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故事筆記 -《太陽之子》
「狐死首丘,落葉歸根」;這是浪漫的鄉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理想的推展;人到異國異鄉的暫居或移民也成為普遍的現象。自由流動,一直是人的天性;來自嚮往浩瀚的世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人類的起源,據考證,是在「東非」,由「類人猿」,進化為「原始人」,隨奢人口的增加,狩獵和採集食物領域的爭奪,或是天災而生存不易,必須分支向外;一路遷徙移民繁衍,而成為當今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全球人口。 人類的生存發展,就是移民的歷史和文化。世人,以為美國是「人口大熔爐」;其實,這是來自世界各地移民的結果。到歐洲各國商旅,我特別注意人種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多彩,「歐盟」如此;「俄羅斯」,更是不遑多讓的「多民族國家」。 從人種民族的多元呈現,提供我回顧歷史的發展:人類世界的諸多問題,民族和宗教的衝突對立,都可以在歐洲找到起源。歐洲,也已經是當今世界問題的最早起源。 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俄羅斯的「莫斯科」,這些歷史上的「帝國」或「殖民宗主大國」的首府,街道上有各種不同的族裔。他們都是歷史的遺產;也可能是當前攻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衝突的未爆地雷。當下,我會有歷史的存在感:"多美好!多元同在!希望永遠如化!"。 當然,現實不可能如此;在許多國家有民族緊張和「排外運動」;也有宗教和文化所帶來的對立衝突。在多元的社會,唯有以「同理心」去包容尊重異己,國家和社會才可能和諧。 來到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的首府「慕尼黑」,在歷史街道漫步,感受到保守浪漫和多彩多姿的「南德」風情;這裡曾經是歷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的發跡之地。隨後,我一路向東北的德國首都「柏林」行走。坐在高鐵列車上,看著窗外流去的風景;我心中不免會浮現,這裡依然是「德意志民族」的國家嗎? 歷史上的排外和「反猶」仇恨,依然是這個國家深沈的禁忌;公民社會多元價值的捍衛者,深自警惕著死灰復燃。自由從來不缺敵人;排外的幽靈,始終隱藏在社會上的不同角落。 列車坐位旁,是一位在口語交談中帶有波蘭口音,卻又有些南德「巴伐利亞邦」德語腔調的老人家;他是大學退休的物理學教授,也是出生在戰後割讓給波蘭的「西里西亞」地區的德裔。 「老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冷戰」時期,在波蘭完成高中教育後,青年時期,以德裔出身血統,取得德國護照;帶著家人移民到西德發展;他先在「慕尼黑大學」完成「博士學程」(zur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