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 《吃「無花果」有感》

友人分享俺一包自土耳其進口的無花果乾,初嚐的口感很順,就接二連三;然後,適可而止。次日,摘下自家植栽上的一粒無花果,伴著其他水果一起作早餐對自己好。 

好吃又順口的農產品,尤其有營養特色的果物,在農業競争力的表現上,已經成為國家的名產特色。紐西蘭的奇異果,日本的「青森蘋果」,都帶有國家的農業意象。

土耳其,在地緣位置上的特點,與俄羅斯相同,都是横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土耳其掌控「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讓「俄羅斯」向亞洲西南方的海權擴張企圖受阻於「黑海」。不過,土耳其給俺的深刻印象,是美食和乾果、香料很豐富,而且有民族特色。


吃到順口的「無花果乾」,俺想到自家栽植的「無花果」,正遭逢「立夏有雨」的滋補,梅雨中的花果如含淚的美人;俺在心理上有些患得患失。成長於春天,採收於六、七月的「夏果型」的無花果,總是會受到「時雨」多水的影響而讓生果的甜度降低。

吃著無花果乾,遥想「原產國」的風土條件:「無花果樹」的「原生地」之一,被考證是位在土耳其亞州部份領土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也就是「小亞細亞」(Asia Minor)的西南方,濱臨「愛琴海」(Aegean Sea)的「卡里亞」(Caria)。 


這個地區的地形和地緣,高原又濱海,是半乾旱的風土條件,日照充足,植物的「光合作用」條件充分;有利於無花果樹的成長和果實的品質。 

雖然漢語的成語故事中有「橘越淮而枳」的典故;但是,俺有趣於「果樹植物學」和「家庭果樹」,對於台灣能成就「水果王國」,認為自有道裡。

台灣被稱為「寶島」,雖然位在地質上的造山地帶,多地震,也多颳風;但是比較地球上「北廻歸線」經過的地區;台灣的地理風土條件極佳,溫帶、熱帶地區的果樹被引進來台灣後,加上卓越的農技改良,都能適應良好而自有獨特的風味口感。 

因求學和商旅,俺有機會去遊歷過世界上許多個國家的山川、風土人情,也品嚐過許多不同的美食和地產,總是懷念台灣的水果風味特別多。正因此,有志竞成,自勉要在家庭果樹栽植中找到自己的心得。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