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 《「哈」,是幸福的!》

沒有「比較」,就不知道自己的程度程和進度!世界上有些「比較」,若不去「比較」就是幸福的;也不知道自己是「無知的」。

「選美比賽」讓世界上許多「小姐」比來比去「哈美」;然後,得「第一名」者,被冠上「世界小姐」的頭銜;從此,不會「不美麗」了。只是,同期的「落選者」,被稱為「佳麗」;雖然她們還是「很美麗」,但是,位列「次佳」;想起來總是有些「遺憾」!

此外,還有「世界先生」、「世界首富」、「世界先進國」、世界幸福國」、「世界最強國」、「世界名校」,•••等無聊的比較。中國以量體廳大而最愛自欺欺人於敘事「中國強」(China Power),唬了自己的人民,也唬了台灣的「哈中族」;卻不敢自誇「中國牆」(China Wall)使人民陷於無知的、自閉的效果。

不久前,世界名校,台灣許多人喜愛自豪出身的米國大學名校「哈佛」蒙難;遇上欠學養又不衛生的米國總統川普,被修理到凍結了米國聯邦政府的資助款。看來「哈佛」,卻連「佛祖」也沒保佑了。

中國佛教史上,曾有「三武滅佛」的「佛難」;佛寺、佛眾、佛像都自身難保。台灣人喜愛「拜神明」、「拜佛祖」;反正就是「很哈神」、「很哈佛」。

在此,說明一下「哈」;來自「上癮」的精神焦慮狀態:其對藥性花草、大麻、鴉片有迫切的需求感;否則,精神萎靡而出現「哈欠」不止。

俺曾在瑞士聯邦國會大廈附近,或者德國大學城、火車站遇過「哈族」伸手,希望讚助煙草、酒、硬幣,以解「哈急」。據過來人,也就是「哈族」的自述,精神上陷入「哈境」,能救溺的,就是「哈啥給啥」。

「哈」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對人物、精品、寵物哈了又哈;有時候,潛意識中出現諂媚的自我矮化,卻自認幸福。台灣人有「哈瘾」;出自四百多年來的歷史,受限於歷次的外來殖民者政權的貶抑而有自卑情結,在主體自信的意義上,必須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補強。

近代史上,台灣出現過「哈日」、「哈韓」、「哈星」、「哈米」;米國的「哈佛大學」在名牌大學比賽中,似乎成了台灣人誤以為的「佛教大學」。其實,「哈佛大學」是三百多年前(1636年)由歐洲清教徒移民所創建的卓越大學。近年,「哈佛大學」陷於「哈左」的各路怪異路線,惹怒了米國的保守勢力和猶太人勢力。

就「哈」的語境上去理解,台灣有「哈中」現象是必然的;「哈中」的軍武、硬體的大樓、大橋、高鐵建設、上海的市容;「哈中族」只「瘋哈」於硬體的,無知於經濟災難已臨頭;無知於碰到硬的就諂媚不已,「跪舔」也不嫌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