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不要嫌棄台灣!」》
大哉問!「存在主義式」的語法和語境,即使俺已人生初老,常有朋友讚賞俺的人生閲歷和見解豐富,上述的自問,依然是困惑不止;唉!人一向不單純!自稚幼到初老;人生無解!愈讀愈笨!
「否定」,一直是自認優越者的「潛意識」;俺在小學啟蒙起,在國民學校經常因「說母語」而被否定、被取笑、被懲罰;這是被殖民的環境壓迫。
在服兵役時期,深有感受不公:原住民士兵受到的語言發音的歧視和體能上的被壓榨。環境、制度上的歧視,可以隨著自由化、民主化、法治化而改善却始終無能化解。
詭詐、欺騙是時代的瘟疫;孔子有警世銘言:在《論語》中提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正好註解了價值迷失的抗欺詐的解方;也提醒社會大眾:"思想是語言之囚”;為何有人可以自欺欺人,背棄原來的承諾,黄鐘毀棄,然後換一套詭話,以瓦斧雷鳴問世。
成長的過程中,俺見識過多次的「時代偽焦慮」:以現代的話語,就是「認知欺罔」:“台灣無良了、台灣無望了"!這些欺人的操作與正常有識的草民所生活的真實經驗是背離的。
台灣很好啊!台灣上進中!只要台灣人認識自己的能力所在,不貪不取;日子就在幸福有望中過下去。取法於他山之石!國家社會的進步是日積月累的改善工程所致。台灣在小步前進中,台灣人自己要有主體價值的自信,不受瓦斧雷鳴的噪音干擾。
每個國家和社會都有自己的外部和内部問題的困擾。米國、俄國和中國的三個「老賊領袖」,都企圖以「天命在己」的焦慮而操作大國的合縱來決定世界的大局方向。然而,貪多爭勝而食不下嚥,反而引禍上身。
孔子的智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第十六》)"。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