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 《「優質小強國」》
南亞的緬甸,數十年來,嚮往民主的人民,一直難以挣脫軍閥政體的桎梏,野心的軍頭自居「鎮國大將軍」,以可笑的理由和私心監理國政和牧民。歷史,就在爭民主和反民主的輪迴中流血死傷不止。這種現象,緬甸可被歸類為向「第四世界」沉淪的「失敗國家」。
緬甸的「軍政府」,背後有「無神論」的「極權主義」的中國在支持著;即使這些國家地大和資源豐富,却始終有權力匱乏的恐慌。關鍵之一,也是本質問題,在於權力者「恐懼自由」,不相信人民,非要自己來極權專制不可,以致國家和人民的活力日漸萎縮和反智。
看到中國,從外交官的惡裂言行和低劣素質,到官方發動蠢民抵制外國企業品牌商品的群盲現象,「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大致上,已可以預判,反智的國家是沒有前途可走的;愈來愈窮是最有可能的方向。
國家的發展方向何在?「失敗國家」就不論矣!放棄和遠離,可也!以天地之大,不足惜也。台灣人也曾有過悲哀的歷史,外國的失敗可以哀矜和警戒,更要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和人權,集國民的良智,讓初具「小強國」的台灣更進步,發揚高貴的「善價值」和「關鍵功能」,成為可敬的偉大國家。
浮世瘟疫之大災已進入第二年,仍然未能預見黑洞的盡頭;有可能,人類將與疫災長相左右,小心防疫已成為生活上的慣性;「非常現象」已回不去矣!已成為常態。供需鏈的運作也因此出現失衡;台灣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一直受到強權的貶抑和冷落,但是,地緣戰略的優勢價值和供需鏈上的關鍵轉軸樞紐功能,隨著台灣人和企業的擅商而成為不可缺少。
對「車用晶片」短缺的國際救援和「塞巨船」於歐亞航道「蘇伊士運河」的「海洋貿易國家」意象,都顯示台灣靜默而強大的轉動浮世經濟的功能。說台灣使浮世運轉更順暢不是溢美而是事實。台灣人可對自己更有自信,不宜被內外聯手的中國勢力誤導而陷入中國皇權專制的黑洞;「香港之死」已足堪浮世烱戒。
台灣的地緣政治特點,具有被海洋包圍的近海和遠洋的發展優勢,欲以海島地緣經略大陸的東西向發展,是放棄海權發展的戰略優勢;如同水中猛鱷的主場優勢是水域稱霸,而不是登陸去逐鹿。海洋國家有地理上的優勢特質:洋流、季風和外向,以及海洋資源;可以經由南北串通,經略大洋,開拓世界而不自投陸封。
證緒十五世紀以來的歐洲小國崛起,西、葡、荷、英,乃至近世日本,成就經濟大國,其條件都是先成為海權大國。未來,台灣應投下更多的資源發展海軍、海運、海事和海武;以海權制陸權,空權也就必然可操之在己;亦可順勢以精密製造的工業實力基礎,發展航太空優產業。近鄰,可以日本的精密特殊製造業的技術實力為典範;遠方,可比優於歐洲的英、德、法三國的科學發展。台灣人和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