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夜行人」與「稻草人」》

 
‘’自己嚇自己‘’,是怎麼發生的?這個問題,以「精神醫學」的「人格分析」,在於「自信不足」,更基本的人格症狀,是「自卑感作祟」;同時,必須表現「自大狂作惡」。以上的背景說明,在於現實的與中國,這個‘’容易受傷的大國‘’,有關的兩件「醜事」:

首先,印度和中國正為了一小塊“鳥不下蛋”的「喜馬拉雅山」上的荒寒之地,互相表演「大國」的「小人戲」;表面上互不相讓,非戰不可;事實上,没有一方敢先動手,以免師出無名,先失去軍事行動的正當性。“會叫的狗没鳥用!”,正是如此。

於是,在中國這邊,能夠自我療傷的方法,就是典型的「中國式不衛生」:「口誅筆伐」,一派「義正詞嚴」,被人欺負的「鳥樣子」。「造論」與「造勢」以「起信」;正是「自欺欺人」的典型。

近代,「中國」的歷史,與文明高貴無關,而是自曝短淺的痞子流氓品味。每次的對內鎮壓,對外囂張的事件,都是以「帝國主義者,亡我之心不死」作結論;然後,對內自吹自擂。這樣子的國家品味,總結於深重的「自卑感」而呈現「精神變態」,典型的「太監人格」。

其次,「中國學生」被自己的國家和政府禁止來台灣的「國立成功大學」求學。理由是,該大學是「台獨」。這件事,正曝露中國在思想戰線上的自卑,與對印度的「口誅筆伐」和「寸土不讓」的趾高氣昂的氣焰相比,儼然是“太監”的自欺欺人,拿自己的「寶貝」出氣:“不許離開”。

中國的精神現象,不在於「崛起」而在於「自卑」;因為「專政制度」而形成「近親繁殖」的「小圈內」制度。十四億人口的國家,竟然,所有的權力,落在一個自卑而好作美夢的無能領導人的手裡。

綜合不同的事件場景,中國的立場和態度,只有“以我為主”,却因為自卑,而必須提防被貶抑和被輕視。於是,風吹草動和背影緊跟,都使自身只能虛張聲勢;夜裡像路上的「夜行人」;白天像田裡的「稻草人」。只能以「自欺欺人」來「自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