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 《「欠揍的匈奴」》
中國的歷史強調「正統」和「法統」,尤其以「漢民族」為中心,此外的周邊民族都是藩族或夷狄。中國歷史強調「逐鹿中原」,得天下者自居「天命正統」和「嫡傳法統」。其實,這是典型的「種族主義」的「血統論」;上世紀的「納粹德國」也強調「亞利安人種」最優秀,必須支配和統治周邊的國家,於是不具任何「正當性」和「合法性」地向周邊擴張,表現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
「漢民族中心主義」形成於「漢帝國」,在建國的初期,公元前二百年,「漢高祖劉邦」曾被北方的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吃過匈奴給的難堪,靠對方睜一眼閉一眼而偷溜回國,進而採取「和親政策」,出嫁漢宗室的公主給匈奴頭目「冒頓單于」,雙方結親以締結和平,求得休養生息。
歷經文帝和景帝,皆遵守「和親外交」的國策,直至武帝坐穩大位後,國力崛起才改用擴張政策。其理由之一,是長期的「和親政策」實為緩靖安撫,仍無法滿足匈奴的需索,經常南下騷擾邊境。漢武帝決心一展崛起後的身手,派兵征伐匈奴,也取得成效。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漢民族」自居正統的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受益於周邊和歐美經濟較發達國家的幫助,投入資金和技術參加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這是當代普遍實施的「綏靖政策」,成效却是失望的。
當代的「漢民族」自己異化成為當代的匈奴,反噬綏靖者。中國扮演「戰狼」,對帝國主義野心覬覦的領土和海域、空域經常以武力前來恫嚇騷擾,正是「漢民族」自家老祖宗當年所不堪其擾的匈奴。這種現象可稱為「精神異化」的病態,從以前的「受壓迫者」轉為「壓迫者」。
對於這種「精神病態」現象的治療方式是正常的國家聯合起來狠揍當代的匈奴。俺回想「清帝國」末世的「八國聯軍」痛揍「義和團」流氓的場景,即使像俺這般愛好和平者,也覺得「打匈奴出鳥氣」,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