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生活與戰鬥條件合一」》
清晨六時四十三分,在覺醒的時刻,天空傳來戰鬥機呼嘯而過的巨大聲音。没多久,天空又傳來三架救援直昇機巨大震聲飛過。這是國軍的戰鬥機升空應戰中國戰鬥機的來襲嗎 ? 非也!其實,「國慶日」的軍機預演項目也。
辛苦了!這陣子,中國侵略台灣的軍事戰術,看得出來,採用「非洲鬣狗」(Hyena)的反覆騷擾的「消耗戰」;目的在於外部牽制和干擾。國軍必須戰機上前監控,又要克制自己不可失誤;也看得出來,中國是在操作「戰爭邊緣」的壓力。
對付「非洲鬣狗」的騷擾,至少有一個誘敵的戰術,「非洲獅」採用「空城計」,測試「非洲鬣狗」的投機心態。類似地,在足球場上,機敏的「中峰」球員,可暗中拉出「後衛」球員,移位騰出防區,以製造對方「前峰」球員的「越位」。空戰,大概也可以用這個陷井誘捕或擊落敵機。
台灣人在久無預警的情況下,此後應該多適應敵機侵擾的警報。據媒體報導,米國「川普總統」一直想要有機會,像二戰時期偉大的「羅斯福總統」一樣,成為另一位「戰爭總統」;也就是,有機會領導米國軍民渡過戰争歲月,打勝至少一場戰爭,讓米國再次偉大。這是政治領袖,在主觀意志上,爭取歷史地位和功名的期望。
不過,歷史地位應該留給偉大的人民;不畏懼戰争,而且能全民團結抗戰擊敗外患。固然,戰爭是人民的苦難,也不應該有戰爭;但是,不能期待敵人的善意,那只會帶來更多的屈辱。為了捍衛土地、自由和民主,守護世代的生活方式,對戰争有危機感和警覺心,是有益於增強人民的國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