峙,自得其樂,娛樂「自己人」可以討賞,若付諸戰術上的冒進,必然誤了中國當權者所提倡「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出師未捷而胎死腹中,「中國夢」將沒指望了。同樣地,中國國內正在「造論」而「起信」的對台灣的「武統論」,也是唱歌給「自己人」聽的「不放棄武力」老曲。「歷史唯物主義者」的疏失,在於低估「歷史唯心主義者」的「意志論」:「絕不妥協」。

武力,有「時限」和「資源」的限制,不是用之不竭;唯有迷信武力的短淺者,會一再地強調「不放棄武力」的威脅;美國和北韓的酋長,樂此不疲地表演「發射口彈」,正是藉著「不放棄武力」來向世界證明"會叫的狗不敢咬人"的「肥皂劇」;好戰而太無趣了!都嚇到「自己人」。

「絕不妥協」、「不再戰爭」和「永久和平」,在浮世滔滔的時代,是「歷史唯心主義者」自信「邪不勝正」的三項高貴價值,可以自我勉勵,因信稱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