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南海爭議仲裁案》

圖片
很奇怪的現象,太平島,在南海仲裁案中,被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判定為礁,引起台灣國內的官民群情激憤;有這麼嚴重嗎? 島比礁有利嗎?差別在於,前者,享有二百海浬的經穧海域;後者,只能擁有十二海浬範圍的領海。 然而,問題也在於,經璾海域只有資源專用的想像,必須有實力去有效地管理和開發才有實效。政府不是宣示,南海資源由周邊國家共享嗎?所以,太平島被判定為礁,群情難以接受,是在於自己的主張,未得到國際仲裁法庭的承認而自尊受傷。 那麼,‘’中華民國‘’被改名‘’中華台北‘’;或者,台灣被改稱‘’中國台灣‘’,是不是也讓國民的自尊很受傷?政府不也是默然地接受?再以同理心為蒙古人民設想;蒙古共和國早已獨立多年,迄今,仍被台灣的政府列為不可分割的領土;蒙古人民大概只能一笑置之,只知道,遥遠的東南方台灣有瘋子,不予理會就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同樣的不幸遭遇,面對相同的瘋子。 世界的秩序基礎,建立在面對事實真相的現實;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在南海仲裁案中最具意義的宣告,不是島與礁的認定;而是否定‘’歷史主權‘’的虛妄主張,這類主張,正是歷史上許多帝國主義者利用民族主義的妄自尊大的野心,對外聲索非法的領土而引起戰争。 民族主義的排異,加上帝國主義的野心,只想佔有和開發領土和相關的資源,却不能珍惜和保育人類共有的地球生態,以致造成人類的生態危機或浩刼。南海仲裁案的結果,有呼應生態保育和海洋資源的遠見。 ‘’歷史主權‘’,既欠缺法律的基礎又非法破壞海洋生態,判決直指人類生存危機的原因;影響所及,不僅是區域安定,而且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固然讓認同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氣憤而不能接受;但是意旨有進步的價值在其中。 國家的可敬,不在於主權領域的廣大,而在於國家能追求普世人類共享的進步價值。

世界小事筆記 -《「話中的風景」》

圖片
「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已經公佈。在此之前,中國已強烈宣告,不承認,也不接受仲裁的結果;而且,仲裁的結果是一張「廢紙」。 此項立場,中國是短視的,而且是戰略失策的。中國既然已經有自己的國家立場,大可氣定神閒地和有風度地靜待結果,以保持負責任的泱泱大國風範;捨此不為,暴烈地在南海軍事演習,耀武揚威;實在有損「孫子兵法」的原產國的兵法智慧。 「南海仲裁案」的本質,就是法律歸法律,依循國際法的海洋相關規範,由仲裁庭審理。中國卻引入政治和軍事的鬥爭,豈非多此一舉?也違背自身「和平崛起」的大國立場。 國際法之所以有意義,正是有仲裁法庭處理國家之問的爭議,以彰顯聯合國成立的宗旨之一:"不以非和平的手段處理爭議";而國家在國際法上,是非起訴的對象。 有關領土的爭議,是受制於佔有國家的實力原則,戰爭的成本和破壞力極大,永遠無法解決領土、民族知宗教的對立;最後仍然是回到「實佔不理」的現實;「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多年無解,就是例證。 中國在「南海仲裁案」的荒謬舉動和發言,無法改變國際法秩序的客觀事實存在;中國的不承認,也不接受仲裁結果的立場,豈不是向世界各國宣告:凡與中國簽定的任何協議和達成的共識,都可能由中國片面作廢,成為一張廢紙。 目前,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的西向戰略,也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集資;豈不是準備作廢?中國與台灣簽的任何協議的可信值已趨近於作廢;中國要求台灣堅守「九二共識」;依中國的國國際信用,也是「廢紙」! 天佑台灣;人民幸好有先見之明,早就洞悉「九二共識」是「一句廢話」;心智正常的台灣人民厚道多了;不忍拆穿中國戶的謊言;漢語的語境中,常帶有情緒先行的語障;聽漢語,話中難得有理性的風景。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仲裁」與「實佔不理」》

世界小事筆記 -《私刑情婦紀實》

圖片
情婦,一個浪漫的稱謂,是用在那些幸與不幸的女人身上。 情婦的幸,女人必須身在謳歌情慾,發為文學、詩歌、藝術劊作的文明國家和社會;西方名畫中的紅顏名媛,多為情婦;名份,不是公眾關心的焦點。 大概只剩教會的神父或牧師會在意婚姻的忠誠,畢竟,神父或牧師曾經為婚姻有過教堂裡的見證。對於情婦,迷途的羊,多抱以寬容和祝福看待。畢竟,教會對於自己的神職的情慾無所歸,而衍生的同性戀和戀童慾的犯禁,仍然無從化解。 情婦的不幸,女人不幸身在野蠻的國家和社會,男人自私虛偽,以權力宰制性慾,而女人以性慾佔有法統的名份。情婦,是名份的竊奪者、其他女人的外患和道德的虧欠者。 情婦在此,是被女人敵視,男人玩弄的可棄的女人;在野蠻的國家和社會,文明對於所有的人只是奢望。公然私刑情婦,如同古代的「斬首棄市」,以饗鄰里虛偽的道德饑渴。 東方社會,仍然在神學士統治的黑暗時代;對流露情慾的女人公然石刑。情婦的自責是:愛錯男人,比死還慘!問題是,仍有女人,奮不顧身,勇赴刑場。飛蛾撲火,是無奈的天性;女人為難女人,是男人的錯?! 相關文章: 美學史話筆記 -《紅顏戀曲終是夢!》 私刑情嫦紀實 圖片: France 24

人生故事筆記 -《眼鏡與鏍絲》

圖片
有錢難買“早知道”;世道之上,滿地是眼鏡,一種輔助視覺的工具;還有,滿地的鏍絲,用來加強穩固組件的零件。眼鏡與鏍絲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用來看近或看遠,和固定聯結組件的後天的衍生物。 以前,我對於德文字“Staatssicherheit”,也就是‘’漢譯‘’的“國家安全”這個組合名詞,僅限於表面字義的理解,以為“國家,理所當然,是安全的!”。事實上,名詞的出現,必然有實際的急迫需要。 那是源於,台灣曾經有過全世界實施最長的‘’戒嚴時期‘;為了政權存續的需要。政治上的高壓統治和媒體禁锢;所以人民普遍以為:台灣是安定的“自由中國”;對比不自由的“鐵幕中國”,也就是“匪區”。 當然,台灣是表面的安定和安全;在中學時代,我就有管道,謮到各派觀點的禁書和生活中的親自感受不自由。後來,不少同學如鄰居玩伴,却陸續從生活天地中消失;原來是移民到外國,去當“美加人”;留給我的印象是,“這些傢伙私下告知:“爸爸說:台灣非久留之地”。他們的父母為子女諜,只好跟著父母遠走高飛。 這些故舊的家世背景,大多自認是“難民”,有風吹草動,就‘’走為上策‘’,典型的“難民心態”。或者,這些‘’難民‘’,自認富裕,狡兔三窟,先保全身家和分散財富的風險,走避風頭,以觀後效。 幾十年後,人生已過半,這些“難民”三不五時地現身台灣,找上童年和學生玩伴的我。說是:‘’想回味台灣的美食,朝思暮想‘’;或是,‘’台灣的健保,名聞遐邇,老來亟需整修病體;順便探訪故舊,遊嬉人間。 這些遠在美國和加拿大,都閒極無聊的浪人,英文不順,又不諳網路;在心態上,還是拒絕融入美加本土的‘’外星遺民‘’;每天看台灣的政論節目;氣到咬牙切齒,恨不得反攻台灣。 台灣安全嗎?我反而認為:這些“外星遺民”是很不安全的浪人;台灣,別來無事;這些‘’投機客‘’已先心動脚動;憂心忡忡,却回來提醒我:“台灣完了!美國也完了!曰本會沉入太平洋,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浪人吃喝玩樂之後,又相約後會有期,逃回去美國和加拿大當難民。 在德國時期,有一位瑞士籍的法學和漢學老教授,業餘興趣是研究"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專業是東方的法律思想和哲學。年輕時代,他來過台灣學漢文和研究法制;與我因緣交談,來往愉悦。每次相遇大學城一隅,就很客氣地邀我,喝咖啡聊是非。 世道朋友交遊,出手看器度,這位來自世界富裕國家瑞士的教授,竟然是從口...

哲學人生筆記 -《「別人」,沒有「禁書」的「玻璃心」》

圖片
中國,被台灣朝西「突射」的「雄三飛彈」的來去自如嚇到了嗎!?自誇「不信邪,也不怕鬼」的「唯物主義」的「黨國教徒」,被嚇到的感覺,真是不好受的!台灣,知道嗎?不可以嘲笑!否則,嚴重又粗暴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中國的「官員」責怪台灣:"飛彈朝西射出,竟然是先告知「別人」"!若是可忍,孰不可忍地開口要價:台灣拿承認「九二共識」來賠。 似乎,言下之意就是,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還讓飛彈朝西射出,讓中國「地動山搖」,嚇壞了;也讓「別人」看到中國的「玻璃心」,見笑了! 語言表達思想,還有「潛意識」和精神現象;一個國家的官方話語,標誌國家的思想品位和精神高低。以欺騙立國,遂行暴力統治的「黨國」,在官方用語中,常見到赤裸裸的語言暴力的暗示;這是符合「唯物主義」信徒「不信邪,也不怕鬼」的自我壯膽和自我催眠本質。 相對地,「唯心主義」信徒重視「修辭」的技巧;境界高遠;關於國家是否可以「禁書」為例?此事,不以國家暴力遂行,而是立法宣告,以"讀者的年齡是否已成年?",來進行書籍的「分類管理」。因此,除了「未成年者不宜」的禁止和「應有家長許可」的建議規定外,所有廣義的書籍,都可以自由流通。 中國,正在進行自以為聰明的「進階版」的「愚民運動」;自認可以對所有的思想進行審查准駁;不合「黨國教條」義旨的書籍和「多媒體,一概予以查禁。中國的「黨國政權」正在建構愚民的「烏托邦」,以為思想禁錮,就可以為所欲為。 在「雄三飛彈」事件中,中國的「官方用語」正是反映「民族國家」在精神上與智能上的低落不如「別人」,而粗魯地要求台灣,言下之意,應該先替中國所自以為的「自己人」「塞奶」。 世界文明的進程,朝向知識的開放與分享的方向前進;中國逆大勢潮流而固執中國專制的惡劣傳統,查禁書,禁異議;卻有專制者的「被暗殺妄想症」,只在意「雄三飛彈」朝西射出的不懷好意;真是充滿不安全感的「玻璃心」大國。

哲學人生筆記 - 《風雲》

圖片
多日的太平洋高壓擴張,讓台灣的天空特別地光亮和炎熱,午後的對流雨也消失無影無踪。 此時,有颱風逼近台灣的地緣;天有不瀏風雲,大氣的形勢變化是多種條件交互影響而形成的,個人的主觀意志,無從去改變客靓形勢的生成發展;凡事盡力而為即可。 德語劇作家布雷希特的作品《伽利略》,以偉大的天文物理學家伽利略的觀測天象,隱喻上帝創造時空天地的美妙與神奇。上帝也是費盡心思,每日構思創意和努力地施工;到了第七日,上帝的創作完㦯了;上帝也累了,想要休息。 去休息前,上帝看着自己創造的時空天地,生命和規律,感到很滿意。但是,上帝自己也没有把握,這個時空世界能否和平順利持續下去?只是自己太累了,於是算了,由它自己去發展吧! 這個上帝創造時空天地的背景故事,隐喻上帝自己也茫然,不知向誰去祈禱求援掛保證?究竟,道個世界美好嗎?它就已經在那裡了;也是每一個人看到的樣子;若期望自己的世界美好,還可以向上帝祈禱;就像預買保險合約。 這也是宗教信仰的意義;有信仰,就有心安。但是,比較殘酷的事實是,哲學家很白目,喜愛洩漏上帝的天機秘密:"上帝對自己創造的時空天地,也失控了而莫可奈何了,太複雜了。 上帝只能避不見面;也分不清自己是債權主,還是價務主;只能躲債。上帝留給無助而仰望蒼天的人,是風雲變色而不可知的未來,偶然有幾朵疑雲飘過黃昏的天空。華燈初上,夜景誘人,就忘了上帝,回家去防颱吧!

哲學人生筆紀錄 -《逾節之禮是辱》

圖片
禮的本義是‘’宜‘’,也就是‘’適當‘’;兩國交戰,不殺來使是禮節。深仇大恨,仇視肇事兇手,固然可以理解為宣洩悲憤,以止傷痛。但是,受難者家屬對大悲大恨的偏執,而極盡公然宣洩情緒,逾越節度,不僅無以尊死者為大,反而壓低哀家自己的高度。這事涉文明教養與氣度。 人類,彼此有血海深仇,受難者家屬很容易自居道德正確的弱者,而為所欲為;弱勢與受難者,因無知而張揚無節,反而為受難者自辱而不自知,原獲有的外界的同情和友持,反而揮霍殆盡。 更奇怪者,有路人常自以為正義,而趁機對肇事者和其家人,施以拳脚棍棒石攻的私刑;在文明未開化的部落社會屢見不鮮。動私刑者,實為加害者的身影,彼此是同類。彼輩乃盲目的世道上的流寇,常出自各種自以為正義的奇怪理由,而憤憤不平;實為‘’義和團衝鋒隊‘’。 禮是文化的世道,法是國家的綱本;當加害者與受難者家族相逢,究竟是再打一場完結篇,扯平恩怨情仇?還是一笑泯恩仇?文明開化的進程顯示:除了佛祖、耶蘇的慈悲為懷,‘’要愛你的敵人!‘’;‘’死老百姓‘’不懂,軍人也手足無措至極,要爬要跪都是肢體對憤怒情緒的連鎖反應。 世道上,各路人馬的互動,都已逾節非禮而自辱。諷刺地,場外也有退伍老將,高唱"事後孔明"。有意思地,退伍後的老將軍們,突然高明不已,感嘆後生晚輩已無老將當年勇!

哲學人生筆記 -《領導的視角》

圖片
‘’雄三飛彈‘’突擊事件,發生殃及無辜人民,以及不久前的殺犬;甚至以前,許多軍中無解的怪案;總是迫使相關的軍令主官和負有督導職責的軍政長官,低聲下氣地飽受責難和公開地道歉。甚至,被要求負起政治責任辭職下台。 相同的埸景反覆上演,這是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命運,永遠有悲情和無奈。前事不忘,可為後事之師;但是,悲劇無所不在,排班輪流上演悲劇。人間無喜痢,總是閙劇變悲劇;有人在的地方,就注定在準備鬧劇登場,以悲劇收場,反覆上演;若有喜劇,就是樂此不疲。 管理眾人之事的定義,是預設,眾人是非管理不可的;否則,無以有秩序;可見人的奴性深重;諄諄勸導和以紀律懲罰約束,都免不去秩序失控的風險。 人的素質和心態是組織和群組經營成效的關键,也有民族性格的因素在內。在不同的組織和文化中,有過跨文化的共事經驗,就有機會比較和得到印象。在組織中,人性的陰暗、虛偽和較量、排擠,都發揮消極的作用;因此,競爭與淘汰不適任者,是必要的管理手段。 有的民族心態貪婪、懶散、自私;有的民族,心態自律、確實、準時。同樣性質的工作,交給不同民族的組織成員去執行,結果却仍有不相同;但是素質水準和評價就有了對比。人力素質和競爭力,若有卓越的評價,則有些國家的產品,就較有品質保證的信心效果。 我和日本人、也和德國人,都有共事合作的經驗,從中獲益最多的優點,就是自律、確實、準時和守序,並以此優點作為持續合作的基礎。換言之,秩序是可信度的基礎;從小養成的教育,在學問上耍求真確實,寧繁勿簡,也許有些笨拙,却不易有意外的錯誤。 2015年9月18日,德國的‘’VW企業’(Volkswagen AG)"爆發醜事("VW-Abgasskandal"):VW對出廠的柴油汽車,竟然可以在排放廢氣檢測時,經由汽車上內建的程式控制,通過排放量檢測的標準;這是一項嚴重的市場詐欺行為。 此事,嚴重傷害“德國製造,品質保證”的歷史信譽,被德國政府列為重大的國家信譽危機,事關國家安全與生存;立即從企業和政府的領導、法律規定、內控秩序各領域,深入地檢討錯誤的原因。 但是,此事對國內外市場信心的挫傷,已殃及其他德國企業品牌的信譽和可信度。可見,信任和品質保讔得來不易,却毁於少數人的投機取巧的心態。 德國人的日常慣用語“alles in Ordnung, alles in Glück!”,也就是“一...

哲學人生筆記 -《對台灣的想像》

圖片
"時代在變,生存與發展環境的條件也在變"。英國「脫歐」(Brexit) 成真,讓許多以「歐洲人」自豪的「歐統派」震驚和傷心不已。「歐洲」是一個地理名詞,「政治統合」是近半世以來,才浮現的議題,以想像的「共同體」作為「歐洲人」的家園;一個共同的「屋頂」、「大院」和「基督教文明」;內有許多以「國」為單位的「家戶數」的「結盟」;「外牆」可以依需要而外擴,直到遇上「伊斯蘭文明」而猶豫不前,自我設限。 於是,「歐洲」以「歐盟」之名的擴張期,到了盡頭,進入反縮、內斂和自我裂解;英國「脫歐」(Brexit) 是「英獨派」吹起的第一波「退盟」的號角。「英國獨立黨」的黨魁,兼「歐盟議會」中,代表英國的歐盟議員「迪拉吉」,在「歐盟議會」中的告別演說,最具先知啟示錄和風趣:"十七年前,我初次來就任歐盟議會的英國代表,目的就是要讓英國「脫歐」;當時,你們都大聲嘲笑我!現在英國人民」「脫歐」(Brexit) 成功,你們都笑不出來了!"。 十七年的持志而行,時間不長,「英獨派」就到達設定的初步目標,確實會令人意不到;也會讓反對勢力措手不及。這般情景,在世界各地「經常」出奇不意地發生,似曾相識。這是許多「迪拉吉們」的主觀意志所在;更真實地,是客觀形勢的移轉趨近。主觀上的初心和意志的不變,終於等到客觀形勢,依循辯證規律的變,而能「主客合一」。 「現象」的發展,是以「趨勢」表現出來的;「趨勢」的發展,決定於「動能的大小」和「時間的量度」。趨勢如「作用力」,持續發展,直到「動能」和「時間」耗盡才反轉,由「反作用力」的「動能」和「時間」,來主導向另一個方向的趨勢發展。 「權力場域」的爭強和主導發展的方向,也是如此!「中國崛起」」和「美國重返」是在歷史哲學語境中,兩組截然不同價值對立的概念。 中國,自居東亞古老的大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陸地文明的主角;亞洲的太平洋區域,作為世局發展的主場域;中國崛起於東亞,自認有世局的主場支配的優勢,伸彰被塵抑已久的應有的主人權力和地位。 美國自認是「兩洋國家」;東亞是被冷落的自家院子,因此,重返是為了再次耕耘自家的院子景觀。主場不是爭勝的保證;其中的關鍵,在於耕耘的方式和撒下的種籽。 一百五十年前,日本的「脫亞入歐」;所持的理由,在於東亞悠久的封建和人治的土壤,不可能孕育出「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文明,反而充斥著「部落...

哲學人生筆記 -《雄風三鳥》

圖片
高價的雄三飛彈,射者已矣!射出去,已是既成的事實,光陰似箭,射出不回,飛彈也是如此!既然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就是要突然地射一射,否則,陳列好看,就太浪費了,不如陳列好酒。 經此一射,即使戰術失誤,濫射自己人;在戦略上却是有威嚇效果的。台灣長期受強權貶抑和霸凌;許多正常的國家主權行為,都自我克制和自我設限,却沒有得到更高的國家地位,反而被視為可以輕賤對待。 更嚴重地,台灣自我作賤,出現奴才的聲音,尋找強楮主子,以主子外人的利益和邏輯思考而無視自己的主體意義,還自豪於"自己不是麻煩製造者"。殊不知',強權主子永遠不缺奴才,反而認為緊跟在身後的奴才是麻煩。 長期的發展戰略,台灣必須有自己的毒刺武器,人不惹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太甚,保證反刺以毒,去以要害。以色列的建國和立國,正是記取猶太人在歐洲流亡歷史上的被迫害教訓而奉行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實力報復原則。和平是可欲的高貴價值,但是即使卑微至極,也不要忘記,有與欺凌者同歸於盡的決心。 研究德國的哲學和歷史,或在商業的法權談判上,我只奉行實力原則,與強權忽軟忽硬的長期鬥爭。對弱者擁抱是謙虛,對強者要備好鐵拳暗器,謙虛只是奴隸的道德;哲學家尼采如此地認為。 雄三飛彈突然射向西方的領海內,中國立即自己現出有"受迫害妄想症",大作政治文章。不是自己切斷聯結溝通,已讀不回?為何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要求給交待? 二十年前,中國不是也曾對台灣的總統大選發射過M族導弾,可有給過交待?可見,流氓,就怕自己也被暗殺嚇到。台灣海軍的誤射雄三飛彈,落在己方的海域,在戰略上是有意外收穫的,讓中國在東南外海有芒刺在背的痛,這正是中國的百年隱疾;。 然而,飛弹發射的方向朝西,仍然不幸地,有打到自己的漁船和自己人,讓國人不捨,平民為國家的軍事戰術失誤而犧牲,是軍方的重大的不慎和意外,應從寬安慰往者和撫恤傷者及家屬,更要賠償和補償漁業損失,以展現民主國家的軍隊國家化的愛民立場。

哲學人生筆記 -《所有的對,都可能錯!》

圖片
海軍的《雄三反艦飛彈》,被當作像頑童的拉彈弓一樣地,被輕易地射出去了。 軍隊有嚴格的階級服從要求,以貫徹指揮系統的權威。有過軍旅生活經驗的人,應該不陌生:嚴格要求的服從是表面的和表演的,一生二熟三混。 菜鳥怕錯,老鳥出錯!意思就是,混熟了就容易取巧;所有的標準作業程序都可以跳過,該在現場內控和負責的人,都可以集中於一人代行,也就是裁判兼球員,校長兼校工。表面上,大家都以為没事而可以隨便啦! 所有的對,都可能錯;原先的防錯設計的制度,在投機可混的執行心態上,依據《墨菲定律》,出錯是可預期的。 中國正在為對台政策的失敗,找一個自我解困的下台階;小英總統承諾"保持現狀",對中國的政策,甚至已到謹小慎微的地步,反而讓企圖打破均衡的投機勢力,用心去"破窗",以造成"毁諾"而流失威信的發展。 歷史的發展是隨機的,結果可善可惡。再完善的系統安全設計,所有的執行者,初始都有求對的戒慎恐懼心理,却在日久投機好混的心態中,混出錯誤而致命的系統風險。

哲學人生筆記 -《開國王朝「射後不理」記事》

圖片
「丙申年」,農小五月,天氣炎熱,天地眾民,火氣難消。「青草茶」,我「聖國」之傳統降火土方大賣。奇怪耶!朝野官民、士、農、工、商、小資、各路神棍,即使脫…脫…脫,一路到「脫歐」;貪官、刁民、奸商,仍然「一肚子火」。 憶我聖國,「天龍王朝」時代;「龍皇」以帥立國,天下女人,率皆昏迷;天下男人,率皆有苦難言,滿腹苦水;又不能說「不行」。 然,四時有序,天命有歸,原以為「否極泰來」,入我「地虎王朝」時代,應該「苦盡甘來」!熟知,天不從人願;天下既已「改朝換代」,「老革命」、「新革命」、「反革命」,卻難以整合成「有效革命」;是以責任末明,權責難分,天下之慘,孰令致之? 書生草民,行走廟堂之高,遊走江湖之遠,問道於盲,每於世道旅驛,問所遇「有緣人」:「草民革命」已畢其功而成就乎? 有江湖草民「阿桑」直言:"「保皇黨」不倒,聖國不會好!";俗固有力!然,再問:"「阿桑所指,乃當今聖上「虎皇」之「保皇黨」乎?」";阿桑更有力矣!"阿哉?蝦米黨,攏尚黑,去死死へ卡龜氣 ,卡好!"。唉!尋訪民意,未曾見聞如此激進之「革命阿桑」。 知矣!「草民革命」尚未成功!路遙知馬力,我輩書生草民,仍須勇敢向前行!知治國不易,窮山惡水多刁民;革命永無止境,歷史之進程,乃草民大智,對文明有不滿;世道多不公不義,下手不易。 惟,書生草民所行走大地,乃「地虎王朝」之皇軍「綠林軍」之革命老區,推翻「天龍」外來流寇之遷佔不義,乃積數輩草民之歷史共業。 旅次北行,越過「清水溪」,漸近「不安溪」矣!此一區域,乃我「聖國」數十年「草民革命」之兵家必爭高地;自「甲午年」水災連連,「龍皇」意圖以此南北地理分界地區為「滯洪區」,棄民賴以維生之農業良田實地,以「滯洪」阻絕「綠林軍」北伐。 奈何,無能之策,反為「綠林軍」趁勢,一鼓作氣攻略成功。此後,「天龍軍」,暨其「保皇黨」,一路敗北潰逃,終至天下民心大失;僅餘芝麻小地,無關緊要。「龍皇」危難在前,曾有求救於「天朝中國」之「天皇」,取得自稱「真言符咒」;信者,必須常以久已失傳之「吐火羅」語音,唸幾近「久而共死」符咒。 果然,常唸符咒者,久而共識,都出現言行異常,購鳥,只要鳥籠,不問「啥鳥」?而且,幻覺、偏聽,恐慌,焦慮、望文生義;有錯,自己錯矣,還要責怪「人家」,都未隨其「唸符」,…。唉!聖國「天龍王朝」多...

哲學人生筆記 ㄧ《世界的雜音》

圖片
聲音,尤其是人群爭執、吵雜又尖銳、高亢的噪音,只有成見偏執被留下來,成為煩惱的問題。其他的,都是不受歡迎而消失在歷史時空的音波。 智慧,何處尋找?不遠也不近。智慧, 早就存在於自然的協奏規律裡。試想一下,構成大自然的元素何其多,陽光,空氣,水,泥土,天空,浮雲和各類動植物,是如何協奏成為愉悅的畫面?關鍵在於,沒有人被邀請而參與其中,一切就協調順利了。 呈現在眼前,日生活中的無數爭執,抗爭,各持己見,不是很模糊嗎?誰都自認有理,也自認受到委屈。各個階級的人,都固守自己的階級本位,就怕吃虧,不願妥協,愈辯說愈大聲。 難道,自己的ㄧ生,永遠認命,就只想死守餘生在目前的階級和職業?後代子孫也不會流動嗎?沒有更好的其他可能發展嗎? 如果,自己真是認為如此,那就是認命於種姓制度下的奴隸。人,只要有自由的意志,就有無限的選擇可能。人是自己的貪婪和懦弱心態的奴隸;就認清殘酷的事實吧!世界上,沒有不滅的生命,何必固守著士農工商軍公教的本位利益?點滴分毫的既得利益也要計較;難道有可能,父母業,子女承;可以世代相襲嗎?那是封建種姓的奴隸制度。 很遺憾!當前,世界的雜音來自各方立場和各階級的爭執不已,只有對立和仇恨的火種,而未點亮智慧的火花。廣場上,只聽到奴隸爭吵不休,抗争著,反對卸掉身上的腳鐐和頸上的枷鎖;還要多照顧奴隸,才是公平正義。 望向自然吧!綠蔭雜林,藍天白雲,花草在陽光下茂盛自在,正因為,自然的本質是自由而和諧的;更重要地,是沒有人群的吵雜聲音在其中。

哲學人生筆記 -《東山山上月》

圖片
六世「達賴喇嘛」,不以月亮擬佳人;相反地,多情智者,以心上佳人的絕代容,喻作東山的山上月;有詩為證: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 羅桑瑞普‧倉央嘉措 – 月,被地上的人所見不同,也所見略同;月,被以「月亮」稱呼,初一和十五不一樣,卻始終與地上的人,只有一面之緣。另有一面,背向地球,因此,地上的人始終無緣見識「月暗」的那一面。 「夏至」後的炎熱,引來大地與高空的午後「熱對流」作用;大地,在午前,先被驕陽照射,熱氣蒸發上升,到了高空遇冷,凝成水珠,在午後,伴著雷電交加,歡送回歸大地。 連續多日,到了深夜,我走出書房,望向夜空;總覺得,夜空如洗,清新涼爽多了;大地正在從午後的雨水中重獲生機;「蛙嗚」與「蜥嘶」,此起彼落,好美的深夜意境。 星辰在望,卻太遙遠了,然而見到月出東山上,泛著淡黃如玉的色澤。靜悄悄地,大半輪的月景,深夜出巡,漸漸上升;東山上的「月佳人」,隨著夜深,上升至天空,呈現眾星拱月的天象。這一切的靜美,屬於曙光初現前的深夜。 不久之後,時空將互換,又各有一番天地氣象;時間是日夜奔流而去,也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夏的夜空,有燥熱後的靜美,尤其在月出東山之後。

詩人之國筆記 -《愛狗的假狼》

圖片
狗咬好郎,別怪狗!?/  只怪,路上有狗!/  有郎,愛狗;軍郎也不怕!  軍郎,有槍又有炮,還有軍犬!  軍犬,據說不是狗,是有軍階的狼!  狼,服從軍紀,委屈求全,扮軍犬!  軍狼幫軍郎,守土有責/  有郎,不知輕重,扮愛狗的狼/  欺負軍郎/  軍犬,秀本色/  嚇跑愛狗的狼/  假的,就怕來真的/  放狼,去咬愛狗的郎/  狗自己逃跑,才不理愛狗的郎/  小隻佬,怕大隻佬/  軍郎,不費一槍一炮/  使命必達,守土有責  「小英」,不會讓軍郎孤單/  軍狼,立大功/  愛狗,何必怕狼?/  惡郎,怕好狼/  恁娘,卡好?/  放狗,咬好郎/  恁爸,不是狼?/  沒事,被亂吠/  下次,向軍郎借軍狼;放狼,嚇恁娘/  -《養而不教,放狗咬郎;棄狗於途,眾狗同吠》-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開國王朝「白狗出頭天」記事》

哲學人生筆記 -《開國王朝「白狗出頭天」記事》

圖片
丙申年,農小五月下旬,距「天龍聖國」亡國已月餘;「地虎聖國」方開張營業;多年內戰,百廢待興;在「天龍大內」留下一群「龍皇」殘留之「敗犬」;悉為「天朝中國」皇帝賞賜前「聖國龍皇」玩賞,兼咬公公尋樂之「北京哈巴狗」。 人去政亡,大內養狗,亦可見彼一時,此一時之現實也。「龍皇」敗走太匆匆,未及拜別「天龍太廟」,自身如泥菩薩過河,不知其可否。 「龍皇」嘗遊南海「太平島」,意圖另建「大平天國」,討好「天朝中國」尋求再起,效法其「天龍先皇」,生聚教訓,反攻大陸。惜!時已不予! 奈何,棄「敗犬」於大內,一時之間,末日敗犬遍地。正逢夏至,非香肉進補當令;「天龍聖國」待退之眾犬無去路;原「皇軍」所養之狗,成官兵之累贅。原以為,挨到「冬至」,進補可去化敗犬;奈何坊間有云:"狗補看顏色,一黑、二黃、三花、四白;無關藍綠!"。黑狗是「聖狗」,可補腎,我「聖國」男人爭食之;堪稱女人「心愛之寶貝」。 可憐白狗滯銷,成「敗犬」中之「敗犬」,亦不意外。世道重功利,生兒當醫生,生女當女皇;養狗莫「白養」,不如「養貓」去!「想想」有道理!"風俗之厚薄,奚自乎?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也"。 「地虎」開國,幾家歡樂,幾家愁,天下已定,猶未靖,「反革命勢力」之散兵遊勇,正苦心積慮集結中;腦筋動到「捧狗貶貓」之「造勢法」。 「地虎女皇 」早有「貓奴」之稱,初登新基,仍需提防「反革命勢力」之「天命移轉」企圖,故「御林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草民書生路過要地,亦引來關切,閒雜草民莫止步觀望。天下,唯「女皇」之「愛貓」,御前行走,暢行無阻。 農小五月,「女皇」登基後首次出訪藩邦,行銷「聖國」之名產「彰化米糕」,卻未自稱「彰化米糕總裁」,引來「天龍遺老」憤憤不平,國仇狗恨。 適有「皇軍」「無良小卒」,殺狗如殺敵,虐殺白狗在案,以為執勤,引來朝野官民為白狗之悲慘遭遇抱不平,怒責「皇軍」之「御前總兵官」暨「兵部待郎」,要求為虐狗致死案負責。 「女皇」驚覺,民心偏向白狗;亦隔海飭喻國內:"朕不會讓白狗孤單!"。一時四刻,「地虎聖國」朝野「白狗難求」,奇貨可居,黑狗瞠目結舌;貓咪快溜。 適逢西域「歐羅巴洲」,有「英吉利」藩邦「脫歐」求去,一夕成功,震驚藩域;異曲同功之妙,世道無常,看走...

哲學人生筆記 -《在懸崖前回頭》

圖片
歷史的發展,有客觀的規律;國家的命運決定於公民意志的選擇。英國,既加入歐盟,又不願使用歐元,必然是洞悉虛擬的共同貨幣,有本質上和現象上的不統一。 本質上,英國是疑歐的,在現象上,敺元將使英國的真實的貨幣自主權,被虛擬的,封閉的歐元所束縛,貨幣政策的主導權由倫敦的英格蘭銀行,被交到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 以民族主義的觀點去理解,若是如此,有極大的可能,也不再是英國人自己在決定英國人的花錢範圍和方式。 在懸崖前回頭的理性,正是英國脫歐成功的關鍵。英國的理性主義哲學的思維,影響海洋民族對世事變化的務實取向。這一點,不同於歐陸的德國的理想主義哲學的思維,影響大陸民族專注於意志的實踐,不計得失。所有的失敗,都在為下一次的成功創造客觀的條件。 哲學,影響民族命運旳發展方向。事出必有因,必須在哲學中提問題和給答案。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貨幣「同表」》 法哲學筆記 –《有主權,才是真鈔?》

哲學人生筆記 -《分與合都正常》

圖片
從東方望向西方,歐盟應該是一個標誌文明與進步價值的「超國家主權」的政治結盟。 然而,英國公民以「公民自決」,決定「脫歐」(Brexit) ;無疑地,此項結果,對於「留歐」(Bremain),包括歐盟建制勢力,是措手不及的自信反挫;難免有「不服輸」的情緒發言。「不服輸」,在精神上的「病理隱喻」是「輸不起」和「輸不夠」,是不可取的敗者精神。 歐盟的發展進程,已超越「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初衷;當初只是實驗「歐洲單一市場」(EBM)的可能。政治統合,是源自「德國統一」的歷史機會,喚起浪漫的「大歐洲主義者」的「千年統合」的夢想;掌握有利統合的時機,推進「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向「超國家主權」的政治結盟前進。 其中,「超國家主權」的結盟,必然涉及共同貨幣「歐元」的「虛擬創設」。「歐元」有化解「單一市場」的內部匯率風險的利益,卻是「共產主義」的實驗。至此,歐盟那時已走上失敗的不歸路;殊不知,就在提供「德國統一」歷史條件的「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和「東歐非共化」才發生在不久前。 歐盟走上「社會主義民主」的方向;「歐元」的創舉,至今並未得到所有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的接受,英國就是其中的十一個反對的成員國之一。 歐盟各會員國中的「歐元區」採用的「貨幣評價法」,不顧各「歐元區」成員國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差異而強求,實踐單一幣值的「歐元」,這是剝奪各「歐元區」成員國人民對自己實施已久的貨幣的情感。同時,生產力較弱的「歐元區」成員國,對於加入歐元而有了升值投機的空間想像,高估自身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評價。 相反地,德國低估了自身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評價。這也是,經過歷史的實踐證明,德國在歐盟和歐元區的真實的生產力和競爭力的評價成為獨強。而南歐的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出口競爭力高估,實際上卻是國民收支經常帳和預算赤字,終於釀成「國債危機」,而歐元區內部互相指責,紓困與否兩難。 歐盟的前二大經濟體,德國和英國的競合,德國位在歐陸中心,有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主場區位優勢;英國位在跨海的歐陸西域,歐盟市場固然是成員國的既得優勢,卻限縮英國向海開放發展的海權優勢,而這正是歷史上「大英帝國」光榮的地緣條件。 「脫歐」之後的英國,仍是全世界「大英國協」的共主;歐盟在英國「脫歐」(Brexit) 之後的懊惱,在於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各項社會統合的成本,必須由「留歐」(Brem...

Hom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