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事筆記 - 《「堂堂正正」的「突襲」》
漢語人的成語庫中,與道德相關的,有「無信不立」;與軍事相關的有「兵貴神速」、「臨陣倒戈」、「陣前換將」和「兵不厭詐」。成語的「套意」,在於對典故的濃縮表述;却讓套語的使用者,順口而不知其故事的本意而胡亂插用。
很久沒有聽到,「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認知訓話;以前,應該是小學生時代的作業簿和教科書的底頁反面上,慣性地印上這句「黨國教育」的套語,算是思想和認同的戒嚴魔咒。
以致,時到台灣解嚴三十七年後的當今,仍然在有些人的日常對話中,脫口而出:"咱「中國人」•••拜孔子公、拜關帝爺、拜媽祖婆•••"。然而,這對中國的「反獨促統」總路線,沒用矣!
認同,就是「選擇」,本質上,對身份屬性的自覺而「定錨」於自己的價值座標上。世界已多面向地讓人去選擇,宗教、族群、國家、性別和社會,基本上,隨個人意願而自己作決定和應該被尊重。
現實的情況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國家和人群受到國族、宗教、經濟的的桎梏和壓迫而無法依良知「作自己」。“Run" ,成為「熱字」,就是「出逃」,或離開故土社會到新世界。
台灣的總統賴清德,就任的第三天,中國就「突襲」宣佈,以代號「聯合利劍-2024A」的軍事演習,展開針對台灣的武嚇。
軍事行動的相關成語中,有「師出有名」一詞,然而,中國的理由,是所謂的「堅決懲戒」支持「台灣獨立」的各方勢力。道德上的規訓,是要台灣人"回到歷史正確的一邊,「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明辨是非,奉義而行•••",不知所云的鳥話云云。
真是鳥話燒烤一串矣!隔空抓鳥一場空!證實了俺的「中國解構」:「言行不一」;自己做的和自己說的,完全相反;才會有「聽其言,觀其行」的古有明訓。
既說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却又來場「突襲軍演」;「暴力相向」、「文明不容」、「無信不立」矣!然而,「兵不厭詐」,無礙於「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先決條件之一:「爾虞我詐」。
台灣觀衆,僅憑「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句鳥話,就可知道,一場注定「沒鳥用」的恐嚇自愚的歹戲;台灣人,當然只想樂在做真真實實的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