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恐懼》


當社會的人心,普遍地有「潛意識」的恐懼;這個社會就不是自由的!當恐被召喚出來,幽靈就飄浮在天空;附著在所有應該可以理性爭論的議題事件上。幽靈,為何揮之不去?因為人心對歷史禁忌和記憶有所執著。

在德文語彙中,有"sich befreien"這個「反身動詞」,字義是「解放」或「擺脫」。在近代歷史上,「解放」被普遍地作為「社會主義左派」的運動語言;喚起被壓迫的微小弱勢者匯集力量,自各種壓迫體制
傳統中掙脫。

至於「民族主義右派」,也用到「解放」這個動詞;不過,其目標是召喚民族內各個群體,認同族群血緣的相同,語言的相近,團結以強國,共同對抗侵略壓迫的外國。

「解放運動」,作為一種趨勢的發展進程;自起心動念,形成思想,成為信仰,匯集力量後,除非時間和動能耗竭,否則,趨勢不會逆轉。趨勢的力量,基本上來自信仰者,也有投機的跟隨者。

最近,「烏克蘭」的東部「俄羅斯語」族裔,對抗西部「烏克蘭語」族裔的中央攻府,國家已經瀕臨內戰和分裂。從德語新聞的報導中,我注意到一個「地緣現象」,帶著民族的「潛意識恐懼」。

幽靈,已經被召喚;東部的「俄羅斯語」族裔像鸚鵡學語,受訪時三句話語中就反覆出現:"不願被法西斯統治!"。其意指,「烏克蘭語」族裔的中央攻府是「法西斯納粹」;所以他們要起來反抗,回到「俄羅斯」的大家庭;也寄希望於「俄羅斯」總統「普廷」出兵「解放」他們。

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納粹德國」展開代號為「巴巴羅薩行動」(Unternehmen Barbarossa) 的攻略,揮軍向東攻打「俄羅斯聯邦」的前身,「蘇聯」 ;戰況慘
。當時,「蘇聯」攻府號召各「加盟共和國」,包括「烏克蘭」的民族,加入偉大的「護國戰爭」對抗「法西斯納粹」的侵略。

但是,那個時期「烏克蘭語」族裔,寄希望於「納粹德國」,來幫助他們,自「蘇聯」的集體壓迫制度中解放。因此,有不少「烏克蘭語」族裔,藉此時機,反而與「納粹德國」合作。此後境內各民族的互不信任,成為「烏克蘭」國家內部的整合困境。

恐懼,就是幽靈;被召喚出來後,會像瘟疫漫延散佈,直到承載恐懼的人發狂,話語反覆,而成為「潛意識」的成見和偏見。歷史上的「排外仇恨」和「反猶主羲」,都以恐懼召喚恐懼。民族或國家,對「恐懼」此種瘟疫,是缺少免疾抗體的。這是值得社會反省警惕的。

附註:有關「俄羅斯」的「大斯拉夫主羲」;我曾在 美學史話 -《哥薩克人的祖國認同與命運》 文章論及,在此聯結。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職人精神」》

世界小事筆記 -《「總統吵架」》

法哲學筆記 -《「戒嚴」》

法哲學筆記 -《「囚徒困境」》

旅人故事筆記 -《美樹》

園藝生活筆記 - 《「寒氣春意」》

園藝生活筆記 -《「風災倖存的柑果」》

哲學人生筆記 -《「自信的回憶」》

世界小事筆記 - 《「境外敵對勢力」》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