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人生筆記 -《分與合都正常》
從東方望向西方,歐盟應該是一個標誌文明與進步價值的「超國家主權」的政治結盟。
然而,英國公民以「公民自決」,決定「脫歐」(Brexit) ;無疑地,此項結果,對於「留歐」(Bremain),包括歐盟建制勢力,是措手不及的自信反挫;難免有「不服輸」的情緒發言。「不服輸」,在精神上的「病理隱喻」是「輸不起」和「輸不夠」,是不可取的敗者精神。
歐盟的發展進程,已超越「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初衷;當初只是實驗「歐洲單一市場」(EBM)的可能。政治統合,是源自「德國統一」的歷史機會,喚起浪漫的「大歐洲主義者」的「千年統合」的夢想;掌握有利統合的時機,推進「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向「超國家主權」的政治結盟前進。
其中,「超國家主權」的結盟,必然涉及共同貨幣「歐元」的「虛擬創設」。「歐元」有化解「單一市場」的內部匯率風險的利益,卻是「共產主義」的實驗。至此,歐盟那時已走上失敗的不歸路;殊不知,就在提供「德國統一」歷史條件的「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和「東歐非共化」才發生在不久前。
歐盟走上「社會主義民主」的方向;「歐元」的創舉,至今並未得到所有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的接受,英國就是其中的十一個反對的成員國之一。
歐盟各會員國中的「歐元區」採用的「貨幣評價法」,不顧各「歐元區」成員國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差異而強求,實踐單一幣值的「歐元」,這是剝奪各「歐元區」成員國人民對自己實施已久的貨幣的情感。同時,生產力較弱的「歐元區」成員國,對於加入歐元而有了升值投機的空間想像,高估自身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評價。
相反地,德國低估了自身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評價。這也是,經過歷史的實踐證明,德國在歐盟和歐元區的真實的生產力和競爭力的評價成為獨強。而南歐的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出口競爭力高估,實際上卻是國民收支經常帳和預算赤字,終於釀成「國債危機」,而歐元區內部互相指責,紓困與否兩難。
歐盟的前二大經濟體,德國和英國的競合,德國位在歐陸中心,有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主場區位優勢;英國位在跨海的歐陸西域,歐盟市場固然是成員國的既得優勢,卻限縮英國向海開放發展的海權優勢,而這正是歷史上「大英帝國」光榮的地緣條件。
「脫歐」之後的英國,仍是全世界「大英國協」的共主;歐盟在英國「脫歐」(Brexit) 之後的懊惱,在於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各項社會統合的成本,必須由「留歐」(Bremain) 的成員國分攤;許多嚮往社會主義福利的成員國難免艱困在前。
英鎊上的英國女王圖像,是昔日帝國光榮和自信的證明,英國當初未加入歐元區,即已為此時的「脫歐」(Brexit) 預留後步。現象,有物質面,也有精神面;歷史的發展進程是物質和精神的競合。
「留歐」(Bremain) 強調「脫歐」(Brexit) 的不智,會讓英國的經濟受損;但是「脫歐」(Brexit) 成真,英鎊重挫貶值,已為英國的出口製造業和觀光旅遊業,先創造物廉價美的條件。歐陸正在生氣,英國的外向產業先發財;分與合都正常看待自由和民主程序的結果,這正是歐盟所信仰的高貴價值之一。從東方望向西方,寄予英國,祝福:「天佑英王!」
相關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天佑女王》
哲學人生筆記 -《以自由之名,出賣自由?現代歐洲啟示錄》
哲學人生筆記 -《就是自己》
哲學人生筆記 -《「脫亞」與「脫歐」》