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生活筆記 - 《「復活或醒來?」》
「清明節」相近於基督教文明地區的「復活節」;求學時代,我曾經客居在德國的天主教修道院多年,與神職和神學士共同生活作息,對這個重要宗教節日的感受印象深刻。其中,有對神學語境的理解,也有我個人獨在異國為客的時序烙印。
對於我,那一棵古老的栗子樹,有多年的歲月作伴,是重要的時序烙印;每逢金黄的枯葉落滿大地,就是大學即將放聖誕節和年假,以及接下來較長的寒假。第二年的春天,看到栗子樹在「復活節」前後長出新芽,正好大學和教授又活過來了,學生陸續回來修業。就是這種北國的美景時序,讓我難忘。
回台灣後,為了不忘栗子樹報時提醒的美感,在自家也先後以「生栗子」催芽,育成三棵栗子樹。清明已到,我注意到,本來在休眠的栗子樹除了長出青綠的樹葉,也冒出多年來期待的細長條狀的栗花;希望能相互授粉長出栗子。
另外,去年入冬後落葉成光桿的無花果樹,在「春分」前後也陸續醒來,先發葉芽,又在揉去「頂芽」後冒出小綠果,逐漸長大。與其讚賞植物的作息神奇,更應該肯定生命為自己找出口的意志,歷經冬寒的艱苦孤獨,捱到春暖的生機旺盛。
此情此景,又喚起回憶,當年修道院裡的神學老教授在發出新葉的栗子樹下,自信地向我論述「復活」的可能;在宗教語境中的理解,那是「因信得義」而能永生。慧根尚淺,當年我看著那棵老栗子樹的理解是,這棵老栗樹終於睡飽睡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