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旅人故事筆記 -《太陽之子》

圖片
「狐死首丘,落葉歸根」;這是浪漫的鄉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理想的推展;人到異國異鄉的暫居或移民也成為普遍的現象。自由流動,一直是人的天性;來自嚮往浩瀚的世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人類的起源,據考證,是在「東非」,由「類人猿」,進化為「原始人」,隨奢人口的增加,狩獵和採集食物領域的爭奪,或是天災而生存不易,必須分支向外;一路遷徙移民繁衍,而成為當今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全球人口。 人類的生存發展,就是移民的歷史和文化。世人,以為美國是「人口大熔爐」;其實,這是來自世界各地移民的結果。到歐洲各國商旅,我特別注意人種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多彩,「歐盟」如此;「俄羅斯」,更是不遑多讓的「多民族國家」。 從人種民族的多元呈現,提供我回顧歷史的發展:人類世界的諸多問題,民族和宗教的衝突對立,都可以在歐洲找到起源。歐洲,也已經是當今世界問題的最早起源。 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俄羅斯的「莫斯科」,這些歷史上的「帝國」或「殖民宗主大國」的首府,街道上有各種不同的族裔。他們都是歷史的遺產;也可能是當前攻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衝突的未爆地雷。當下,我會有歷史的存在感:"多美好!多元同在!希望永遠如化!"。 當然,現實不可能如此;在許多國家有民族緊張和「排外運動」;也有宗教和文化所帶來的對立衝突。在多元的社會,唯有以「同理心」去包容尊重異己,國家和社會才可能和諧。 來到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的首府「慕尼黑」,在歷史街道漫步,感受到保守浪漫和多彩多姿的「南德」風情;這裡曾經是歷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的發跡之地。隨後,我一路向東北的德國首都「柏林」行走。坐在高鐵列車上,看著窗外流去的風景;我心中不免會浮現,這裡依然是「德意志民族」的國家嗎? 歷史上的排外和「反猶」仇恨,依然是這個國家深沈的禁忌;公民社會多元價值的捍衛者,深自警惕著死灰復燃。自由從來不缺敵人;排外的幽靈,始終隱藏在社會上的不同角落。 列車坐位旁,是一位在口語交談中帶有波蘭口音,卻又有些南德「巴伐利亞邦」德語腔調的老人家;他是大學退休的物理學教授,也是出生在戰後割讓給波蘭的「西里西亞」地區的德裔。 「老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冷戰」時期,在波蘭完成高中教育後,青年時期,以德裔出身血統,取得德國護照;帶著家人移民到西德發展;他先在「慕尼黑大學」完成「博士學程」(zur Pro...

詩人之國筆記 –《梅雨》

圖片
滴滴答答地下著,/ 沒有預約的雨聲,/ 夜裡,踏上我的屋頂,/ 也在窗外流連俳徊;/ 想要包圍,不想出門的我!/ 沒有預約?門都沒有!/ 早就無線上網了!/ 誰,還想外出?/ 除非,嚮往約會!/ 二人行,一把傘;/ 並肩依偎,/ 浪漫的雨中路人!/ 走久了,就是戀的同路人。/ 梅雨,下得正好!/ 似淚水,涓涓地流走;/ 佔領,星火燎去的大地;/ 濕潤,渴望的蒼生。/ 記得年年再來!/ -《男人出外,帶把傘!》-

哲學人生筆記 -《森林浴》

圖片
來到《針葉林》區,陽光似乎成了稀有資源。只怪檜木,扁柏,肖楠和香杉等温帶《柏科、杉科》喬木的塊頭高大,誰也不願先矮一截;否則就難以存活下去。物競天擇,正是進化讓這種樹木必須高大挺拔。 在歐洲,我看到偏北歐地區的人,骨架偏高大;偏東歐地區的人,身軀偏厚重。生存的時空環境條件,讓生物選擇變身以求生存。 生命的外形是老天的選擇造化,人類的祖先是為了適應自然條件,在漫長進化歲月中,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然而,我跑到林中《森林浴》,又是怎麼一回事?聽說,《森林浴》免用水,而是由大樹分享《芬多精》的氣息;沐浴的人只要心平氣和,静心止觀,即可洗心革面,出來後又煥然一新。 這種原理,好像《假釋出獄》一樣。《森林獄》,還是《森林浴》?當然是後者!我想歪了。顯然,在浴中,我的心還在動;但是心不動,還得了?!

哲學人生筆記 -《恐懼》

圖片
當社會的人心,普遍地有「潛意識」的恐懼;這個社會就不是自由的!當恐 懼 被召喚出來,幽靈就飄浮在天空;附著在所有應該可以理性爭論的議題事件上。幽靈,為何揮之不去?因為人心對歷史禁忌和記憶有所執著。 在德文語彙中,有"sich befreien"這個「反身動詞」,字義是「解放」或「擺脫」。在近代歷史上,「解放」被普遍地作為「社會主義左派」的運動語言;喚起被壓迫的微小弱勢者匯集力量,自各種壓迫體制 和 傳統中掙脫。 至於「民族主義右派」,也用到「解放」這個動詞;不過,其目標是召喚民族內各個群體,認同族群血緣的相同,語言的相近,團結以強國,共同對抗侵略壓迫的外國。 「解放運動」,作為一種趨勢的發展進程;自起心動念,形成思想,成為信仰,匯集力量後,除非時間和動能耗竭,否則,趨勢不會逆轉。趨勢的力量,基本上來自信仰者,也有投機的跟隨者。 最近,「烏克蘭」的東部「俄羅斯語」族裔,對抗西部「烏克蘭語」族裔的中央攻府,國家已經瀕臨內戰和分裂。從德語新聞的報導中,我注意到一個「地緣現象」,帶著民族的「潛意識恐懼」。 幽靈,已經被召喚;東部的「俄羅斯語」族裔像鸚鵡學語,受訪時三句話語中就反覆出現:"不願被法西斯統治!"。其意指,「烏克蘭語」族裔的中央攻府是「法西斯納粹」;所以他們要起來反抗,回到「俄羅斯」的大家庭;也寄希望於「俄羅斯」總統「普廷」出兵「解放」他們。 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納粹德國」展開代號為「巴巴羅薩行動」(Unternehmen Barbarossa) 的攻略,揮軍向東攻打「俄羅斯聯邦」的前身,「蘇聯」 ;戰況慘 烈 。當時,「蘇聯」攻府號召各「加盟共和國」,包括「烏克蘭」的民族,加入偉大的「護國戰爭」對抗「法西斯納粹」的侵略。 但是,那個時期「烏克蘭語」族裔,寄希望於「納粹德國」,來幫助他們,自「蘇聯」的集體壓迫制度中解放。因此,有不少「烏克蘭語」族裔,藉此時機,反而與「納粹德國」合作。此後境內各民族的互不信任,成為「烏克蘭」國家內部的整合困境。 恐懼,就是幽靈;被召喚出來後,會像瘟疫漫延散佈,直到承載恐懼的人發狂,話語反覆,而成為「潛意識」的成見和偏見。歷史上的「排外仇恨」和「反猶主羲」,都以恐懼召喚恐懼。民族或國家,對「恐懼」此種瘟疫,是缺少免疾抗體的。這是值得社會反省警惕的。 附註:有關「...

哲學人生筆記 -《政治家》

圖片
政治,乃是眾人之事;因此,眾人都可以成為「政治家」。然而,古典精神不存在當代了嗎?「政治家」滅跡了嗎?「政治家」的恭維,在當代已被「政客」的稱謂取代了。 若不以漢語和漢文的口語字義作解;在外語中,日本的政治漫畫故事,還可見到「政治家」作為「仕事人」漢字表述的名詞。在德文的現代口語和文章中,也常以《Politiker》「政客」一詞,表述從事政治的人。 其中之意義,在於政治涉及權力的追逐和掌握、運用,以及眷戀;這是典型的「目的論」;也就是找到「位置」;就是實踐追逐者個人的動機而已;坐上那個「位置」。以「政客」一詞作形容,「客」字有些投宿過夜的「萍水相逢,明日天涯」的流亡或流浪心態,就像熙來攘往的「位置」上的「過客」、「旅客」;客觀地看待,總是讓人少了「忠實感」。 舉德文為例,乃是我讀到「鐵血宰相」「奧圖‧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的傳記;這位「普魯士王國」的宰相,後來成為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的第一位總理(Der Kanzler) 。「清帝國」的「總理大臣」「李鴻章」,曾經在德國,於1896年6月份,多次和已退休的「前帝國總理」「奧圖‧俾斯麥」相見會談。 「俾斯麥」,顯然地功業已建,才會讓在位的「李鴻章」慕名相見,交換從政心得。當時的「李鴻章」,正值「清帝國」在「甲午戰爭」敗於新興的日本,氣勢己落衰不堪;於是看來有些氣息奄奄。 國運,也是人運;弱國,可以富強,卻需要有偉大的「政治家」坐在那個「位置」上;將權力作為「工具」,「無我為公」地以成就大業。「俾斯麥」在位時,不是沒有爭議;在他的時代,戰爭是他的「對外政策」的「工具」,而且有收穫。但是,「俾斯麥」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和平階段」。「俾斯麥」的「鐵血宰相」之名,乃是來自他的對內政策,既保守又務實;表現在對十九世紀方興未艾的「工運」,透過社會立法予以鎮壓,以集中國內的力量去追求富國強兵。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後世稱許「俾斯麥」為「政治家」(Der Staatsmann) 。但是,後來想學「俾斯麥」的「希特勒」(Hilter) ,卻先被吹捧為偉大的「元首」;戰敗了,淪為惡名昭彰的「政客」和「暴君」。 難怪,「政治家」的頭銜,不是眾人可以為所欲為的;只好謙虛些,自稱「政治工作者」。不過,總是難以避免地,坐上那個「位置」後,都淪落為「政客」或「暴君」。這是「政治作為志業」的「宿命」!?還...

詩人之國筆記 -《槴子花》

圖片
潔白,雨水,五月的激動;/ 春的鮮活,冷峭,/ 不再吸引熱情的我;/ 繁花多彩,季節的流行;/ 此時,冷靜以待!/ 漸熱的時空,/ 屬於夏季!/ 火氣上揚、怨氣漫延;/ 買貴了?過時了!/ 冷靜!還是「好看」!/ 眼中的你,原色的五月「槴子花」!/ 本來,不屬於季節的「流浪者」!/ 怎麼去「佔領」專櫃?/ 也是「流行」?/ 以後,逛街「路過」就好。/ -《流行無悔;氣在買後!》-

哲學人生筆記 -《後生新婦》

圖片
台灣人,在本土口語的風格上,有一些名詞,聽來後仔細地回味,頗有古意和詩境。兒子是傳宗接代,奉祀祖先的期望;女兒長大後,一般將嫁外姓男子為妻;同樣地,兒子長大後,一般將娶外姓女子為妻。家族,就經由異姓聯姻而繁衍傳承和成長。 妻子,稱丈夫為「先生」;丈夫稱妻子為「家後」;傳統的家族觀念,一切以「男尊女卑」為傳統。放在性別平權的現代視角去理解,總有些讓女人不平;也讓男人有些心虛。 「傳統」,也可以是一種「體制」,會形成一種穩定秩序的藉口;在家庭如此,在社會如此;在國家和政府更是如此;然後成為文化上,保守的倫理價值信仰。「體制」的延續,也會成為「封建」,讓身在其中的人,久之而被馴化,主動成為「封建體制」的捍衛者。 進步的時代精神,不是表現在物質豐盛的社會;那反而是人間不正義的「世俗場域」。真正的人性考驗,反映在國家存在的價值上。國家的存在,不是僅為了展現體制的權威;而是要讓人民受惠於進步的價值。 自由是基礎,平等是精神,正義是目的。在「前現代」的「封建國家」,宗教的教義成為行事的準則;東方佛教的「眾生平等」和西方基督教的「公義邦國」教義,都是信仰者在世俗社會感受到「不義」之苦而只能寄託於宗教信仰,期待來世的解脫。 現代社會的「平權精神」,可追源溯到「德國民法」的制定。「德國民法」,在帝國時代的1881年開始編纂;1896年8月公佈:到1900年1月1日才正式地實施;其間有近20年的漫長社會調整和轉制。「德國民法」也是「大陸法系」重要成文的典範;上承古代的「羅馬法」和宿敵法國的「拿破崙法典」。 「德國民法」之偉大,在於統攝「總則」、「債」、 「物」、「家庭」和「繼承」五大民事法權的規範。近20年的編纂立法時期,也正是「德意志帝國」走上「歐陸強國」和文明開化的世紀交替之際。影響所及,東方的日本也借鑑援引,成為「日本民法」;二者又成為剛開國的「中華民國民法」的典範。 大致上,人類社會的基礎在於「個人」和「家族」,並由此而衍生不同的民事法權關係。社會的文明開化進程是以「同理心」為出發點的。「封建」時代,傳統上,家法、族法、宗法、鄉紳權威,可以補「皇權」之不及。因此,納妾、休妻、閹夫、婆媳緊張,乃至「關門打小孩」;現在的「民法典」都有規範了,不可再任意而為了。 許多進步的修正,都是走出蒙昧灰暗的人際牽絆;讓「人權」更普及;更是因抗爭得以實踐的。當然進步是無止境的;每個人,能夠在「...

哲學人生筆記 -《茉莉花》

圖片
每年五月初,「夏至」之前,茉莉花綻開了,點滴似的小白花朵散佈在雨中的綠葉叢裡,有些感傷的時空氣氛。 「甲午年」,逢世局緊張,人心浮動;歐洲的形勢,因為大國「俄羅斯」干涉弱國「烏克蘭」的困境;讓歐洲的其他諸中、小國家的人民,憂心「冷戰」再起後的外部安全,大國也有自身的內部整合困難。似乎,只能無奈地等待變局。 若以氣候來比喻,大地區氣候有風暴來襲前的低壓沈悶,小地區的氣候有風有雨。人心憂慮而浮動;似乎,世界客觀形勢的發展,已經來到群龍無首,自求多福的局面了。 以歷史和世局旁觀者的視角看去,這是一個已經缺少「領導力」的時代了;在紛擾的世界,激動的時代;「大國」爭勝 , 「小國」忡忡;「聯合國」失能,「地區安全機制」失效。出生於「冷戰」時期,成長於「後冷戰」的世代,懦弱、虛浮或貪婪皆有,普遍無能以化解世代 傳 承下來的「文明衝突」;「經濟全球化」之後的「分配不均」、「階級剝削」、「能源安全」的各項地區和全球問題。 泡沫式的富裕繁榮之後,如何能收拾破滅空虛,安撫茫然的人心,指出再前進的方向?紛擾的現實呈現,世界的戲台上,政治、經濟和社會諸領域,未見得以服眾的九鼎「領導人」脫顈而出;多見舉棋不定的「管理者」。這如同戲台上没有「主角」,而由不同「配角」各自搶戲,以致上演的是「悲劇」結局之前 的 「鬧劇」。 戲台上的許多配角,又好像「小狗」演「老狗」;「大狗」擋「小狗」;却又變不出新把戲;以致觀眾都"Give them Birds!" ;也就是,「嘘聲」和「喝倒彩」不斷,他們却又戀在台上不下來,只能表演「茫茫然」的表情,說些「前言不對後語」的台詞。台下的觀眾,不知其所云,「倒冑口」極了,而心情浮動,只好吵著要退場和退票了。 茉莉花開時,又近學校的畢業季節了;新人登台在即,却只見當前台上台下吵成一片,打成一堆。人生至此,才剛開始,就好像到「牛肉場」和「泥沼摔角場」登台「初體驗」,只能期望「英雄不怕出身低」,在混戰中出線而不出局;有朝一日能成為台上的「大卡」。 期盼以後,能脫穎而出成為帶領迷失的羊群走出困境的「領頭羊」;像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再不濟時,也別當摇尾乞憐裝可愛的「小狗」,更不要被滑頭的「老狗」帶壞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唉!真希望能耐得住深夜來雨!祝福可...

詩人之國筆記 -《生氣》

圖片
大氣,寓於無形的想像,/ 以形展現,就在時空,/ 忽左忽右,站點起伏,/ 手腳隨意走,氣在原地轉,天圓地方,/ 形,就出來了!/ 聽說,以後不可路過,/ 更不能去佔領;/ 「夏至」,在前,/ 春天有氣,生了沒?/ 借給心意,隨手行走;就在方圓內,/ 馬步蹲好,不打「少林」南北路;/ 也別想撘「捷運」?!/ 氣,在心頭,隨意行走;/ 手,從身旁路過,/ 原來,還是我自個兒的;/ 太極,運氣在身;隨形路過。/ 就在方寸之地,/ 不是佔領!/ 只是「隨意」生氣。/ -《太極修形,生氣有道!》-

園藝生活筆記 -《美國紅楓》

圖片
《美國》,是很奇怪的國名稱呼!《美國人》,簡稱《美人》,應該是很《美》吧? 《美國人》,自己也可能很意外;國家被稱為《美國》,相對於被稱為《醜國》,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美意》,受寵若驚了?! 説《漢語》,寫《漢字》的人,對《美國》太友善了;也太有《美感》了;竟然將"America"的名稱,《漢譯》為《美國》。 以前的世界,比現在大很多,主要是交通工具的行動速度慢,往來不甚方便;也許是有距離,就有《美感》吧?! 以前的人,以較有善意的想像,"America"雖不能至,吾心嚮往之;所以《漢語》音譯"America",就被從《阿美利卡》,想得美美的,取名簡稱《美》國。就像《天》國,也被想像是好人、善人以後才能去的地方。 因為種植《北方紅楓》(Acer rubrum),又名《美國紅楓》,在近期脱離休眠期,復甦了,長出了小紅葉;我顧名思義,想到了《美國》。 這個和近代台灣命運有關的遥遠《帝國》;她的秋天大地上有《美國紅楓》,應該名實相符,很美吧?也許,我想得太美了!她所發行的大量泛濫的鈔票,應該像廢纸一樣,也被《漢譯》,簡稱為《美鈔》呢!《美》,就有價值!是嗎?

哲學人生筆記 -《末代王朝「何能打烊」記事》

圖片
「甲午年」,也是「天龍國」的「皇上」登基即位,年號「天九」之第六年。依循源於「天朝中國」之「儒家」學說,「天龍國」以宏揚「儒教」,育化草民為國政大事。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愚民教條,乃成為治國之經典聖則。 嗚呼哀哉!草民可慘了!在「天龍國」,以「崇愚」為高尚,作「順奴」為美德;祖宗之法不可易,故王朝官民以重禮守序為治,却無視人間尚有正義之期望。故「天龍國」之為官者或聚富者,乃不知民間無力草民之「叫號」。 「皇上」自登基以來,以為天下大治,海內歸心;因此,自嗚得意:"朕之年號「天九」也者,乃天命為「九五之尊」;天意助朕也!"。 殊不知,民間以為,「皇上」以「天九」為年號,乃因「皇上」好「打天九」。此乃愚民而生誤會也。天下事之生成,必有其因;「甲午年」乃生亂之年,自古即有此說;果如其言;大事不妙矣。 「天九」六年,暮春「農小三月」,大地驚雷,亂局喚起朝廷衆奴才之恐懼。先是「太學儒生」,為生民之苦請命,而不甘被唬弄;再者,南方起義之「綠林軍」重整旗鼓後,以側翼聲援「儒生」和弱勢之「苦民」;王朝所在之京畿已被滲透;反「皇上」與「保皇黨」之草民,佯裝成路人甲乙丙丁,一呼百應,路過京畿要地車馬大道;通渠亦為之阻塞。 受「天朝中國」之「儒家」教條洗腦而不可救藥之奴才官吏與「保皇黨」徒衆,腦袋亦阻塞而以為常;"天下守序,豈不大治?草民,何苦為難朝廷,放著「好日子」不過,三天兩頭到處「路過」,讓「御用暴警」和「御林軍」疲於奔命"。 「皇上」承奏,終於知道了;"原來草民望治心切!朕,不是已將天下大治矣乎?豈有此理,草民吵著「何能打烊」???是啥「鳥玩意兒」東東?朕,最恨天下眾口爍金,取笑朕「無能」。朕若既然「無能」已矣?豈有「何能打烊」之理?"。 嗚呼!天下之亂,非起於民也,實乃在上位者無能斑剝而興亂也!可嘆矣!不知「儒教」經典「論語、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古之聖王「堯」,尚知天下失序,罪責在己。 自古聖君賢相亦嘗自況,「半部論語治天下」;「天龍國」之末代王朝崇「儒教」,而僅取法其愚民守序之惡;殊不知,天下有反抗,乃是先有壓迫,官逼民反是也。民之不幸,乃愚也!奉愚為智,且自嗚得意「大智若愚」;天下大勢豈能不擺爛?末代王朝可有傳諸其後者乎?嗚呼哀哉!「何能...

哲學人生筆記 -《心之所嚮》

圖片
紛擾的世界,激動的時代,這就是歷史的當下感受;人生有限,也許生存的現實是動亂不安的,而㑹以為自己生不逢時。這就是人對自己的歷史的誤會。 其實,回顧人類的歷史,所呈現的表象,不是悲劇,就是鬧劇。重要的,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指出的本質,也就是歷史的精神。 放在個人的意義上,就是我想要在自己的歷史中,呈現什麼樣的精神? 現實社會的許多紛擾不安和爭議難解,都是因為集體的迷失和困惑。似乎,眾人只願停在現實中而不願讓精神自由。 於是歷史來到現實的當下,所呈現的表象是抗爭拉扯不已;然而,本質上,却是個人的《我執我慢》。人性不自由,結果就是互相牽絆,放不下,走不開了。 作為人子,父母給了我出生和養育;他們走過自己的時代,留給我無限追思的精神典範;然後,我必須自我提升,成就自己的理想精神,完成自己的歷史。 最後,我將回歸於寧静美好的自然。

哲學人生筆記 -《誰怕破產?》

圖片
破產,是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噩夢;企業經營不當,以致資本虧蝕成為「負數」,就達到宣告破產的條件了。若法律對於企業未有已達破產條件的規定,則企業可以繼續經營下去;只是必須「以債養債」式地「負債經營」,渡過讓人驚心動魄的危疑震揻時期,等待時來運轉,包括經濟景氣好轉,市況改善。 大多數的改善案例,在於尋求新的資本挹注;也就是,先「減資」,再「增資」;通常,原來無能的經營管理者必須交出經營權,讓新的資本管理者接手重新經營。 日本,在上世紀末期,「泡沫經濟」破滅後,有許多企業承受重大虧損,資本盡失;若以「美式企業」的作風,通常是宣告破產,將「善後」交給「債權人」,通常是銀行。 但是,「日式企業」的作風,認為企業已達破產的條件,對於負責人,是奇恥大辱,也是個人人生的大挫敗。也許是源於「武士道」精神的傳統文化遺緒;當時有些有責任感的企業主,選擇自我了斷;雖然少了「切腹」的壯烈,却有些案例顯示,帶著愧咎和自責,失敗的企業主在留下遺書後,走入山野,先靜坐反省沈思,然後等待生命的滅寂。 日本的「公司法」比較有「歐陸」的「德奧學派的經濟景氣循環的認知精神,也信守社會責任的價值,鼓勵企業自救善後,以實現再生的精神理念。因此,「日式企業」仍可以「負值經營」。這就讓企業主和原來的投資人,責任重大,必須同舟共濟,渡過景氣低迷的時期。 企業和文化的時代精神,是在「進步」與「保守」的價值辯證中實踐的。「破產」,對於無能又無賴的經營者是恫嚇投資人和債權人的言辭武器;除非已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了,否則,就再轉個念頭吧!想些有社會責任感的方法吧! 生存,必須有資本;有形的財貨和技術都是資本,有可能被侵蝕殆盡;但是正直的人格精神和負責的言行風範,是無可取代的資本,更是可貴的價值。雖然是無形的,却感受得到。 無信不立,社會、國家和世界,為何猜疑和爭議難解?其實,正是因為有權力的人,將權力的資本,就是「信任」,揮霍和虧蝕殆盡;窮途末路時,只能亮出不堪的終極武器,「破產」和「擺爛」。 問題是,誰怕誰?我既不是投資人,也不是債權人;只是「路過」的「過路人」而已;沒電可用,就「秉燭夜遊」或「旱睡早起」等「太陽阿伯」出來,總可以吧!?

法哲學筆記 -《「停工」使人自由?!》

圖片
位在波蘭南部,曾經是惡名昭彰的「納粹德國」「奧斯維兹集中營」(KZ Auschwitz-Birkenau),迄今在入口的大門上,還掛著「勞動使人自由」(ARBEIT MACHT FREI) 的標語。 這句標語,源自德國作家「勞倫兹‧迪芬巴哈」(Lorenz Diefenbach) ,在1872年出版的「小說」書名。勞動,尤其是在奴役人的集中營;自由,只能是奴隸的幻想;「停工」算是有意外時的「奢望」。「勞動使人自由」,是「壓迫者」對「受害者」的人格和尊嚴的加重凌辱。 「核能發電」的工地和廠房,自「開工日」起就受到嚴格的安全檢查規範;進出者必須被查驗身分和追踪。「核能發電工程」的投資金額龐大和耗用繁多,工期漫長;「核子反應器」(Nuclear Reactor)被「裝填核燃料」、「試運轉」到「商業運轉」的程序,都是重大的安全程序;涉及投資和營運的財務效益認定基礎。 「核四工程」,作為一項國家的重大「在建工程」,被下達「停工」的指示;其實等同宣佈國家已投入成本的加重損失;也預示了「在建工程」將被繼續擺爛;看似「不死」;其實,「以後」更不敢「苟活」運轉了。地老天荒,誰還敢搭乘「老飛機」?掛在民房上的「阿伯奇雞」,不是新的嗎? 任何「資本支出」所建置的營運設備,都有使用的「折舊年限」。「核能電廠」的正常安全使用年限,自「商業運轉」日起,大致25年;換言之,業者必須在規定年限內將「核能電廠」的「帳面價值」攤提到僅剩「殘值」;然後結束營運或重置。 若是正式「除役」,將產生龐大的核能「末端成本」;迄今仍難以估計;此外,尚不計列被「核輻污染」的廠址地區,千萬年內將無法正常復育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的「機會成本」。既然以後更不敢「苟活」了,何不逕行宣佈「停建」國家重大的「在建工程」?其實,這就是「預算管理」上進入「暗房」的「巧門」。「核四工程」曾經在早期階段,也被政府宣佈,在社會疑慮未消除前「暫不施工」;遂得以「保留」已編列在案而尚未執行完成的「在建工程」的年度預算。 如今,「核四工程」被含糊不清地由「執政黨」無關緊要者含糊宣佈,而不是政府自己宣佈「停工」;已編列在案的「在建工程」的年度預算,將呈報予以保留。作何用途?支付已執行進度而未及時在年度內結算的各項支出。重大政策的走向,政府在第一時間緘默,未向國會負責報告;僅由「執政黨」「某人」含糊地在「某地」宣佈;形同「以黨領政」的「列寧式...

哲學人生筆記 -《麵食有得》

圖片
麵食,以麵為食材而得以入口之物;蓋須先以水煮或蒸之而方能於食。 麵食,能飽腹且爽口,余得其訣在以佐料提味,並以色輔之,而能集色香味,畢其功於一役。 是以,余乃集西食之方要,以《歐羅巴》南國《義大利》人之《斯巴給提》麵食之形;尚取東方《日出之國》《扶桑人》之《蕎麥麵》成熟之方;輔之以吾海洋島國《福爾摩莎》生鮮蔬菜和水煮《放山土雞》之《卵包》於食盤。食前,尚以寳島之肉燥湯汁淋於其上。 夫,以一人之力,終能將麵食之精華發揚光大於斗室之內,可謂天下無難事,吾心嚮之,終能食之。其後,佐以夜光葡萄美酒,在燭火下入口,心動如泣不已。 人生美事,幸余自得,世道激動而能饗之美食於己。堪慰已矣!

園藝生活筆記 -《時到花開》

圖片
多日的忙碌行走,歷經有風有雨又放晴的春夏交替前夕;不知《雜樹林》裡的植物眾生可安好? 清晨《太陽阿伯》在夜雨過後,出來向世界打招呼了!有《阿伯》出面,看來,眾生可有得熱鬧了。 《夏至》將臨,《南台灣》,早已是《阿伯》的天下了;《北台灣》,也將投入《阿伯》的懷抱了。植物眾生,有了幾天來的夜雨滋潤,現在可以回報一些給熱情的《阿伯》解渴了。 天地眾生,有餘而能分享最開心,彼此互利共生;世界花姿多彩,鮮綠繽紛,不是很美好嗎? 春寒已去;有《阿伯》作主,溫暖的世界,花開了!人也開心。

園藝生活筆記 -《等你好久!》

圖片
德語的社交用語中,男士有一句尊重女士的慣用口語:"Die Damen kommen immer langsam und spät aber sie sind immer zuerst."(女士,總是姍姍來遲;但是,女士一向優先!)。 這是一句在約會時,男人既挖苦女人的善於遲到,又無奈地保留女人可以被優遇的特權。其實,我的經驗;男人,應該有君子紳仕的風度,以能實踐這句尊重和包容女人的慣性為榮,培養自己的耐性。 女人的遲來,總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各式各樣的理由;男人應該習慣就好;而且要保持自信的微笑和風度。男人的風度,在於能以設身處地的理解接受現實。 男人,自己不遲到嗎?當然也會,只是不能對女人遲到;否則被女人誤會遭到《放鴿子》,是會傷到女人的自尊的;算是非君子紳仕了。 早春二月初,我在雜樹林栽植了《加拿大糖楓(Acer saccharin Marshall)》和《美國紅楓(Acer rubrum L)》的苗木;時序已經是暮春四月下旬了,先前,樹苗依然未見解除休眠;光桿樹枝,看了,總有一種約會等不到女人出現的無奈;又不能三催四請地猴急。 只要心有牽絆,該來的,終於來了!《甲午年》農小三月廿四日清晨,風姿倩影在寒風中現芳踪了;《糖楓》先醒來了,葉芽動了。"等你好久!";希望你在冬眠期有睡飽了! 女人,有足夠的睡眠,就自然會美美的;只是,睡過頭而遲到,是男人心知肚明而不能說的秘密。Meine lieben Damen,是嗎?

哲學人生筆記 -《生之奇妙》

圖片
初春的二月底,大地依然寒意濃厚;我心血來潮,想到初夏時分,若能見到不同花色和花形的《波斯菊》在雜樹林中,和《蒲公英》混著成長,那將是多美的意境! 許多年來,我一直在追尋心中的《桃花源》和《理想國》;也許是想要迴避世事的現實紛擾吧?!因此,寄情和親炙大自然的山川和花草植物;萬紫千紅,多彩繽纷,又有季節川流的豐盛和蕭瑟。 也許,這般期待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在生活中得到智慧和開悟;帶著關懷和熱情,再回到現實,以面對世道的艱難。 當初随缘撒下不同的《波斯菊》種籽,都是極為微小,甚至如風中砂塵而已。歷經野放著地後的風雨和氣溫變化的考驗,暮春四月中旬,天選的奇蹟就出現在鏡頭下了。 一切,源於起心動念的善願;美麗的《波斯菊》展现了生之奇妙;生命是來自我的初心!但是,將往那裡去呢?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