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自然哲學」與「國家神學」》

‘’登高必自卑‘’;「孔子」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 

前者,以「高」為目標,以「卑」為起點,若加上後者的「孔子」之嘆;‘’天下可小‘’,正是人應該謙卑自肅,看見自己的卑微,尊重那生成於恆古的自然,而與之和諧共存。 

人生短暫,只是天地的過客,無一可帶走。反之,為自私自利的慾望,在自然山野留下人為的造作物,以伸張那可笑的征服意志,毁自然生態,實為傲慢徒留人造浩刼。 

為何進步的文明造作,徒成古蹟?究竞是誰?讓後人取笑前人的自大而不自量力,或感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終是枉然? 

恆古生成的自然,遭逢的苦難,主要來自‘’以國家之名‘’的開發和建設,在使用期浩盡之後,留下難以復原的刼跡,「核能電廠」即是。更何況,在使用期內的管理不當或天災意外,更會造成人禍,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的「複合式災難」,地震、海嘯、熔爐即是。 

若為了一個國家神學的咒語:“愛國”,就想要在無辜的自然高山上,找地蓋「升旗台」以備「升旗」,表彰「愛國」,則這個被「愛國主義者」所愛的國家和國民,是有精神病態的。 

歷史所示:山河億萬年的變動而成現貌,神木千百年也會枯死;國家享祚七、八十年足矣!皇帝萬歲不絕耳,却多操勞或荒淫縱慾而短命;皇旗或國旗飄飄,不敵風雨的摧枯拉朽。 

可悲者,白癡信徒總認為,只要跟著「人造神」走,高呼:“英明啦!偉大啦!”就可以‘’下架‘’敵人。殊不知,虛幻的「國家神學」,只有表象而無本質。表象終會破滅,難以面對的是,白癡群眾的面面相覷。亦可悲矣!敵人是自己的偏執虛構和無以化解的「自恨」;那也是精神病態。 

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山中歲月》 

- 2014年7月23日 - 

山,來自地殼運動的生成;人,來自生命的孕育。人與山,是共生的存在!山給人仰望的崇高和登高的自卑。 

人,有難以言語的情結,就是想征服崇高的山,尤其是名山,得以突顯超越自卑,而有登臨的崇高感受。透過作畫,我以印象的觀點,畫出山的包容和静默不語,任由溪流奔放,日以繼夜,四季推移。 

在我的這幅《山中歲月》的畫作主題中,很自然而然地,有想要超越現實的壓抑和限制,而畫出心中所嚮往的山,尤其是幽静中的時間流逝。 

這種心境,其實反映了對自我的期許;那就是,理想如聖山,雖不能至,但是我心嚮往;也正因此,而自勉要在各方面向上提升,與時俱進。 

觀察現實的處境,人生已初老;有意思地,時代的精神也浮現老少世代的對立;老輩不甘被逼退,認為尚能老驥伏櫪;少輩却有如追兵在後追趕。社會的許多現實困境,多是老少輩對方向的認知,和適應能力不同所致。 

進與退的矛盾,在人心浮動,世局不安的時代,日益明顯。其實,解決之道,在於實踐世代傳承的典範美德。資深者,有欣賞包容之心;資淺者,有尊重與超越的信心和勇氣。 

山,始終存在,登臨山頂是成就,却要有下山的雅量,讓後人隨踵而登至。山中,其實是無歲月的,然而,山的形和勢,在漫長的造山歲月中而有了起伏。 

同樣地,客觀形勢也會催人老,逼人退。不疾不徐的雍容自在和瀟灑,正是我想表達的理想的時代精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